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低溫天氣影響,全國多地用電負荷創下紀錄。
據北京日報從國網北京電力獲悉,今年12月13日以來,北京地區低溫寒冷持續,電網負荷持續攀升,並先後於14日、15日兩次突破電網負荷冬季歷史紀錄,再創新高。今年,北京新建設、新投運5萬戶深山區「煤改電」用戶,國網北京電力大力推廣無人機自主巡檢等創新科技,全力保障百姓供暖用電和電網安全平穩運行。
另外,今年入冬以來,湖南電網最大負荷3150萬千瓦,創冬季歷史新高。廣東用電也出現反季節增長,首次在11月實現統調負荷破億千瓦。
陝西西安天然氣日用氣量首次突破2000萬m ,當地供氣公司開啟應急氣源供應。
近日,湖南、浙江等地,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通知,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再現。
12月14日,湖南省長沙市發改委官網消息顯示,湖南省發改委要求,12月8日起,全省啟動限電措施。
今年入冬以來,湖南電網最大負荷3150萬千瓦,創冬季歷史新高;超過冬季歷史紀錄,日最大用電量6.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1%,電力供應存在較大缺口。
12月8日,湖南省長沙市發改委向市民發布了有序用電的倡議,呼籲全市所有空調一律控制在20℃以下,不使用電爐、電烤爐等高耗能電器。
隨即,湘潭市、嶽陽市、株洲市、常德市政府部門陸續提出倡議稱,儘量不同時使用高耗能電器,電力用戶主動錯峰用電,減輕供電壓力,共度用電難關。
和湖南一樣因為發電能力滯後,面臨限電風險的還有江西和陝西省。
12月14日,據《大江網》報導,受寒潮影響,江西電網統籌用電負荷,調度發受電電力均創歷史新高。江西省發改委決定,12月15日起,每日早晚高峰段實施可中斷負荷,並啟動有序用電工作。
浙江省的限電主要受工業用電高峰來臨,電力供應保障壓力增大影響。
浙江省的限電還受「雙控」和「減煤」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和綠色發展的要求影響。
浙江省委省政府新聞門戶「浙江在線」官方微信顯示,浙江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近日發布通知稱,從即日起至12月31日,省各有關單位辦公區域在氣溫達到3℃以下(含3℃)時方可開啟空調等取暖設備,且設置溫度不得超過16℃。
「雙控」,即控制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
《浙江省進一步加強能源「雙控」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浙江將建立能源「雙控」倒逼轉型升級體系;在各市平衡基礎上,累計騰出用能空間600萬噸標準煤以上。
12月13日,浙江省義烏市發展和改革局、金華市節能減排領導小組節能辦公室發布了《節約用能倡議書》,倡議合理使用空調系統,行政事業單位儘量少開或不開空調,公共場所,在室外溫度超過5攝氏度時,自覺關閉制熱空調。此外,還提議合理使用燈光照明、三樓以下停開電梯等。
為什麼用電壓力陡增?
「拉閘限電」與氣溫突降、居民取暖用電高峰來臨,用電量突增有關。
近期,中國多地氣溫呈「斷崖式」下跌態勢,雨雪冰凍天氣來襲,使得網架薄弱區域存在突發短時停限電風險,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壓力較大。
「到今年冬季,按照目前的業務監測指標,可以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我們初步判斷是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說。
所謂「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今年8月開始,中東太平洋的海溫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這種狀態仍然在持續。根據中國氣象局此前的預測,拉尼娜狀態會在今年冬季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減。
在中國氣象局月初的發布會上,賈小龍表示,總體而言,在多數拉尼娜年的峰值的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比較頻繁,今年也是如此;而且今冬冷空氣以西北路徑影響我國,總體勢力比較強。
就今年冬天而言,賈小龍分析,從冬季整體氣溫趨勢來說,我國除了東北、華北東部還有西藏部分地區氣溫的總體趨勢較常年同期偏高之外,總體來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或偏低,但冬季氣溫起伏比較大,階段性的變化特徵比較明顯,冷暖波動比較大。
特別是明年1月前後,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會明顯變強。北方地區有可能出現比較強的冰與雪的天氣,要注意防範。南方地區受拉尼娜的影響,今年冬季出現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的可能性比較小。但在西南地區的東部,還有江南西部,冬季還是會出現階段性的雨雪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