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畢蘇斯基

2020-12-23 小白威廉看歷史

大家好,感謝大家百忙之中閱讀小白的文章。您的閱讀是對小白真心的支持。歡迎關注小白威廉看歷史。

小白一直想看看波蘭的歷史,這樣一個被俄奧普三次瓜分的國家,曾經擁有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卻因外交失策而陷入絕境。

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

這樣的瓜分結果在一戰中帶來了「戲劇性」的一幕:德奧在東線軍隊的波蘭士兵不得不經常面對俄軍中的波蘭士兵。後來的波蘭國父——畢蘇斯基就身處其中。

一、一戰前

畢蘇斯基(Pisudski,1867~1935),波蘭革命政治家,一戰後新生的波蘭領導者(1918-1922)和軍事獨裁者(1926-1935),1867年出生於時屬沙皇俄國、今屬立陶宛的扎拉瓦斯的家族莊園。

今日之波蘭

(有一點可以注意一下,畢蘇斯基不是波蘭民族,而是立陶宛人。畢竟歷史上波蘭最強盛的時候名為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二者的關係還是非常緊密的。)

貧困潦倒的貴族家族畢蘇斯基家族擁有波蘭愛國傳統,畢蘇斯基兄弟們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波蘭歷史和波蘭文學,而這正是俄羅斯當局所不允的。這種情況下,畢蘇斯基帶著一份極大的不滿離開了學校。

畢蘇斯基

1885年,畢蘇斯基在哈爾科夫大學學習醫學時開始涉足革命運動。1887年,他以與維爾紐斯社會主義者密謀暗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莫須有罪行,被俄羅斯當局逮捕,於1892年刑滿釋放,但這樣的刑罰抑制不住一顆對俄羅斯的反抗之心。

1893年,畢蘇斯基加入波蘭社會黨(PPS),他站在社會黨更激進的一方,儘管社會主義通常是以國際主義的面目出現,但他心底還是波蘭民族主義者,這註定了他不僅與帝俄為敵,更與未來的蘇俄之間有著民族仇恨之外不可調和的矛盾。

1900年2月,在俄方當局發現位於羅茲的《工人報》的地下印刷機後,畢蘇斯基囚禁於華沙城堡。在裝患精神病保外就醫後,他在波蘭醫生瓦迪斯瓦夫·馬祖爾凱維奇和其他人的幫助下,逃到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

在此之後,畢蘇斯基希望藉助日本之手,利用日俄戰爭的契機進行民族獨立,但日本本身也只是英美法指向俄羅斯的槍口,並不能幫到千裡之外的東歐事務。在這種情況下,畢蘇斯基將目光放向了後來的協約國集團。

不得不說,畢蘇斯基勝過政敵的一點在於他對時局的精確戰略分析。俄國是協約國的核心之一,但畢蘇斯基敏銳地看出,「現在只有劍才能夠決定國家的命運。不久,一場戰爭就要爆發,波蘭就會重新獨立,而俄羅斯必將被中央國(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擊敗,而後者也將會被法國、英國和美國打敗。」

【這裡單獨討論一下這個觀點的正確性。畢蘇斯基並沒有想到義大利反水的事情就得出了這個結論,是因為他看到了美國人在西歐的重大利益,這種利益,不論是多少國家向西歐進軍,只要利益受損,美國一定會出兵。而美國的經濟體量註定了德奧難以支撐戰局。

而畢蘇斯基更看出了奧斯曼土耳其對於德國的逐漸信任,同時土耳其與英國關係日漸緊張。沒有土耳其海峽的使用權,英法援助不了俄國。現代化程度在歐洲列強中最低的俄軍幾乎必然抵擋不了日耳曼軍隊。這是畢蘇斯基得出俄國會先被德奧擊敗的原因。】

1910年,在奧方當局的許可下,畢蘇斯基成立了一系列「體育俱樂部」,這個協會到了1914年,已經增長到了12000人。這算是畢蘇斯基的私人反俄武裝了。

二、一戰中

一戰爆發後的8月3日,畢蘇斯基在奧屬克拉科夫組建一支小精銳部隊,前往俄羅斯邊界偵查(這發生在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在8月6日宣戰之前)。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畢蘇斯基的戰略是將他的軍隊往北送往俄屬波蘭,在華沙發動一次民族起義的希望,通過有限兵力拿到暫時的主動權,利用奧地利的「民主」制度在解放的城鎮制定波蘭國家制度。但奧地利人認為他的軍隊僅僅是幫忙偵查,支持奧地利主力部隊而已。

這樣導致的直接結果是畢蘇斯基發現他得到的支持要比他預料的要低。為此,他開始暗中聯絡英法。畢蘇斯基敏銳地認清了一點:英法只是與俄國結盟對抗德奧而已,兩國中的英國與俄國在西亞、中亞、遠東有著不可調和的利益糾紛。

1914年末,畢蘇斯基秘密地告訴英國政府,他的軍團不會攻打法國或英國,只會與俄國作戰。波蘭軍團直到1917年,都站在同盟國陣營內。德奧在義大利反水後兵力捉襟見肘,為了增加派往東方戰線的波蘭軍隊人數,1916年11月5日,同盟國聲明,波蘭是「獨立」的。畢蘇斯基同意到同盟國扶植的波蘭王國任職。

一戰東線

在俄國為1917年革命從內部擊垮,同時同盟國形勢的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畢蘇斯基日益堅定地宣稱,他的手下不再是「德國殖民軍」,且這支部隊只用於攻打俄國。他預感到同盟國將要戰敗,也不希望與輸家站在一起,但這也為他帶來了危機。

1917年7月,畢蘇斯基禁止波蘭士兵對同盟國宣誓效忠,隨後同盟國逮捕了畢蘇斯基。正所謂「危機也是機遇」,畢蘇斯基被逮捕後反而在波蘭人之中名聲大噪,很多波蘭人開始將他看做是最堅定的波蘭領導人。

1918年11月,德國國內的起義使得德軍焦頭爛額。11月8日,畢蘇斯基和他的同僚卡齊米日·索斯恩科夫斯基被德國人從馬格德堡釋放。從這時起,畢蘇斯基開始思考戰後獨立波蘭的前程了。

三、一戰後

1918年11月11日,畢蘇斯基被攝政委員會任命為波軍總司令,並委以為新獨立國家建立國家政府的重任。這一天被視為波蘭獨立日。

此時,畢蘇斯基開始思考國家版圖的問題了。俄屬波蘭大部分地區都在戰爭中被毀,而德意志人定期的掠奪又讓這個地區的財富減少了許多。由于波蘭曾屬三個大國統治,這裡有九種法律體系,五種貨幣,66種鐵路系統(以及165種火車頭型號),這些也都必須加快整合。

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

面對這些事情,畢蘇斯基利用軍隊的力量短期內完成了它們。在德軍從東線撤回本土的過程中,畢蘇斯基獲得了大量精銳的德軍武器,利用這些武器他武裝了大量波蘭軍隊,這也將是他以後攻打蘇俄的本錢。

為了獲取英法美的支持,畢蘇斯基和其他波蘭領導人在巴黎和會上也大作文章,甚至在英法之前,是波蘭提出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轉讓給日本。這件事情,國人還是需要知道的。

在巴黎和會上,畢蘇斯基還絞盡腦汁地為擴大波蘭版圖努力,但畢蘇斯基希望恢復鼎盛波蘭的土地,這個計劃遭致重大反對。協約國不願交出來之不易的和平——把德國逼急了,喚醒了德國人的民族思想,得益於德國在戰爭結束前對東歐的控制,魚死網破後還不知道誰贏誰輸。

根據那時英國陸權專家麥金德的理論,東歐是控制世界陸權的中心。他主張在德俄間填上一堆小國家,避免一戰前的局面,同時更不能有波蘭這樣想獨霸東歐的國家存在。於是在一戰後,東歐又爆發了一系列或多或少有西方介入的邊境衝突,其中包括波烏戰爭(1918年-1919年)、波立戰爭(1920年)、波捷戰爭(開始於1918年),蘇俄內戰(1917年-1922年),和除了蘇俄內戰外最著名的波蘇戰爭(1919年-1921年)。

溫斯頓·邱吉爾對此稱到:「巨人的戰爭結束了,侏儒的戰爭才剛剛開始。」不過,波蘇戰爭絕不是一場輕如鴻毛的戰爭。

四、波蘇戰爭

在一戰後,波蘭的所有邊界都不平靜。畢蘇斯基眼中,布爾什維克的危險程度不亞於帝俄白軍,因為波蘭和俄羅斯的民族仇恨幾乎無法調和。(說實話,波蘭和德意志的民族仇恨也很難調和。這就是這個國家外交的失敗之處。)

1920年3月,畢蘇斯基晉升為「波蘭第一元帥」,揮師東進烏克蘭與白俄羅斯。波烏聯軍在畢蘇斯基領導下,發動了針對駐烏俄軍的一次成功進攻。1920年5月7日,伴隨著微乎其微的衝突,他們佔領了基輔。

此時的波蘭儼然恢復了鼎盛時期的版圖,但當蘇俄國內的帝俄勢力被清剿完畢後,列寧得以騰出手來與畢蘇斯基大戰一場。

1920年7月2日,圖哈切夫斯基大手一揮,波蘭的噩夢降臨了。蘇軍從白俄羅斯發起反攻,在烏克蘭發起反擊,由於英法未能及時作出反應,蘇軍勢如破竹,一路收復基輔、明斯克,兵臨華沙城下。

這時的蘇俄,上至領導層,下至軍官層,都有著美好的憧憬。由於德國戰敗正是由於國內的社會主義革命,德國共產黨在德國正在不斷擴大勢力。在這種情況下,蘇軍發表了他們入侵西歐的計劃;蘇聯共產主義理論家布哈林在《真理報》中稱,希望得到將戰爭從華沙「延伸至倫敦和巴黎」的物資。

在這樣的滅國危機下,畢蘇斯基開始受到不信任威脅。波蘭國家民主黨聲稱,布爾什維克的接連勝利是畢蘇斯基造成的,並要求他下臺,有議員甚至指責他叛國。在1920年8月,所有在他悲慘一生中所籤署的協議將伴隨著華沙的陷落,而完成它們的使命。

這個時候,歷史真的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

8月12日,畢蘇斯基提出將他的職位交給總理擔任,主動承擔全軍覆沒的責任,但是總理拒絕接受他的請辭,對畢蘇斯基加以羞辱。更讓畢蘇斯基無法接受的是,協約國拋棄了他。協約國集團強迫波蘭向布爾什維克投降,犧牲波蘭換取英法美在西歐的軍事集結。這觸及了任何一個民族的底線,畢蘇斯基立刻收回了之前動搖的心理,堅持主張繼續戰爭,要向英法證明,波蘭不是協約國的槍,要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危機。

蘇軍的兵臨城下也讓畢蘇斯基更加清醒地意識到恢復鼎盛時期版圖的不可行性,這讓他能夠理智地收縮兵力,力求保住當下成果。

在接下來的幾周,波蘭在華沙戰役中大膽冒險,通過非常規的戰略阻止了蘇聯的攻勢。保護首都的戰役喚醒了所有城內的波蘭居民,面對有著民族仇恨的蘇軍時同仇敵愾。

畢蘇斯基的計劃如下:

波軍撤回維斯瓦河,保衛華沙在維斯瓦河和維普日河的橋頭堡,再將25%的可用師集中於南部,以作戰略上反擊的準備。約澤夫·哈勒爾靡下的兩支軍隊在面對蘇軍從東部的正面攻勢時,需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衛他們的戰壕陣地。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將軍靡下的軍隊襲擊華沙北部,切斷企圖從該地包圍波蘭首都的蘇軍。最重要的角色是相對較小的,20000人的,新集結的「後備軍」,這支軍團包括意志最堅定,戰鬥力強的士兵,由畢蘇斯基親自指揮。他們的任務是帶頭從華沙城南的維斯瓦河-維普日河三角洲,穿越從情報稱的,蘇軍西部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之間的缺口,向北發起閃電般的攻勢。這次攻勢會從它的保護區撕裂西部方面軍,打亂它的活動。最後,西科爾斯基的軍隊和「攻擊軍團」在東普魯士邊境會合,將被包圍的蘇軍消滅。那時,畢蘇斯基的計劃廣受批評,只因波軍的危急形勢,才讓其他指揮官遵其道行之。破譯電文後,蘇軍將領圖哈切夫斯基甚至認為這是個詭計,不理會它。但幾天後,蘇軍確確實實地在華沙戰役中損失慘重受到了它所受的最大打擊之一。這樣的損失不是蘇俄這樣的新生國家能夠承擔的。正像波蘭恢復往日版圖是不可行的一樣,華沙戰役後的蘇俄想一口氣吃掉波蘭,甚至德國與西歐,這也是痴人說夢。在這種情況下,最終波蘭與蘇聯以寇松線為界,維持了18年的和平,直至二戰爆發。

五、波蘇戰爭後

1921年2月,畢蘇斯基訪問巴黎,在那裡他與法國總統亞歷山大·米勒蘭談判,正式成立法波同盟。象徵波蘇戰爭結束的裡加條約在1921年籤署,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為俄羅斯和波蘭所瓜分。畢蘇斯基稱這份條約是「懦弱條約」。

華沙戰役後,畢蘇斯基再次贏得了許多波蘭人的支持,但這讓波蘭議會看到了獨裁的影子。在波蘭1921年3月憲法多次嚴格地限制總統的權力(故意阻止從戰場上回來的畢蘇斯基當選總統)後,畢蘇斯基便不再競選這一職位。

1923年7月3日,畢蘇斯基在華沙宣布隱退政壇,但他密切關注著國內的形勢。在畢蘇斯基看來,波蘭依民主制運作已然困難。國內外勢力對於每一次選舉都能產生巨大的操縱效應。這也讓他更崇尚鐵腕政治

1925年,在幾任政府迅速更替,政治形勢日趨混亂的情況下,畢蘇斯基對政府越發不滿。波蘭經濟混亂,惡性通貨膨脹加劇社會動蕩,政府不能找到解決失業率攀升和經濟危機的辦法。畢蘇斯基的盟友和支持者多次叫他重返政壇,他開始組織集中於前波蘭軍團和波蘭軍隊機構成員,來構成新的權力基礎。

1926年5月12日至14日,畢蘇斯基在一場得到社會黨,波蘭人民黨「維茲沃萊涅」派、農民黨、甚至共產黨支持的政變(五月政變)下重返權力中心。畢蘇斯基希望發動一場不流血的衝突,但政府拒絕退讓。最後215名士兵和164名兵民被殺,至少900人受傷。

畢蘇斯基沒有推行任何較大改革,他宣布他的政變是「沒有改革的革命」。他的目標是令國家安定,排除他認為腐敗又無能的政黨的影響力,並加強軍隊,這樣的波蘭進入了獨裁者的政體。

六、晚年與錯誤

(一)軍事

畢蘇斯基的一生,在一戰結束後犯下了許多關鍵錯誤,其中就包括軍事發展的失誤。在波蘇戰爭(1919年-1921年)的經驗也許讓他高估了騎兵的價值,疏忽了對裝甲兵和空軍的發展,這讓波蘭在1939年受到了德國的無情碾壓。(事實上,那時的任何國家在德蘇兩巨頭夾擊下都難以生存,但不能掩蓋畢蘇斯基的錯誤發展戰略。)

(二)外交

畢蘇斯基在外交策略上頗有後俾斯麥的德國之風。人們往往認為威廉二世十分強硬,實則不然,他一直致力於與所有國家的和平共處,但他沒有掌握俾斯麥外交策略的精髓。俾斯麥外交策略的核心是——只與一個國家為敵——法國,因為民族仇恨深到無法調和。威廉二世不斷致力於與法國的破冰,這不是無用功嘛。

畢蘇斯基一樣如此。波蘭與蘇聯的仇恨難道是條約就能抹去的嗎?畢蘇斯基帶領下的波蘭,左右逢迎,卻最終為了國家的面子與蠅頭小利將身邊的大國全部得罪。

1924-1938年的歐洲

1.與法國交惡

1933年希特勒上臺,畢蘇斯基派秘使去了巴黎,要求訂立軍事同盟未果,但1934年成功與希特勒籤訂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宣告了1921年法波同盟的實際死亡,也是1939年法國不願援助波蘭的重要原因。

(英國和美國,本來在波蘭問題上就與法國一致。這兩個國家難以直接幹涉波蘭。)

2.與德國交惡

與希特勒籤訂條約的同時,畢蘇斯基也派了人去蘇聯,要求延長蘇波互不侵犯條約的有效期至1945年12月31日。德國多次提議建議德波軍事同盟對付蘇聯,他一概謝絕並拒絕與希特勒會晤。這讓希特勒在帳本上給波蘭記上了一筆,加上後來波蘭分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切欣地區,以及不願擴大德國在但澤走廊的利益,德國定會攻打波蘭。

3.與蘇聯交惡

除去民族仇恨外,蘇聯曾希望與波蘭一起攻打德國,波蘭也同樣不理睬蘇聯。為了自身的安全,蘇聯決定與德國瓜分波蘭,利用得到的波蘭土地作為與德國間的戰略緩衝。

而畢蘇斯基更在波蘇戰爭期間屠殺蘇軍戰俘。這讓蘇聯對波蘭產生了更大的敵意。具體將在下文詳述

畢蘇斯基於1935年逝世前,感到波蘭危機,號召備戰,但堅持了這麼久的逢迎外交策略怎麼會因為短時間的清醒而改變呢?之前的逢迎策略慣性太大了,以致新任的莫希齊茨基政府還是按照該策略處世,最終導致了波蘭的第四次亡國。(這次是德國吃掉了奧匈帝國部分核心區後,與匈牙利、蘇聯一起瓜分的波蘭)

(三)屠殺戰俘

畢蘇斯基還犯下了屠殺戰俘的錯誤。

在蘇波戰爭中,蘇聯所面對的是長期受到殖民統治和作為戰場的新生的波蘭,波蘭並沒有足夠的醫療和衛生手段來滿足戰俘營的需求。

根據波蘭、俄國、德國和立陶宛史學家研究,8-15萬蘇軍戰俘於1919-1921年間被關押在波蘭,其中的65000到70000回到了俄國,超過6000人成為了白衛軍(在波蘭、德國、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三國),2000人成為波蘭居民並加入國籍,剩餘的一些,則被無情地屠殺。

畢蘇斯基率領的波蘭軍隊對蘇俄(蘇聯)戰俘和滯留平民的屠殺,在小白看來也是二戰時的卡廷慘案的潛在原因。

卡廷慘案影片

【「卡廷慘案」,1943年德國軍隊在當初1939年蘇聯佔領的波蘭分區挖出了幾萬具屍體,當時蘇德互相指責,誰也不知道真相。

在蘇聯解體後,真相大白。這是史達林授意於1940年進行的屠殺,他心裡無法接受曾經的幾萬戰友無故死在異國他鄉,這些也是史達林的心理有些扭曲的部分原因。

(某種程度上,畢蘇斯基和史達林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暴力專政)】

七、總結

小白以一個中立的視角來總結一下畢蘇斯基其人。

畢蘇斯基是波蘭的再造者,面對強敵力挽狂瀾,讓滅亡了一百多年的國家以強大的姿態重新屹立在了歐洲東部。可惜的是,波蘭的建國偉人,伴隨著二戰後蘇聯的影響,在波蘭人心中逐漸失去了影響力。大家只知畢蘇斯基其人,不知其豐功偉績。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蘇聯時期的波蘭深受蘇聯影響,而推翻波蘭共產黨政權後,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畢蘇斯基是反對波蘭乃至蘇聯共產黨的,但他領導的革命性質,本質還是有社會民主性的。這樣的特性,使得畢蘇斯基難以在今天的波蘭人心中得到更多的認可,可能現今美國增加在波蘭駐軍後與俄羅斯的緊張態勢會讓波蘭人想起這樣一位波蘭歷史上,雖有爭議但仍然值得銘記的偉大人物吧。

位於華沙的畢蘇斯基廣場

歡迎大家關注小白威廉看歷史。如果喜歡小白的文章歡迎點讚和分享哦。小白會繼續努力創作,呈現給讀者更多精彩內容。您的反饋就是對小白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了解人物小傳文體特點,學習寫一篇人物小傳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每個時代都有值得我們追隨的人,他們或以深邃的思想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或以其叱吒風雲的政治生涯影響了歷史的進程,或以其在自然課科學領域的巨大成就造福於人類……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師一起來學習寫人物小傳。小傳的定義傳記是記述某人生平事跡的文章。
  • ...波蘭_歷史|德國_歷史|攝政王|一戰|卡爾·史蒂芬|畢蘇斯基
    二,德國、波蘭各自打算一戰前畢蘇斯基就認為同盟國與協約國的戰爭必然爆發,波蘭要想獨立,就要先聯合德奧擊敗俄軍,然後聯絡英法,擊敗德奧。於是在1914年組建了波蘭軍團,協助德奧對俄作戰,同時與英法秘密聯絡,承諾波蘭軍團只對俄軍作戰,不會對抗英法。
  • 家族人物小傳 |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之魏章
    相關連結:家族人物小傳 |抗戰英烈之抗日根據地區長張英家族人物小傳 |明朝進士之戶部主事守貞家族人物小傳 | 鄉邦楷模之舉人寶賢家族人物小傳 | 豪爽正直之中憲大夫麟兆家族人物小傳 | 慷慨好義之中憲大夫從典家族人物小傳 | 捐資紓國難之朝議大夫麟藻家族人物小傳 |
  • 「人物小傳」與《海街日記》
    在解答這些小問題的時候,感受到了「人物小傳」中的「人物信息」對整個故事脈絡走勢的重要性。一、故事的第一場戲為什麼從次女佳乃開始?可能有朋友說是因為演員的大長腿吸引眼球,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一部電影的開始,首先要交待時間、地點、人物。有的影片開篇直接用空鏡頭來鋪陳故事發生的環境背景。
  • 讀創讀書|《繁花》出新版,金宇澄為書中人物寫「小傳」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 阿寶、滬生、蓓蒂、李李......寥寥百字,命運判詞,160餘位人物形貌躍然紙上。在最近上市的新版《繁花》中,人們將看到作家金宇澄親自為書中人物書寫的「小傳」。
  • 人物小傳--- 賴其肖
    人物小傳    賴其肖 字若夫,又字未若。廣東省蕉嶺縣白馬鄉(今陂角村)人,明末清初抗清志士之一,是蕉嶺縣載入《明史》的人物之一。雲南省雲州刺史賴如保之子。少年刻苦好學,聰慧過人,12歲應童子試,14歲「補邑弟子員」。明崇禎六年(1633年)初,剛滿20歲的賴其肖寫下留傳後世的《請開築鎮平縣城池呈稿》。
  • 紅樓人物小傳|我是甄士隱,我從慘痛的人生中,總結出三個教訓
    《紅樓人物小傳》系列之四:甄士隱我叫甄士隱,在《紅樓夢》這部宏篇巨著裡,我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因此總是被讀者忽略。其實,我所佔的篇幅雖然少,但我的份量很重。因此,曹雪芹先生用一整個章回,來寫我人生的起伏,並通過我的慘痛經歷,帶給讀者三個教訓。
  • 《歷史鉤沉——華北24位來華傳教士小傳》在線版發布,歡迎閱讀下載
    福音小冊子《歷史鉤沉——華北24位來華傳教士小傳》在線發布,歡迎免費閱讀下載。可按此 在線閱讀或下載pdf卷首語歷史是一種言說,遺憾的是歷史的聲音常常被淡忘。
  • 王者榮耀歷史之宮本武藏小傳
    接下來是他在王者裡的小傳:夕陽西下路邊走來一個健壯的身影,路旁茶棚老闆和客人天南地北聊著奇問八卦。「世間之寂寞,莫過於無敵。」「這……是哪?」「呦,劍客老兄,看打扮不像本土人,旅行過的地方不少吧,應該見過很多厲害的人物。」「我所遇到的,好像都是些弱者。」「是嗎?哈哈,聽說武道大會可是群英薈萃,高手如雲。
  • 世界英雄小傳之莎士比亞和魯迅
    世界英雄小傳之莎士比亞和魯迅莎士比亞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劇作家,人稱莎翁。《吶喊》中的祥林嫂,閏土,都是刻畫地很深入人心的人物。比如看社戲,摘鄰家的豆子吃。範愛農,一個知識分子,走投無路,雖然魯迅能夠接濟他,但是還是無濟於事。孔乙己,愛吃豆子和酒,可是沒錢,就只能奢酒喝。還好掌柜的仁慈,還能給他酒喝,那滿足勁,讓人看得都犯酒癮。
  • 馬丁·路德小傳 第八章
    馬丁·路德小傳  第四章馬丁·路德小傳  第五章馬丁·路德小傳  第六章馬丁·路德小傳   第七章
  • 【人物專訪】——第五屆中國企業創新發展十大新銳人物訪談錄
    【人物小傳】王玉春,男,漢族,1974年5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助理工程師,現任廣東醉新妃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內蒙古賦之鐵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科院蒸汽機車綠色環保冷動力研究組組長、臺灣新華勞動黨新華之友會廣東會長等職。
  • 細嗅鬱金花香——荷蘭三劍客小傳
    細嗅鬱金花香——荷蘭三劍客小傳 2020-05-30 16:59  AC米蘭足球俱樂部
  • 閔恩澤小傳:偷渡回國的夫妻院士,感動中國的石油催化劑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閔恩澤小傳:偷渡回國的夫妻院士,感動中國的石油催化劑之父1924年2月8日,閔恩澤出生於四川成都。他自幼受「忠厚傳家遠,讀書繼世長」的家風薰陶,待人忠厚,勤奮讀書。18歲時,他考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
  • 世界英雄小傳之凱撒和梁武帝
    世界英雄小傳之凱撒和梁武帝凱撒像很少具備哲學素養的將軍那樣,後來成為羅馬炙手可熱的人物。比如像底比斯的伊帕米儂達,雅典的阿爾及比亞迪那樣,他們都具備哲學素養,而且都是風雲叱詫的人物。凱撒當時還跟隨愛琴海,一個島主,據狄奧多羅斯說,他們有孌童關係。
  • 世界英雄小傳之讓雅各盧梭和孫中山
    世界英雄小傳之讓雅各盧梭和孫中山
  • 美空雲雀小傳:撫慰日本戰敗心靈的最偉大歌姬
    (萬象特約作者:南山南)【1937年5月29日】美空雲雀小傳:撫慰日本戰敗心靈的最偉大歌姬【承載母親夢想的少女】美空雲雀,1937年5月29日,原名加藤和枝,出生於橫濱的一個捕魚家庭。(身穿紅禮服的美空雲雀)(本文是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36篇作品,營員「南山南」的第6篇作品)
  • 人物|阿拉伯的勞倫斯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