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與傳統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根與魂,是我們經歷跌宕起伏卻依然屹立至今的根本原因。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總能看到愛國人士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心繫國家與民族,排除萬難為國家做貢獻。今天要說的就是上個世紀最有名的香港愛國商人----霍英東。
最近網上一直都有霍啟剛這位愛國青年的各種報導,網友對這位根正苗紅、低調又修養的傑出青年也是讚賞有加。但是只要你深入了解一下,你便會知道霍家歷來都有愛國情懷,尤其是他的爺爺霍英東。
20世紀20年代,霍英東出生於香港一個貧窮家庭。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自幼喪父的他不得不放棄學業,開始打工維持生計。跟很多白手起家的商人一樣,他幹過燒煤工、學徒、鐵匠等苦力,直到後來和親戚朋友一起湊錢開了個雜貨店,才算正式告別了苦工生涯。
沒有輟學之前,霍英東讀的是皇仁書院第三班,基本上算是高中學歷,而且各科成績都很優秀。日本投降以後,政府公開拍賣了當時留下的很多物資,比如發動機、水泵、船隻等等,作為一名雙語學校培養出來的高材生,霍英東在《憲報》英文報紙上看到了這一商機。他用1.8萬元買下40臺船用機器,然後以4萬的高價賣出去。當時很少有人能夠看得懂英文,霍英東就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完美地實現了知識就是金錢的實際操作。有了創業本金,接下來就投入了海上駁運事業。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美國聯合其它國家對新中國實行了全面禁運,但凡是士兵能利用的武器裝備一個也不能運往中國。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前線面臨著幾乎匱乏不堪的局面,口糧、藥品這種急需的物資都得不到及時的供應。中國共產黨當時也想出了一個對策,就是利用香港這個跳板,團結當時的商人把禁運物資通過香港運往內地,霍英東就在這種情況下幫助國家「走私」。要知道當時香港還沒有回歸祖國,英國又素來跟美國交好,霍英東算是冒著極大的風險在為國家「走私」。他帶著兄弟躲過港英當局,衝破禁運,組織船隊把大量急需的物資運往國內。當時急需的物資有橡膠,輪胎,西藥,棉花,紗布等等,幾乎每天都是白天聯絡,落貨,晚上開船,一天睡3-4個小時,還要時刻警惕港英當局的「通緝走私」和國民黨的暗殺。如此繁重的工作,如此危險的環境,一運就是3年。
雖說幫助國內運輸禁運品,霍英東也從中賺取了利潤,但是卻遭到了港英政府和香港商界的聯合打壓,無法進軍地產界。長達幾十年的政治迫害和打壓接踵而來,甚至不允許他進入香港主流社會,對此霍英東一直淡然處之,這種困難的境地直到香港回歸後才慢慢好轉起來。
後來國家進入了和平時期,霍英東就經常組織香港地產界,工商界和體育界的人來內地多參觀遊覽,還引見香港的富商李嘉誠,郭德勝,李兆基和內地官員見面了解。1978年,國家開始改革開放,沒有新鮮力量帶動可不行。霍英東就率先組織香港富商來內地投資,並且動用自己的基金會,啟動紅三角經濟區(廣東韶關,江西贛州和湖南郴州),把很多國際上禁運的高精尖設備從香港運往內地,推動國家經濟建設。
最讓人記憶猶新的還是他對國家體育運動的貢獻。當時,雖然中國已經代替臺灣進入聯合國,但是幾乎所有的國際體育組織席位都是臺灣的。霍英東就利用香港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在國際體壇展開斡旋與遊說。1974年中國恢復了之前在亞洲聯合會的席位,之後幫助中國重新加入國際足聯、國際自行車協會、國際籃球等國際體育組織。70年代中國體育重現世界舞臺的每個階段和變化,都有著霍英東的大功勞。1990年北京亞運會,霍英東拿出一億港幣捐建了亞洲最大的遊泳館---英東遊泳館,還有現在主要接待國內外政要的北京貴賓樓。
還有最重要的那就是幫助北京申奧成功,當時的我們只是在電視劇前面看到了北京申奧成功的新聞,卻不知道這背後霍英東所做的努力和貢獻。除了在國際上基本的遊說之外,還出巨資拉攏奧委會委員。為取得當時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支持,霍英東以中國奧委會的名義捐贈100萬美元,在瑞典洛桑籌辦奧林匹克博物館。承諾歐洲委員會提出的經濟合作和項目合作,還有非洲委員提出的各種福利。申奧的提案裡甚至還有如果申奧成功,霍英東將出資十億建造一座可容納10 萬的奧運主體育館。
從2000年的申奧到2008年的奧運會,霍英東為中國體育事業捐贈了超達5億港元的體育科研基金,為北京奧運會高達8億元人民幣的水立方捐贈2億元。臺前與幕後這位愛國商人都在用實際行動積極地支持著祖國的體育運動和賽事,說他是祖國體育事業的開路人一點都不為過。
1983年,霍英東查出癌症,本可以到美國接受治療的他堅決要到北京治療,他說要死也要死在自己國家。霍英東奇蹟般地又活了23年,2006年10月霍英東在北京病逝,靈柩上蓋紅旗,葬禮按「國葬」舉行。
不管是在抗美援朝的時候幫助國家偷運物資,還是改革開放時期推動國家經濟建設,還是在國家的體育事業上盡心盡力,這位愛國商人為國家所做的貢獻都無法用金錢衡量。他愛國至誠,光明磊落,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融為一體,他的愛國精神與高尚品格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