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星光熠熠,劉經南院士等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個人和單位代表走上領獎臺。
苟日新,日日新。此次326項獲獎成果,涵蓋了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應用全鏈條,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湧現出一批科技創新人才,既有補齊基礎研究創新短板的全新成果,也有致力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科技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獲獎項目中,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百花齊放,不少項目既對標世界科技前沿,又填補國內技術空白。豐碩的科技成果,反映出湖北省科技發展再攀高峰,創新力量不斷增強,為湖北高質量發展注入信心和力量。
重源頭
基礎研究再上臺階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如同一條河流,基礎研究是「上遊」,決定著「中遊」的技術創新和「下遊」的技術推廣和產業化。
在2019年度全省科技獎勵大會上,28項省自然科學獎項目創新成果「多點開花」,其中一等獎達6項,明顯高於往年。這表明,我省基礎研究實力不斷提升,原始創新水平不斷提高。
半導體光催化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和能源問題,但傳統光催化材料光生電子和空穴容易複合,導致活性低,制約著光催化的應用。如何發展高效光催化材料並揭示其構效關係,是光催化領域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由華中師範大學張禮知教授負責的「滷氧化鉍光催化材料」項目,圍繞新型光催化材料滷氧化鉍的低溫製備、結構調控與性能增強,在國際上率先開展深入系統研究工作,取得了若干創新性研究成果,引領滷氧化鉍光催化材料的發展。該項目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它安全。」 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海鷗教授說。
顯實效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縱觀2019年度全省科學技術獎的獲獎項目,我省企業創新主體表現突出。獲獎項目中企業牽頭或者參與完成的項目共有264項(個),在全部獲獎項目中佔比82.23%,比前兩年有大幅度增加。
今年全國兩會上發布的2020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只有在核心關鍵技術上堅持自主研發,才能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獲獎項目表明,通過自主創新,我省企業創新主體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目前全國A股16家雷射公司,湖北佔了6家,雷射已成為湖北的一道靚麗名片。」武漢銳科光纖雷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閆大鵬說。由他主持完成的「高光束質量萬瓦光纖雷射器核心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圍繞「卡脖子」技術進行攻關,取得了多項國內首創、國際先進或部分領先的成果,實現了高光束質量萬瓦光纖雷射器的國產化和產業化,有力地支撐了我國高端製造業的發展。
近年來,湖北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改善創新發展環境,持續激發科技創新潛力、動力和活力,緊緊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多舉措引導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此次,光谷技術股份公司等15家企業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
接地氣
科技創新造福民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處處涉及民生,處處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折射出濃厚的民生情懷。此次獲獎項目顯示,我省科技創新也緊扣準這一重點。
從醫近四十年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教授姚尚龍始終秉承「大醫精誠」的職責使命,千方百計減輕病人痛苦。他研製的UE可視喉鏡系列產品,在40多個國家廣泛應用。由他主持完成的「可視喉鏡系列產品的研發及推廣應用」項目獲科學技術成果推廣獎一等獎。他說,「我就是個普通的麻醉醫師,只是我更懂患者和那些因病致貧家庭的『痛』。」
紅薯,貧窮飢餓年代的果腹之物。如今,它是超市貨架上的精美小吃、幫助農民增收的「金娃娃」。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楊新筍教授團隊選育的鄂薯系列品種,有效提高了甘薯的產量和質量,多項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該團隊「優質多抗系列甘薯新品種選育與應用」項目獲本次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華中農業大學郭文武教授建立起成熟高效的細胞工程研究體系,培育出國際上首例果樹作物胞質雜種新品種「華柚2號」。此次,由他主持完成的「柑橘細胞工程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培育」項目獲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亮點多
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
從2019年開始,我省自然科學獎允許外籍人士申報。此次評審中,武漢理工大學戰略科學家、歐洲科學院院士、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比利時籍蘇寶連教授等長期深耕湖北、為湖北科技事業做出貢獻的外籍人士,以項目第一完成人的身份獲得省自然科學獎,對吸引更多優秀外籍人才服務湖北發揮了導向性作用。
等級孔材料是具有重大應用背景的新興材料,為解決目前能源儲存和轉化效率低這一重大科學難題提供了嶄新的科學理念。由蘇寶連教授團隊完成的「仿生等級孔材料的可控構築和新功能機制的研究」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開發了合成新型仿生等級結構納米孔功能材料新方法,發展了高效率、高性能的能源儲存新材料及太陽能高效轉化新途徑,開創並引領等級孔材料領域的發展,在能源開發及環境潔淨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省科技廳負責人表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教大省湖北正以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好政府職能、市場功能、社會作用,推動更多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湖北日報記者文俊 通訊員 陳自才 趙鋆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