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個英雄的城市,也是曾經創造中國紅色文化高原時代的城市,今天的上海更是有著無限魅力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學寶藏。」昨天下午,國內首個以當代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學學術研究機構——何建明文學研究院在上海揭牌成立,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說,「我願用自己的全部熱情和才能,為上海、為祖國寫出更好的作品,也願意把自己積累與實踐的創作經驗奉獻出來,與上海作家一起創造當代中國的文學高峰。」
近年來,何建明將眼光聚焦於上海,接連奉獻多部優秀作品。《革命者》近期入選中宣部「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中國作協昨天首次向社會發布的「記錄小康」主題創作推薦書單中《浦東史詩》榜上有名,《第一時間》《上海表情》引起海內外讀者關注。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丁曉原說,何建明的創作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他以自己的典型性行動確認了報告文學是一種行走者的文學。「近年來,上海成為何建明文學版圖中的一大亮點。《浦東史詩》是寫上海創造中國偉業的宏大敘事,《革命者》是他致敬先烈初心的信仰頌歌,《上海表情》《第一時間》則以一個作家的觀察與體驗,敘寫面對重大疫情,上海人民抗疫的靈敏度、精準度和從中顯示人性的溫度,是一份真實生動地展示疫情大考中上海卓然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成就的現場報告。」
「何建明數十年的創作實踐,蘊含著諸多鮮明的特點,比如強烈的政治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對於現實的深度貼近和高度敏感、對於歷史的深刻透析和準確把握,以及宏大的觀察視野、充沛的創作動力和熱情、嫻熟而又創新的寫作技巧。」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說,上海文學界將利用何建明文學研究院的資源和平臺,進一步提升現實題材和紅色文化題材的創作水平。
據悉,上海何建明文學研究院成立後,除了圍繞報告文學作品創作、如何轉化為影視作品等方面展開學術研究和成果開發,還將為上海、長三角培養優秀青年作家服務。文學研究院成立之日也是何建明的63歲生日,特意穿上正裝的他表示,自己還有三個願望希望在上海實踐、實現,「繼續用自己的生命和精力書寫上海;帶出一批可以走入報告文學第一陣營的上海青年作家;和同道們共同努力在上海把革命文學、紅色文學的旗幟高高舉起。」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等為研究院成立揭牌。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