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景區及風土人情一覽

2021-02-07 巔行自駕

 

一     、㵲   陽河風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貴州東線生態旅遊和風情旅遊的中心

     㵲 陽河風景區是國務院1988年審定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貴州東線生態旅遊和風情旅遊的中心。它位於黔東南的北部,全長約400公裡,貫穿黔東山地流入湘西沅江。     㵲   陽河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是貴州東線生態旅遊和風情旅遊中心。


              㵲 陽河最美的景色集中在鎮遠境內的諸葛峽、龍王峽、西峽,通稱為「     㵲 陽三峽」。其景色兼具峨眉之秀、青城之幽、長江三峽之險和灕江之美,沿岸有西峽瀑布、群虎嘯灘、羅漢觀濤、珍珠洞、三疊水瀑布、孔雀開屏、玉壺潭、一線天、諸葛峽等景點。     㵲  陽河的景觀有「五絕」:最神奇的是「水晶鏡」,最秀逸的是「三疊水」,最壯麗的是「孔雀峰」,最險要的是「一線天」,最博大的是「臥佛嶺」。泛舟     㵲  陽河,群山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神奇而淳樸的苗族村寨——匏瓠更為   㵲  陽河增添了神韻和活力。神秘的   㵲  陽河,不是天堂勝似天堂。鮮明的個性特徵之所撼動人心,主要在於   㵲  陽河具有長江三峽之雄;蜀地蛾眉之秀;桂林灕江之美;陽朔勝景之幽而名冠天下。

遊覽過   㵲  陽河的客人,無不讚譽其幽谷、山色、水景為天下絕色、嘆為觀止。

 



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於嘉慶年間路經鎮遠,為   㵲  陽河沿途風景所陶醉,寫下了頗有氣魄的詩章:

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 

 

中國詞壇泰鬥喬羽暢遊   㵲  陽河時即興賦詩:

也曾舞陽泛輕舟  青山嫵媚水溫柔

照影時見鳳擺尾  臨波又見龍抬頭

既有怨女望夫婿  豈無徵人思歸舟

難言桂林甲天下  權將三峽作同儔



二、鐵溪風景區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休閒度假旅遊勝地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歌舞地與龍神嫁妹的傳奇之地,被譽為「雲貴小九寨」

 

鐵溪又名鐵山溪,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氵舞陽河十大景區之一,位於鎮遠縣城北面4—14公裡,總面積50平方公裡,全長21公裡,其中核心景區遊覽線路全長12公裡,整個鐵溪景區分別由甘溪、馬路河、龍池、龍塘河、翁仲河5個地段組成。景區內峽谷幽深,河床狹窄,河水湍急,岸壁陡峭,茂林覆蓋,石巨、淺灘,溶洞星落棋布,還有名聞遐邇的「龍池」,龍池面積300平方米,水呈藍色,深不可測,有絕壁奇峰崖臺多處,小橋流水「桃花源」似的田園村莊顯現其間,人與自然高度和諧。是具有娛樂、療養、田園風光、農家樂等為一體的多種功能生態休閒旅遊度假示範區。



鐵溪氣候宜人,風景獨秀,古往今來,吸引了無數達官顯貴、名人雅士、學者和專家為之尋幽覓勝,吟詩記遊。明弘治二年(1489年)思南知府祁順在《鐵溪遊記》寫道:「鎮遠多佳山水,其去廓而近者,鐵溪為甚,士大夫南迂多遊焉,或不得遊而恨者矣!」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也被鐵溪當地的苗民風俗和自然風光所吸引,將「鐵溪龍神嫁妹」的故事編入到《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





        三、高過河風景區

充滿野趣神韻的旅遊處女地

靈山淨水的天然畫廊,休閒避暑的絕佳之地

天然植物園,素有「森林王國」和「天然植物園」的美稱

2000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科考探險,漂流,休閒度假、娛樂、觀光多功能區


高過河位於被譽為「高原水鄉」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貴州鎮遠縣城以東35公裡,乘直達班車從縣城到風景區僅半小時車程。方圓三十平方公裡的景區範圍內,無數的參天古樹,明河暗流,瀑布深潭,急流險灘,溶洞山泉,懸崖藤蔓,構成了一個幽、靜、險、奇,峻的丹青畫卷,是一處純粹自然成就的幽地,素有「森林王國」和「天然植物園」的美稱。



這裡有號稱「黔東第一松」的千年古松,有怪石嶙峋,林溪交錯的原始森林峽谷;有民性淳厚,古風猶存,魅力獨具的土家族風情, 而由無數條小溪匯聚而成,縱貫整個景區的高過河,則是整個高過河景區的魅力所在!進入高過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滿目蒼翠,保護良好的森林植被,無數的貼崖古樹參天而立,給景區帶來陣陣涼爽,即使是在盛夏,正午也是涼風習習,晨晚薄霧纏綿,陽光透進峽谷,樹葉翠亮,細雨偶爾飄進山巒,枝影一片朦朧;而密林深處鳥語吱吱,仿佛使人來到了一個祥和、靜謐的童話世界。


 

沿著溪谷朔流而上,沿途是一道道人跡罕至、綠蔭蔽空的美麗河灘。灘與灘之間,流水迴旋,浮光迷幻,形態別致,水流嬌柔,千年古樹,倒映水面,美得如詩如畫,美得攝人心魄,讓人不得不為這種天造地設、美絕人寰的仙境而震撼!    高過河景區內發育良好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一個個令人拍案稱奇的絕世景觀:這裡有不怒而威的獅王面峰,傲首蒼天的老鷹巖;這裡有妙趣橫生的公公背媳婦;迎風屹立,氣宇不凡的萬年石帆;這裡還有從天而降的凱鹽瀑布;一碧如洗,潔淨可飲的龍王潭,雙龍泉;以及風韻獨具的茅詹雨簾;各恃千姿百態,各展萬般風情,山因水而生色,水因峭巖而增雄奇,千萬年河水的侵蝕切割,成就了大自然令人由衷讚嘆的鬼斧神功!


高過河景區最令人沉醉的,是一年四季都充滿著獨特的魅力: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皆春秋,這裡,山水相映,霧峰交融,如詩如夢,晶瑩剔透、明麗清幽,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寫滿了自然的神奇,這裡的一山一水,都充滿了寧靜的誘惑惑…… 走進高過河景區內的民族村寨,你會感覺到是真正走進了一幅清靜幽雅、小橋流水人家的絕美圖畫:沿山錯落有致的民族村寨,和秀美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美麗得讓人流連忘返;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更叫人駐足流連,拍案叫絕;你會感覺仿佛已置身於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園,驛心頓息,凡塵盡滌!


在高過河原始森林峽谷中漂流,別有一番獨特的情韻; 兩岸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原始森林,把遊人的心帶入一種透滿綠意清新的寧靜,掩映在濃蔭中的河水水色碧綠澄清,是在都市人最渴望的休憩夢想高過河,是貴州高原上又一個美麗奇蹟,是消除都市煩躁的妙藥良方。她如一位養在深閨,處為人識的絕世美人,正以其驚世的自然之美,天成之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人撲入她的胸膛。




四、原生態文物古蹟

1、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

貼崖古建築園林奇觀

佛教經殿、道教廟堂、儒家書院、會館為一體的佛、道、儒、俗古建築群

全國獨有的中原建築與苗侗吊腳樓幹欄式巧妙結合的古建築群

號稱「南方懸空寺」,有「貴州古建博物館」之稱

 

1981年9月16日,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3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青龍洞古建築群確定為「世界貼崖古建築園林」。


青龍洞古建築群是鎮遠極具旅遊觀賞價值的名勝古蹟,是貴州古建築規模最大、構造最精巧、融佛教經殿、道教廟堂、儒家書院、會館為一體的佛、道、儒、俗古建築群落。它位於鎮遠城東的中和山,距縣城中心僅0.5公裡,佔地面積2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它建築在高80米、長300米的中河山懸崖地帶和溶巖奇石之中,由祝聖橋、中元禪院、紫陽書院、青龍洞、萬壽宮、香爐巖等6個古建築群、35個單體建築組成,它既有園林韻味,又具有寺院風格。


青龍洞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這片建築群的總體特點是:依山而立,貼壁凌空。這裡山勢挺拔,峭壁懸崖。巨巖、洞穴合為一體。道、儒、佛三種宗教的寺廟群生山腰。它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翼飛簷、雕梁畫棟。這些古建築依山因地,分別採用了「吊」、「借」、「附」、「嵌」、「築」等多種工藝,硬是在一段懸崖上築出中元洞、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等一片閣樓洞天。它氣勢雄偉、構思大膽、布局精巧。使其呈現出洞中建樓、樓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揚先抑、底層吊腳、閣樓懸空的獨特風格,同時是一處全國獨有的中原建築形式與貴州苗侗吊腳幹欄式建築巧妙結合的建築群。整個建築群與石崖、洞穴、古木、藤蘿融為一體,真是巧奪天工。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遺址於一山,錯雜而不亂,有層次而又各自獨立,是將建築藝術、雕刻藝術與自然風光完美結合的藝術珍品。

 

青龍洞保持山水園林本色,與甘肅麥積山、山西懸空寺並稱中國古代三大「懸空古建築」,有「貴州古建築博物館」之稱。


2、衛城垣

衛城垣位於縣城氵舞陽河南岸。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沿氵舞陽河東西伸展南跨五老峰圍城而建,牆周長3090米,修築有垛口1872個,築有即東門、西門、南門、上北門、下北門共五座。城垣及城牆、護城垣均用細鑿大塊方整青石壘砌。1985年11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府城垣(苗疆長城)

府城垣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位於縣城北面的石屏山上。北至天后宮山頭東端「白米倒鬥」景點山上,人稱:「屏山為城,     㵲 水為池,金湯之固,其無逾於斯乎」。府城垣被譽為「江南的塞外長城」。人稱苗疆長城。府城垣全長2公裡,全部由方正青石砌築。


府城垣較其他地區的城垣有其獨特的一面。府城垣富含歷史底蘊,具有原生性,不同於其他地區新建城牆。現保留下來的部分,始建於明朝,在明朝時期,府城垣作為重要的防禦工事,為戍衛鎮遠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貴州省人民政府1985年11月3日,公布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四官殿

四官殿位於縣城北石屏山上,始建於明代,四官殿由正殿、鐘樓、石拱券城堡組成。坐北向南。吊腳樓,正殿為重簷歇山式穿鬥木結構,吊腳樓。佔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平方米。一層為登山石徑通道,二層為正殿,供奉戰國時期的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位將軍神像。二層東稍間供龍虎玄壇趙元帥之神像,西稍間供日、月神像。1985年11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天后宮

天后宮又稱福建會館,建於清代,為紀念海神媽祖和作為福建同鄉會館而建。天后宮佔地面積2372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背依石屏山,面通氵舞陽河,門臨大街。由石階、山門、正殿、耳房、前廊、膳堂、前院兩廂、側院客堂、廂房、戲臺等建築組成。現存的天后宮,是經過鹹同年間的戰火之後,鎮遠知縣林品南率福建籍商人捐資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緒二年(1876年)間重建。1985年11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古民居與「歪門邪道」

鎮遠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腳樓、迴廊等多種形式的山莊式院落。既重現了江南庭院的風貌,又體現出山地建築的布局;即有堡壘式的森嚴,又兼有商賈大戶的豪氣。這些建築是木石結構的完美結合,小處可見精雕細刻的花草魚蟲,大處則顯出揮灑自如的豪放,它們是明清時代「西南都會」人們安居樂業的真實寫照,又表現出商人財源通達的商業理念。江南與山地的完美結合,使鎮遠的民居成為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觀。鎮遠的民居建築中最絕的就是「歪門邪道」了。凡開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門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決不與大廳正對,而是有意地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斜斜地對著街道,即所謂「邪」(斜)道。老住戶們說,這「歪」與「斜」是遵從風水先生的說法:「以南為尊」是一種富貴之相,又能「財不露白」。

鎮遠縣內的古巷道狹長幽深,其結構錯綜複雜,有四方井巷、復興巷、仁壽巷、醬園廠巷。這些交叉通達的巷子,組成了鎮遠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脈。走進巷中,城市的喧囂頓時清融,仿佛回到那古老的時代,再現出明清時代的生活情景。



五、紅色旅遊資源

1、「和平村」舊址

鎮遠「和平村」(第二日俘所)舊址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國民政府軍政部俘虜收容所,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它在中國抗日戰爭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鎮遠「和平村」舊址,全稱「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革命同盟會鎮遠和平村工作隊」舊址,原為國民政府貴州省第二模範監獄,佔地面積6422平方米,由前院和後院組成,有辦公樓、衛兵室、禮堂、崗樓等建築。


第二俘虜收容所在鎮遠期間(1938年12月——1944年11月),先後關押日軍俘虜600多人。為建立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優待俘虜」政策影響下,收容所的管理人員以耐心的態度善待日俘,不但設法改善日俘的生活,還為日俘安排文娛活動,使戰俘們逐步從日本軍國主義的思想中醒悟過來。1941年,在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副主任周恩來、軍政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等人的推動下,由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亙、池田幸子夫婦組織收容所中覺悟了的日軍俘虜成立「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革命同盟和平村訓練班」(後改為「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革命同盟和平村工作隊」),到前線開展反戰宣傳,瓦解日軍士氣,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積極作用。和平村於1985年11月被公布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周達文故居(中共鎮遠支部舊址)

周達文,原名周達定,早期革命活動家,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生於鎮遠,五四運動周達文成為鎮遠學生會組織的主席,因上街遊行,揭露《二十一條》賣國條約,被開除學籍,1920年隨父遷居北京。當年以其二哥(周達文)的畢業證書考入北大,後沿用此名。第二年考入俄文專科學校學習。1924年,到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擔任臨時黨團書記,帶領國共兩黨的人員118名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周達文既當學員,又當職員,從事教務和翻譯工作。


1937年王明、康生因嫉妒,利用史達林接見的機會。誣告周達文,致使其在蘇聯肅反擴大化中被冤死在蘇聯。50年後的1987年,中共中央給周達文平反,並撥款對其故居進行維修。故居總佔地面積12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08平方米,四周用高封火磚牆圍成長方形大院,結構嚴謹,保留完整,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古代民居。1985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達文故居同時又是中共鎮遠支部舊址,支部成立於1938年。當時貴州工委派遣田伯萍同志到鎮遠,與謝速航、陳法軾三人成立了第一任黨支部。在當時起到臨時縣委的作用,黨的組織活動已經輻射到銅仁、石阡、三穗、思南、施秉等縣。1943年,黨組織遭破壞而解散,雖其僅存了三年,但對鎮遠的革命有著重大的影響。

 

六、特色體驗項目

1、古城水上遊-夜遊船

鎮遠「古城水上遊」,古城水上觀光、休閒旅遊。畫舫遊船設施豪華,為遊客提供觀光、小型會議、休閒、娛樂服務,讓中外遊客在觀賞古城水上風貌的同時,亦可享受古城風味小吃、聆聽苗侗天籟之音,盡情欣賞古河河道、水陸城門、步道古橋,充分領略鎮遠古城2800多年的歷史和時代風貌。感受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山水中重溫歷史,欣賞沿河如畫的風景,感受別樣人生。




2、《古韻鎮遠》大型歌舞史詩表演

     《古韻鎮遠》,是一臺大型舞蹈史詩表演。整臺節目緊緊圍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歷史文化」做足文章,充分挖掘內涵、拓展外延,打造和延伸鎮遠作為全國絕無僅有的「歷史文化」品牌效應,融觀賞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為一體,讓遊客通過欣賞一臺演出,感悟和了解鎮遠。

第一篇章 遠古走來

這一篇章通過 【族人遷徙】、【瀕水擇居】、【族人歡慶舞蹈】三個片段再現了蠻荒時代,古老的先民們選石屏山下的峽谷中瀕水而居。並與一支自洞庭湖一帶輾轉逆沅江上溯,進入湘黔邊境的崇山峻岭的苗人融合,並在這一帶建立部落酋長國,這便是鎮遠。


第二篇章 威鎮遠方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鎮遠自古以來就以"欲據滇楚、必佔鎮遠","欲通雲貴、先守鎮遠"的政治、軍事要地著稱於世。歷史上曾經屯兵10萬,供奉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大"東方戰神"的四官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長城和眾多的關、屯、堡等就是歷史的鑑證。本篇主要是通過【挖壑修牆】、【祭拜戰神】、【兵陣操練】、【宋皇賜州】展示表現修築城牆,兵陣操練、等古代鎮遠的軍事文化,並突出「賜名鎮遠州」的重大意義。本篇章不鎖定具體年代與具體人物,只是想用虛擬的流線式表現鎮遠的軍事文化。


第三篇章 中和且平

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善哉」,道家的自然,出世和入世、世俗與脫俗、商賈與宗教之間,在鎮遠這座古城做到了和平共處。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曲廊迂徑,青瓦紅牆,雕梁畫棟,別具韻味。真可謂步移景換!這一篇章截取佛教的【晨鐘暮鼓】、道教的【素然丹青】、儒教的【儒家佾舞】【三教共存】組成,充分展示三教共存的和諧篇章。


第四篇章 南方絲路

鎮遠是一座"以軍興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緬甸、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長期以來,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國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包容性文化,有"傳統文化迷宮"之稱。【牌坊童謠】、【燭影搖紅】、【燈火闌珊】【政商賈貴】再現了千百年前,茶樓酒肆、店鋪碼頭,人聲嘈雜、摩肩接踵、商賈雲集、舟車輻輳的大都會的繁華夜景。


第五篇章 舞水歡歌

鎮遠民風質樸,人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處處洋溢著濃鬱的高原豪放之氣。各民族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創造美好家園的同時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本篇章由【祥鼓震古城】、【美酒敬賓朋】、【盛世共歡歌】組成,積澱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節日慶典和娛樂活動,編織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高原風情畫。



、原生態的民風民俗

1、中國北侗族最大寨——報京侗寨  

報京侗寨古稱「京檔洞」,位於貴州鎮遠縣城東南部37公裡,是報京鄉的中心寨,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溫15.2攝氏度,古樹環繞、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氣候宜人,有「北京、天津抵不倒鎮遠報京」之說,鎮遠縣百歲老人多數集中在該地。由於自古交通閉塞,保留了較為古老的生活方式:有獨特的侗語,獨特的服飾和獨特的侗族習俗,報京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大寨是「歌舞地」發源之一,也是鎮遠目前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木質房屋村寨。報京是貴州省最古老的北侗族,集風景、風俗、風情融為一體的侗族大寨。遺存的風俗有:鳴炮迎客、牛角敬酒。嫁不穿新,鞋子反向。小孩體弱,拜石寄樹。這裡家家能剌繡,戶戶住木房,人人能唱歌,個個會跳舞。該地民房依山而建,鱗次櫛比,次弟升高,人住樓上,畜關樓底奇特的吊腳樓房屋。

 

報京大寨,侗族風情濃鬱,尤以節日"三月三"為最隆重,俗稱「三月三」情人節也稱討蔥節。每逢農曆三月初三,近千侗族村民,身著節日盛裝,群集報京大寨,開展對歌、跳笙、踩鼓及討蔥、討蒜、討笆簍等尋偶活動,歡度「三月三」播種節。寨內闢有蘆笙場,可容近千人同時在此起舞。蘆笙場附近植有古樹,水井旁刻有楷書陰刻「龍泉」。兩字,每字見方0.8米。三月三活動歷時四天,分撈魚蝦、討笆簍、洗蔥蒜、討籃子和跳蘆笙幾個內容。

 


2、傳統「五月五」龍舟節  

鎮遠端陽賽龍舟的民間習俗源遠流長,而且是各民族欣然參與的喜慶節日,與紀念屈原的生發地有不同的地方文化色彩,充溢著地域文化特色。鎮遠龍舟文化活動在外產生了較大影響。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鎮遠端陽龍舟節正式命名。鎮遠端陽賽龍舟成為全縣參與的體育運動和民族文化活動聯成一體的大盛會。這個盛大慶典既保存了傳統龍舟文化的種種古樸活動方式;又展現了新時代的精神風採,隨著鎮遠旅遊業的興起,鎮遠龍舟文化又為貴州省東線旅遊增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新看點。每逢農曆五月初五,近10萬城鄉居民,群集古城鎮遠,觀看賽龍舟、放河燈、唱民歌等文化娛樂活動。


3、金堡鄉愛和苗寨——「六月六」吃新節

愛和苗寨位於鎮遠縣金堡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南22公裡。此俗始於清初,農曆六月初六,近千苗族村民,身著節日服裝,群集金堡歌場,開展賽歌活動,歡度「六月六」吃新節。歌場呈長方形,面積500平方米。闢有傳統歌臺。

吃新節也稱卯節或吃芯節。活動時間一般為三天。活動期間,未婚青年唱飛歌、搖馬朗。老頭子在採鼓堂教孫子們吹蘆笙、跳木鼓舞。中年婦女參加跳牽手舞(俗稱團結舞)和轉身舞等。小夥子開展騎馬競賽活動。中年男子參加鬥畫眉、鬥雞等活動。每年前來參觀活動中外遊客、民族界、史學界的專家學者數千人次。


4、尚寨「八月八」土家族嗩吶節

尚寨鄉距縣城北46公裡,它既是民族鄉,又是森林之鄉、桂花之鄉,土家風情在這裡得到充分展示。尚寨是令人嚮往、誘人探索的神秘之境,是尚未識辨和開墾的土家民族文化處女地,是遠近聞名的「嗩吶之鄉」。


每年農曆八月初八,是尚寨土家族隆重的嗩吶節。嗩吶及其吹奏曲,是土家族人民世代相傳的樂器與曲調,尚寨土家族人都有吹嗩吶的習慣和技巧,這裡寨寨有嗩吶,人人會吹奏嗩吶,因此尚寨被稱為「嗩吶之鄉」。1998年8月初8,首次舉行全村吹嗩吶競技大賽。2000年,全鄉舉行第一屆嗩吶節。以後每年舉行一次八月八嗩吶節。一年一度的尚寨「八月八」嗩吶節,各式各樣的土家民族風情推陳出新,一一展現。賽曲調、賽技巧、賽花樣;有抱腰式、閃腰式、滾地式,還有獨腳吹、旋轉吹、半蹲吹、百人嗩吶大合奏、長號仰天齊奏,嗩吶一人吹兩支、兩人交叉吹兩支、一人吹三支等,嗩吶絕技應有盡有,土家娶新娘、唱山歌、吹木葉、擺手舞、敬竹筒酒等民風民俗古樸淳厚、濃鬱獨特。土家族地戲、儺戲、上刀山、下油鍋、踩鏵口等表演更是精彩無比、神秘至極。每年八月八日嗩吶節,除表演嗩吶競技外,還開展地戲、儺戲和上刀梯、下油鍋、踩鏵口等絕技活動,吸引上千人到尚寨苗屯參觀考察和領略體驗土家風情。

 



八、名優特產

1、陳年道菜

鎮遠陳年道菜已有500多年的生產歷史。相傳,最初由貴州鎮遠縣青龍洞中的道士所創,故稱「道菜」。由於此菜儲藏愈久,品質愈佳,味道愈美,因而又稱「陳年道菜」。鎮遠是貴州東部的水陸碼頭和交通要道,又是許多商品的集散地。隨著客商往來,陳年道菜的美名也享譽四方。到了清代,曾為進奉皇室的貢品。1980年鎮遠陳年道菜被評為黔東南自治州優質產品。


2、青酒

青酒系採用來自高原地表深處的優質礦泉,吸納優質高粱、小麥、糯谷、玉米之精華,藉助貴州精湛傳統的釀酒工藝陳釀精製,並置於經億萬年演變形成的貴州喀嘶特山洞內長期窖藏,自然老熟而成,喀嘶特山洞內,溼潤的空氣,豐滿恆定的氣溫,從而使洞藏青酒更顯酒體晶瑩透亮,芳香濃鬱,落口爽甜,回味綿長,成為飲後不幹口,不上頭,不易醉的美酒佳釀。


3、鎮遠黴豆腐

黴豆腐,是貴州鎮遠獨有的風味食品,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選料優質、精心釀造、味香質純、營養豐富、是居家旅行、饋贈親友之佳品。

 

4、鎮遠豆豉

豆鼓屬鎮遠特產,採用傳統民間工藝釀製而成,具有清香回甜,味美爽口,營養豐富等特點,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胺基酸,是各種菜餚的調味品和食用品,遠銷省內外,是居家調味之佳品。

 

 

5、鎮遠社飯

社飯,是鎮遠獨有的特色美食。每年二月「社日」必食的「佳節飯」。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味道鮮香而不膩,具有補中益等功效,營養豐富、即開即食,是居家旅行、饋贈親友之佳品。


6、天印貢茶

天印貢茶出產於貴州省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據陸羽的《茶經》考證,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其實它早在唐代就已成為全國的名茶之一,歷經宋元時期,到明清就更負盛名了。清代初年軍閥吳三桂曾在這裡「以茶易馬」擴充兵力,此時就以「貢茶」著稱。20世紀60年代,天印貢茶還兩次參加全國茶葉品種定型會在京展出,深受國內外茶商好評。


   鎮遠有名的小吃有:油炸粑、黃糕粑、荷葉餈粑、腸旺面、米豆腐、紅酸湯、甜酒等。


九、餐飲

鎮遠主要的涉旅餐飲企業有:

有口道蔡        特色菜:道菜扣肉、氵舞陽河魚

苗疆風味館      特色菜:特色火鍋、川黔口味

天宏酒家        特色菜:道菜扣肉、酸湯魚

涮羊肉酒家      特色菜:黃燜、紅燒、清燉羊肉

苗伯媽紅酸湯    特色菜:紅酸湯、清湯

古城紅酸湯      特色菜:紅白酸湯、白清湯、麻辣湯

桂花村          特色菜:農家飯

地靈山莊        特色菜:農家飯

此外,鎮遠鐵溪景區內還有幾十家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家樂提供風味獨特、別具一格的餐飲。



 

十、鎮遠古城各景區門票價格

鎮遠古城 免費

高過河漂流門票40元/人+漂流項目180元/人=220元/人

舞陽河景區門票40元/人+遊船項目100元/人=140元/人

古城水上夜遊船

白天60,18:00後晚上80元/人

《古韻鎮遠》大型表演220元/人

青龍洞景區60元/人

鐵溪景區50元/人

石屏山景區30元/人

天后宮景區30元/人


 


十一、旅遊交通

湘黔鐵路、株六複線、320國道、滬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銅仁、湖南芷江和貴陽飛機場分別為90公裡、170公裡、270公裡;這裡不僅是黔東南一帶的物質集散地,同時也是黔東南旅遊交通樞紐。鎮遠周圍,著名景點密布,西有施秉縣和雲臺山、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北鄰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南下可觀賞侗寨鼓樓、花橋、北上東行可遊覽湖南張家界。鎮遠已形成以古城區為中心的全縣景區(點)旅遊交通網。

鎮遠及周邊景區示意圖


       鎮遠古城交通示意圖






十二 、旅遊購物

鎮遠共有旅遊商品專賣店37家,主要的旅遊商品有:薑糖、苗酒、陳年道菜、黴豆腐、豆豉、蠟染、苗繡、扎染、侗繡等,購物商店主要分布在古城景區內。



更多內容

請長按下面二維碼

進行關注

精彩待續

 訂閱號


服務號


鎮遠九州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編輯:韋洪程


校稿:侯麗萍、陸   慧


審核:齊建暉、龍   麗


相關焦點

  • 貴州鎮遠古城正式成為5A景區!
    2020年春節想要去景區景點旅遊的人注意了,貴州的鎮遠古城正式成為5A景區,而且是根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7日正式下發的文件。以後在貴州,就不只是黃果樹瀑布、龍宮、百裡杜鵑、荔波樟江、青巖古鎮、梵淨山這些國家5A景區了。
  • 擬定這10個景區!打造「流光溢彩夜貴州」
    、畢節市七星關區同心文化旅遊景區、銅仁市萬山區金街、黔東南州丹寨萬達小鎮、黔東南州鎮遠古城、黔南州荔波古鎮、黔西南州興義市鄉愁集市。 遵義市「紅軍街·1935」地處遵義市紅色旅遊景點核心位置,與遵義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相鄰,佔地面積16000餘平方米,將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農特產品、餐飲、零售、休閒等融匯在一起,是對紅色名城風土人情最為鮮活的展示和鋪陳
  • 紀錄片《中國古鎮》10鎮遠 水舞端陽
    10 鎮遠  水舞端陽鎮遠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位於舞陽河畔,四周皆山
  • 開啟美好時光~貴州鎮遠古鎮遊記
    文字&攝影(手機照)|流蘇第二天上午,我們遊覽了鎮遠古鎮。鎮遠歷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設縣開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歷史,其元代清代為道、府所在地達700多年之久。它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位於舞陽河畔,四周皆山。舞陽河水蜿蜒崎嶇,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牆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築、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古城老街小巷古香古色,這個季節遊人不是太多,很安靜。
  • 被遺忘的鎮遠,探尋端午龍舟的「速度與激情」
    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遊部確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這裡沒有門票,沒有豔遇,只有當地人淳樸的生活。相比陽朔、麗江、鳳凰名氣極大的古城來說,鎮遠古鎮很安靜,也沒有濃厚的商業氣息,可以深入體驗當地的慢生活。鎮遠古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明清時代的民居、巷道、碼頭、城垣等,古風古貌,令人嘆為觀之。
  • 距今已有2300年歷史,貴州鎮遠古鎮
    在舞陽河的河 ,四面環繞著群山,蜿蜒的河水在這裡穿城而過,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座距今已經有2300年歷史的小鎮,小鎮讓河水隔成兩岸,因為河水的「S」流向,從高空俯瞰,整個小鎮神似太極圖,這座小鎮就是貴州省鎮遠縣的鎮遠古鎮。根據史書的記載,追本溯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那時候這裡還被稱為「荊蠻」。
  • 貴州旅遊6日最強攻略:茂蘭-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戶苗寨-鎮遠古鎮
    國慶節馬上到了,還沒想好去哪兒玩的網友看過來~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貴州旅遊線路:茂蘭-荔波-西江-鎮遠,希望你們看完後別再為去哪頭禿啦!行程預覽D1:晚上坐飛機到荔波機場,然後住在荔波縣城。D2:早上坐大巴去茂蘭,玩一整天,晚上返回縣城住宿。
  • 貴州A級景區對全國人民免門票,這些景區不可錯過
    對於考生來說,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再好不過,在這裡,多多還要提醒大家,截止 7 月底,貴州開放的 A 級景區還是免門票的哦!千萬不要錯過這次的優惠。4 月 18 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多彩貴州促消費百日專項行動方案》稱,從即日起至 7 月底,省內開放的 A 級旅遊景區 ( 不含溫泉旅遊景區和景區內特許經營項目 ) 實行門票全免,通過預約分時段進入景區。
  • 貴州經典9日遊,玩黃果樹瀑布、大小七孔、下舞陽河等名景,逛鎮遠古鎮,賞西江苗寨風情,還吃特色美食!
    這裡依山傍水,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以及獨具特色的文化古蹟。退休俱樂部為會員定製了貴州經典9日遊路線,除了暢遊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千年太極鎮」鎮遠古鎮、世界自然遺產大小七孔美景外,你還將入住當地特色客棧,吃苗家盛宴「長桌宴」、酸湯魚火鍋,眼福口福一樣不缺,讓你不枉此行!黃果樹瀑布到底有多壯觀,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
  • 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城鎮遠——鎮遠藝家酒店
    -鎮遠古鎮- 中國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經過兩千多年來的風風雨雨猶如一個安詳的歷史老人靜靜地審視著時代的變遷河畔北岸是府城青磚黛瓦、飛簷翹角古老斑駁牆面不時地會映入眼帘夜晚、漫步舞陽河畔夜晚被霓虹燈點綴的格外美麗累了坐坐遊船、吹吹風、拍拍夜景慢慢欣賞這份來自古鎮的寧靜-藝家鎮遠度假酒店
  • 王成宗:鎮遠古城品佳聯
    鎮遠古城品佳聯作者:王成宗貴州鎮遠是座位於沅江上遊的千年文化古城,與我的故鄉桃源縣一水相依。出生成長在沅江下遊的我到達鎮遠古城時,有種特殊的感情,過細地欣賞了這座文化名城的秀麗山水、名勝古蹟和建築藝術,還品讀了歷代文人學士留下的眾多佳聯妙對。
  • 鎮遠:龍舟之鄉 蜚聲中外
    鎮遠賽龍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貴州省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是該縣長期以來的優勢品牌。鎮遠龍舟比賽選手大多是業餘相傳在漢朝時期,鎮遠民間就自發組織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活動,據《貴州通志》記載,龍舟在貴州至少在宋朝就已經很興盛了。
  • 遊黃果樹瀑布、世界自然遺產大小七孔、下舞陽河,逛鎮遠古鎮,賞苗寨風情,還吃特色長桌宴!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你不會知道貴州依山傍水,有那麼多的山水瀑布,也無法感受到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以及獨具特色的文化古蹟。
  • 3月3/7日小七孔、梵淨山,黃果樹瀑布,龍裡,青巖古鎮,西江千戶苗寨、鎮遠、鳳凰古城7天純玩遊含餐.
    寨內吊腳樓層層疊疊,順山勢而建,又連綿成片住:西江或凱裡市,鎮遠Di 5 day   西江—鎮遠   早上睡到自然醒,來個美味早餐,集合上車相互講下開心的事,心花怒放,透過車窗外的景與物一一拋在後面,3小後到了鎮遠古城,午餐之後入住酒店,【鎮遠古鎮】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位於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
  • 鎮遠古城龍舟文化的歷史淵源
    從沅江帶來的古湘楚文化與鎮遠苗、侗等土著文化交融。同時,「遠鎮一方」的鎮遠,曾是連接中原與西南邊陲的軍事要道,因武而建,因武而興,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釀造了獨具魅力的鎮遠文明。  1957年之前的數百年間,鎮遠長期為府、州所在地,是黔東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 鎮遠:蚌殼舞、採蓮船競演賀新春
    、端午節等重大節日裡進行表演。鎮遠蚌殼舞和採蓮船於2011年6月23日入選鎮遠縣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年輕力壯的兒子在抓「蚌精」時,同樣遭到了和尚的萬般阻撓。但最終還是迎得了「蚌精」的喜愛,兩情相悅,終成一段愛情佳話。  「深閨」入鬧市解說美好人間
  • 貴州鎮遠古城有3家富戶,2戶當官1戶經商,經商的家裡堆滿寶貝
    中國建築向來講究門戶方方正正,座北朝南,但在貴州的鎮遠古城卻偏偏背道而馳,不是東南角就是西南角,形成一道歪門,門不正,道自然也就斜了假如從空中俯瞰鎮遠古城,會發現這裡是個太極八卦的模樣,舞陽河以一個「S」形的形狀穿城而過,將明代所建的舊府城和舊衛城區分開來。
  • 鎮遠古鎮,黔東要塞上的山水人家
    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加入老家在鎮遠。石屏山遠眺鎮遠這番景象不由讓我心生好奇,鎮遠曾孕育過怎樣的璀璨文化。老橋、書院、古剎從山頂回到陸地,我在小鎮逛了起來。這些悠久又有趣的民俗是鎮遠人對繁衍生息的嚮往。推開客棧房間的窗戶,能看到鎮遠最重要也最優美的橋——由青石建造的祝聖橋。它形態古樸,七個圓形的橋洞從明朝起曾數次經歷山洪的洗禮,直到雍正年間得到了徹底的修復。當地藉此向康熙祝壽,於是「祝聖橋」三字流傳至今。
  • 鎮遠古鎮:一個讓你慢下來的地方
    鎮遠是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像麗江那樣浮華,也不像鳳凰那樣絢爛,而是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鎮遠的名字是非常強大和響亮的,它曾是湘楚以西至雲南貴州的重要驛站,是一個重兵把守的地方,因為有很多移民來到這裡,鎮遠也變成了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