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這首詩裡面的三五和四六很有講究,並不是單純的數字,也不是三月初五、四月初五。實際上這首古詩裡蘊含著我們小學倒背如流的"九九乘法口訣"。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九九乘法歌訣》又叫做"小九九"。小學二年級所學的"小九九"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很多人學的時候應該也有疑問,為什麼叫九九乘法口訣呢,明明是從"一一得一"開始的。其實在我國古代,口訣卻是倒過來的,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因為口訣開頭的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九九"。
那為什麼我們現在所學的"九九乘法口訣"不一樣了呢?
相傳,教育大師們為了後人容易記憶,就像文學表達上由原來的古詩詞變成現在的白話文表達一樣,到十三、十四世紀的時候被後人倒了過來。不得不說,現在小學校園所學的"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的九九乘法口訣順序更容易記住。
古代乘法口訣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並不是歐洲人知道的十三世紀才有這種簡單的乘法表,而是,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在用了。
在《荀子》、《管子》、《戰國策》、《淮南子》等書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這說明《九九乘法歌訣》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廣泛流行了。
《九九乘法歌訣》在我國古代還有好多名稱,例如九九歌、九因歌、九九表等,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準則。兩千多年來,世代傳承,能快速地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般情況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或者學齡兒童都可以背誦《九九乘法歌訣》。相傳西方文明古國希臘和巴比倫也曾發明乘法表,不過比《九九乘法歌訣》複雜很多。古時候信息傳遞滯後,直到十三世紀初歐洲人才知道中國擁有簡單的乘法表。
"梅姨"引進《九九乘法歌訣》
在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科學中各個領域都有非常巨大的變化,"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不論世界上哪個國家,搞好教育都是國之根本。
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科目,其中包括,輯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中國的數學課程一直將數的計算作為小學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015年3月《九九乘法歌訣》被引入英國。不得不說,中國數學在國際上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很多國外人購物結算找零時和中國人的速度比起來還是差很遠的。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用基礎的數學知識很快的口算計算出結果。
但是很多國家計算起來特別複雜,而且速度非常慢。儘管英國曾經有像牛頓、哈代、泰勒、巴羅這樣的著名數學家,還有發明乘號的數學家赫銳奧特,但是目前英國人的數學計算水平普遍令人汗顏。很多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就連"8*9"這樣簡單的算術題都不敢作答。可見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有多差勁。
人稱"梅姨"的英國首相上臺後,為了提高他們國家的數學水平,把中國的《九九乘法歌訣》推進到各大小學教育當中去。百年教育,從娃娃抓起。不得不說這位領導眼光十分獨到。畢竟這個《九九乘法歌訣》在中國兩千多年來世代延傳。
從"九九乘法"到"12*12乘法表"
《九九乘法歌訣》被推到英國後,學生「水土不服」難以適應。
由於語言上的局限,再加上中英兩國在教學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別,很多英國的小學生對《九九乘法歌訣》一時很難接受。在BBC的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裡面,很明顯看出來,"中式教育"對很多英國的孩子來說,上課簡直是人間最大的折磨。
不過,經過四周的學習對比測試的結果還是十分驚喜的。"中式教育"的數學成績比本土教育方式測試的結果高出很多分數。這也充分證明了"中式教育"的可取之處,尤其在數學教學方面。要知道小學的數乘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所以,為了更好地促進英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教育學家把"九九乘法"改成了"12*12乘法表"。在推行"乘法表"的過程中,中方也提供了一批優質數學團隊前去支援,解疑答惑。每一項合作交流都是不斷磨合的結果。
然而"12*12乘法表"也被網友稱為加強版"九九乘法口訣"。甚至還有網友調侃說,"九九乘法"終於去折磨外國人去了。老外學習後感嘆:中國人竟是這麼算數的,怪不得口算這麼神速。
英媒報導,今年將測試29所的小學在校生學習"12*12乘法表"的成果。具體時間安排還沒有公布。數學這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不論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學習這門學科都十分耗費心神。想必英國學生們經過加強版"乘法表"的學習之後體會應該會更加深刻吧!
總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和中國不一樣是因為他們經濟發展水平允許他們的後代擁有自主選擇權。他們可以不學習,選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獲得相應的社會福利。中國人"知識改變命運"的人生信條在英國孩子眼裡完全不存在。正所謂"前人種樹乘涼",英國的孩子也在變相"啃老"。
但是近年來,國外教育也出現困境,改變教育模式也是必經之路。畢竟經濟基礎是前人創造。如果新一代的祖國花朵每天只會樂享其成,勢必經受不住生活的考驗。千萬不要低估了計算對經濟的影響。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對待教育問題,都應該取長補短找到更合適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