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眼饞中國數學能力,引進九九乘法表後,卻「水土不服」難適應

2020-12-12 寧文山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這首詩裡面的三五和四六很有講究,並不是單純的數字,也不是三月初五、四月初五。實際上這首古詩裡蘊含著我們小學倒背如流的"九九乘法口訣"。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九九乘法歌訣》又叫做"小九九"。小學二年級所學的"小九九"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很多人學的時候應該也有疑問,為什麼叫九九乘法口訣呢,明明是從"一一得一"開始的。其實在我國古代,口訣卻是倒過來的,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因為口訣開頭的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九九"。

那為什麼我們現在所學的"九九乘法口訣"不一樣了呢?

相傳,教育大師們為了後人容易記憶,就像文學表達上由原來的古詩詞變成現在的白話文表達一樣,到十三、十四世紀的時候被後人倒了過來。不得不說,現在小學校園所學的"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的九九乘法口訣順序更容易記住。

古代乘法口訣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並不是歐洲人知道的十三世紀才有這種簡單的乘法表,而是,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在用了

在《荀子》、《管子》、《戰國策》、《淮南子》等書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這說明《九九乘法歌訣》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廣泛流行了。

《九九乘法歌訣》在我國古代還有好多名稱,例如九九歌、九因歌、九九表等,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準則。兩千多年來,世代傳承,能快速地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一般情況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或者學齡兒童都可以背誦《九九乘法歌訣》。相傳西方文明古國希臘和巴比倫也曾發明乘法表,不過比《九九乘法歌訣》複雜很多。古時候信息傳遞滯後,直到十三世紀初歐洲人才知道中國擁有簡單的乘法表。

"梅姨"引進《九九乘法歌訣》

在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科學中各個領域都有非常巨大的變化,"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不論世界上哪個國家,搞好教育都是國之根本。

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科目,其中包括,輯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中國的數學課程一直將數的計算作為小學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015年3月《九九乘法歌訣》被引入英國。不得不說,中國數學在國際上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很多國外人購物結算找零時和中國人的速度比起來還是差很遠的。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用基礎的數學知識很快的口算計算出結果。

但是很多國家計算起來特別複雜,而且速度非常慢。儘管英國曾經有像牛頓、哈代、泰勒、巴羅這樣的著名數學家,還有發明乘號的數學家赫銳奧特,但是目前英國人的數學計算水平普遍令人汗顏。很多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就連"8*9"這樣簡單的算術題都不敢作答。可見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有多差勁。

人稱"梅姨"的英國首相上臺後,為了提高他們國家的數學水平,把中國的《九九乘法歌訣》推進到各大小學教育當中去。百年教育,從娃娃抓起。不得不說這位領導眼光十分獨到。畢竟這個《九九乘法歌訣》在中國兩千多年來世代延傳。

從"九九乘法"到"12*12乘法表"

《九九乘法歌訣》被推到英國後,學生「水土不服」難以適應。

由於語言上的局限,再加上中英兩國在教學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別,很多英國的小學生對《九九乘法歌訣》一時很難接受在BBC的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裡面,很明顯看出來,"中式教育"對很多英國的孩子來說,上課簡直是人間最大的折磨。

不過,經過四周的學習對比測試的結果還是十分驚喜的。"中式教育"的數學成績比本土教育方式測試的結果高出很多分數。這也充分證明了"中式教育"的可取之處,尤其在數學教學方面。要知道小學的數乘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所以,為了更好地促進英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教育學家把"九九乘法"改成了"12*12乘法表"。在推行"乘法表"的過程中,中方也提供了一批優質數學團隊前去支援,解疑答惑。每一項合作交流都是不斷磨合的結果。

然而"12*12乘法表"也被網友稱為加強版"九九乘法口訣"。甚至還有網友調侃說,"九九乘法"終於去折磨外國人去了。老外學習後感嘆:中國人竟是這麼算數的,怪不得口算這麼神速。

英媒報導,今年將測試29所的小學在校生學習"12*12乘法表"的成果。具體時間安排還沒有公布。數學這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不論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學習這門學科都十分耗費心神。想必英國學生們經過加強版"乘法表"的學習之後體會應該會更加深刻吧!

總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和中國不一樣是因為他們經濟發展水平允許他們的後代擁有自主選擇權。他們可以不學習,選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獲得相應的社會福利。中國人"知識改變命運"的人生信條在英國孩子眼裡完全不存在。正所謂"前人種樹乘涼",英國的孩子也在變相"啃老"。

但是近年來,國外教育也出現困境,改變教育模式也是必經之路。畢竟經濟基礎是前人創造。如果新一代的祖國花朵每天只會樂享其成,勢必經受不住生活的考驗。千萬不要低估了計算對經濟的影響。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對待教育問題,都應該取長補短找到更合適的教育模式

相關焦點

  • 九九乘法表出口英國,外國人被如此先進的方法驚訝到了
    說到九九乘法表,那一定是每個人從小都接觸的算法系統,只要背下來了,個位數之間的乘除就沒有一點問題了。其實九九乘法表是我們中國兩千多年前的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甚至我們國家靠著乘法表曾經使中國數學水平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 英國要考「九九乘法表」升級版
    「九九乘法表」改成更適合英國學生的「12×12乘法表」。不僅如此,這項測試將於2020年,在全英國普及。  改成「12×12乘法表」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2015年8月BBC推出的那部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這部紀錄片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當時外媒在正式播出前還發表了新聞稱,上海的老師將「數學的藝術」帶入了英國課堂。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竟是這樣算的
    來源:觀察者網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是怎麼算乘法的? 之前,@人人視頻分享了一段外國人計算乘法的視頻,驚呆了中國網友。
  • 外國人總說中國人數學很厲害?專家:看看2300年前的九九乘法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相信這個口訣大家都很熟悉,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中國小學生都能流利地背出來,我們也並沒覺得有啥難,並且能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運用,可在外國人眼裡,這種速算能力是「不可思議」的。幾年前,有一則消息證明了這一點。
  • 九九乘法表的特點
    乘法是小學生必學的知識,說到乘法自然想到九九乘法表,九九乘法表有些什麼特點呢。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這9個數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換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組積,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項積。
  • 英國人這方面太差,每年損失200億英鎊,花5400萬美元向中國請教
    資料圖:學習數學BBC曾經播出了一部《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的紀錄片,將「中式教育」與「英式教育」進行對比,可謂風靡一時。在嘗到甜頭之後,這幾年不斷有英國學校積極邀請中國數學教師到英國授課,甚至還引進翻譯了不少中國數學教材。英國人的數學真的很差嗎?
  • 中國的數學有多牛?美國教授坦言:自己比不上中國的小學生
    中國已經傳承了五千年的時間,用於很多傳統文化,數學就是其中之一,中國古代對數學的理解就已經非常深了,或許大家自己感覺不到,其實在外國人的心目當中,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數學大師,在世界各個高等學府當中,關於數學方面的人才有很多,其中有很多都是中國人!
  • 袁隆平背九九乘法表怎麼回事?袁隆平為什麼背九九乘法表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自逐一為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發證書與10萬元獎金。「Congratulation」「祝賀,祝賀!」頒獎時袁老不僅飆起了英語,還說著地道的塑料普通話。頒獎現場,袁隆平介紹「三一工程」,畝產1500公斤在湖南已取得突破了,以後要推廣開來。「海水稻工程」,已在江蘇取得畝產800公斤的突破。
  • 中國隊蟬聯國際數學奧賽冠軍,我們的數學天賦真的是神話嗎?
    在IMO的戰場上,一度形成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國鼎立的局面。但近年來,也有其他國家異軍突起,在2015年後,中國隊一直與冠軍擦肩,這也導致國際上對中國數學競賽水平產生質疑,更有甚者認為中國已經「跌落神壇」。直到2019年,中國隊全員摘金,重回世界第一,狠狠打了質疑者的臉。至今,中國隊已經累計摘下158枚金牌,34枚銀牌,6枚銅牌,金牌榜上以壓倒性優勢排名第一。
  • 中國人的算數能力為何獨步天下?未來能否轉化成科學優勢?
    中國在公元前就形成了標準的十進位計數法,而更為巧合的是,中國十進位計數與阿拉伯數字完全對應,嚴絲合縫,分毫不差!三、九九乘法表讓中國人算數能力超強的另一個原因是:九九乘法表的普及。九九乘法表形成於何時已經不可考證,保守估計是2500年前,因為在《荀子》、《管子》、《戰國策》等戰國的典籍中就已經三九二十七、六六三十六的說法。
  • 英國老師無法管教的叛逆學生,中國老師只用了一周:沒什麼難度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貿易戰」的事情頻繁登上熱搜,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的華為並沒有因為美國的這些操作大受挫折,反而在30個國家獲得了46份關於5g的商用合同,還公開接受了英國議會的質詢,這代表著中國真正強大起來了。人們把中國逐漸變強的原因歸結於許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教育。
  • 「99乘法表」被英國引入,老外學習後感嘆:中國人是這麼算數的!
    「99乘法表」被英國引入,老外學習後感嘆:中國人是這麼算數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中國在數學方面的造詣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歷經2000多年的發展,我們更是研究出了一套專屬於自己的99乘法表,順口溜式的讀音,使它簡單易記。
  • 你知道嗎:99乘法表驚呆英國中學生 英語版你會嗎
    「數學虐我千百遍,我待數學如初戀」。對於中國人來說,就算數學成績再差,背誦乘法口訣還是相當easy噠!不過,在數學水平普遍「捉急」的英 國,呃……據說,連英國首相卡梅倫都答不出9乘以8等於幾?教育大臣摩根也沒好到哪兒去,她被問的問題比卡梅倫難一些:11乘12等於多少?然而,兩人不 約而同地選擇了迴避答案。
  • 兒童數學啟蒙怎麼做?跟DK一起找尋規律,玩轉數學!
    我在搜尋數學啟蒙書籍的期間,發現了一套有趣的圖書,它就是英國DK出版公司出版的《DK超級數學小玩家》(全套分兩冊,分別是《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乘法》和《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測量》),這是一套適合學前班到小學二年級的數學啟蒙書。
  • 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開賽 竟有七支「中國隊」參賽
    你們一定還記得英國首相卡梅倫在電視上被媒體詢問乘法表後尷尬的避而不談的情景……  還有網友發微博吐槽: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就能收集一大袋鋼鏰兒。並感嘆中國式教育真是「獨孤求敗」!!!中式學校》,講述了5位中國老師赴英國公立學校用「中式方法」教學,4周內教出的「中國實驗班」,在期末考試中數學、自然科學、普通話三科平均分高出其他班約10%,堪稱完勝。
  • 研究了3個數學天才之後,我發現了2個共同點,跟智商關係不大
    一門科學只有當它達到了能夠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真正發展了。——馬克思「數學」對於學渣來說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到考試就變緊,唯一能做到就是滿地打滾求饒命。很多人都在想數學為什麼那麼難?難道只自己智商不夠嗎?這也是我心中的疑惑。
  • 「中華民族是一個擅長數學的民族」!盤點中華民族的數學成就!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寶庫中,數學無疑是其中最絢麗的一朵奇葩,許多數學成就曾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中處於領先地位,具有十分重要歷史地位。十進位值制:中國四五千年前就已經使用十進位值制。人們已諳熟九九乘法表、整數四則運算,並使用了分數。九章算術:記載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計算方法劉徽在《九章算術》注中提出「割圓術」,計算出3.1416,祖衝之在其後把π值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
  • 中國家庭收入等級表「火了」,英國小留學生是哪一級?看後很意外
    中國家庭收入等級表「火了」,英國小留學生是哪一級?看後很意外最近,上百名小劉學生家長寫聯名信,希望可以通過包機回國「避難」,這件事情迅速登上熱搜,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爭議。如此看來,前往英國留學的1.5萬小留學生,其所在的家庭收入應該普遍集中在第二、第三等級,也就是年收入在100萬至1000萬之間。根據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在30733元,按照一家四口人計算(不包括祖父母),去年中國家庭收入平均在8萬至15萬元,恰好處於「小康」水平。但是,與小留學生們家庭相比,也不過是其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