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貸款正逐漸成為各大網貸、小貸公司拓展校園市場的主推服務。一大批貸款平臺提供了眾多優惠政策及條件,手續便捷、下款速度快、利率相對較低,但也被犯罪分子鑽了空子。
從今年春季開學以來,省內多所高校發生大學生貸款被騙案件,主要存在四大陷阱,需加強防範。
【陷阱一】以好處費為誘餌讓大學生幫忙貸款
2月24日,蘇中某高校學生高某報警稱,社會人員夏某等人在南京江寧大學城文鼎廣場讓其以自己的名義在「分期樂」「名校貸」「優分期」「99分期」「人人分期」「拍來貸」等大學生網絡貸款平臺幫助其累計貸款3萬餘元,事後給了他2000元好處費,並承諾所有貸款均由夏某等人來還。但對方一直未還款,夏某等人已經聯繫不上。
【陷阱二】冒用大學生身份貸款
南京某高校學生吳某去年4月通過一個姓王的男子辦理了大學生貸款,事後發現,該男子未經本人同意,繼續以其名義在網站多次辦理貸款累計達35000元。被發現後,該男子聲稱無需吳同學償還,自己會按期還貸,但隨後銷聲匿跡。
【陷阱三】遭遇網上虛假貸款公司被騙
去年12月3日,南京某高校楊同學在百度上搜索「大學生創業貸款」,檢索到一家無需抵押的公司。加了對方QQ後,對方傳真過來一張貸款合同書,要求楊同學繳納3000元保險金。楊通過支付寶轉帳後,對方又以信譽不足要求再轉8000元,楊同學又通過支付寶轉給了對方。後對方要求再轉9000元,楊同學產生懷疑,電話諮詢上海銀行本部,發現該公司為冒牌貸款公司,銀行未開通此項業務。
【陷阱四】以「黑戶」為幌子吸引大學生貸款
蘇南某學院聶同學在網上結識的朋友告訴他,在南京進行大學生分期貸款可以操作為「黑戶」,成為銀行內部的呆帳,從而不用還款,利用這一軟體漏洞可以賺錢。1月23日,聶和朋友一起來到江寧義烏商品城找人操作大學生分期貸款,主要方式就是貸款購買蘋果手機,拿到手機後賣掉套現,並成功「分紅」2000元。但事後貸款平臺催其還款,此時聶同學發現可以操作為「黑戶」不用還錢是虛假信息,但其朋友已不知去向。
【分析及防範】
此類案件迷惑性強,大學生容易上當受騙。不法分子與受害人無過多正面接觸,作案手段比較隱蔽,待受害人上當受騙後便失去聯繫,使案件的偵破難度增大。且此類案件作案獲利快,又不受地域限制,不法分子可反覆、大範圍作案。
警方提示,利用大學生貸款衍生出來的詐騙手段五花八門,讓想貸款創業、求學消費的大學生防不勝防,一旦被騙對手頭並不寬裕的大學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廣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要通過正規渠道貸款,不要隨意將身份信息提供給他人,切莫貪圖小利而向網絡、地下等非法貸款公司貸款,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