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唐代的胡旋舞是啥樣?

2021-02-07 文博河南

「羌笛聲,胡旋舞,為你哭,為你笑……」梁靜茹一首《絲路》才讓很多現代人知道了「胡旋舞」的存在。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來自西域的胡旋舞,以快速不停的旋轉舞步和明快的節奏,已經迅速徵服了唐朝各個階層的人,堪稱唐代的「西域Style」。


那麼,胡旋舞到底怎麼跳?風靡唐代的胡旋舞演出場面是怎樣的?


初唐 阿彌陀經變局部舞樂圖之胡旋舞(莫高窟第220窟) 


胡旋舞源於西域康國,故又名「康國舞」。


康國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一帶,在隋唐時,居西域粟特人之首。北周時這種舞傳入中原。隋煬帝設「九部伎」,唐太宗設「十部伎」,其中皆有「康國伎」,「康國伎」主要就是胡旋舞。胡旋舞在唐開元年間最為風靡。晚唐時《樂府雜錄》將胡旋舞與胡騰舞、柘枝舞等一起,列入「健舞」類。


胡旋舞究竟有多流行?


在唐代,這種舞蹈流行於各個階層,影響力絕對超過時下風靡各大廣場的「小蘋果」。因為唐玄宗李隆基是它的頭號粉絲,楊貴妃和安祿山則是當時學跳胡旋舞最好的兩個人。


它不僅是高層次宴會中必不可少的節目,也是普通百姓用來消遣的娛樂活動。由於唐玄宗李隆基對於胡旋舞十分偏愛,在宮廷尤為流行,一時間長安人人學胡旋,歷五十年而不衰。為取悅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楊貴妃及寵臣安祿山常在宮廷上表演胡旋舞,唐玄宗曾在觀之興起時忘乎所以地為貴妃擊鼓,把羯鼓都擊破了。


(莫高窟第220窟·衣帶飛揚的舞伎。)


許多文獻有關於胡旋舞的記載,說明胡旋舞在唐代是十分流行的。如《新唐書·西域傳》云:


「開元初,(康國)供鎖子鎧、水精杯、瑪瑙瓶、鴕鳥卵及越諾、侏儒、胡旋女子。」


康國、米國、史國等向唐朝貢獻的「胡旋女子」,就是能作胡旋舞表演的專業舞者。


(影視資料圖)



胡旋舞究竟怎麼跳?古代沒有MV,如今人們只能通過傳世的文學作品來略窺一二。


對舞蹈場面的描述,莫過於白居易的長詩《胡旋女》:「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餘裡……」胡旋女的姿態、神情躍然紙上,胡旋舞很像富有民族特色的哈薩克舞蹈。


此外段安節《樂府雜錄》稱:「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於一小圓毬子上舞,縱橫騰踏,兩足終不離於毬子上,其妙如此也。」在《新唐書·禮樂志》稱:「胡旋舞,舞者立毬(毯)上,旋轉如風。」


元稹則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了胡旋舞帶給觀者的視覺衝擊,「蓬斷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盤火輪炫。驪珠迸珥逐飛星,虹暈輕巾掣流電。潛鯨暗嗡笡波海,迴風亂舞當空霰。萬過其誰辨始終,四座安能分背面。」



從白居易的詩中我們得知,表演「胡旋」的舞伎來自康居,為胡旋舞伴奏的樂器以鼓為主,以凸顯出胡旋舞的矯健有力、節奏明快的特點。


今日西北地區如新疆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及烏孜別克族的民間舞蹈中,仍舊保留著急速旋轉的動作,伴奏也以鼓為主。


在弦鼓合鳴的音樂聲中,胡旋女雙袖高舉,迅速起舞,輕盈旋轉,如雪花飄搖,蓬草飛舞,「回雪飄搖轉蓬舞」,充滿動態之美。胡旋女在場中來迴旋轉,不知疲倦,此處白居易以誇張的手法寫道,「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觀眾們眼花繚亂,早已分不清胡旋女的正背面「萬過其誰辨終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除了文學作品,在存世的壁畫中,也有大量的旋轉舞女形象。


敦煌壁畫中兩腳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全身彩帶飄逸,裙擺旋為弧形,正是舞者急速旋轉的瞬間姿態。


(莫高窟第220窟北壁樂舞)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的藥師經變中有類似於胡旋舞場面的描繪。此窟的藥師經變是所有壁畫中樂隊人數最多、樂器品種最全、繪製最精美且寫實的一鋪。


樂隊中間的燈樓兩側各有一對舞伎,站在圓形的舞筵上,肩披繞臂長巾翩然起舞,舞姿矯捷奔放。左面一對身著類似武裝美服的舞伎,背向而立,一腿後勾;一手用力向上託伸,一手側垂作「提襟」姿,舞姿剛勁矯捷,分明是一幅「健舞」圖。右面一對舞伎,正從相反方向,對稱旋轉。


舞蹈姿態和白居易《胡旋舞》中的描述十分吻合。



(莫高窟第220窟樂隊)

(莫高窟第220窟樂隊)


胡旋舞是唐代最有特色的「健舞」,節拍歡快,多旋轉、蹬踏動作,因此需要富有節奏感、音量大、音色亮的樂器伴奏。《通典》卷146記載胡旋舞的樂器有「笛鼓二,正鼓一,小鼓一,銅鈸二。」


可見,胡旋舞的伴奏音樂,以打擊樂為主,主要是為了與它快速的節奏、剛勁的風格相適應。


第220窟北壁藥師經變中的樂器同樣琳琅滿目,分為東西兩側,打擊樂器主要集中在舞者周圍較突出的地方,西側樂隊有羯鼓、腰鼓、雞婁鼓、答臘鼓、拍板,東側樂隊有都曇鼓、腰鼓、拍板、方響,比《通典》關於胡旋舞的樂器描述更為豐富。以鼓、笛、鈸等樂器伴奏胡旋舞,如今的新疆少數民族歌舞中仍然可見。


(影視資料圖)


那麼安祿山真的善作胡旋舞嗎?


《舊唐書·安祿山傳》中有記載:「(祿山)晚年益壯肥,腹垂過膝,重三百二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


白居易詩《胡旋女》中也寫道:「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


由此可見,安祿山能跳當時風靡的胡旋舞,而且舞技相當精湛。另外,此處的中原胡旋者指的就是楊貴妃和安祿山,楊貴妃的胡旋舞也十分出色,常與安祿山合跳此舞。


(相似著作《佛國的天籟之音》 鄭汝中、樊錦詩著  中原國學講壇可購買)


版權聲明:

⊙本篇為原創整理文章,歡迎轉載,轉載本文須註明文博河南(微信ID:zhongyuanguoxue2014),侵權必究。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合作:315543998@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文博河南】文博+文學+文史,一起品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相關焦點

  • 解密唐代「健舞」胡旋舞,讓絲路文化「旋」起來
    胡旋舞在唐開元年間最為風靡,晚唐時《樂府雜錄》將胡旋舞與胡騰舞、柘枝舞等一起,列入「健舞」類。《新唐書。禮樂志》記載:「胡旋舞,舞者立毯上,旋轉如風。」 白居易《胡旋女》詩云:「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歌一聲雙袖舉……」均與莫高窟第220窟所繪舞姿正好吻合。新唐書·西域傳》云:「開元初,(康國)供鎖子鎧、水精杯、瑪瑙瓶、鴕鳥卵及越諾、侏儒、胡旋女子。」
  • 起源於中亞,盛行於隋唐——胡旋舞
    今日風靡世界的健美操、街舞和體育舞蹈,節奏和形態顯現出唐帝國所盛行的胡旋舞的痕跡。這充分證實了胡旋舞來自中亞粟特人的故鄉。北周時,隨突厥公主阿史那氏來長安的中亞各地的胡舞藝人的表演曾轟動長安。到了唐代,胡舞更盛極一時。《冊府元龜》、《新唐書》等文獻中明確記載康國、史國、米國、俱密國以及一些其他中亞國家曾向唐朝進貢胡旋舞女。  胡旋舞在唐代受到歡迎,其根本原因是胡旋舞具有中亞遊牧民族豪放、健朗的民族性格。
  • 「博物館」唐朝的胡旋舞跳得比現在的廣場舞更火爆
    至於這個風腳野駝是個啥樣的,沒有詳細記載。在唐朝,駱駝和國馬一樣有專門的牧養機構——牧場。史料記載,唐代官方牧場,一個牧人管理6峰駱駝和10匹馬;70峰駱駝和120匹馬為一群,由牧長管理。當時,餵養國馬餵養得好,就能升官晉爵,而牧養駱駝也一樣。比如王毛仲,在唐玄宗李隆基還是臨淄王而不是皇帝的時候,王毛仲是李隆基的家奴,專門負責管理府邸的馬、駱駝還有鷹和狗。
  • 《胡旋舞》真的美
    西域舞蹈就是隨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在唐代風靡一時,尤其以健舞中的胡旋舞最是興盛。胡旋舞源自西域康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撒馬爾罕一帶)。據史料記載,早在北周時期胡旋舞就已傳入中原。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周武帝宇文邕迎娶突厥可汗之女阿史那公主時,阿史那氏帶來了一個龐大的樂舞演出團隊,其中就有康國樂師和舞伎,舞伎們所表演的舞蹈就是康國的胡旋舞。
  • 一支胡旋舞 千年絲路音 (組圖)
    胡璇舞是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之一。此舞的傳入,史書中多有記載,主要來自西域的康國、史國和米國等。《新唐書·西域傳》云:「開元初,(康國)貢鎖於鎧、水精杯、瑪瑙瓶、鴕鳥卵及越諸、侏儒、胡璇女子。」甚至可以上推到更遠的南北朝的北周時代胡璇舞節拍鮮明奔騰歡快,多旋轉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樂以打擊樂為主,與它快速的節奏、剛勁的風格相適應的。《胡璇舞》是通過絲綢之路傳來的西域旋轉性的舞種。
  • 從敦煌飛天到楊貴妃的胡旋舞
    我的猜測是,安祿山與楊玉環最有可能因胡旋舞結緣!楊玉環得玄宗眷顧的重要因素之一,乃是雙方有著共同的音樂歌舞方面的愛好。他們合作的一部歌舞劇叫作《霓裳羽衣舞》。該曲是河西節度使楊敬述所獻《婆羅門曲》,然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有詩云:「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可見,該曲原本是唐玄宗依據自己觀察仙山(道家「羽衣」大約與此有關)的靈感創作出來的。
  • 從敦煌飛天到胡旋舞:安祿山與楊貴妃的「出道」才藝
    唐代粟特樂人僅見於段安節(著名詩人溫庭筠之女婿)《樂府雜錄》者就有十幾人,其中許多人都得到唐代詩人的贊詠。粟特藝人大多技藝精湛,並好在市中較量技藝;胡姬當壚賣酒,伴隨適當的歌舞表演,也是長安等大都市的一道風景。盛唐大詩人李白《少年行二首》有句云:「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不獨唐代,漢代就有這樣的胡姬,漢代詩人辛延年《羽林郎》詩:「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 寶藏舞蹈,殷碩孟慶暘的胡旋舞太有魅力了!
    昨天分享了國寶音樂會經典舞蹈《相和歌》,今天小編分享的是胡旋舞。 300斤的安祿山跳起胡旋舞來"其疾如風",楊貴妃跳起胡旋舞令唐玄宗拍紅了手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更是寫下"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颻轉蓬舞!"的詩句,這一切只因胡旋舞的魅力。
  • 安祿山為什麼會跳胡旋舞?——從敦煌飛天到楊貴妃
    四、楊貴妃與胡旋舞  古代宮廷美女都能歌善舞,漢代趙飛燕是如此,唐代的楊貴妃更是舞神級別。稗官野史多喜報導名人緋聞軼事。在大唐天寶盛世,最有名的女人非楊貴妃莫屬;最有名的男人,當屬節制三鎮、擁兵15 萬的安祿山了。於是,關於楊貴妃與安祿山的緋聞也就不脛而走。
  • 唐代人馬俱碎的陌刀到底長啥樣?
    但是由於唐代兵器不允許陪葬,導致唐代兵器出土非常少,而陌刀即便在唐代也不是廣泛配發的武器,陌刀軍在唐代人數一直也都不多。所以陌刀當今完全沒有出土過。因此陌刀的形制究竟長什麼樣,只能靠典籍裡的描述來進行猜測。網絡上流傳很多陌刀騎兵的圖基本上是網友臆想的產物。
  • 非洲「第一美人」啥樣?丈夫寸步不離守候,日夜擔心妻子被搶走
    每個時期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說,在唐代的時候人們都是以豐腴為美,但是現在就以瘦為美,不過今天我們要看的這個非洲部落就非常獨特了,當地審美是以胖為美,非洲「第一美人」啥樣?丈夫寸步不離守候,日夜擔心妻子被搶走。非洲大陸十分廣闊,是全世界七大洲裡面第二大的大陸。
  • 《文姬歸漢圖》、石刻胡旋舞墓門、花卉人物紋金盤……今天開幕的...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漢代彩繪木馬栩栩如生,時至今日馬背上還保存著精美的花紋;吉林省博物院的國寶級畫作《文姬歸漢圖》畫工精湛,頭戴貂冠的蔡文姬身著未解的胡裝,目光凝視前方,透出一種堅定的期待神色;還有寧夏博物館館藏的石刻胡旋舞墓門,這是我國唐代墓葬中的首次發現,它所反映的舞蹈,象徵著絲綢之路文化的結晶
  • 90年代橫行中國的三蹦子農用機動三輪車,到底有多牛憑啥風靡全國
    正是這個時候一批來自中國山東、安徽、河南、江蘇的一批的農用機動三輪車(俗稱「三蹦子」)品牌開始應運而生,並且風靡全國。您知道三蹦子憑啥就風靡全國嗎? 現在農村的代步工具已經升級到了新三樣,最初的新三樣如下。 1,柳州五菱麵包車,五菱興旺,五菱之強大是與生俱來的,目前依然獨孤求敗。
  • 冷兵器鑑別,詩篇中的「吳鉤」到底長啥樣?
    那,「吳鉤」到底長啥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外形相傳,吳鉤,是一種刀身彎曲的長刀,十分適合劈砍。單側有刃,刀刃的形狀呈曲線狀,沒有鋒刃的一側,稱之為刀背。刀的具體形制,和金庸老先生在《笑傲江湖》中描寫的柳葉刀類似。
  • 月壤長啥樣
    月壤長啥樣 嫦五帶回「土特產」開箱啦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20年12月20日
  • 疆之南、駝鈴聲、胡旋舞,還有紅遍大江南北的:「阿米爾-衝!」
    圖蟲創意:雨紋之章 駝鈴聲、 胡旋舞,圖蟲創意:傳奇二世
  • 好想看看月壤長啥樣!
    好想看看月壤長啥樣!原標題:《好想看看月壤長啥樣!》
  • 問卷丨中國誠通吉祥物應該長啥樣?
    問卷丨中國誠通吉祥物應該長啥樣?請您抽出寶貴的10分鐘時間,通過問卷告訴我們,中國誠通的吉祥物應該長啥樣?長按識別或用手機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問卷若有更多寶貴意見和建議,請發郵件至viatus@qq.com,郵件標題:中國誠通吉祥物建議。感謝您的支持!
  • 由科舉制衍生的遊戲升官圖,從唐代風靡到清代,你知道怎麼玩嗎?
    升官圖最早出現在科舉制剛剛確立的唐代,當時稱作「採選」或「採選格」。到了宋代叫「選官圖」,清代稱「升官圖」、「百官圖"等等。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頃》一書中記載:唐賀州刺史張合感到當時任命官員的程序十分混亂,便採用擲骰子的遊戲方法,發明了「採選」遊戲。玩法是在畫有百官進退的圖上,用骰子擲採,依採大小,進選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