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欣賞一組由寶記照相館拍攝的晚清南京社會風貌。寶記(Pow Kee)是晚清一家國人自辦的照相館,在近代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攝影作品以迎合士紳階層的口味為主,呈現出濫觴於中國繪畫的審美情趣。該館先在漢口和南京營業,最後進入上海。

這一帶呈現出古色古香的風光,跟100多年的今天狀況差不多。

這組照片拍攝於1888-1889年,其中一部分用英文標註了寶記名號和具體拍攝地點,很可能照相館將其製作成相冊向外國人發售。

清廷對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給以保護,並尋訪朱元璋裔孫封為延恩侯,對明皇陵進行管理和祭祀。但到晚清時期內憂外患,已沒人關心明皇陵的狀況,任其傾頹。

南京雞鳴寺至今香火旺盛不衰,但觀音樓已難覓蹤影。據記載,觀音樓由寺僧西池等人募資於1867年重建,樓內供奉一座反坐(朝北向)的觀音菩薩塑像,佛龕上有對聯:「問菩薩為何倒坐,恨眾生不肯回頭」。登臨觀音樓可以遠眺玄武湖。

評事街有著千餘年歷史,商業繁榮,人員熙來攘往,各類貨物和服務無所不有。就我們在這張照片中所見,有賣鞋帽的、有賣瓷器的、有賣綢緞的、有賣藥品的等等。

鼓樓城臺是明朝遺物,樓閣為清朝所建。雖然照片中所見比較荒涼,但山崗下的鼓樓街和勸業場熱鬧非凡。

自古以來,北極閣都是氣象觀測的重要地點。南北朝劉宋時,在山頂上建立了第一個日觀臺;明朝洪武年間,在此又建觀象臺,安設了渾天儀、簡儀、圭表等天文儀器;近代以來,竺可楨先生在此創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氣象研究所。

制臺衙門即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戰爭之後重建。兩江轄地包括今天的江蘇、安徽、上海和江西,是清朝的財賦重地,也是人文薈萃之區。兩江總督官居從一品,比閩浙總督、湖廣總督等地位略高。

朝天宮有「金陵第一勝跡」的美譽,是明朝皇室貴族焚香祈福的道場,清朝康熙、乾隆二帝均曾到此遊覽。晚清時期,這裡的盛況已不如往昔,由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藩改為江寧府學和文廟。

「關」是明清時期官府徵稅的卡點。明朝在長江南京段設置上新河關和龍江關,因上新河關位於上遊,故稱「上關」,龍江關位於下遊,故稱「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