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絕對想不到,晚清政府被納入過列強行列,日本道歉,墨西哥賠款

2020-12-14 歷來都會意

晚清政府被納入過列強?看完標題,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這還是那個印象中那個喪權辱國,飽受欺凌的晚清政府?

其實,討論這個話題還得從兩個事件了解開始。

清朝日本長崎事件

1886年7月,提督丁汝昌奉李鴻章之命,率領北洋艦船巡視朝鮮的東西海岸。因為艦隊需要進入船塢上油修理,而當時清政府還沒有建成吃水在20尺以上的船塢。迫不得已,丁汝昌帶領艦隊行駛到日本長崎。

北洋水師艦艇模型

艦船到達日本長崎後,水兵一直在船上休整,8月13日,北洋水兵在日方同意下登了岸,水兵上岸後晚8點左右,當地警察與水兵發生衝突,日警負傷,與其發生衝突的水兵被捕。至於為何發生衝突,經調查,雙方證據描述大不相同,有的說警察藉故挑事;有的說買日本刀發生摩擦;更有的說語言存在歧義引發誤會,但這一次只是一個小糾紛而已。

15日,水兵放假,200到300餘人登岸購物。水師軍官為防止再生衝突,下令水兵不得隨身攜帶刀槍,但水兵一上街,流血事件就爆發了。後面《申報》刊載:

「沿街皆(日本)拳師帶領流氓各執刀棍,故意擁擠惹意,在華兵之巡查者亦彈壓不住,因即互相毆打。然華兵之股中尚有一股喝止聲。日人則巡捕(即警察)為首,流氓幫之,無不待刀狠砍。華兵手無寸鐵,且被巡捕帶領流氓各街極殺。起釁之處,華兵五六十人,日人則三四百人,或在屋上拋擲石塊,或在人家打鬥,餘則分布各街搜尋屠殺,間有在店買物者數人亦被要而殺之。」

最後統計水兵,死亡五名,重傷六名,輕傷三十八人,五人失蹤。日本方面亡一名,傷二十九名。

流血衝突事件發生後第二天,兩國政府就此事展開交涉。最後雙方達成和解,雙方互相同意各自緝拿兇犯,相互賠償傷亡者,日本還要為此事公開向清朝方面道歉。

長崎事件油畫

最終,日本無奈地答應了解決方式。事後,日本人認為己方是在北洋艦隊的威逼下無奈進行的妥協,所以一直耿耿於懷。建立海軍於是成為了他們的迫切希望

長崎事件,無論過程的是非黑白,這是晚清政府第一次在國際上的「以勢威壓」。在那個落後就要被欺凌的時代中,清政府從傳統的「以德報怨」轉變到「以勢迫人」,確實掙了一回面子。

拖雷翁城的排華慘案

由於墨西哥人民對總統迪亞斯長期的獨裁統治產生普遍不滿,1910年,馬德羅領導人民起義,墨西哥革命爆發。為了獲取華人區的財富來支撐革命,革命黨人引導墨西哥民眾展開了一場排華運動。

1911年5月,馬德羅聽從了其手下「欲得政權,必須殺戮中國人」之建議,5月15日在打退了駐紮在託雷翁的舊政權守軍後,隨即進城對華人居民大開殺戒,手段極端殘忍。此次排華事件中,共有303名華人遇難,財產損失無數。

清政府聽到這個消息時,憤怒難當,馬上命駐墨公使張蔭棠向墨西哥政府質問,並派出一巡洋艦向墨國示威,在炮聲威脅中,墨政府馬上服軟,並答應了清政府賠款請求,墨西哥同意賠償華僑生命及財產損失330萬元墨幣。

排華慘案的交涉

隨後《申報》刊載了具體處理事項:(一)墨國政府向清朝陳謝損辱國旗之罪。(二)將被害華僑之遺族妥加救恤。(三)嚴辦虐殺華僑之人。(四)將來華僑之生命財產由墨政府確保其安全。

這兩個事件讓我們不禁懷疑,這還是我們那個認識的那個軟弱可欺的晚清政府嗎?無能透頂、軟弱可欺不才是晚清政府的本來面貌嗎?

鴉片戰爭以來,晚清政府的確無能至極,但這也是僅限於列強的欺凌,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那些小國對清朝還是不敢隨意拿捏的。

相比於其他國家,在全世界的眼中,清政府也是列強之一、只是他排於列強的末位,並且散發著腐朽破敗的氣息

能被納入列強,肯定要滿足條件,起碼軍事、工業要過得去。而晚清確實達到了最低標準。

首先,國土和人口達到了大國條件,這方面清朝自不必多說。這是中國歷史以來決定的地位

軍事實力

北洋水師是當時晚清政府建立的海軍中實力最為強勁的一支,畢竟當時艦隊亞洲第一的稱號不是白來的,清朝政府每年撥出幾百萬兩白銀用於這支水師的維護與彈藥補充,至於其他幾支,如南洋、福建、廣東,雖然規模和實力不如北洋水師,但都是近代化規模的海軍艦隊,在南洋地區大大地震懾到了法國、葡萄牙等列強。

北洋海軍提督署舊址

陸軍主要出現了新式淮軍與湘軍,他們的裝備都是清政府花大價錢買的各國武器的頂尖精華,新式陸軍的近代化裝備,使得他們成了晚清政府的主要國防力量。就武器裝備來說,晚清軍隊的裝備至少列強中排名後幾位國家的水平。

當然這些力量比上不足,比下確實有餘。

就是因為有點實力,慈禧在1900年才有一絲底氣向十一國同時宣戰,當然,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八國聯軍讓慈禧老佛爺也招架不住

工業支撐

洋務派採取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優先發展重工業並逐步發展民用工業的工業化戰略。先是集中於軍事工業,繼而擴展到煤礦、鋼鐵冶煉、造船等重工業,又繼而擴展到輪船交通、郵電、紡織等,民用工業。

其中漢陽鐵廠享有「二十世紀中國之雄廠」的美譽,是亞洲第一家集開礦、採煤及煉鐵於一身的大型鋼鐵企業。

晚清陸軍軍備

湖北兵工廠為後續抗擊外國侵略戰爭提供了軍火支持。其後湧現一大批軍事民用工業,如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安慶內軍械所、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等等。

有了部分工業支撐,清政府開始在清朝的兵工廠製造各種軍械武器,同時,民用工業的創辦使得清朝成為亞洲最大的工業製品產出國之一。

洋務運動確實起到了強兵的作用,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為強兵提供了保障與支撐,新式陸軍裝備的升級,以及四大海軍艦隊的籌備,讓清政府的軍事實力不至於像鴉片戰爭以前那麼薄弱。在收復新疆的戰爭中,面對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支持的阿古柏叛軍,清政府也是打出了一些小小的威風。在全世界眼中,清政府甚至還是一個世界強國,各個方面對清朝還是有所忌憚,只能慢慢蠶食。有那麼一個說法,如果沒有甲午戰爭,清政府可能有那麼一絲機會,通過自身改變,成為一個類似於沙俄一樣的封建制近代強國。

洋務運動的產物胡裡山炮臺

說到這,有人要問了,清朝軍事、工業、經濟實力都不差,還是」列強」之一,怎麼就是打不過其他列強國家跟日本。

前文就已經提到過,他雖然比下有餘,但是比上不足呀,再淺顯一點打個比方,就算清朝與西方列強實力相當,可軍隊與慈禧太后的智商和列強不相當呀,你開個艦艇開一半,沒油了。打炮彈打一半,子彈又跟不上,這誰頂得住?當然,最根本原因是制度問題,制度!制度!制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這裡就不詳加論述了。

強中自有強中手,弱中自有蛇為頭。「外強中乾」形容晚清似乎並不為過。

晚清的「強」有很大部分是歷史的積累,而他的「幹」卻是從內部腐朽到了極致。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文講到的那兩個事件可能晚清政府站在中華文明發展積累的肩膀上留於國際社會的最後一絲尊嚴。

相關焦點

  • 屈辱的晚清也曾一聲令下,準備攻打墨西哥,最終換來3千萬賠償
    晚清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屈辱的時期,在這段時間,晚清朝廷遭受到了來自西方列強的降維打擊,就連當時的彈丸小國也敢來瓜分我國的版圖。懦弱、百戰百輸、永不停止的割地賠款,是我們對於晚清的印象,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樣軟弱的清政府也曾經在那段屈辱的時期硬氣過那麼一次。因為國民在外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孱弱的清政府也曾一聲令下、發兵準備攻打遠在美洲的墨西哥,最終換來了墨西哥的道歉、賠款。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
    晚清是中國封建帝王制的最後一個階段,這時的清廷內外堪憂,積弱慎重,已沒有實力去對抗八國列強的欺壓。為此外國人就利用各種藉口壓榨清廷政府,而老太后慈禧則選擇不斷的妥協,導致籤下諸多不平等條約以及債務合同。那麼當清朝宣布覆滅後,之前欠西方列強的國債,為什麼不見他們來追討呢?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看完這個你就...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起至1912年清朝滅亡,滿清政府一共與列強籤訂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 《馬關條約》籤訂後,清政府開始向其他國家借錢,西方列強不是傻子,錢不能白借,怎麼辦,清政府只能以國家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以此換來各國給清政府的貸款。
  • 清朝的醜陋盛世:大國衰落,西方列強蠶食殆盡
    西方列強在對華侵略時,利益大於衝突,聯合大於對抗。《辛丑條約》籤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使得日本脫胎換骨,從小國和弱國轉變為大國和強國。
  • 內憂外患下的晚清政府,為什麼支撐了這麼久?
    外有列強諸國的虎視眈眈,割地賠款條約連綿不斷;內有各地戰亂四起,太平軍已攻佔半壁江山。國情如此,可謂內憂外患,愛新覺羅氏隨時面臨王朝崩潰的「歷史怪圈」。但列強之間也並非是鐵板一塊,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勾心鬥角。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國的疆域太過遼闊,列強們為了獲得長期的利益,維持清政府的繼續統治就成了各國的一種政治默契。
  • 八國聯軍中最貪婪國家:直到1936年賠款未退還,還直接用來打中國
    ▲庚子條約約籤訂現場屈辱歷史永記心間在中國晚清末年的時候,政府和朝廷混用一片,人們的思想禁錮了人們的行為。當世界列強國家對中國一次又一次的野蠻欺壓之時,中國政府沒有選擇抵抗,而是想通過和平的方式結束戰鬥。
  • 當年以美國為首的列強,為什麼又將「庚子賠款」退了回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庚子賠款」?1900年是庚子年,這一年義和團鬧得正兇,大清朝既要消滅義和團,又和國際列強開戰。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對於腐朽不堪,搖搖欲墜的清帝國來說,這無異於是以卵擊石。
  • 日本戰敗後,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都獲得了賠款,為啥中國卻沒有?
    中國近代是咱們民族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伴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朝政府籤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除了割地就是賠款。從鴉片戰爭到後來的甲午戰爭,清朝政府一共賠付西方列強的白銀高達17.6億兩,這些錢財當然都是清朝統治者從老百姓那裡搜刮來的。
  • 美國等西方列強,為何退還部分庚子賠款?拿我們的錢拉我們的人
    無利不起早,西方列強之所以願意退還賠款,是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目的。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一年後清政府與列強妥協,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向11國支付共計4.5億白銀的賠款,最後核定本息共計9.8億兩。
  • 晚清有位牛人,差點將日本變成中國一個省,卻被一個女人破壞
    晚清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屈辱時刻,也正因為有了晚清這個開端,日後列強才會肆無忌憚的中國。此時的中國雖然人才很多,但是無奈社會發展已經落後西方國家一個檔次,甚至在晚清末期,政府人員還在發展小農思想。在晚清的時候,國內發生了許多的戰爭,由於當時政府的消極抵抗,我們的形勢已經開始處於不利的位置了,後來可能是被打怕了,清政府居然在面對日本的挑釁的時候也是一味忍讓和屈服。要知道上千年來,日本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之一,在大唐等時期是被要求年年要上交貢品的,然而到了晚清的時候日本人也開始漸漸囂張了起來。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當地的科技發展速度十分塊,漸漸超越了中國。
  • 中華民國的建立,列強退出中國了嗎?痴人做夢,他們還是不斷蠶食
    於是,有了晚清列強們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的狂潮:沙俄將整個長城以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日本佔據臺灣以後,則宣布福建是自己的勢力範圍;英國將整個長江流域都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法國則盯上了兩廣和雲南,甚至二流列強義大利,還派人跑到北京,找慈禧太后表示要霸佔三門灣,將浙江作為義大利的勢力範圍。
  • 晚清飽受欺凌,為何還被西方國家視為列強之一?沒辦法,國家太大
    提到晚清時期,相信很多同學都會恨得咬牙切齒,沒辦法,發生了太多屈辱的事情。但神奇的是,就是那樣一個飽受欺凌的政權,在當時卻被西方國家依然視為列強之一,難道這屬於西方國家的「捧殺」,用來迷惑當時的清朝統治者?其實晚清究竟屬不屬於列強之一,這個問題要看站在什麼角度看了。
  • 拿到庚子賠款的美國,為什麼要退還賠款?其實,美國人很聰明
    所謂的「庚款」,是指在《辛丑條約》裡,中國所要賠償給列強的金額,一共是四億多兩關平銀。而「庚款興學」則是指美國退還給中國的部分賠款,然後,將這些錢用在推進中國教育事業發展上。在美國近代的對外交往政策上,政府一向有「退還賠款」的傳統。
  • 晚清中國外交最強硬一次,此國殺了幾百華人,大清軍艦直接堵國門
    晚清時期的中國可以說是受盡了各國的欺辱,大大小小的國家都來欺負一下中國,日本這種彈丸之地也就罷了,甚至連匈牙利這種芝麻大小的國家來蹭一下熱鬧。都說弱國無外交,但是弱到大清朝這種級別也是沒誰了,不過儘管如此,在清朝的最後幾年晚清還是罕見的強硬了一次。
  • 大清亡後,我國繼續還了25年庚子賠款,這些錢都由誰還的
    晚清時期,由於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滿清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全面落後於西方各國,所以面對它們的堅船利炮時,滿清毫無還手之力,慘敗後被迫與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大多要求滿清割地賠款,其中《辛丑條約》要賠款4.5億兩白銀,創下了賠款數額之最。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僅僅過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經過三年多的交涉和談判,美國政府決定對清朝政府返還多餘的賠款。從1909年1月開始對清朝返還多餘的賠款一千零七十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六美元,聯通利息供給二千九百七十二萬美元,也是分三十二年還清,到1940年為止。
  • 晚清老照片曝光,換你可能堅持不了一天
    直到長大後自己感興趣讀了更多的歷史資料,看到那一張張晚清百姓的照片,才真正將詩文與生活聯繫到一起。晚清的百姓到底有多苦?看看這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百姓吧,換成是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晚清政府有多廢這件事不用我過多贅言大家也都清楚,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還籤下了一堆喪權辱國條約,大把大把的白銀如流水一般湧入列強口袋,光是一個《辛丑條約》需要賠款的數額,本息相加就高達9.8億兩白銀。給列強的賠款是一部分,供清朝王室的開銷是另一部分。
  • 隨著中華民國的建立,各國列強是如何退出中國的?
    民國時期列強有序退出中國,這個時期也很漫長,其間所經歷的波折和談判也很複雜,但總歸列強陸陸續續地撤出中國。在中華民國建立初期,希望得到西方各國的認可,成為合法政府。在當時確實承認西方列強加給我們的不平等條約。很多人認為國家是自己的,自己的國家成立了就是合法的,為什麼還必須要獲得他們的承認,憑什麼?
  • 八一三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何仍向日本支付「庚子賠款」
    此時的美國並不缺少資金,它希望憑藉強大的經濟力量,打破其他西方列強的在華利益格局,並逐漸取代它們,成為能夠左右清王朝的新霸主。英國人羅伯特·赫德時任清政府海關總稅務司,加按察使銜,官居三品。赫德長期在中國任職,對清政府的財政狀況非常熟悉。赫德根據清朝的財政來測算,清政府每年的實際稅收不到1億兩白銀,分攤到4億多人口上,每人每年僅負擔2錢白銀,這個水平比當時的一些國家低。
  • 是的,你沒有看錯,滿清曾經也是強國,甚至還威脅過日本和墨西哥
    1911年5月13日,墨西哥局勢非常不穩定,當地的華人華僑很多都因此喪生。距墨西哥萬裡之遙的滿清大為震怒,除了通過外交手段向墨西哥政府抗議外,還下令在外進行友好交流的巡洋艦「海圻」號立即向南美進發,進行武力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