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 福建南大門官網 沈益群
本站編輯 | 輝哥
小編微信 | fjndm888
今年恰逢詔安縣橋東鎮溪雅村三溪媽祖八年一次榮袍,在不久前的農曆三月廿,舉行了媽祖出社巡安,農曆三月廿三又是媽祖誕辰日。整個村莊熱鬧非凡、好戲連連,沉浸在一片喜慶歡樂之中。
三溪是溪雅村的一個自然村,聽說村裡有座幾百年歷史的媽祖廟,筆者特地前往採風。
溪雅村隔東溪河與南詔城相望,溪岸的外側,是潺潺而流的東溪河,溪岸的內側,便是有三百多戶人家的溪雅村。
溪岸上,有個高大的金屬構架,以此為載體,早在幾天前就搭好了一座彩門。整座彩門綴滿青青的小樹枝,彩門上八面彩旗迎風飄揚,彩門下懸掛八盞紅燈籠。彩門頂端懸掛著紅底金字橫幅「慶祝媽祖誕辰1059年」,彩門兩側張貼一副紅底金字大門聯「功平水國母稱聖;德戴湄洲後配天」。
從彩門進來,便進入了溪雅村地界。溪岸一路上掛滿紅燈籠,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來到三溪村,只見岸上立著兩根巨大的充氣龍柱,紅色的柱子上各自盤繞著一條黃龍,形態逼真。
在岸下溪邊面臨東溪方向,有一間該村的土地小廟,不足10平方米。廟門匾金字寫著「福德公媽」,廟門一副金字門聯「這公公十分公道;那婆婆一片婆心」。廟裡一個鋁合金神龕,供奉著福德公媽的神像。
站在溪岸兩根龍柱之間往溪岸內側望,三溪媽祖廟展現在眼前,它坐東朝西,面前有一個幾百平方米的大寬埕,媽祖廟的左前側還有一座大戲臺,戲臺坐南向北,建得雄偉壯觀,戲臺前上空掛著綴滿各色三角形小旗子的彩帶。
站在溪岸環顧四周,以媽祖廟為中心,周圍家家戶戶屋簷下都懸掛著紅燈籠,陽臺上插著黑邊紅底的旗幟,這些旗幟在迎風飄揚,到處一片鮮紅,陽光下煞是耀眼。
八年一次的媽祖榮袍,對三溪村來說,是一件頭等的盛事!農曆三月廿的媽祖出社繞境巡安,盛況空前,慶典活動足足持續了幾個小時!
沿著溪岸內側的幾十級石臺階,緩步而下,來到寬埕上的媽祖廟前。廟前兩側布置了一系列有關媽祖傳說、媽祖信仰文化等宣傳欄。
媽祖,姓林名默,又稱林默娘。閩南一帶姓林的本家又親切地喚她「姑婆媽」。
媽祖誕辰那年,正是北宋建國之年,也就是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媽祖的家鄉在福建莆田湄洲灣一帶,她一生救助海難無數,卻終生未婚。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媽祖在又一次救助海難時,終於遇難,年僅27歲。媽祖遇難後,民間百姓感念她的恩德,不願相信這是事實,只說她「升天」了。
媽祖遇難後,從北宋至清朝,共有14位皇帝敕封她36次,諸如「天上聖母」、「海上女神」……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頒給媽祖最高的封號「天后」,這叫法一直延續至今,因此在民間,媽祖廟又叫「天后宮」。
如今,全世界有5000多座媽祖廟,信眾近2億人。媽祖信仰,不僅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世界各地也廣為盛行。在閩南沿海一帶,許多村莊的清明掃墓,跟媽祖誕辰同一天,即農曆三月廿三。媽祖信仰,對於民間來講,跟關帝信仰一樣重要,媽祖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
廟前的鐵架裡擺放一個香爐,香爐上寫「天上聖母」四個字,左側還砌有一個葫蘆形銀爐,接下來的幾天裡,香爐和銀爐的香火會更旺。廟前兩邊擺滿媽祖出社巡安歸來的各種儀仗(執士)。
三溪媽祖廟又叫「朝天祖宮」,面闊一間,「凹」字形門樓,門前一對光滑的抱鼓石,牆壁有浮雕。屋頂是「三山式」硬山頂,有前後屋脊,整座廟實際分前後結構。前面屋脊飾有剪瓷雕「雙龍戲珠」,屋角、翹尾飾有古裝人物造型的剪瓷雕,正面牆上還有飛禽走獸、花草鳥蟲的壁畫。
兩扇廟門各畫一尊門神,廟門上是一塊石門匾,鐫刻四個金字「朝天祖宮」,這是清朝乾隆甲午年重修這座媽祖廟遺下的,說明三溪媽祖廟在清朝乾隆之前,就已存在。大門剛貼一副紅聯「英風遠出江天外;母德長垂澤國中」,橫批是「天上聖母」。除了正門而外,兩側相對各開一小門,門扇各畫兩個仙姑,門匾是浮雕金字,左邊是「慈帆」、右邊是「護國」。左邊小門上懸掛一塊金字黑匾「朝天祖宮」,這是2005年4月詔安縣人民政府頒布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標誌。廟前屋簷下掛兩盞紙燈籠,上面是「天上聖母」、「榮袍吉慶」等字樣。
進入廟門,只見廟內佔地面積約有200平方米。廟內共有8根石柱,前面4根方柱,後面4根圓柱,都漆成朱紅色的。進門第一對方柱上懸掛一副黑底金字木匾聯「功平水國母稱聖;德戴湄洲後配天」,溪岸上彩門所用那副對聯即來自此處。第二對紅色方柱上鐫刻一副金字楹聯「海宴河清歌后德;波恬浪靜頌王靈」,這對方柱是清朝乾隆甲午年間,重修媽祖廟時,本社信生喜敬的。在兩對方柱之間,懸掛著金字橫幅「金玉滿堂」。
後殿兩對朱紅圓柱上也都鐫刻金字楹聯,靠近廟中間的一對是「波靜波恬惠澤長垂寰海;山環川抱靈宮永奠南溪」,靠近廟後側的一對是「後恩流東海海上波濤不作;王德被南溪溪間風浪無驚」。在這對金字楹聯的內側,另有一對黑底金字木匾聯懸掛於屏風上,該聯是「源淇清河流澤湄洲造造;波澄滄海湧沾溪滸悠悠」,此聯一大特色,即上下聯每字都帶「三點水」。
在「金玉滿堂」橫幅後,懸掛著兩塊紅底金字牌匾,前一塊是「弘仁普濟」,後一塊是「恬瀾昭貺」。大廳中間擺放一張紅色方形供桌,供桌後再有一張長几桌,桌上供奉幾尊小的神像。漆金木屏內神龕供奉著媽祖的神像,兩旁幾位侍女侍候。神龕上是紅底黑字大牌匾「媽祖史略」,有關媽祖生平簡介,牌匾前面懸掛著「天上聖母」的橫幅。在媽祖神像的左側神龕裡,還供奉著「水仙王公」,而在右側神龕裡,又供奉著「土地公」,媽祖出巡的香亭置於旁邊,它是用金絲楠木造的,香亭上有個金字小黑匾「天上聖母」。
媽祖廟兩側還開有兩個邊門,左邊門石門匾「龍吟」,門扇紅底黑字「國泰民安」;右邊門石門匾「虎嘯」,門扇紅底黑字「風調雨順」。
三溪媽祖廟還有個附屬部分,在媽祖廟的左邊,有條小巷,巷門門匾是三個藍色浮字「西來寺」。從巷門走進來,直到巷底處,有個小閣子,小閣子裡有個神位牌。據說,先前這裡有個和尚,在主持「西來寺」,最後圓寂在這裡,那神位牌便是供奉他的。
小巷裡有個觀音廳,裡面一張正方形紅供桌,後面一張長方形紅幾桌,幾桌上供奉一尊金身觀音像。觀音像兩側有一副黑底金字木匾聯「慧眼於斯開覺路;婆心即此渡迷津」,橫批「慈航廣濟」,此聯是清朝道光十七年所撰。
作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三溪媽祖廟,在民間信仰活動和百姓日常生活中,正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9.詔安五街的媽祖生
10.詔安:梅山上的大聖公
11.南詔有間神農廟
12.下河風情
17.走訪南詔沈氏家廟(繼述堂)
18.詔安進寶山——「三部尚書」後裔地
19.南詔有座華佗廟
20.詔安溪雅村林氏宗祠
21.山環水繞「東湖樓」——走訪詔安另一處蔡姓聚居地匏靴山
22.詔安二溪威顯廟
作者:沈益群,自號「梅花三弄」,中學高級教師,漳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個性籤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人生信條:鐵肩擔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