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飽受欺凌,為何還被西方國家視為列強之一?沒辦法,國家太大

2020-12-22 世間人說

提到晚清時期,相信很多同學都會恨得咬牙切齒,沒辦法,發生了太多屈辱的事情。但神奇的是,就是那樣一個飽受欺凌的政權,在當時卻被西方國家依然視為列強之一,難道這屬於西方國家的「捧殺」,用來迷惑當時的清朝統治者?

其實晚清究竟屬不屬於列強之一,這個問題要看站在什麼角度看了。如果按照我國對列強的解釋「侵略過清朝的就是列強」,那清朝肯定就不是列強。因為都被侵略了,那還有什麼臉自稱列強?但是,如果按照西方國家和日本對列強一詞的解釋——「在國際社會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顯著優勢的國家」,那清朝就是列強。

至於說西方國家和日本為什麼把清朝歸為列強行列,這道理很簡單。因為在他們的眼裡,奧斯曼帝國、波蘭立陶宛聯邦、十七世紀的瑞典也是列強。怎麼能把清朝漏掉呢?把話再說得細一點,當年的清朝也確實符合西方國家對列強的所有定義(西方人眼中的列強概念)。

因為首先,清朝的統治基礎很紮實。清朝人口四億,面積1316萬平方千米。即便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被沙俄強行割讓走了大片領土,面積也依然有將近1135萬平方千米。這個領土面積當時僅次於英帝國、沙俄帝國和法國,世界排第四。(含殖民地)

清朝能維持這種疆域,沒像印度那樣直接被西方國家全盤殖民化,即證明清朝的基礎非常的紮實。雖不如西方,但也不可小覷。第二,清朝相比於小國來說,並不弱。這一點,我們自己是不承認的,畢竟鴉片戰爭敗的那麼慘,有什麼好吹的?

但是西方人不這麼看問題。因為在西方人看來,清朝輸掉兩次鴉片戰爭,這並不丟臉的事。畢竟兩次鴉片揍清朝的國家,是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二強國法國。面對世界排名前二的選手合力一擊,打不過是正常的。當時全世界都沒有國家能扛得住這樣的進攻。就連咱們眼中真正的西方列強也不例外——比如沙俄。

克裡米亞戰爭期間,120萬俄軍被65萬英法聯軍捶得很慘。三年大戰下來,俄軍死傷高達53萬,被揍得幾乎要亡國。第三,清朝有一定的工業化。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搞洋務運動,雖然效果一般般,但框架總算是拉起來了,能造一些很基礎性的工業產品。比如槍炮,小噸位的輪船之類的。

你還別瞧不起這些工業化的「成就」,因為這在當時的亞洲,也只有清朝和當時的日本有這種製造能力了。並且,清朝的洋務運動,清廷高層也是頗為洋洋得意的。用清朝頑固派的屁話說,咱這是「同治中興」,以後又可以「四夷來朝」了。

第四,清朝有戰略利用價值。如果僅僅是因為前三點,西方國家是不大會搭理清朝的。西方國家之所以把清朝列為東方強國的關鍵因素,就在於這一點——清朝具有牽制沙俄帝國的價值。沙俄帝國大家都知道,橫跨歐亞,不僅對東亞是個威脅,對歐洲也有威脅。

作為世界排第一和第二的強國,英法對沙俄的擴張非常不滿,但英法又不想親自跟沙俄死磕(克裡米亞戰爭,英法聯軍死傷18.7萬),於是英法就寄希望找「擋箭牌」遏制沙俄。當時,西亞的擋箭牌是奧斯曼帝國,東亞的擋箭牌,無二選擇,自然就是清朝了。

洋務運動之所以開展的那麼順利,就是當時歐洲列強希望扶植清朝對抗沙俄,對清朝大開後門,要技術給技術,要設備提供設備。尤其是軍事方面,幾乎各種武器都敞開供應,槍炮軍艦要啥有啥,還幫助清朝建立了北洋水師等近代軍隊。這種「大方」在現在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清朝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渣渣,搞了三十年洋務,國力稍微有一點點恢復,就開始做白日夢,想以天朝上國自居,毫無國際觀和世界觀。把一切功勞都歸於自己,也不去跟沙俄對抗,讓英法非常失望。

後來日本崛起,向英法請戰,英法認為日本有利用價值,就慫恿其與清朝打了一仗,也就是甲午戰爭。這場戰爭若是日本輸了,英法會繼續扶持爛泥扶不上牆的清朝,而若清朝輸了,則會扶持日本為列強。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清朝輸了,徹底淪為一地爛泥巴。而日本贏了,在英法的扶持下國力飛漲。

後來日本又打贏了日俄戰爭,直接憑藉此戰躋身為列強之列。當時的清朝就跟現在的印度一樣,都是作為西方國家遏制北方大國而扶持的。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印度跟清朝一樣,拿了好處不對抗,而是跟西方國家開戰(比如中法戰爭),現在的印度會是什麼下場?

另外,西方國家把清朝視為列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清朝有「殖民地」。當然了,咱們不認同這一點。因為我們只有形同虛設的藩屬國,沒有西方國家真正實行剝削統治的殖民地。但是西方國家標準跟我們不一樣,他們覺得藩屬國就是殖民地。

總結:清朝是不是列強?按照我們標準,清朝不是列強。但按照西方國家的標準,清朝是列強。不過,這僅限於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甲午之後,清朝東方強國的地位被日本取代,徹底淪為西方國家眼中的羔羊。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讚收藏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

相關焦點

  • 你絕對想不到,晚清政府被納入過列強行列,日本道歉,墨西哥賠款
    晚清政府被納入過列強?看完標題,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這還是那個印象中那個喪權辱國,飽受欺凌的晚清政府?其實,討論這個話題還得從兩個事件了解開始。這兩個事件讓我們不禁懷疑,這還是我們那個認識的那個軟弱可欺的晚清政府嗎?無能透頂、軟弱可欺不才是晚清政府的本來面貌嗎?鴉片戰爭以來,晚清政府的確無能至極,但這也是僅限於列強的欺凌,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那些小國對清朝還是不敢隨意拿捏的。
  • 此國比清朝還悲慘,被列強戲稱為西亞病夫,被迫分裂成40多個國家
    不過歷史的車輪來到了近代後,中國和西方列強的差距越來越大,如英國和法國等國,主要是為了獲得在華的經濟利益,但俄國和日本卻對領土有著非分的要求。不過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其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清朝還悲慘,被列強戲稱為西亞病夫。大家要知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盛時期,領土大約有550萬平方公裡。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
    晚清是中國封建帝王制的最後一個階段,這時的清廷內外堪憂,積弱慎重,已沒有實力去對抗八國列強的欺壓。為此外國人就利用各種藉口壓榨清廷政府,而老太后慈禧則選擇不斷的妥協,導致籤下諸多不平等條約以及債務合同。那麼當清朝宣布覆滅後,之前欠西方列強的國債,為什麼不見他們來追討呢?
  • 西方列強的殖民時代,亞洲只有2個國家獨立,知道是哪國嗎?
    從16世紀開始,隨著地理大發現以及航海技術的發展,西方列強紛紛來到東方,建立他們的殖民地。彼時西方的科學技術,政治制度,特別是軍事制度和武器裝備都遠遠,比東方各國先進,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西方人在東方的殖民都是無往而不勝。
  • 世界最膨脹的國家,丟了70%領土,還依舊自欺欺人
    是中東穆斯林世界最強的國家之一,為此土耳其也是非常膨脹,唯吾獨尊。 其強悍程度到了將俄羅斯踩在腳下,壟斷東西貿易的程度,逼的西方列強都不得不開闢海上航路來進行貿易。但是就是太膨脹,唯我獨尊,冥頑不靈,所以最終俄羅斯,西方列強等在崛起的時候,奧斯曼帝國絲毫不知道,還因循守舊,做著自己的超級大國夢。
  • 甲午戰爭前,歐美也公認大清為列強之一,為什麼還會敗給日本?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備受西方列強欺凌,但中國從強大走向沒落,真正的轉折點並非是鴉片戰爭,而是甲午中日戰爭。正是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浪潮,不僅賠了銀子,還搭上了土地,甚至自己的主權。也正是這場失敗,讓國人醒悟過來,才會出現變法派,出現義和團,出現革命派。
  • 晚清時期,雖說國家貧瘠,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霸氣十足
    晚清時期,是指清朝統治的晚期,也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同時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1840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為了維護在華既得利益,悍然出兵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條約。自此之後,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這三場勝仗,使西方列強不敢小瞧
    倒不是因為後來的皇帝昏庸無度,而是外界西方國家發展迅猛,而清政府仍然故步自封,不尋思求變。而19世紀開始後,西方列強用炮火轟開我國國門後,國人才看到這個不可一世的清政府竟驚人的腐朽和無能。 不管是鴉片戰爭,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包括後來的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都是輸得體無完膚,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 西方列強怎麼也沒想到,如今能拯救世界的只有中國
    從世界歷史上來看,自西方國家崛起以後,世界基本就是以西方國家為主導。西方列強是引領全球的存在,可以說就是世界的掌控者,不管是哪方面的發展,幾乎也都是西方國家領先全球,而西方國家也都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就是最厲害的。
  • 雙面派:晚清時的傳教士,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晚清時期,伴隨著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的,還有一群傳教士。儘管很多時候看起來他們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群體,但實際上,他們在這個階段充當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傳教士進入中國後,先是大興辦報事業。著名者有諸如馬禮遜、郭實獵等人。
  • 俄羅斯究竟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
    在漫長的歷史傳承過程中俄羅斯皈依東正教(基督教分支之一),俄羅斯因此被納入到基督教文明圈。在東方國家眼中俄羅斯的民族傳統、生活習慣是西方式的。然而西方人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歐洲作為一個地理概念是明確的:與美洲以大西洋為界、與非洲以地中海為界、與亞洲以烏拉爾山脈為界。
  • 近代歷史中的東南亞為何只有這個國家沒淪為列強的殖民地?
    泰國為何能夠擺脫成為殖民地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泰國積極進行近代化的改革,從泰國國王拉瑪四世到拉瑪五世都能說口流利的英語,積極引進西方教育和軍事制度,努力振興泰國自身的產業。拉瑪四世泰國的朱拉隆功國王(拉瑪五世),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學習西方強國的先進經驗,對於英法兩大列強吞併泰國有一定的抵製作用,改革司法、財政、教育,促進自然經濟的崩潰解體,被稱為泰國歷史的轉折點
  •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很多文化大師,為何現在卻很難出現
    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民國時期,那時候的先輩們,他們很難想像咱們中國會出現這樣一個時代。可以說,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個繁華盛世,也是經過仁人志士一代又一代不斷努力,反覆摸索的結果。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在晚清和民國那樣的亂世之中,出現了非常多的文化大師。而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繁華盛世,反而很少出現可以與晚清民國時期相比的那種文化大師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巴黎和會「以夷制夷」,演講折服西方列強
    工業革命後期,西方列強早已不滿足,用大炮和鴉片來掠奪中國人的財富了,他們變本加厲,妄圖通過「聯合行動」,來瓜分這個東方古國。中國的局勢岌岌可危,清政府接二連三的失敗,壓得這個國家的人民快喘不過氣了,中國人的形象在世界上也被冠以了「東亞病夫」的惡名。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無能的滿清政府,廢除了封建制,建立了民主制度。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看完這個你就...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起至1912年清朝滅亡,滿清政府一共與列強籤訂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 這些不平等條約不僅出賣了國家的主權,還被迫支付了高達13億兩白銀的賠款,13億兩是個什麼概念?當時滿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八千萬兩,13億就相當於滿清16年的財政收入!
  • 西方列強南海搗亂,我國防部嚴厲警告:這裡不是西方炮艦橫行之海
    中國軍隊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事實上,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始終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更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西方對中國國防發展的猜測和抹黑,並非是中國軍事力量發展對它們形成了某種威脅,而是他們遏制中國崛起的一種卑鄙藉口。在這一背景下,西方國家一面將堅船利炮開到了中國的家門口,對中國領土和領海主權進行挑釁。
  • 「西亞病夫」的興盛與衰落,比晚清更加悲慘,分裂成40多個國家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中國更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和古代的中國一樣,一個國家的興起往往取決於眾多不同的因素:地理位置、資源含量、宗教信仰、人民群眾、統治者的領導等。而要讓一個昔日昌盛的大國衰落直至滅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成不變,如晚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不能做到與時俱進,被自己禁錮在昔日的輝煌之中,最終被時代和歷史淘汰。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這樣一個曾經的"大國"。
  • 歷史上俄羅斯為何始終被西方國家排擠孤立
    尼古拉在得到二哥的回覆後並沒順勢繼位,而是率領京城官吏向二哥君士坦丁宣誓效忠;然而與此同時身在波蘭的君士坦丁也率領自己的部屬向尼古拉宣誓效忠。被視為歐洲專制堡壘的沙皇俄國竟出現了推讓皇位的現象。然而相比之下俄國在西部的擴張所面對的西方列強顯然不是西伯利亞原住民所能比的。在急速向東擴張的過程中俄羅斯的國力也隨之日漸提升,於是俄國人漸漸覺得已具備同西方國家分庭抗禮的資本,一種越來越強烈的自我民族意識日益提升。俄羅斯在歐洲只是列強之一,還遠沒達到能傲視一切的地步;然而在亞洲的持續擴張使俄羅斯人信心倍增,以致於有一段時間一向致力於融入歐洲的俄國開始以亞洲國家自居。
  • 從沒有闊過的泰國,為何是近代唯一一個沒有被列強殖民過的亞洲國家?
    16世紀初,西方殖民者將侵略的魔爪開始伸向了東南亞地區,緬甸、越南、寮國等諸多國家,都成為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地。然而,在東南亞殖民歷史中,甚至在整個亞洲殖民歷史中,在其他國家相繼淪為西方列強殖民地之時,泰國卻成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 晚清時期,消費主義是怎樣從西方進入中國,並產生深遠影響的
    工業革命之後,西方國家生產力大大提高,剩餘產品不斷積累,歐美列強迫切需要徵服廣袤的中國市場來傾銷商品、獲得收益。終於,堅船利炮打開了清王朝的大門,西方資本爭先恐後的湧入中國,大量現代化商品飛速佔領了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