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聲,胡旋舞,為你哭,為你笑……」梁靜茹一首《絲路》才讓很多現代人知道了「胡旋舞」的存在。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來自西域的胡旋舞,以快速不停的旋轉舞步和明快的節奏,已經迅速徵服了唐朝各個階層的人,堪稱唐代的「西域Style」。
那麼,胡旋舞到底怎麼跳?風靡唐代的胡旋舞演出場面是怎樣的?
初唐 阿彌陀經變局部舞樂圖之胡旋舞(莫高窟第220窟)
胡旋舞源於西域康國,故又名「康國舞」。
康國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一帶,在隋唐時,居西域粟特人之首。北周時這種舞傳入中原。隋煬帝設「九部伎」,唐太宗設「十部伎」,其中皆有「康國伎」,「康國伎」主要就是胡旋舞。胡旋舞在唐開元年間最為風靡。晚唐時《樂府雜錄》將胡旋舞與胡騰舞、柘枝舞等一起,列入「健舞」類。
胡旋舞究竟有多流行?
在唐代,這種舞蹈流行於各個階層,影響力絕對超過時下風靡各大廣場的「小蘋果」。因為唐玄宗李隆基是它的頭號粉絲,楊貴妃和安祿山則是當時學跳胡旋舞最好的兩個人。
它不僅是高層次宴會中必不可少的節目,也是普通百姓用來消遣的娛樂活動。由於唐玄宗李隆基對於胡旋舞十分偏愛,在宮廷尤為流行,一時間長安人人學胡旋,歷五十年而不衰。為取悅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楊貴妃及寵臣安祿山常在宮廷上表演胡旋舞,唐玄宗曾在觀之興起時忘乎所以地為貴妃擊鼓,把羯鼓都擊破了。
(莫高窟第220窟·衣帶飛揚的舞伎。)
許多文獻有關於胡旋舞的記載,說明胡旋舞在唐代是十分流行的。如《新唐書·西域傳》云:
「開元初,(康國)供鎖子鎧、水精杯、瑪瑙瓶、鴕鳥卵及越諾、侏儒、胡旋女子。」
康國、米國、史國等向唐朝貢獻的「胡旋女子」,就是能作胡旋舞表演的專業舞者。
(影視資料圖)
胡旋舞究竟怎麼跳?古代沒有MV,如今人們只能通過傳世的文學作品來略窺一二。
對舞蹈場面的描述,莫過於白居易的長詩《胡旋女》:「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餘裡……」胡旋女的姿態、神情躍然紙上,胡旋舞很像富有民族特色的哈薩克舞蹈。
此外段安節《樂府雜錄》稱:「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於一小圓毬子上舞,縱橫騰踏,兩足終不離於毬子上,其妙如此也。」在《新唐書·禮樂志》稱:「胡旋舞,舞者立毬(毯)上,旋轉如風。」
元稹則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了胡旋舞帶給觀者的視覺衝擊,「蓬斷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盤火輪炫。驪珠迸珥逐飛星,虹暈輕巾掣流電。潛鯨暗嗡笡波海,迴風亂舞當空霰。萬過其誰辨始終,四座安能分背面。」
從白居易的詩中我們得知,表演「胡旋」的舞伎來自康居,為胡旋舞伴奏的樂器以鼓為主,以凸顯出胡旋舞的矯健有力、節奏明快的特點。
今日西北地區如新疆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及烏孜別克族的民間舞蹈中,仍舊保留著急速旋轉的動作,伴奏也以鼓為主。
在弦鼓合鳴的音樂聲中,胡旋女雙袖高舉,迅速起舞,輕盈旋轉,如雪花飄搖,蓬草飛舞,「回雪飄搖轉蓬舞」,充滿動態之美。胡旋女在場中來迴旋轉,不知疲倦,此處白居易以誇張的手法寫道,「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觀眾們眼花繚亂,早已分不清胡旋女的正背面「萬過其誰辨終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除了文學作品,在存世的壁畫中,也有大量的旋轉舞女形象。
敦煌壁畫中兩腳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全身彩帶飄逸,裙擺旋為弧形,正是舞者急速旋轉的瞬間姿態。
(莫高窟第220窟北壁樂舞)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的藥師經變中有類似於胡旋舞場面的描繪。此窟的藥師經變是所有壁畫中樂隊人數最多、樂器品種最全、繪製最精美且寫實的一鋪。
樂隊中間的燈樓兩側各有一對舞伎,站在圓形的舞筵上,肩披繞臂長巾翩然起舞,舞姿矯捷奔放。左面一對身著類似武裝美服的舞伎,背向而立,一腿後勾;一手用力向上託伸,一手側垂作「提襟」姿,舞姿剛勁矯捷,分明是一幅「健舞」圖。右面一對舞伎,正從相反方向,對稱旋轉。
舞蹈姿態和白居易《胡旋舞》中的描述十分吻合。
(莫高窟第220窟樂隊)
(莫高窟第220窟樂隊)
胡旋舞是唐代最有特色的「健舞」,節拍歡快,多旋轉、蹬踏動作,因此需要富有節奏感、音量大、音色亮的樂器伴奏。《通典》卷146記載胡旋舞的樂器有「笛鼓二,正鼓一,小鼓一,銅鈸二。」
可見,胡旋舞的伴奏音樂,以打擊樂為主,主要是為了與它快速的節奏、剛勁的風格相適應。
第220窟北壁藥師經變中的樂器同樣琳琅滿目,分為東西兩側,打擊樂器主要集中在舞者周圍較突出的地方,西側樂隊有羯鼓、腰鼓、雞婁鼓、答臘鼓、拍板,東側樂隊有都曇鼓、腰鼓、拍板、方響,比《通典》關於胡旋舞的樂器描述更為豐富。以鼓、笛、鈸等樂器伴奏胡旋舞,如今的新疆少數民族歌舞中仍然可見。
(影視資料圖)
那麼安祿山真的善作胡旋舞嗎?
《舊唐書·安祿山傳》中有記載:「(祿山)晚年益壯肥,腹垂過膝,重三百二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
白居易詩《胡旋女》中也寫道:「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
由此可見,安祿山能跳當時風靡的胡旋舞,而且舞技相當精湛。另外,此處的中原胡旋者指的就是楊貴妃和安祿山,楊貴妃的胡旋舞也十分出色,常與安祿山合跳此舞。
(相似著作《佛國的天籟之音》 鄭汝中、樊錦詩著 中原國學講壇可購買)
版權聲明:
⊙本篇為原創整理文章,歡迎轉載,轉載本文須註明文博河南(微信ID:zhongyuanguoxue2014),侵權必究。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合作:315543998@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