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下的晚清政府,為什麼支撐了這麼久?

2021-01-10 懂球帝官方

風雨飄搖的晚清

作者: 嘉陵  編輯:Thomas

19世紀下半葉,作為中國統治階級的清政府已經由盛轉衰。外有列強諸國的虎視眈眈,割地賠款條約連綿不斷;內有各地戰亂四起,太平軍已攻佔半壁江山。

國情如此,可謂內憂外患,愛新覺羅氏隨時面臨王朝崩潰的「歷史怪圈」。

可說來也奇怪,自打1860年英法聯軍從北京撤出後,重回紫禁城的清王室不僅在很快的時間裡平定內亂,還大興改革,一度甚至出現了中興的局面來得以邁進新世紀。

大清得以續命半個多世紀最大的功勞者是誰?是號稱「裱糊匠」的李中堂,還是慈禧太后的鐵腕專制?亦或是外國列強?這其中有著諸多的因素,可以在歷史中探知一二。

▲太平天國攻下南京後,處於內憂外患的清朝

一、收疆復域,漢臣崛起

不論是漢唐還是宋明,中國歷史上曾經鼎盛一時的封建帝國,在其統治末期無不王權旁落、佞臣橫行,但這些對於王朝壽命只剩下幾十年的清政府來說卻是個例外。

1864年,清軍攻破天京,曾經令清王室如鯁在喉的太平天國就此覆滅。而在這長達13年的平亂過程中,為清廷立下不世之功的不再是當初隨努爾哈赤南徵北戰的八旗鐵騎,而是曾國藩所組建的團練武裝—湘軍。

▲以湘軍為原型的清廷部隊,取自電影《投名狀》劇照

太平天國初期,清政府的主力軍是八旗和綠營,但這兩個部隊早已腐朽不堪,不復當年入關時勇猛,面對太平軍一再潰敗。絕望之下的清廷將希望放在了地方武裝上,這就給了曾國藩崛起的機會。

就在太平軍已席捲半個中國時,曾國藩在湖南家鄉依託家族關係,組建了一支5000人的「湘勇」武裝,不久後獲得了朝廷的練兵準許。

曾國藩治下的湘軍軍紀嚴明,作戰十分勇猛,先後為清廷收復了江南大片失地,而作為領軍的曾國藩,也一路平步青雲,官至太子少保、一等侯爵。

▲清軍攻克天京,太平天國覆滅

太平天國雖然被鎮壓下來了,但清廷的安穩日子並沒有到來。中亞軍事頭目阿古柏利用清朝中土內亂趁機盤踞新疆,建立「洪福汗國」,隨後沙俄又侵佔伊犁。

在此危難之際,與曾國藩同為漢臣的左宗棠站了出來,他領軍西徵,收復了烏魯木齊與南疆,而後更是抬棺上陣逼迫沙俄歸還了伊犁

▲左宗棠收復新疆

滿清自開國以來,漢臣一直備受壓制,但王朝晚期的危機讓統治者不得不重用有能力的漢臣。除了曾國藩與左宗棠外,大敗法軍的老將馮子才、洋務運動的李鴻章與張之洞等均構成了晚清的支柱。

▲晚清支柱:中興四大名臣

二、慈禧垂簾,同光中興

大清的苟延殘喘離不開作為中流砥柱的漢臣,但作為一個封建帝國來說,最高統治者才是一切政策得以執行的關鍵,於是便自然繞不過處於這個時期實掌大權的慈禧。

1861年,已病入膏肓的鹹豐皇帝在熱河行宮崩逝,大清最後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帝沒了。長子載淳即位,是為同治皇帝。

此時的慈禧太后抓準時機立刻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扳倒了八位顧命大臣,成為了滿清往後47年的實際掌權者。

▲慈禧太后,晚清的實際統治者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句話讓慈禧註定成為史書裡的罪人,但若從客觀的角度看,統治初期的慈禧對清朝來說不可謂不靠譜。

首先,慈禧的掌權立刻消除了可能出現的王權旁落的不穩定因素。在行政方面,她多次採納漢臣提出的意見,允許群臣批評實事、嚴賞罰以整頓吏治。

當然,這些事對於一些勤政的君主來說算是家常便飯。慈禧對於晚清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對「洋務運動」的支持。

▲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工業的萌芽

歷經兩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內亂的清朝,民生凋零,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變為了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列強的矛盾。

清朝大批的臣民開始從「天朝上國」的大夢中初醒,其中就有以李鴻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湘淮集團,也稱為「洋務派」。

但此時的朝堂之上仍有不少「頑固派」,他們反對西學,與洋務派相互攻擊,鬥爭十分激烈。然而慈禧明白,如今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要保持滿清的統治,唯有依靠擁有實力並得到列強賞識的洋務派。

得到慈禧支持的洋務派,在「求富」與「自強」的口號中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除了建立諸如江南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等的近代軍工企業外,還創辦了新式學堂,使大批學子以官費的形式前往西方留學。

▲清政府向外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

另外,洋務派還購置了大批軍艦建立了北洋水師,並以軍事為配套大興民用工業。以1872年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為例,僅3年之期就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多萬兩的白銀。

此時正值同治與光緒兩個皇帝在位期間,太平天國、陝甘寧回亂被接連平定,內亂基本結束結束。列強也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獲得的通商甜頭暫時同清廷達成「和解」,近代中國社會的市井民生開始逐步發展,是為「同光中興」。

三、利益制衡,列強夾縫中的博弈

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束,清政府成為了以英法美俄四國為首的世界列強桌上的大蛋糕,看似隨時都面臨被瓜分的可能。但列強之間也並非是鐵板一塊,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勾心鬥角。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國的疆域太過遼闊,列強們為了獲得長期的利益,維持清政府的繼續統治就成了各國的一種政治默契。

此時在國內的外國勢力錯綜複雜,英國人剛剛吞下香港,又將目光放在了江浙一帶;廣東、雲南、廣西成了法國人的溫床;東北,清朝的龍興之地,成了沙俄的嘴邊肥肉。

美國人則更加聰明,僅僅用了一紙「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各國照會,就獲得了英法需要通過戰爭才能得到的利益。

▲晚清著名的《時局圖》,形象描述了列強在華勢力

相較於對自己疆域貪得無厭的沙俄來說,把主要精力放在對華經濟掠奪的英美等國顯然在清廷眼裡可親近得多。

英國是最早侵略清朝的列強之一,同時也是對晚清「幫扶」最大的列強。在看到沙俄插足中國以後,英國因為擔心自己的在華利益受損而對清政府採取了懷柔政策。

這種對清朝的懷柔政策首先體現在軍事上,在太平天國時期,英美等列強組織軍隊,提供技術和武器裝備,幫助清廷平定內亂。

此外,英國還支持洋務運動,協助洋務派創辦船政、郵政、鋼鐵廠、籌備近代海軍。

▲由英國人戈登領導對抗太平軍的洋槍隊

經濟上,英國在對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經濟進行掠奪的同時,也意識到羊吃飽才有羊毛剪的道理。

面對兩次鴉片戰爭的巨額賠款,清政府無力支付,於是英國乾脆直接派了人到清廷的海關上班,幫助晚清打理海關稅務,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羅伯特·赫德。

自明朝以來施行的「海禁」制度,海關這個部門一直在清朝歷代統治者眼中無足輕重。

因為上面的不重視,導致海關官員的投機,上交的稅銀經過層層盤扣,到中央財政時已經所剩無幾。但赫德的到來卻讓慈禧和下面的王公貴族們如夢初醒,原來自己的海關居然可以這麼賺錢!

▲羅伯特·赫德,曾掌管大清海關稅務司達半個世紀之久

英人赫德擔任晚清海關稅務總司的數十年裡,他採用了高薪養廉等改革制度,使原本貪腐成風的海關成為了清廷所有部門裡最清廉的部門。

在洋務運動如火如荼進行的同光中興時期,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曾一度達到8000萬兩白銀,而這其中海關稅銀就佔了四分之一,這些錢也成了清政府最穩定的收入,也是洋務運動的主要財力支持。

▲列強瓜分中國的漫畫

四、四面楚歌,滿清國運的終結

英國不遺餘力地支持大清的動力何在?除去方便更好的掠奪經濟和資源這個因素外,還因為英國急需要一個能牽制沙俄的勢力。

而19世紀中葉的東亞棋盤上就這麼幾個國家,日本這時候還不被外界看好,和英國接觸已久的清政府自然成為了首選的代言人。

英國人「聯清制俄」的算盤打得很好,但滿清卻未將這橄欖枝接穩。甲午戰爭裡,清政府面對日本輸得一敗塗地,這不僅使得洋務運動幾十年的強軍成果化為烏有,更讓一直扶持清朝的英國開始動搖。

▲中日甲午戰爭,以清政府的慘敗而收場

緊跟著,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的兩年後,英國與日本籤訂《英日同盟》,不久後日本不負期望,在日俄戰爭裡打敗俄國。

這時大清也徹底成了英國的手中棄子,清政府企圖在列強扶持下繼續統治中國的美夢宣告破產。

就這樣,帶著又一紙不平等條約步入20世紀的大清王朝末路將至,李鴻章、張之洞等棟梁之臣先後離世,就連最後能夠穩住朝政的慈禧也閉了眼。

當各省紛紛獨立的浪潮席捲而來時,晚清這艘早已破敗不堪的大船終於就此在歷史長河中謝幕。

▲辛亥革命形勢,紅色區域為宣布脫離清朝統治的省份

相關焦點

  • 晚清滄海事 下卷 13 新疆淪陷(七) 清朝政府在新疆的懷柔政策,為什麼不能阻止極端穆斯林的叛亂?
    那麼,為什麼穆斯林還是要造反呢?我們以庫車為例,繼續講下去。買邁鐵裡告倒了庫車的阿齊木伯克以後,回到鄉裡,立刻成了網紅,當大家問他為什麼這麼厲害的時候,你猜他是怎麼說的?你以為他會說,是清朝政府體恤下情,反腐力度大嗎?錯了!他說自己是受到了真主的啟示,有神靈附體,所以異教徒必須聽他的吩咐,因此就辦成了這件事。
  • 晚清能打敗太平天國百萬軍隊,為什麼打不過八國聯軍2000多人?
    清政府末期面對的歷次反侵略戰爭,在大多數時候都體現出了19世紀中、後期海權相對於陸權的絕對優勢,歷次戰爭的失敗逼迫近代中國第一次正面認識海防與海權的重要性,並帶來了籌建北洋海軍這種歷史性的戰略決策
  • 你絕對想不到,晚清政府被納入過列強行列,日本道歉,墨西哥賠款
    晚清政府被納入過列強?看完標題,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這還是那個印象中那個喪權辱國,飽受欺凌的晚清政府?其實,討論這個話題還得從兩個事件了解開始。事後,日本人認為己方是在北洋艦隊的威逼下無奈進行的妥協,所以一直耿耿於懷。建立海軍於是成為了他們的迫切希望。長崎事件,無論過程的是非黑白,這是晚清政府第一次在國際上的「以勢威壓」。在那個落後就要被欺凌的時代中,清政府從傳統的「以德報怨」轉變到「以勢迫人」,確實掙了一回面子。
  • 晚清改革與等不及的年輕人
    放寬歷史的視野,跳出非黑即白、成王敗寇的歷史觀來看,如果將晚清的立憲改革歸結於「作秀」,那的確有點冤枉慈禧老佛爺了——在1905年的中國,沒有人比慈禧更急迫地想變法救亡。  此時的清廷,絕對是想真改革。面對內憂外患,再不變法將有覆亡的危險,這幾乎成為朝野共識。
  • 100多年前,相機下的晚清:王公貴族肥頭大耳,貧民百姓困苦不堪
    面對內憂外患,不乏有識之士積極展開救亡圖存的運動,但卻依然無法阻擋潰爛的清王朝逐步走向滅亡。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統治階層自上而下的揮霍,如同一隻巨大的吸血蟲,將清政府內部腐蝕的一乾二淨。 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給了本就潰爛的清王朝一重擊。閉關鎖國導致的科技落後,毫無戰鬥力的清軍慘敗,從此開始了列強瓜分中國之路。
  • 晚清「最有能力」的中國人:將遺棄多年領土收回,相當於4.5個日本
    那麼,今天小編特意為你們介紹一位同樣是晚清的中國人,此人非常有能力,把清朝遺棄10多年、相當於4.5個日本的領土給收回了。要知道,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一敗再敗,不斷地被列強掠奪中國的領土以及在華的資源,那時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 屈辱的晚清也曾一聲令下,準備攻打墨西哥,最終換來3千萬賠償
    在這樣的背景下,飽受戰爭苦難的華人想要逃離戰火就有了一個新的選擇。 19世紀初,國內局勢還沒有這麼緊張,背井離鄉自然還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而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列強的炮火野蠻的轟開了清政府的大門,整個中華也變得風雨飄搖。
  • 晚清四大權臣——李鴻章
    前面聊完了林則徐,總感覺不再聊一下晚清時期有點可惜。中國的近代史,各個階級的人都在探索一條救民於水火的道路。這段時間,我們就來講一講這裡面的其中一個流派的代表。晚清時期,中國有識之士都在用自己的畢生所學救國救民,之中有幾個流派,有希望維持原制度的洋務派、有希望改制度的保皇派、還有希望通過推翻政府的革命派。這裡邊,最早失敗的就是洋務派。洋務派是晚清四大權臣為代表,清政府為了保護自己的統治權,派遣大臣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興起了洋務運動。甲午海戰,宣布洋務運動徹底的失敗。
  • 為什麼晚清四大名臣全是漢人?而當時身居高位的旗人在做什麼?
    雖然清朝的主旨和口號是這麼說,但是它的做法卻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個我們不去深談。 清朝在建立之初,由於深悉制度禮儀的屬臣比較少,所以在很多政治規定、政務處理上大都是延續了明朝的制度,基本上就是蕭規曹隨。
  • 晚清有位牛人,差點將日本變成中國一個省,卻被一個女人破壞
    晚清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屈辱時刻,也正因為有了晚清這個開端,日後列強才會肆無忌憚的中國。此時的中國雖然人才很多,但是無奈社會發展已經落後西方國家一個檔次,甚至在晚清末期,政府人員還在發展小農思想。在晚清的時候,國內發生了許多的戰爭,由於當時政府的消極抵抗,我們的形勢已經開始處於不利的位置了,後來可能是被打怕了,清政府居然在面對日本的挑釁的時候也是一味忍讓和屈服。要知道上千年來,日本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之一,在大唐等時期是被要求年年要上交貢品的,然而到了晚清的時候日本人也開始漸漸囂張了起來。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當地的科技發展速度十分塊,漸漸超越了中國。
  • 晚清十大高手排名,國術之精粹,國家之瑰寶(下)
    晚清十大高手排名,國術之精粹,國家之瑰寶(下)給位讀者老爺們好,以人為鏡,以史論今,這裡是老夢陪你聊歷史。今天咱們接著聊聊晚清的十大高手排名,上次咱們聊到了晚清十大高手的後面五位,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是大高手的前面幾位吧!閒言少敘,咱們言歸正傳,書接上文。晚清十大高手第四名:王子平河北滄州中國近代著名的武術家,外號叫神力千斤王。
  • 晚清老照片曝光,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清末政府有多廢這件事不用我過多贅言大家也都清楚,內憂外患,又籤署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大量大量的白銀湧進列強的口袋,光是《辛丑條約》的賠款金額,就已經造成了9億8千萬銀元的損失。對列強的賠款是一部分,對皇室的開支則是另一部分。
  • 晚清老照片曝光,換你可能堅持不了一天
    直到長大後自己感興趣讀了更多的歷史資料,看到那一張張晚清百姓的照片,才真正將詩文與生活聯繫到一起。晚清的百姓到底有多苦?看看這些讓人不忍直視的百姓吧,換成是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晚清政府有多廢這件事不用我過多贅言大家也都清楚,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還籤下了一堆喪權辱國條約,大把大把的白銀如流水一般湧入列強口袋,光是一個《辛丑條約》需要賠款的數額,本息相加就高達9.8億兩白銀。給列強的賠款是一部分,供清朝王室的開銷是另一部分。
  • 一條路,為什麼要這麼久?
    事實上,繼青藏鐵路之後,這第二條「天路」的謀劃,已前後跨越三個世紀……一條路,為什麼要這麼久?最後一段,為何到現在才開始建設?1913年,英國向北洋政府提議合資修建「從成都起,經邛崍(今昌都)、拉裡(今嘉黎)、江達至拉薩」的鐵路。北洋政府未予應允,後因一戰爆發,英國黯然退場。2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誠如孫中山所說,「大西南鐵路建設不僅要考慮社會、經濟及商業利益,還要重視軍事防禦、國防後備等因素。」
  • 晚清為何能「垂而不死」挺七十年?
    晚清歷史自1840年算起,至1912年滅亡,足足七十餘年「垂而不死」——這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一個19世紀中葉就該滅亡的腐敗王朝,為什麼能挺到20世紀初葉?雖然,那段歷史成為後人研究最密集的歷史,但是對於晚清的「挺經」,卻缺乏系統的論述。通讀那段歷史,我以為晚清之所以能挺七十年,是因為它有別於歷朝,據「四大命門」。
  • 保利俱樂部能生存這麼久,背後到底是誰在支撐?
    雖然如此,但有一點很清楚的是,這家俱樂部打著保利的旗號,在保利的眼皮子底下從事帶有黃色性質的活動,而且長達數年之久,保利都沒有發現,或者說是熟視無睹,直到東窗事發,才用一紙說明意欲摘清自己,這不僅從邏輯上無法成立,從道理上也難以說通。 既然保利集團澄清了,我們就姑且相信他們之間沒有關係吧。
  • 為什麼紋身能保持這麼久?
    今天就來聊一聊為什麼紋身可以永久保持在皮膚上。不同的顏色由不同的天然物質研磨而來,比如 銅、灰 、石墨、樹皮、還有松藍。現在我們的墨水已經發展成熟。有趣的是,紋身師們仍有很多種不同的顏料可以使用。如果你在不同的兩個地方做了兩個不同的紋身,很可能你右臂上用的墨水與左臂上的成分完全不同。
  • 晚清南京老照片:秦淮河風光古色古香,評事街熱鬧繁華
    今天我們欣賞一組由寶記照相館拍攝的晚清南京社會風貌。寶記(Pow Kee)是晚清一家國人自辦的照相館,在近代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攝影作品以迎合士紳階層的口味為主,呈現出濫觴於中國繪畫的審美情趣。該館先在漢口和南京營業,最後進入上海。
  • 每人一句話,看透「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各自的立足之本
    從漢光武帝,到唐憲宗,再到明孝宗,歷朝歷代向來不乏中興之主,但晚清的短暫中興,仰仗的卻是四位漢族大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那麼,他們到底有哪些突出貢獻?何以堪當「中興之臣」美譽?以下,我們不妨從每人一句經典評語出發,探尋曾左李張各自的立足之本。曾國藩: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馬勃,無不收納。
  • 漢朝能出動100萬軍隊,晚清為何只能出動10萬軍隊?原因簡單
    晚清時期,特別是甲午戰爭戰敗之後,清政府開始重點編練陸軍,也不過就是北洋6鎮的總兵力,加起來不過10萬人。那麼按照一般的常識來說,人口越多,出動的兵力應該越多,那麼晚清時期,中國大約有4億人,但卻只能出動10萬人的軍隊。那麼漢朝能出動100萬軍隊,晚清為何只能出動10萬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