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拍 | 武可平天下,文亦永流傳——晚清中興之四大名臣

2021-02-17 華藝國際拍賣

清朝在近三百年的統治歷史上,除了康乾盛世之外,國家的統治幾乎腐朽不堪。尤其是到了晚清時期,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動搖大清朝統治根基,外有各國列強侵華佔領我國國土,直接威脅到了帝國的生存。統治者深深感覺到如果繼續對漢臣持有偏見,這艘滿載的大船恐怕頃刻間就會沉陷,故清廷對有能力的漢臣進行提拔重用。晚清四大名臣於此際力挽狂瀾,一度成為晚清政府在半個多世紀的中流砥柱。為「同治中興」立下汗馬功勞的便是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四位晚清重臣。

中國歷來因人而重其書,自晚清民國以來曾國藩的書法就一直備受世人推崇。曾國藩書法源於深厚的傳統帖學基礎,練習書法極其勤奮,軍政餘暇苦練不輟。曾公秉性本凝重,筆亦隨之,以行、楷見長。楷書初走館閣一路,光潔刻板,以奏章名聞天下;後兼寫顏真卿、李北海,晚年書法更顯瘦勁挺拔。行書多取法宋人,以實用為務,信札家書饒有神採,最見性情。據《曾文正公手書日記》中所記,其為友朋故舊及家人書作甚夥,形式主要有對聯、屏軸、條幅、扇面、橫披、冊頁等等,其中對聯是曾國藩最主要的書法作品。

曾國藩  楷書七言聯

鏡框  水墨描紋箋

171.5×33.5 cm×2  

註:任援道舊藏並題跋。附原盒並題籤:曾國藩雙幅,高原文庫藏。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拍品

此件曾國藩書法楹聯,是文正公晚期書法成熟階段的代表之作。楷書錄陸遊《郊居》詩句:潮生小舫行收荻,月落長歌起飯牛。意為潮水漲起時撐著小船去收穫蘆荻,月落時分則放聲高歌給牛餵食。表現期盼國泰民安,嚮往自給自足、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這或許也是曾文正公作書時的心理寫照。

展開捲軸可見所用同治時期手繪描金「太師少師」朱紅宮廷蠟箋紙,歷經歲月,依然亮麗如新。對研究清代宮廷蠟箋紙的學者不失為研究的範本,品相之完美,實為難得一見。

此幅楹聯裱邊有任援道題跋一則:「曾侯書法雄視一代,東鄉元帥晚年筆意頗相似,星聯相合要豈偶然。謹檢舊藏湘鄉楹帖奉贈大野司令官閣下,聊藉墨緣共景先型。國民政府海軍部長任援道。」

由史料記載可知,汪偽政府要員任援道1942年曾隨褚民誼出訪日本,大野一郎此時任日本海軍大阪警備府司令。可能正是此時,曾文正公楹聯被任援道作為禮物贈與日本海軍中將大野一郎。後由其家鄉長野縣「輕井澤高原文庫」做為館藏文物遞藏保管。縱觀上下聯,書體結字平正剛直,豐潤自在;墨色烏黑光潔,筆力強勁而饒富韻味;整幅鬱勃遒美,將「筆劃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美學觀念,體現得淋漓盡致。誠可謂曾文正公絕美精倫之作。

世人皆知李鴻章為晚清之柱石、洋務運動之首領、北洋水師之統帥、「中興四大名臣」及「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之一,卻鮮少有人提及他顯赫盛名之下的威威書名。史載李鴻章工詩詞,好書法,與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諸詞臣書家並稱「曾、左、李、彭」。其書筆力蒼勁沉穩,形體豐腴厚重,結構縝密嚴謹,章法跌宕生動,極富晉唐之韻。且因長期身居高位,其書亦存雍容之態,充溢廟堂之氣,為清廷及朝臣所推崇。

李鴻章  

行書《到處留心皆是學》附諸家題跋

手卷  水墨紙本  

書法:35.5×179 cm

題跋:43×504.5cm

註:方宗誠上款。方鶴棲為方宗誠之父。方宗誠(1818~1888),字存之,號柏堂,桐城文派作家。受曾國藩推薦,任棗強縣令。光緒六年辭官歸隱,十三年清廷賜五品卿銜。著有《柏堂集》。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拍品

匾文書體遒健端凝,章法疏朗開闊,結字平和峻麗,墨色華潤濃重,盡得歐、顏遺風。且中正寬博之餘,盡顯臺閣氣象。其側題跋則更為生動灑脫,落紙沉著痛快,筆墨酣暢淋漓,既得二王體勢,又有李北海神韻,可謂豐筋多力、汪洋閎肆,與匾文呼應,有相得益彰之妙。書匾後綴長跋,並另附題跋卷,共計十六家,橫跨十六載。諸家盡數為晚清在朝官員,仕途亨通,著作等身,故跋文或風格清新,或意境深邃,或用典博洽,皆圍繞方氏訓子言而生發,頗有衍化至繁之意。落書雖體態不同,神貌各異,卻文採炳煥,氣韻暢達。除此之外,此十六家之跋,不但構建出方氏交遊的清晰脈絡,亦可為晚清官員的交往實錄。

李鴻章行書《到處留心皆是學》附諸家題跋 局部

- 左右滑動瀏覽圖片 -

這其中,彭玉麟與李鴻章比肩並立,陳艾為李鴻章舊識、曾國藩下屬,聯元、呂耀鬥則與左宗棠、李鴻章交頗多交集,譚廷獻為張之洞延主書院等等,雖為同朝,亦有側重,他們之間錯綜的關係也映射著晚清官場的複雜性。而方宗誠與眾交好,除卻李鴻章的影響力外,其學問聲名、人物品格才為立足根本。可以說,一卷題跋集諸多名臣手跡,既反映出方宗誠人脈之廣泛,又為後世研究眾人的生平年考、翰墨神韻、文辭風格、官場紀實等方面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其史學價值實不容小覷。

李鴻章行書《到處留心皆是學》附諸家題跋 局部

- 左右滑動瀏覽圖片 -

李鴻章書匾及題跋卷由伊通齋收藏,釋出途徑亦清晰可循。在名人手書日漸升溫的今天,如此筆精墨妙、寓意深刻、品相完好且流傳有序的作品實屬珍稀。若能寶藏,可得先儒家訓、名臣寄語,固以克己修身,詒厥孫謀,保永世清芳。

眾所周知,列坐「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張之洞,除卻卓絕一世的謀略學識和政行功績,最引以為傲的便是書法成就。其書法師「宋四家」之蘇東坡、米元章,兼融銘文碑刻,筆力遒勁,氣勢磅礴,深負盛名。張之洞曾有「書訣」,稱「即於兩字求之,結體求豐,用筆求潤」。此《行書錄<東坡志林>》,通體自然豐潤,筆意開張,正是其書法常見之風貌。

張之洞  行書錄《東坡志林》

鏡框  水墨絹本  

82.5×118.5 cm

註:上款人兒玉源太郎,日本明治時期第一智將,曾任陸軍大臣、內務大臣、臺灣總督。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拍品

作品錄《東坡志林》選段,寫蘇軾讀杜甫詩不解,後至錢塘六合寺中見金鯽逾百年而神採依舊,乃悟子美所言「遲留」之意,更覺此魚彌足珍貴。文辭似隨機生發,平易自然,卻行止有序,並無蕪詞累句,讀之意境超然,韻味雋永,可為妙品。文章大意雖在金鯽之珍貴,但其中還暗藏了東坡居士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的人生態度和博觀約取、凡物尋味的審美範式。這種超然的精神境界廣為後世文人所景仰追隨,張之洞也不外於是。

觀其面世題作,所錄內容多以蘇軾詩詞文章為主,所書亦不脫蘇軾筆墨形神,該巨尺橫幅的行書佳作當為同符合契。張之洞寫此書,墨飽力足之餘力求結體短肥,側鋒橫肆不乏厚重樸茂,且行文跌宕起伏又一氣呵成,浩然生息即刻頃紙而出,愈加臻於「心手相暢」的書寫之境。所謂「觀書知人」,世人必定能從中品察到張之洞的性情一如筆法般俊邁豪放又不失圓通老道。這種人物品格若體現到兩國邦交上,便顯得尤為重要。


此作自日本歸來,不但起到了補史之功效,還豐富了「清末重臣手書」的內涵及品類,亦能從中窺探張之洞從主戰到親日的心路轉變,一卷多得不外如是。如此書、文、史俱佳的作品,在清末中日關係風雲變化的背景加持下,市場價值屬實令人期待!

於此際亮相之行書錄宋代朱熹詩《水口行舟二首》,為勉勵湘軍將領劉厚基所作。文字高古精凝,書法樸拙峻厚,士夫之修養與武將之英姿盡收其中,是左宗棠難得一見的大尺幅佳作。《水口行舟二首》中的詩句寫朱熹乘舟在江中航行時的所見所思,第一首寫靜,山水寂寞,綠樹蔥翠,可謂直書感受,富有生活理趣;第二首寫動,舟破煙波,杜鵑應和,著意渲染山水,寄託坦蕩胸懷。二者皆文辭通暢,風格俊朗,無濃豔或典故堆砌之病。

左宗棠  行書《水口行舟二首》

鏡框  水墨紙本  

171×90.5 cm

註:

1.王文心舊藏。王文心(1888~1974),字保授,齋室名蒙泉書屋,祖籍浙江杭州。曾任上海屈臣氏汽水公司董事長。其祖父王養度(蒙泉)是道光間荊門大藏家,文心繼承祖業,精鑑賞,富收藏。交友頗廣,與康有為、葉恭綽、吳湖帆、張大千等過從甚密。

2.上款人福堂提軍為劉厚基,是左宗棠極為倚重的湘軍名將,陝西延綏鎮總兵。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拍品

通篇行書既沉著凝練,又圓勁暢達,時運篆隸筆意,將清峭的結體參以雄健的骨力和疏落的布局,使其於傳統文士的內斂中流露出一絲清越激邁的盛氣,與文中隱示的詩人由恬靜至激蕩的心緒極為契合。且左公生性耿介清正,此作瘦硬通神之態與大開大合之象,亦可當做其人物品性在書寫審美中的投射,更添肅穆敬仰之感。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道:「左文襄筆法如董宣強項,雖為令長,故自不凡。」近人亦論:「文襄公行書出清臣(顏真卿)、誠懇(柳公權),北碑亦時湊筆端,故肅然森立、勁中見厚。」如此說來,讀此一作,前言中左宗棠書法的高深所在便盡在眼端。

左宗棠書法作為「清代名臣書畫」的重要組成,歷來備受藏家追捧。此作先為劉厚基珍藏,後於民國年間流入市面,為滬上鑑藏名家王文心所得。王文心與康有為、葉恭綽、吳湖帆、張大千等皆有往來,作品亦於此眾人傳賞,可謂傳承有序,脈絡清晰。此等集合名臣良將、儒詩墨書,寓意極深且兼具多重價值的巨幅作品,頗為罕見。如若寶藏,當為幸事。

從風格流派而言,王鐸應屬於摹古兼創新的書法大家。從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入手,又廣採博收,尤其對二王和米芾進行深入學習和領悟,並以此作為自己實踐的起點和歸宿。

王鐸  書法

鏡框  水墨綾本  

1642年作  

227×49 cm

註:舊藏者張權(1859-1930),字君立,號可園,南皮人,張之洞子。光緒進士,任禮部郎中,候補四品京堂。喜蓄書畫。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拍品

縱觀此幅王鐸巨製,暢與澀相反相成,骨力與放縱揉成一體,以圓轉貫其氣,以方折剛其勢,骨力既重,風神自生。凝練中寓韌健,酣暢中顯沉著,筆墨淋漓中表現處撼人心腑鐸雄渾氣魄,令人嘆為觀止。

趙之謙作為清代碑學的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從而成為清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真正全面學碑的典範。

趙之謙  楷書七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124.8×32 cm×2

註:

林熊光舊藏。林熊光(1898-1974),字朗庵,號磊齋,室名寶宋室,福建廈門人。1930年定居日本,臺灣光復後回臺灣,從事文物收藏,為著名書畫收藏家。

出版:

1.《趙之謙紀念展圖錄》,東京國立博物館。

2.《林朗庵自用印展》P53,日本古河市篆刻美術館。

展覽:「趙之謙紀念展」,東京國立博物館。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拍品

趙之謙早年學顏真卿,後改習北碑。其楷書以魏碑為框,沉雄方整,又施以顏體,渾厚豐潤,形成端整遒麗、血肉豐美的風格,有「顏底魏面」之稱。行書往往兼具草體,北碑體勢、筆法。此作為趙之謙晚年精到之筆,彌之珍矣。

趙之謙無論在書法、繪畫和篆刻方面,都具有很深的造詣。他的繪畫藝術繼承了文人畫、書法與繪畫相互聯繫的傳統,運用書法規律於繪畫之中,在章法及運筆用墨等方面,書與畫互相借鑑和補充,故而變化豐富,形成其獨特的風格,在近代畫壇上獨樹一幟。

趙之謙  一品百齡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865年作

89×46.5cm

註:上款人「均初」即沈樹鏞(1832-1873),字均初,一字韻初,號鄭齋、養花館、漢石經室等,江蘇南匯人。鹹豐九年(1859)與趙之謙同中舉人,官內閣中書。精鑑別,收藏金石書畫甚富。工書法,有金石書卷之氣。

出版:

1.《博古齋藏書畫集》第36號,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

2.《趙之謙書畫編年圖目》(上)P58,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拍品

趙之謙的繪畫具有文人畫的特點,即畫中有詩,詩畫結合,蘊含著深厚文學內涵。此圖作於其三十七歲時,牡丹豔,梅花冷,柏枝清,歲朝清供,捧以贈友人沈樹鏞。樹鏞亦金石家,藏書畫碑版極豐,與撝叔相與討論,最為默契。此圖以篆隸筆法入畫,拙硬雄勁,已自成面目,從中可見其成就之一斑。

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部)

客戶諮詢:86-020-87306608

客戶投訴:86-020-87306559

媒體公關:86-020-87306540

財務結算:86-020-87306585

聯繫郵箱:hollysgz@infore.com

聯繫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湖路125號

華藝國際(香港)拍賣有限公司

客戶諮詢:852-2270 5000

聯繫郵箱:hkinfo@hollysinternational.com

聯繫地址:香港上環皇后大道中229號

北京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客戶諮詢:010-85186180

聯繫郵箱:hollysbj@infore.com

聯繫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中二街

上海辦事處

電話:021-62888629

郵箱:guyc@infore.com

臺灣辦事處

電話:886-2-27012342

郵箱:hezx@infore.com

新加坡辦事處

電話:65-88005126

郵箱:zangcc@infore.com

中國書畫部

電話:86-020-87306565

郵箱:sh@hollypm.com.cn

瓷器 · 玉器 · 工藝品部

電話:86-020-87306613

郵箱:cz@hollypm.com.cn

現當代藝術部

電話:86-020-87306557

郵箱:yh@hollypm.com.cn

古籍善本部 

電話:86-20-87306628

郵箱:zhangyy@infore.com

珠寶鐘錶尚品部

電話:86-020-87306584

郵箱:zb@hollypm.com.cn

稀世真藏部

電話:86-020-87306599

郵箱:hj@hollypm.com.cn

華藝在線【網絡拍賣】

電話:86-020-87306567

郵箱:tzh@hollypm.com.cn

藝術品金融

電話:86-020-87306606

郵箱:hollyfinace@infore.com

產權中心

電話:86-020-87306560  

郵箱:fengjun@infore.com

相關焦點

  • 每人一句話,看透「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各自的立足之本
    所謂「中興」,顧名思義就是指王朝中途振興,轉衰為盛,語出《詩·大雅·烝民序》:「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從漢光武帝,到唐憲宗,再到明孝宗,歷朝歷代向來不乏中興之主,但晚清的短暫中興,仰仗的卻是四位漢族大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那麼,他們到底有哪些突出貢獻?何以堪當「中興之臣」美譽?
  • 晚清四大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來源 | 頭條號正說清代十二朝「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所謂「晚清中興」,即「同光中興」,乃係同治、光緒年間的一次經濟復甦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兩種說法中,「中興以來,一人而已」的曾國藩、「勳名之盛,秦漢以後,誰與比倫」的左宗棠,地位不容置疑;但李鴻章、張之洞、胡林翼、彭玉麟也都是晚清時期影響巨大的一代猛人。
  •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誰的貢獻第一?
    -21 19:29:05 來源: 狄飛驚 舉報 前言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左、李、張,誰的功績排第一,有何根據?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胡林翼、彭玉麟),在清末時期的風評和現代社會的輿論,結果肯定大相逕庭。如果單說對於清王朝的貢獻,排名依次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如果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排名順序必然是左宗棠、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時代背景的不同,衡量一個人價值(貢獻)的標準也不同,我們從兩個方面分別闡述。
  • 他是晚清中興名臣,兩個強國之舉,卻成了晚清的掘墓人
    張之洞是晚清時期的人,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他從小讀書用功,才思敏捷,受過嚴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薰陶。他先後從好幾位老師就學,其中丁誦先、韓超兩位老師給他的影響較大。他早年是清流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同治中興:晚清名臣們力挽狂瀾,造就清帝國崩潰前的「迴光返照」
    對此,鹹豐帝為挽救危局,曾試圖大力整頓朝政,籌措軍費,實行攘夷安內之策。然而歷史交給鹹豐的,卻可謂是清朝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個爛攤子: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外族襲擾,甚至在1860年被血洗圓明園……不過算是欣慰的是,他的一番勤奮最後還是換來了好果實,比如在他臨終之時,太平天國已漸入尾聲,而他在此期間起用的漢臣們在後面也成為了晚清的實力擔當。
  • 瀏陽人賀祥麟、賀宏勳因瀏陽古樂結識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
    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他曾為道光十四年同科舉人瀏陽鄒焌傑(道光二十年進士)的母親劉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壽贈作壽序。他提拔重用的瀏陽人李興銳,後官至閩浙總督、兩江總督。
  • 為什麼晚清四大名臣全是漢人?而當時身居高位的旗人在做什麼?
    前言: 目前對於晚清四大名臣的人物名單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和左宗棠但無論是一還是二,在他們之間都有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這些名臣無一例外全是漢人!
  • 晚清四大名臣是哪四位?他們四人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
    有這麼四位人,他們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 ,他們當中,有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也有收復邊疆的,總之,他們對晚清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麼,這四個人究竟是誰呢?誰的的名氣更大一些?
  • 曾國藩:從比賊還笨到大儒、中興名臣,秘訣就在於每日三省吾身
    曾國藩,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名列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一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另一種說法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之首。湘軍公元1852年(鹹豐二年),曾國藩奉清廷之命在湖南幫辦團練。次年初,湘軍組成。他用儒家學說治軍,其軍事思想影響了好幾代人。
  • 晚清三曲為誰彈,中興第一曾國藩
    縱使你沒有親眼目睹這位中興名臣的面貌,但是只要走進書店,仔細尋找排列在書架上陳列的書目,總能夠找到諸如《冰鑑》、《曾國藩家書》、《曾文正公全集》……一系列和曾國藩有關聯的書籍。通過對書籍的了解,可以知道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這位晚清中興重臣的面貌逐漸清晰起來。
  • 中興名臣曾國藩一生兩摯友,朋友不在多而是精
    嵩燾首膺其選,論交涉獨具遠識。」曾國藩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力我想是不容置疑的,憑藉出色的軍事、政治能力,他成為了晚清時期的中興名臣。到了近代,包括諸多政治家、軍事家都以曾國藩作為自己心中的「偶像」。其一生除了在政治和軍事領域有所造詣之外,個人的修身齊家之法也被後世津津樂道。那這樣一個人,他的朋友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就來說一下曾國藩一生的兩位摯友。
  • 晚清名臣左宗棠之死:天降大雨慈禧落淚,為何遺言說自己死不瞑目?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爭,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這段話是李鴻章對左宗棠的評價,左宗棠他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為晚清奉獻自己的一生,是晚清不可忽視的一個人物,他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左宗棠在去世的時候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
  • 清朝歷史上的八位名臣名將
    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 曾國藩:從一代庸人到晚清名臣,他的逆襲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說起晚清的歷史,曾國藩是一個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名字。他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為「四大名臣」,被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這和「四大名臣」的另外三位相比,資質實在是差。要知道,張之洞不滿14歲就考上秀才,左宗棠在14歲考上,李鴻章也17歲就考上了。而曾國藩的家族就沒有給他遺傳一個靈光的腦袋。
  • 晚清四大權臣——李鴻章
    前面聊完了林則徐,總感覺不再聊一下晚清時期有點可惜。中國的近代史,各個階級的人都在探索一條救民於水火的道路。這段時間,我們就來講一講這裡面的其中一個流派的代表。晚清時期,中國有識之士都在用自己的畢生所學救國救民,之中有幾個流派,有希望維持原制度的洋務派、有希望改制度的保皇派、還有希望通過推翻政府的革命派。這裡邊,最早失敗的就是洋務派。洋務派是晚清四大權臣為代表,清政府為了保護自己的統治權,派遣大臣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興起了洋務運動。甲午海戰,宣布洋務運動徹底的失敗。
  • 晚清名臣曾國藩,16幅行楷書法欣賞,書友:筆筆似刀、字如其人
    遠的不說,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國藩的書法作品。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即有人稱曾國藩為完人、聖徒;也有人稱其為滿清獻犬馬之力、滅太平天國還屠城,是賣國賊、劊子手,說他「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甚至就連偉大的航海家都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回到正題,有書友形容曾國藩的書法是「言辭老道潤如水, 筆力雄勁快似刀。」
  • 晚清100位名人,浙江最多,湖南次之,你家鄉有誰?
    湖南晚清名人(排序以出生年代,下同)1.曾國藩(1811-1872),湖南人,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創立者和統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2.左宗棠(1812—188),湖南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3.胡林翼(1812—1861),湖南益陽人,晚清中興名臣之一,軍事家,湘軍重要首領。善聯,為晚清著名聯家之一。4.曾國荃(1824-1890),曾國藩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於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
  • 興盛200年,養出8代人才,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教子要靠16字箴言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很多人都知道他位極人臣,名望很大。其實,曾國藩的家族更是鼎盛,200多年間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三代之中,人才輩出,多是學者、教授。八代之中,沒有一個敗家子。他要求他的兒子曾紀澤看《漢書》「須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須看二十頁,不必惑於在精不在多之說。今日半頁,明日數頁,又明日耽閣間斷,或數年而不能畢一部。如煮飯然,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須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他是這麼要求孩子的,也是這麼要求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