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今年,英國這項音樂大獎的精彩程度完全蓋過「格萊美」。究其原因,跟大獎氣質有關。「格萊美」就是央視春晚,一家獨大優越感爆棚多少顯出不思進取,而且限制無極限所以顯得老態不靈活。「全英」是地方臺春晚,因競爭壓力巨大而想方設法搞出彩,他們敢於挑戰尺度,追求卓越。本年「全英音樂大獎」完爆「格萊美」,主要因為他們置辦出後者不具備的亮點。
Adele回到英國演出狀態極佳。
網易娛樂2月29日報導 (文/趙南坊)「全英音樂大獎」致力於打造精彩的頒獎禮而不是權威的頒獎禮。這是「格萊美」執掌圈內話語權的現狀下,謀劃出的生存對策。經過多年努力初見成效,「全英」已然被打造成年度賞心悅目的PARTY,獎項歸屬不是重點,頗具看點的現場環節設置才是關鍵。尤其在今年,英國這項音樂大獎的精彩程度完全蓋過「格萊美」。究其原因,跟大獎氣質有關。「格萊美」就是央視春晚,一家獨大優越感爆棚多少顯出不思進取,而且限制無極限所以顯得老態不靈活。「全英」是地方臺春晚,因競爭壓力巨大而想方設法搞出彩,他們敢於挑戰尺度,追求卓越。本年「全英音樂大獎」完爆「格萊美」,主要因為他們置辦出後者不具備的亮點。
亮點一:Rihanna如約出鏡
「格萊美」最糟糕時刻中包括蕾哈娜(Rihanna)因故臨時取消現場演出。這是新專輯面世後,這位明星首次在重大頒獎禮上公開演出,可謂萬眾矚目,卻不巧遭遇意外。巨大遺憾由「全英」彌補。不僅準時登臺演出,而且賣力奉獻兩曲聯唱的優質演出。這位當世最具偶像氣質的女歌手,用實際行動為「全英」大獎撐場面。精彩演出之外還有福利奉送,德雷克(Drake)登場為好友助陣,兩位實力派齊力打造出頒獎禮當場最精彩演出之一。蕾哈娜習慣性擔當焦點,未能出席「格萊美」不是她個人損失,而是整個頒獎禮的巨大虧損。「全英」大獎此番運氣飄紅,順利將蕾哈娜排出場,由此保證比「格萊美」至少多一大看點。
亮點二:JustinBieber實力鎮場
流行小天王在「格萊美」上存在感不足,現場演出熱鬧足夠,但章法混亂,未能完全展示個人實力。「全英」頒獎禮上,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實力鎮場,跟英國歌手詹姆斯·貝(James Bay)合作,全程清唱歌曲《Love Yourself》。場地裡閃耀著過硬功底的光芒,這是成熟期散發出的專業氣質在起作用,這位問題少年正逐步踏上功成名就的正道。對於樂壇,小天王覺醒具備重要意義,他證明,任何歌手只要經過長時間歷練就能夠具備徵服性實力。「全英」大獎為覺醒搭建好平臺,相比「格萊美」的嚴肅唱歌,在這個輕鬆的場地裡,賈斯汀·比伯身體內部的動力才完全被釋放出來。
亮點三:Lorde致敬David Bowie
致敬前輩大衛·鮑伊(DavidBowie),「格萊美」請出LadyGaga和一堆高科技,「全英」派上加裡·奧德曼(Gary Oldman)以及洛德(Lorde)。前者打出科技牌,現場效果更現實現代科技展銷會。後者則是祭上感情牌,力圖動用最走心演出來感化大眾,「全英」的安排更觸動心靈。首先安排著名演員加裡·奧德曼深情發言來紀念離世的好友,隨後後生洛德登臺,演唱大衛·鮑伊若干經典歌曲。她的演出遠不如Lady Gaga的炫酷,但勝在純粹。Lady Gaga更多是在模仿,而洛德是動用純粹的自我方式來向大師致敬。擺脫形式上簡單的模仿,通過出色的演出來證明,大衛·鮑伊對她的影響是深入基因的。尤其是神經質的表演方式,神似前輩親授。
亮點四:Adele封王
今年「格萊美」是眾多明星的噩夢,其中阿黛爾(Adele)的噩夢最嚴重。由於工作人員嚴重疏忽,當世天后在頒獎禮現場遭遇演出事故,災難性時刻由此誕生。回到英國,我們敬愛的大明星收拾好心情重新登臺,這一次沒有事故發生,由此完美演繹歌曲《When We Were Young》。那個熟悉的呆萌系實力派重新出現在視野裡,她能夠演繹風華絕代,也能夠展示深情款款,如此良好狀態就是對「格萊美」那場噩夢最好的救贖。「全英」大獎保證阿黛爾演出順利進行,就憑這點功勞這已經足夠完爆「格萊美」,而且,表彰起自家國寶級明星絲毫不手軟,所有大獎悉數奉上,還特別授予國際成就大獎。對於這樣一位難得的歌神級別人物,「全英」完全是順從民意肆意溺愛。
一周歐美新歌推薦:
Zedd-《Candyman》
Macklemore & Ryan Lewis-《Downtown》
Carly Rae Jepsen-《Everywhere You Look》
Karmin-《Come with Me (Pure Imagination)》
Brandy-《Beggin & Pleadin》
Miguel-《Waves》
Wiz Khalifa-《Elevated》
Kanye West-《Low Lights》
Ellie Goulding – 《Here’s To Us》
IconaPop – 《Someone Who Can Dance》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李傑_NY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