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
看著現在的中國地圖,再看看以前的中國領土面積,恨不得穿越古代保我領土完整!當然這都是臆想,近代中國遭受了太多苦難,邊疆逐漸被蠶食,身為後代子孫,萬分愧疚於先祖。
古有年羹堯、左宗棠等保我邊疆的先驅,後有今天的傳奇趙漢奇。
趙漢奇出生於1913年,山西寧武人,父親在新疆迪化開飯店很少回家,缺少父親管教的他非常頑皮,是村裡的孩子王。1924年的時候,11歲的趙漢奇跟隨母親去新疆投奔父親,兩個妹妹因年紀太小可以坐駱駝,而他作為一個男孩只能靠雙腳來走完戈壁大漠。
眾所周知,人的性格是和生長環境和經歷有關的,這些經歷讓趙漢奇養成了領導氣質和堅韌不拔的性格,為他以後成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漢奇在迪化讀完小學後,就被父親送去一家商店當學徒,受到嚴酷的剝削,日子過得苦不堪言,一次在房頂幹活,不小心摔了下來,別人都以為活不長了,最後卻奇蹟地活了過來。
父親趙友為也遇到了災難,飯店的採購和會計狼狽為奸做假帳,被發現後懷恨在心,設計圈套殺了他。屋漏偏逢連夜雨,母親也因小產染病,家庭的重擔全落在了趙漢奇身上。
1929年,為了讓趙漢奇收心,母親找人說媒,和來自甘肅永昌縣的王菊英結為夫妻,妻子在家照顧母親,他出去打理飯館。不過趙漢奇對經商一點興趣沒有,母親病逝後,因為飯館是父親的心血,便沒有賣,而是交給老鄉周茂、周文超父子代管。
1930年,趙漢奇參加了電報報務員的培訓班,畢業後被分配到北疆精河縣政府當報務員,實際上就是縣長的文書,也因此被別人戲稱為「小師爺」。趙漢奇經常被縣長派去查案、抓強盜,很多次都是死裡逃生。
後來趙漢奇進入軍隊,歷任班長、連長等職,又考入黃埔軍校第九分校,在第四期騎兵科學習。軍校畢業後,趙漢奇被分配到新疆南部的阿克蘇省軍任第二十一團第三連少校連長。
趙漢奇在軍中表現出色屢立戰功,歷任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等職。
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新疆卻風雨欲來風滿樓,伊寧事件愈演愈烈,三區民族軍連續攻佔了幾座城鎮,開始向阿克蘇進軍。阿克蘇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是南北疆的要衝,如果阿克蘇被攻佔,南疆可能就要全部變色,離開祖國的懷抱。
臨危之際,騎兵二師五團團長趙漢奇臨危受命,兼任阿克蘇、烏什、溫宿戰地指揮官,與民族軍展開殊死搏鬥,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影響至深的保衛戰。
民族軍的攻勢非常猛烈,不過趙漢奇也不是易於之輩,被動挨打不是他的性格,時常率部主動出擊,讓民族軍疲於應付久攻不下。為了佔領阿克蘇,伊犁臨時政府又派出了兩支騎兵團前來支援。民族軍也一改以前只夜晚進攻的策略,而是輪換晝夜進攻,守軍頓時壓力大增。
趙漢奇深知如果一味防守最後肯定會失手,決定在絕境中求生路。在國軍用運輸機向守軍空投物資時,民族軍全部蜂擁來搶,連炮兵都加入其中,趙漢奇抓住戰機,立刻衝入炮兵陣地,搶奪了幾門迫擊炮和炮彈,士氣大振。
經過連番大戰,民族軍不支退走,趙漢奇率部取得了阿克蘇保衛戰的勝利,此戰意義重大,他也足以栽入史冊。
趙漢奇本人因功升任副旅長,在1949年的時候率部起義,加入解放軍。其實趙漢奇成也「阿克蘇保衛戰」,敗也「阿克蘇保衛戰」,1952年的時候,趙漢奇因在阿克蘇保衛戰中擊斃過民族軍中的蘇聯人,被槍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