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清四大名臣全是漢人?而當時身居高位的旗人在做什麼?

2020-12-14 騰訊網

前言:

目前對於晚清四大名臣的人物名單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和左宗棠四位。二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四位。總的來說,第一種說法比較受大眾認可。但無論是一還是二,在他們之間都有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這些名臣無一例外全是漢人!

曾國藩

清朝是以旗人為貴,朝中主要勢力非滿旗不得領,但是到了清朝晚期的時候,匡扶大廈於將傾的卻全是漢人,這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當時的那些旗人在做什麼?

正文: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得從清朝政治制度和歷史發展為立腳點來深究。

政治制度

清朝是關外滿族入中原,從法統上來說,清朝是繼承了明朝的統治地位,在五德之中就該屬水。奉明為前正朔,同時它的口號也是以「為明朝報仇」為主,來獲得漢人認可的。雖然清朝的主旨和口號是這麼說,但是它的做法卻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個我們不去深談。

清朝在建立之初,由於深悉制度禮儀的屬臣比較少,所以在很多政治規定、政務處理上大都是延續了明朝的制度,基本上就是蕭規曹隨。

清朝馬上打天下可以,但是馬下治天下卻不是很行,因為旗人打天下的緣故,使得朝中重要的職位都歸屬於這些人,而下面真正處理政務的人就幾乎沒有了。

無奈之下,清朝決定開科舉,主要是以吸收漢人為主,用這些人來填充基層,至於以後的發展前途,那可真的不好說,反正前期限制比較嚴。

李鴻章

漢人通過讀書參加科舉來進入仕途,而滿旗人則可以通過世襲蔭庇出任官職,他們一般是不需要刻苦讀書參加科舉的。短時間看是沒什麼問題,但是時間一長,這致命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飽讀詩書且有一定執政經驗的漢人只能待在基層無法上升,而通過顯赫家世直接進入朝堂身居要職的滿旗人則毫無執政經驗和文化。

漢人刻苦拼搏,旗人居安不思危,這是清朝中前期的真實寫照,但也有少數皇室宗親例外。

這樣的發展使得清朝逐漸步入歧途,而後面的執政者顯然也能看到這一點,為了矯正這種制度,這些執政者開始大批量提拔漢人進入中樞執政部門。

左宗棠

如果說制度的不平衡是漢人進入中樞的一個重要原因的話,那麼清朝中後期相繼爆發的叛亂則更是讓這些漢臣走向了真正的名臣之路。

歷史發展

鑑於一定的歷史限制問題,當時的清朝雖然統治時間已久,但是民間仍舊有許多叛亂接二連三地爆發。這和清廷政府執政昏聵有著直接的關係。

然而當時的清政府對於這些叛亂的分析卻是歸到民族區分上去,為了快速鎮壓叛亂,清朝執政者並不打算使用漢臣來對抗漢人,而是選擇了清朝的「王牌」旗兵。

張之洞

旗兵在清朝統治天下之前幾乎是一種無敵的存在,但是這麼多年養尊處優的生活使得這些人的後代早已經不熟練於騎馬射箭,更別說還要真刀真槍去鎮壓有一定建制的叛亂,所以旗兵和叛兵一經交戰就迅速潰敗。

這時候的清政府意識到了以旗兵鎮壓叛亂顯然是不太可能實現的,於是乎轉而用漢臣來作為鎮壓統帥,準許他們組建軍隊的權力。就這樣,一大批以鎮壓叛軍出身的漢臣漢將開始進入政治高層。

在清朝晚期,叛亂的成功鎮壓成就了許多文臣武將,而我們之前所說的曾李張左四人全部都有過鎮壓叛亂的履歷,尤其是曾國藩平太平天國之戰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這兩場著名戰役,更是在軍事上奠定了晚清漢臣的主導地位。

軍事上的主導地位還不夠讓他們成為實打實地名臣,他們還需要在政治上做出足夠優越的成績才行。

胡林翼

前面說過旗兵不思進取,養尊處優,難堪大事,而漢臣卻不斷刻苦學習。尤其是海外的工業革命正在慢慢改變世界,這就使得一大批漢臣率先接受並學習新文化,新知識。

這時候掌握權政的漢臣發現了這次國外工業革命的重要性,也許這就是再度崛起的良好機遇。於是這些人的腦中瞬間蹦出一個解決辦法——改革!

曾國藩借著西方吹來的東風,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家兵工學堂,還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張之洞則更加側重於教育,他創辦了武漢大學前身的自強學堂以及南京大學前身的三江師範學堂等等,在工業上也建造了許多直到民國時期仍舊在使用的兵工廠。

胡林翼

李鴻章對比以上兩位則傾向於改革軍事,他一手創建了淮軍和北洋水師,尤其是北洋水師,可以說是近代化海軍之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艦隊。

這些漢臣的改革是遲暮清廷最後一次的迴光返照,但是對後世卻影響遠大。

結語:

晚清的旗人仍舊生活在紙醉金迷當中,就像一隻紙老虎經不起任何風浪,而被他們排擠的漢臣則用肩膀硬生生地扛起了殘破的封建王朝身軀,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晚清名臣全是漢人的緣故了。

相關焦點

  •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誰的貢獻第一?
    -21 19:29:05 來源: 狄飛驚 舉報 前言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每人一句話,看透「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各自的立足之本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所謂「中興」,顧名思義就是指王朝中途振興,轉衰為盛,語出《詩·大雅·烝民序》:「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從漢光武帝,到唐憲宗,再到明孝宗,歷朝歷代向來不乏中興之主,但晚清的短暫中興,仰仗的卻是四位漢族大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晚清四大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來源 | 頭條號正說清代十二朝「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所謂「晚清中興」,即「同光中興」,乃係同治、光緒年間的一次經濟復甦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兩種說法中,「中興以來,一人而已」的曾國藩、「勳名之盛,秦漢以後,誰與比倫」的左宗棠,地位不容置疑;但李鴻章、張之洞、胡林翼、彭玉麟也都是晚清時期影響巨大的一代猛人。
  • 北京首拍 | 武可平天下,文亦永流傳——晚清中興之四大名臣
    尤其是到了晚清時期,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動搖大清朝統治根基,外有各國列強侵華佔領我國國土,直接威脅到了帝國的生存。統治者深深感覺到如果繼續對漢臣持有偏見,這艘滿載的大船恐怕頃刻間就會沉陷,故清廷對有能力的漢臣進行提拔重用。晚清四大名臣於此際力挽狂瀾,一度成為晚清政府在半個多世紀的中流砥柱。為「同治中興」立下汗馬功勞的便是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四位晚清重臣。
  • 晚清四大名臣是哪四位?他們四人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
    有這麼四位人,他們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 ,他們當中,有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也有收復邊疆的,總之,他們對晚清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麼,這四個人究竟是誰呢?誰的的名氣更大一些?
  • 他是晚清中興名臣,兩個強國之舉,卻成了晚清的掘墓人
    張之洞是晚清時期的人,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他從小讀書用功,才思敏捷,受過嚴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薰陶。他先後從好幾位老師就學,其中丁誦先、韓超兩位老師給他的影響較大。他早年是清流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晚清時,為什麼在東三省推行官制改革?
    晚清時,除了各個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受到列強的侵擾,邊疆地區同樣不安穩。新疆、兩廣,東北的壓力尤其大。這裡要同時面對俄國跟日本的不斷侵擾。俄國人想把長城以北的土地吞入腹中,日本野心更大,準備以東北為跳板,一口氣吞下中國,乃至是亞洲。東北面臨的壓力劇增,就要迫使他們做出新的變革。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左、李、張,誰的功績排第一,有何根據?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胡林翼、彭玉麟),在清末時期的風評和現代社會的輿論,結果肯定大相逕庭。如果單說對於清王朝的貢獻,排名依次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如果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排名順序必然是左宗棠、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時代背景的不同,衡量一個人價值(貢獻)的標準也不同,我們從兩個方面分別闡述。
  • 晚清四大權臣——李鴻章
    前面聊完了林則徐,總感覺不再聊一下晚清時期有點可惜。中國的近代史,各個階級的人都在探索一條救民於水火的道路。這段時間,我們就來講一講這裡面的其中一個流派的代表。晚清時期,中國有識之士都在用自己的畢生所學救國救民,之中有幾個流派,有希望維持原制度的洋務派、有希望改制度的保皇派、還有希望通過推翻政府的革命派。這裡邊,最早失敗的就是洋務派。洋務派是晚清四大權臣為代表,清政府為了保護自己的統治權,派遣大臣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興起了洋務運動。甲午海戰,宣布洋務運動徹底的失敗。
  • 曾國藩:從一代庸人到晚清名臣,他的逆襲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說起晚清的歷史,曾國藩是一個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名字。他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為「四大名臣」,被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他官至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支撐起了同治之後的清朝政權,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位居高位,最終還能全身而退,並福澤了十幾代子孫。然而,這樣一個大人物,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出身名門,或是天降奇才。相反的,曾國藩在三十歲進京前,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人。
  • 晚清老照片:旗人婦女穿鎧甲很霸氣,清軍士兵持雙劍很滑稽。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清朝晚期,人們的思想也比較封建落後,對於照相機這樣的新事物更是無法接受。當時的人們由於不懂得照相機的工作原理,誤認為照相技術是一種會將人攝入紙張中的妖法,因此對於拍照都非常的恐懼。不過,任何時候都不缺乏具有開明思想勇於嘗試的人,所以清朝時期仍然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照片。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難得一見晚清老照片:旗人婦女穿鎧甲很霸氣,清軍士兵持雙劍很滑稽。
  • 晚清官員真實形象:和珅相貌堪比絕世美男,圖8是收復新疆左宗棠
    第二張便是李鴻章,此人在晚清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參與了晚清諸多大事。既是淮軍的創始人又是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也是他一手創立的。
  • 清朝有漢人和滿人留辮子嗎?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人為什麼不留辮子?
    清朝留辮子的不僅是漢人和滿州人,理論上在旗的旗人和不在旗的民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漢人都是必須留辮子的。當然,道士、和尚或天生禿頭者除外。在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旗人不僅僅是滿州人,八旗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不只是滿州人。
  • 清朝旗人女子有多美?容貌驚豔的皇后婉容,美麗端莊的慈禧妹妹!
    圖為一組清朝時期的旗人貴族女子們的留影舊照,看慣了清宮劇裡人或許都以為清朝旗人女子都喜歡濃妝豔抹,其實歷史上的旗人女子相貌大多數清麗消瘦。正如這組老照片中的旗人女子,其美麗和清秀更是可見一斑。其中不但有晚清時期容易驚豔的皇后婉容留影舊影,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慈禧太后的妹妹婉貞是如何的美麗端莊。婉容的容貌天生麗質驚豔絕美,乃是歷史上公認的滿清第一美女。
  • 晚清女子都很醜?別被老照片騙了,看了第一張圖網友就炸鍋了
    不知道大家對於晚清時代的這段歷史了解有多少呢?相信大家都只能通過一些歷史書籍或者當時十分稀少的一些照片上了解了吧,不過還好,在當時西方已經發明了一些照相機,所以就能夠留下一些十分珍惜的照片。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一下晚清時期,當時的女孩子究竟長什麼樣子吧。
  • 晚清名臣張之洞,為何兩個兒子都是漢奸時仍在日本安享晚年?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這發生在晚清名臣張之洞身上。他的兩個兒子成了中國人眼中的大混蛋。張之洞是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勤儉,受人尊敬。他創辦的漢陽鐵廠是中國清末的重要產業。他生產的槍枝被稱為「漢陽造」,至今仍被用於抗日打鬼子。然而,他的兒子卻成了叛徒,幫助鬼子禍害中國人。張之洞是一個生於憂患,死於憂患的人。
  • 同治中興:晚清名臣們力挽狂瀾,造就清帝國崩潰前的「迴光返照」
    但不幸中的萬幸,卻是祺祥一事還使恭親王奕訢升格為議政王,李鴻章、沈葆楨等漢人得到重用,朝廷中樞一致認識到「師夷長技」的重要性,並開展以洋務派主導的一場自強運動,王朝危機使滿漢的間隙趨於消失,一個聯合的官員集團在此後誕生,以文祥和曾國藩為代表的中央和地方官員都抓住這次攸關的機會
  • 實拍流浪在街頭的人,她們不去工作也不想回家,和晚清旗人一樣廢
    或許這是大城市這邊一個特殊的現象,這些人為什麼被稱為半流浪者呢?第一,他們居無定所。第二,他們沒有固定的工作。有錢了就花就吃就喝,沒錢了就去找了臨時工或者小時工賺一點點。隨便進一個工廠去打工,也能拿到3000到5000塊錢,哪怕你沒有什麼文化,沒有什麼技術,只要你服從管理,肯堅持。在這樣的大城市環境下,有什麼理由繼續流浪街頭呢?在流浪者中,分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第一種類型還有救,第二種類型基本上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