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杜特爾特2016年主政菲律賓以來,中菲關係顯著回暖,10月28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到訪菲律賓達沃市(Davao,也譯作納卯),見證中國駐達沃總領事館的開館儀式。此前中國在菲律賓只有三處使領館,眼下在杜特爾特的老家開第四個,僅僅是衝著總統的人情麼?
三十年前這樣問,或許有幾分道理,因為當時這裡還僅僅是菲律賓第六大城市。現在,達沃現在是僅次於馬尼拉和宿霧的第三大城市,可以當之無愧地接下第四處使領館。過去三十年菲律賓城市格局的最大變化,就是杜特爾特家族的經營史。
傳記《杜特爾特·哈裡》封面(Duterte Harry,菲律賓人送杜特爾特的外號)
我們來好好挖掘一下達沃市崛起的故事。
達沃是棉蘭老島的商業、工業中心和國際港,常住人口約170萬,加上流動人口超過200萬 。
(紅星是馬尼拉 藍星是達沃)
西班牙人於1591年在達沃地區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引發南方穆斯林蘇丹的反抗。很長的時間裡,西班牙的勢力局限於菲律賓北部,對達沃市的正式殖民自1848年才開始。美西戰爭之後,美國統治菲律賓,引入了種植園經濟,使得達沃地區的勞動力緊缺。20世紀初,大量日本人來到達沃,一開始做築路工人,後來主要做種植園的地主或是勞工。1938年,達沃地區已經有1.8萬日本移民,七成是衝繩人,他們建起了領事館、學校、報社、教堂、寺廟、神社等,稱這裡為「小日本」。這段時間達沃發展較快,1937年,達沃市正式成立,成為棉蘭老島的兩個城市之一。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達沃市的日本人被美國駐軍關入集中營。日軍在棉蘭老島登陸後又反過來, 1944年達沃市被美軍解放,一切又反覆過來。但達沃市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固的區域中心。
達沃灣是天然良港,但達沃周邊最主要的經濟活動是農漁業,香蕉是最大宗產品。相對於馬尼拉附近地區,達沃的工商發展落後,大型企業除了飲料和啤酒廠,只有少數水泥與鋼鐵廠。當地主要消費品、工業原料、零部件多依賴馬尼拉進口商或製造廠供應。
戰後達沃市的美國種植園日益擴大,大量來自人口過剩的北部和中部地區的農民到達沃市謀生。1967年,達沃地區被分為三個部分,達沃市被劃歸南達沃省管轄。這個時候,受棉蘭老的伊斯蘭分離主義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摩伊解)和毛派的新人民軍(NPA)的影響,以及80年代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達沃市經濟下行,貧困率和犯罪率增加,成為「謀殺之都」。到此為止,達沃和大多數殖民地熱帶港口一樣,是一個不會消亡也沒什麼前途的小城市。考慮到菲律賓的首都和經濟中心都在北方,達沃今後100年的命運似乎已經確定了。
(達沃市的區位)
菲律賓由大大小小割裂的島嶼組成,西班牙統治時期形成精英主導、各地分離的政治結構,之後美式選舉民主又完美地延續了這一結構,產生長期的離心力,形成「弱體制國家」(weak state)、「酋長式民主」(Cacique Democracy)。根據不同口徑統計,菲律賓有160-250個左右的政治家族,所謂民主更象是在封地制度基礎上的權力流動和競爭。2013年美國「赫芬頓郵報」統計,菲律賓178個政治家族控制著73個省(共80個)。70%的眾議院席位,80%的參議院席位歸政治家族所有。
杜特爾特1945年3月28日出生於萊特省馬阿辛市,是米沙鄢人。雖然大選時將自己包裝為「平民出身」,但父親是省長、叔叔是市長的杜特爾特顯然不是正常意義上的平民,而是不算穩定的政治世家——家族勢力擴張從其父一代才開始。
他父親文森特•杜特爾特曾是律師,當過南達沃省省長、社會服務部部長,母親索萊達•羅亞•杜特爾特是有華裔血統的教師,外祖父是呂姓(Roa)來自廈門的菲律賓華人。叔叔拉蒙·杜特爾特50年代當過宿霧市長,堂兄羅納爾德·杜特爾特80年代也當過市長。
(2016年大選計票結果顯示穩操勝券後,杜特爾特到父母墳前激動哭泣)
少年時代的杜特爾特因調皮搗蛋經常被母親痛打,在教會學校時也常挨神父的板子。他曾自曝中學期間被1名天主教神父猥褻,但因害怕並未向校方舉報。生活環境的暴力讓青年期的杜特爾特總是很憤怒,他15歲開始帶槍上學,16歲時曾經頻繁參與鬥毆,還頻繁入獄。
高中畢業後,杜特爾特考入菲律賓學園大學政治系。而1964年至1967年,菲律賓共產黨的創始人何塞·正在這裡教政治學,杜特爾特是他的學生。1968年西松創立了可菲律賓共產黨,發動反政府武裝鬥爭,「新人民軍」在80年代最高峰時曾擁有26000人。
西松曾這樣評價:「我自豪地說,杜特爾特總統是我的政治學學生,那時我只是菲律賓學園大學的青年教授。他加入了我擔任主席的『愛國青年』組織。」
他回憶:「杜特爾特沒有很高的成績,但表現出高水平的才能。他沒有獲得高分,因為他沒有及時讀書,我認為他喜歡撞球或其他娛樂。」
在擔任達沃市長期間,杜特爾特就一直與新人民軍保持良好關係,多次進入營地談判,帶回被俘的政府軍和警察。確定當選後,杜特爾特就表示要恢復與菲共的和談。
1968年獲學士學位後,杜特爾特又考入聖貝達大學(San Beda University)法學院。曾有同學罵他是鄉巴佬,杜特爾特稱 「那個人因為我是米沙鄢人就欺侮我,我想給那個人一點教訓。」他警告了那名同學,該同學正在走廊內推搡人。「我說如果他打我,我就會向他開槍。結果我的鼻子被揍了,隨後我就開槍了。」
杜特爾特的行徑遭到全校同學批判,並發起學生運動要將他開除學籍,最後在法學院院長和校中神職人員的幫助下,加上沒有鬧出人命,他得以保留學籍,但沒有學位。
1972年,杜特爾特還是取得了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律師資格考試,成為執業律師。後跟隨其父踏上政壇,在1977年開始擔任達沃市檢察官。之後幾十年,杜特爾特一直紮根在達沃玩政治。
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爆發,馬科斯被推翻並逃亡美國,新總統阿基諾夫人指定杜特爾特母親索萊達代理達沃市市長一職。索萊達雖無公職,但因活躍在公益領域聲望很高,被稱為「索萊媽媽」。但索萊達拒絕了任命,將代市長的職位讓給了兒子,杜特爾特從此在達沃市執政二十餘年。
1988年,杜特爾特正式當選市長。1998年,連任三屆的他不能參選,只好轉戰國會,當選眾議員。這被杜特爾特認為是最乏味無聊的三年,2001年,他再次出馬競選達沃市長,再次連任三屆。
2010年屆滿後,杜特爾特決定不選議員了,而是將女兒沙拉·杜特爾特(Sara Duterte)推向市長職位,自己當副市長過渡,2013年再轉回市長……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家族統治。
在達沃當政期間,杜特爾特以鐵腕而聞名,他推行了三條全國創舉:
一是嚴厲的青少年宵禁政策,晚上10點後不得在沒有成年人看護情況下上街;
二是凌晨一點之後到上午八點之間禁止買賣酒精飲料,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不得飲酒;
三是劃定吸菸區,其餘地方不許吸菸。
因為有吸菸區,街上看不到菸頭,因為宵禁,晚上沒有了遊蕩的青少年。而在杜特爾特的再三警告下,原先宰客的計程車司機都會乖乖找零。
雖然當過律師、當過檢察官,但是杜特爾特並不喜歡嚴格的司法程序。他推行的管理思路是「輕罪快判、加強警察權力、增加攝像頭」。杜特爾特一方面向警察發放日常用品等來阻止他們索賄,一方面公開在市政廳鞭打工作中飲酒的警察,因此贏得了鐵面無私的名號。
有時候,杜特爾特自己騎摩託車率領全副武裝的車隊巡邏,還組織了「死亡縱隊」(death squads)跟蹤犯人並施行法外處決,為此也備受人權組織詬病,他被指責涉嫌買兇殺死一千名以上的罪犯,因而被稱為「制裁者」。
在經濟方面,杜特爾特關心窮人,他自稱是「社會主義者」,表示如果真的努力工作又賺不到錢,這說明社會對窮人虧欠,但最該死的是遊手好閒吃福利。
達沃允許性交易,對待性工作者態度相對緩和,派遣醫生定期體檢。在抑制毒品方面則剛柔並濟,他一面威脅要殺死所有毒梟與吸毒者,一面利誘吸毒的人改過自新,在市內設立許多戒毒中心。
雖然號稱信仰天主教,但當地複雜的民族宗教環境讓杜特爾特非常重視穆斯林權益,時常參與伊斯蘭節慶,還將一些副市長職位分配給摩洛、盧瑪等少數民族,維護各方平衡。但也明確告訴南部的遊擊隊,「達沃是我的地盤,你們不要來給我找麻煩」。
作為一個天主教徒,他對教義相對開明,不僅支持同性戀爭取權利,還表示當選總統後將考慮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LGBT從軍。
口頭上杜特爾特對女性多有不敬,但在實際工作中對婦女權益卻多有支持,他在達沃創建的維護婦女權益的制度也為其他省市所效仿。
杜特爾特在當地留下的印象是親民,毫無官威,沒有排場,還偽裝成計程車司機體察民情。他不到豪華餐廳吃飯,而是偏愛路邊的「蒼蠅館」。
杜特爾特在達沃經常去的小餐館內景
他每周二會在辦公室接待普通市民,窮人、殘疾人紛紛上門,缺錢的,他安排給錢;缺吃的,他給吃的;遇到犯罪,他給解決。每次幾乎都要從下午兩點一直和民眾待到半夜三點。
當地華商回憶,杜特爾特很支持當地發展商業,菲律賓不少地方官員會向生意人尤其華人索取賄賂,但達沃市長不會,在他任期裡中國城興盛了很多。
這一系列鐵腕措施讓達沃市犯罪率劇減,從幫派橫行、極端武裝勢力猖獗的「謀殺之都」變成「安全城市」。
1994年,杜特爾特還成了直屬於市長辦公室的投資促進中心(DCIPC)除招商引資,提供許可和執照,政策諮詢,政府公關,還要推動農業、旅遊、輕工業、房地產、能源、運輸及基礎設施等具體的投資項目。
從90年代到21世紀初,隨著杜特爾特長期執政,達沃的各路反政府武裝式微(雖然阿布沙耶夫武裝興起),人口也大量增加,投資環境改善。達沃市從全國第六大城市躍居僅次於馬尼拉、宿霧的第三大城市。近年來,達沃的GDP增長率在10%左右,約為全國水平的兩倍,而相對於馬尼拉,這裡工資低廉,非農就業月平均工資11600比索(約217美元),其最低工資標註比馬尼拉地36%,比宿霧低8%。
在這一套大雜燴治理方案下,達沃被亞洲周刊雜誌評為亞洲最宜居城市之一。它也被稱為菲律賓最具文化友好城市,菲律賓最宜居城市,東南亞最和平的城市,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2016年,杜特爾特當選總統後,達沃市長一職再次交給其女莎拉·杜特爾特(Sara Duterte),他說,讓女兒參選市長是希望延續自己「對達沃市的改革」,也不掩飾希望女兒將來當總統的期待。
今年40歲的莎拉本身也是律師,2007年首度競選公職,當選達沃市副市長;2010年至2013年期間擔任市長,也是該市首位女性市長。
莎拉作風與乃父一樣強悍,2011年7月她揍了一名強拆違建的警察三拳,此舉普遍獲得達沃市民讚賞,認為這是她體貼貧民的表現。
莎拉的治下(也可以說是杜特爾特的治下),投資繼續湧入達沃,她列了十大優先事項,包括扶貧、基礎設施建設、固體垃圾處理、教育、衛生、農業、旅遊、交通規劃和交通管理、和平與秩序以及防災減災。
2016年5月,繼杜特爾特在大選中當選總統後,在達沃市地方選舉中,莎拉和杜特爾特長子保羅(Paolo Duterte)分別以壓倒性優勢當選正、副市長。
杜特爾特與女兒2018年4月出席博鰲論壇
菲律賓明年舉行中期選舉,選出眾議員、省市長及議員、棉蘭老島穆斯林自治區總督、副總督和議員,以及半數的參議員,超過1萬8000個職位。
杜特爾特的三名子女在家鄉達沃市參選不同職位。
雖然參議員是通向總統及副總統職位的跳板,但莎拉仍然決定留在達沃市參選市長。
女婿保羅將參選達沃市第一選區的眾議員。
杜特爾特次子、30歲的塞巴斯蒂安・杜特爾特(Sebastian Duterte)將參選達沃市副市長,也是他首度參與選舉。
如無意外,達沃市將出現杜特爾特家「完全執政」的情況。杜特爾特的親屬姻親遍布達沃市的政商軍三屆,還有兩個兄弟在商場叱吒多年。
外界批評杜特爾特家族正在建立一個「政治王朝」,莎拉不以為然,她認為「就如同醫生家庭中的孩子也成為醫生的現象一樣,是很正常的。」2015年,杜特爾特曾公開表示不會反對「政治家族」,他說:「反政治家族法案禁止父母、子女和兄弟姊妹競選公職,妨礙了他們成為候選人的權利,這是不民主的。」
在達沃的基本盤穩固後,杜特爾特家族開始把勢力向全國擴散。如菲警察總長是達沃市警察局前局長德拉羅沙,財政部長卡洛斯·多明戈斯是杜特爾特高中同學,總統特別助理克里斯多福·吳是其原先的私人助理……
莎拉已經以個人名義籌組政Hugpong(改革聯盟),和達沃以外的八個政黨籤署結盟協定,允許盟友保留現有黨籍。這個以達沃為大本營的區域性政黨,號召力卻遠播至北部的呂宋島,除了草根的支持,連傳統建制派勢力盤根錯節的馬尼拉都為之震撼,已故總統馬科斯家族、前總統阿羅約和艾斯特拉達也都相繼表態支持。
莎拉組黨的短程目標是明年的參議院選舉,協助親政府勢力當選,護航1800億美元的擴大基礎建設預算過關;長期目標是替2022年總統大選練兵,她本人可能是最大受益者。
雖然莎拉本人對問鼎總統大位含糊其辭,但他已經陪同父親出席博鰲論壇和到國外訪問,好像實習一般,其同陣營的政治人物也開始押寶。
2017年4月,中國海軍編隊訪問達沃,薩拉登艦,兩天後,杜特爾特也登艦
如今,達沃已穩步轉變為一個略具國際化(起碼在東南亞)的城市。 可以看出,一部達沃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杜特爾特及其家族的崛起之路。相比歷史的行程,或許杜特爾特個人的奮鬥更重要一些。這也是小國才能出現的政治-經濟神話。
無論你怎麼看待達沃市的成功,總領事館的駐地都要設到所在國的政治經濟節點。從目前的趨勢看,即便杜特爾特不當選總統,即便他的家族不想爭奪全國權利,達沃也必然成為新設總領事館的首選地點。中國總領館開到達沃,可以說和杜特爾特當總統關係不大,但和杜特爾特家族的經營密切相關。
謝謝各位閱讀本文,馬前卒工作室將給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