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醜陋盛世:大國衰落,西方列強蠶食殆盡

2020-12-14 騰訊網

在清朝的前期,出現了所謂的康乾盛世,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上仍然處於領先水平。但是客觀而言,與歷史上其他盛世相比較,康乾盛世只能算是落日的輝煌,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甚至只是一個貧困的盛世。

西方列強在對華侵略時,利益大於衝突,聯合大於對抗。《辛丑條約》籤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面對帝國主義的入侵,清政府也試圖改變單純被動開放的狀態,積極主動進行開放,希望通過進一步開放達到富國強兵、維護統治的目標。

洋務運動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向西方學習,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籌劃海防、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等。甲午中日戰爭,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壽終正寢。洋務運動的失敗讓人們認識到僅僅學習西方技術是不夠的,還要學習西方的制度,這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土壤。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是變法提出的設立議會、限制皇權的措施,宣揚自由、平等、人權的思想符合歷史發展潮流,提高了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為後來人們接受新思想、進行新的革命奠定了基礎。

通過對外經濟開放,清政府發現對外經濟開放本來是一件雙贏的事情。但積貧積弱的清政府,在對外經濟開放中並沒有獲得應有的權利。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使得日本脫胎換骨,從小國和弱國轉變為大國和強國。

甲午中日戰爭,小日本打敗了大清帝國,對清政府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清政府內部開明人士認識到,只有改革和開放,才能拯救自己。清政府實行的對外經濟開放,從今天的眼光來看,方向是對的。對外經濟開放帶來了經濟的發展、技術進步和民族工業的發展。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朽,頑固派的阻撓,加上西方列強的假幫助真掠奪,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後沒有像日本那樣實行明治維新抓住機會發展壯大自己。

晚清以來,帝國主義對中國財政的控制是變相的對中國經濟進行打壓與限制。一是篡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和海關行政管理權,搶走中國的大門鑰匙;二是向清政府勒索巨額賠款和大舉貸款,並以關稅和其他稅項作為貸款的擔保條件或償還基金,進而控制中國關稅和其他賦稅的徵收、分配大權,扼住中國財政的咽喉。

《辛丑條約》籤訂前,國際共管中國財政的叫嚷甚囂塵上,使得賠款數額遲遲不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意識到國際共管中國財政,有可能導致各國爭奪關稅,危害海關行政的「完整性」。為了抵制他國勢力滲透進海關,保障英國對中國海關的絕對統治,赫德恃仗海關在中外關係中的特殊地位,利用議定賠款之機,縱橫捭闔,伺機操縱,想方設法利用各國間的矛盾使得國際共管中國財政方案終遭放棄。

在赫德的倡議下,英國公使明確表示英國「不參加為中國借款提供國際聯合擔保」,主張採用中國出具保票、分年攤還的償付辦法。各國議和代表最後通過了賠款分期攤還的方案,這項巨額賠款實際上又質變為一筆長期的以關稅攤還的巨額外債。

種種跡象英國這些西方列強在豪取中國利益的同時不忘限制中國的經濟發展,使晚清時期政府舉步維艱,晚清政府在應付外來勢力挑戰和內部動蕩危機時顯得軟弱乏力。

相關焦點

  • 清朝疆域為什麼能保留下來?除了清朝軍力強盛之外,還有西方的鍋
    按照中國古典思想,一個封建王朝,強大的時候開疆拓土,衰落的時候疆域逐漸萎縮。漢唐如此,明朝亦如此,清朝也不免如此,但是清朝疆域的萎縮程度遠不如中國其他封建王朝。這是因為清朝是唯一一個連接古典王朝和近代國家的王朝。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正式進入近代社會。
  • 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入侵,清朝會滅亡嗎?
    其實在鴉片戰爭前夕,清朝已經開始接近一個王朝的末世光景。所以,如果沒有歐洲列強入侵,清朝也一樣會滅亡,而且說不定還會滅亡得更早。 首先,清朝並沒有擺脫前現代社會的根本危機,也就是由人地矛盾引發的所謂「馬爾薩斯陷阱」。清前期迎來康雍乾三代百餘年的盛世,人口大幅度增加,乾隆朝晚年已超過三億。
  • 如果清朝和西方列強死磕到底,號召全國勤王會怎麼樣?
    清朝和西方列強死磕到底,號召全國勤王,那麼會怎麼樣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結果的關鍵是你指的是什麼時期,那場戰役清朝與西方的對抗,不同的戰役採取這個戰略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 沒有西方列強清朝可以超過300年國祚?其實恰恰相反
    以政治上來說,清朝的制度相當完善,避免了藩王造反、權臣亂政、外戚專權、武將擁兵自重等等威脅皇權之事,也就是到了後期,隨著歷史的發展,才出現了慈禧太后後宮幹政之事。 正因為清朝這般強悍,所以很多人認為沒有西方列強的話,清朝說不定就可以超過300年,而不是只有268年的國祚,那麼這個說法可靠嗎,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 西方列強的軍事侵略和經濟擴張,打破了奧斯曼帝國的封閉狀態
    西方列強的軍事侵略和經濟擴張,打破了奧斯曼帝國自給自足的封閉狀態,衝擊了原有的傳統經濟秩序,這是推動奧斯曼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外部因素。17世紀末期至19世紀末期,俄國人先後發動了十次以上的戰爭來侵略奧斯曼帝國。
  • 中華民國的建立,列強退出中國了嗎?痴人做夢,他們還是不斷蠶食
    清朝道光二十年(西曆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由此,中國進入近代史階段。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這場戰爭並非是偶然現象,而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蠶食亞洲其實早在明朝中期,遠東的世界便開始變得不太平起來。這種不太平,來自南北兩個方向。
  • 清末財政收入是康乾盛世十倍,百姓也被搜刮乾淨,以窮死告終?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的努力,封建王朝歷史上迎來了最後一個盛世局面——康乾盛世。時代總在不停地發展,社會總在不停地進步,人們可能會有這樣一個觀念:今天永遠比昨天的都好。殊不知盛世只是敗壞的開始,三個皇帝統治的時期已經將中國的資源揮霍殆盡。「康乾盛世」也成為「四空」的代名詞:農空、工空、市空、仕空。
  • 清朝和日本幕府都是閉關鎖國,為何日本被西方警醒了,清朝卻沒?
    在面臨到西方列強入侵時,清朝和日本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一個能夠認識到客觀情況,一個仍然沉迷於大國的身份當中,不能夠客觀的認清事實的本質。一個能夠在認識到本身的問題後,能夠客觀地進行改革,把提升自己的實力放在第一。
  • 船堅炮利的大清帝國也曾是讓各國恐懼的「列強」
    但還有一種說法說,清朝經濟實力世界第一,是璀璨無比的盛世,之所以淪為半殖民地,是因為遇到了三千年之變局。更有一種說法是,清朝當時在世界各國來說,也算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國,稱得上是列強。那麼問題就來了,列強為何卻淪為後來的境地呢?
  • 比清朝還慘的歐洲大國,百年間喪失8成國土,分裂成40個國家
    近代的清朝因為閉關鎖國等錯誤政策,落後於西方各國,在鴉片爆發時,英國侵略者拿著洋槍大炮,輕而易舉的就打敗清政府。獲得勝利之後,英國人以勝利者的姿態,逼迫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強行奪走了我國的一部分土地。
  • 明朝把列強按在地上痛打,清朝卻被列強按在地上打,你更敬佩誰?
    但清朝就不一樣了,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幾年的統治時間,但從康熙到乾隆一百三十年的時間裡面都是盛世,可是這樣強大的清朝為什麼到了最後還是會被歐洲列強按在地上打呢?明朝這種武力和戰鬥力一直保持到了國家滅亡之際,以前有人說明朝沒有和西方列強交過手。其實到崇禎皇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
    晚清是中國封建帝王制的最後一個階段,這時的清廷內外堪憂,積弱慎重,已沒有實力去對抗八國列強的欺壓。為此外國人就利用各種藉口壓榨清廷政府,而老太后慈禧則選擇不斷的妥協,導致籤下諸多不平等條約以及債務合同。那麼當清朝宣布覆滅後,之前欠西方列強的國債,為什麼不見他們來追討呢?
  • 晚清飽受欺凌,為何還被西方國家視為列強之一?沒辦法,國家太大
    但神奇的是,就是那樣一個飽受欺凌的政權,在當時卻被西方國家依然視為列強之一,難道這屬於西方國家的「捧殺」,用來迷惑當時的清朝統治者?其實晚清究竟屬不屬於列強之一,這個問題要看站在什麼角度看了。如果按照我國對列強的解釋「侵略過清朝的就是列強」,那清朝肯定就不是列強。因為都被侵略了,那還有什麼臉自稱列強?
  • 清朝中期,閉關鎖國真是乾隆狂妄無知嗎?不!他是被列強給嚇到了
    清朝中期,閉關鎖國真是乾隆狂妄無知嗎?不!他是被列強給嚇到了說到中國的近代史,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沮喪。因為在中國的近代史中,發生了太多憋屈和令人生氣的事情了。但是,在東方,還有一個強大的傳統大國存在,這個國家就是中國了。和印度不一樣,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十分悠久的國度,而且在當時,中國的經濟力量在世界上來說,還是首屈一指的。而作為世界的霸主,英國自然是想要了解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的真實力量,如果可能的話,英國還想與之切磋一下。
  • 清朝靠什麼支撐到20世紀初期?這三場勝仗,使西方列強不敢小瞧
    按理來說,清朝在乾隆去世之後,便開始走下坡路了。倒不是因為後來的皇帝昏庸無度,而是外界西方國家發展迅猛,而清政府仍然故步自封,不尋思求變。而19世紀開始後,西方列強用炮火轟開我國國門後,國人才看到這個不可一世的清政府竟驚人的腐朽和無能。 不管是鴉片戰爭,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包括後來的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都是輸得體無完膚,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 西方列強接連陷入動蕩!西方要衰落了?
    西方列強接連陷入動蕩!西方要衰落了? 據報導,在8月1日,德國柏林爆發了反對聯邦政制定的新冠疫情的抗議活動,這也是繼美國波士頓抗議遊行後的第二次抗議遊行。遊行申報人數1000人,實際有20000人參加了這次活動。
  • 如果清朝沒有被辛亥革命推翻,中國會不會被列強瓜分完畢?
    實際上,無論辛亥革命發生與否,列強都不會瓜分中國。 因為列強沒有那麼大胃口,他們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嘗試過一次,但沒有成功,此後他們就再也沒有實行過瓜分。就像聯軍統帥瓦德西所說,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贏了,會成為列強嗎?
    對於甲午戰爭,國人無不痛惜,可以說甲午戰爭是清朝敗得最慘的一次,也為後來的日本侵華埋下伏筆,因為日本正是從這場戰爭中崛起成為列強的。而令人意外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的洋務運動風生水起,列強們紛紛將先進武器賣給清朝,大炮、艦艇,什麼先進賣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列強不是要侵略清朝,為什麼還要幫助清朝自強呢?
  • 乾隆盛世,真的是盛世嗎?來看看英國人筆下的乾隆盛世是怎樣的?
    但近年來,相關的歷史諮詢越來越多,揭開了乾隆盛世的真面目。盛世真的出現在乾隆時期嗎?為什麼乾隆以後清朝的衰落越來越勢不可擋?清朝,從原始愚昧、野心勃勃的遼闊草原,進入中原,一開始不為漢人所接受,採取鐵血政策,康熙時期去懷柔,親漢學家,後來到康幹。
  • 「西亞病夫」土耳其:為何實力嚴重衰落,仍能和西方列強硬槓?
    這主要是因為土耳其身上由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而且還有一個輝煌的過去,巔峰時期的土耳其叫做奧斯曼帝國,其領土橫跨歐亞非三洲,像北非、中東等地區都是它的囊中之物,就連整個歐洲也都在它的掌控之中,只不過後來隨著西方列強的崛起和自身的衰落,遭到了英法俄等西方強國的入侵,並且被稱為「西亞病夫」。即便如此,土耳其依然與西方國家硬碰硬,在中東和東歐的地位也是無人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