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網上領取中獎紅包陷入「陷阱」!8月15日,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省反詐中心提示:網絡詐騙花樣繁多,未成年人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不要被騙子的花言巧語迷惑,時刻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旦被騙,請立即撥打96110報警。
網絡圖
案例1
冒充客服
8月5日,天水市居民F女士在家中接到顯示為境外的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淘寶客服,並告知F女士由於他們內部人員的不當操作,為F女士開通了店鋪會員,要解除會員必須通過銀行,稱解除會員須先繳納5000元保證金,F女士根據對方要求向指定帳戶轉帳後,接到天水市反詐中心的預警電話,告知其正在被騙,F女士才發覺被騙。
省反詐中心提示:凡是客服人員以各種理由要求你轉帳、繳納保證金、驗證資金的都是詐騙。
案例2
虛假返利
8月6日,嘉峪關市某在校學生小S(未成年人)在一QQ群內看到可以免費領取8888元紅包的廣告,便添加發布者QQ私聊,對方要求小S提供家長的微信收款碼才可成功收取紅包。隨後小S趁母親不備將收款碼發給對方,對方稱該二維碼也被限制,必須向專用虛擬帳號支付資金才能解除限制,小S在對方誘導下分多次向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及收款連結支付7萬餘元。
省反詐中心提示:未成年人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不要被騙子的花言巧語迷惑,時刻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旦被騙,請立即撥打報警電話。
案例3
冒充公檢法
8月8日,平涼市居民X女士接到一個自稱蘭州市通信管理局的陌生電話(00開頭),對方聲稱其名下一張電話卡與一起案件的嫌疑人有關聯,該嫌疑人已被上海市奉賢區公安局抓捕,並將電話轉接至「上海市奉賢區公安局」,自稱陳警官的人讓其添加QQ,並以開啟資金追查為由誘騙X女士向指定帳戶累計轉帳30餘萬元。
省反詐中心提示:公安機關不會在電話和網絡上辦案,也不會和其他部門互相轉接電話,一旦接到自稱公檢法機關的電話,並提及銀行卡、安全帳戶、轉帳等字眼的請立即掛斷。
案例4
網絡刷單
8月10日,蘭州市居民W女士在微信群裡看到有人發布兼職刷單的廣告,便添加對方微信,對方讓其下載「飛聊」APP,後W女士在「飛聊」客服指導下開始刷單,完成後收到了對方返還的本金及8元佣金。後對方以大額任務返利多為誘餌,向其連續派發了多單大額任務,W女士向對方指定帳戶累計轉帳3萬餘元,對方以系列任務未完成為由拒絕,並要求W女士繼續轉帳,W女士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被蠅頭小利迷惑雙眼。
案例5
網絡貸款
8月11日,蘭州市居民F先生收到一條簡訊,簡訊中有貸款客服的QQ號,添加該QQ後,對方向其發送了申請貸款的網頁連結,對方分別以信息錄入有誤、徵信有問題、銀行流水不足等為由誘騙F先生向指定帳戶轉帳8萬餘元。一天後,F先生申請的貸款仍未放款,聯繫客服時發現對方已將其拉黑,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凡是在貸款發放前要求繳納保證金、解凍費、做流水帳的都是詐騙,若需貸款,請到銀行或正規信貸機構辦理。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昕
來源:蘭州晚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期編輯:孫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