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界,有一種與皇室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植物。
為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葉卵狀或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花黃色或紫色,總狀花序1至數枚,在稈頂常成指狀排列。
小穗成對著生於總狀花序軸的各節,穎果長圓形。
這就是藎草,詩經中,稱呼它為「王之藎草」,翻譯成白話:意為王的忠臣。為什麼藎草會獲得此加冕呢?
原來,藎草的根特別長,無論如何拔它,甚至用鋤頭深挖,也不能將它們鏟盡,就是要深深地擁抱住大地。這種精神,用「忠誠」二字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後來的皇帝對這個詞大加讚賞,於是藎草得以榮登御花園。與如今在婚床上撒桂圓大棗,喻早生貴子類似,皇帝看著它們,就似看到了滿朝的忠臣,寓祈求忠臣遍地。
作為臣子,僅僅忠心當然不夠,還要有能力,更討皇帝歡喜。藎草正如有能力的忠誠,不僅在精神上為皇家帶來滿足感,還為皇家帶來實質上的用處,是染色劑。
皇帝所穿衣服的御用顏色「黃色」,就是將布放到藎草的汁液裡染出來的。這是由於藎草的色素成分為藎草素 ,是黃酮類化合物,可用直接法染棉、毛、絲,得到鮮豔的黃色。在古代,這是皇帝的專屬色呢!
如今,藎草的染色功能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忠臣的說法也不被許多人知。所以藎草留給人類的,除了觀賞價值,便是其藥用功效了。
由於藎草屬在全球約有20種,中國有10種,所以按地區和種類的不同,有馬耳草、飯包草、竹葉菜等別名。每種藎草的藥用部位都為全草,味苦,性寒。具體運用,在各地區的草藥志中有不同記載。
1、治氣喘上氣:馬耳草四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2、皮膚瘙癢,或長瘡癬:用藎草60克,水煎外洗即可。(《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小便不通,淋瀝作痛:取(竹葉菜)30-60g。酌加水煎,可代茶常飲。(《福建民間草藥》)
4、治赤痢:鮮(飯包草)全草60-9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疔瘡腫毒,紅腫疼痛:取鮮的(竹葉菜)全草一握。以冷開水洗淨,和冬蜜搗勻敷貼,每日換2次。(《福建民間草藥》)
6、治痔瘡:飯包草適量。煎洗患處。(《河北中草藥》)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中提到的方藥,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