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石高數量,豐臣秀吉有220萬石,而轉封關東後的德川家康有250萬石,2人的石高數量都是200多萬,差不了多少,為什麼豐臣秀吉對領地的控制不如德川家康呢?
首先,雖然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2人的石高數量差不多,但是豐臣秀吉的領地除了大阪的65萬石,還有100多萬石是藏入地,即豐臣秀吉在分封大名時從大名領地劃出的一部分,是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德川家康就不一樣了,他的領地是集中在關東的,不僅如此,他還有御三家和御三卿的分家,論石數,比豐臣家多了不少。
再來,豐臣政權的性質是什麼,表面上看起來是統一,其實不過就是一個鬆散的大名聯合,豐臣秀吉的權力都來自他的威望,一旦他死去,豐臣政權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了。德川家康的權力來自德川家族的威望、力量、家名和其武家共主的地位,即便德川家康早死,也不會像豐臣家那樣破碎崩潰。
還有,豐臣政權中缺乏譜代大名。而這一切可以說都是豐臣秀吉自己作死,不僅壓制譜代大名,還殘害親戚,豐臣秀次的結局我們都知道,這嚴重削弱了整個政權的支撐力量。豐臣秀吉企圖通過拉攏地方勢力(即五大老)維持政權的平衡穩定根本就是在犯蠢,不說當時的德川家康已經強大到足以威脅到豐臣家,就說那些地方勢力當真就能對豐臣家忠心耿耿,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遲早會叛離豐臣家的。
德川家康就不同了,他有親藩、譜代、外樣的等級體制,親藩佔據富庶之地,譜代監視外樣,外樣大名多被轉封到偏僻之地(外樣沒人權)實力根本不能與幕府相比,當然不然跟幕府叫板。
最後,豐臣秀吉通過太閤檢入地和轉封來壓制大名,這導致他們得罪了不少人,地方實力派可是豐臣政權穩定的保障,豐臣秀吉這樣搞根本就是在自尋死路,逼著這些地方大名在危急關頭背棄豐臣家。
德川家康就不一樣的,他將外樣大名排斥於權力中心,這些外樣大名離開了原來的領地,對新的領地又缺乏控制,再加上譜代大名的壓迫和鉗制,根本翻不起浪來。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親藩、譜代、外樣的等級體制之下的,有德川家雄厚的威望和實力做基礎的。
都是200多石高,豐臣秀吉對領地的控制卻遠不如德川家康,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