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日訊 一年招商籤約,一年徵地審批,一年建設投產,這是工業項目落地投產的3年「魔咒」。而世界500強企業海螺集團落戶德州市慶雲縣,從6月2日籤約到8月28日正式投產,僅用了87天。
「我走過好多國家和地區,像這樣高效率,熱情又嚴謹的,還是頭一次碰到」;「我們沒有想到的,政府想到了;我們想到的,政府做到了。」8月28日,在海螺集團系統門窗項目投產儀式上,安徽海螺集團副總經理、海螺型材董事長萬湧說。當天下午,海螺集團與德州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舊城改造等領域開展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合作。
「又好又快」的背後,項目的「店小二」們都幹了些啥?
「騰籠換鳥」,優質項目「拎包入住」
8月30日,在位於慶雲縣同創科技園的海螺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4條生產線正在緊張生產。
可就在兩個多月前,這裡還是一個閒置廠房。
為何變化這麼大?「這還得感謝慶雲縣黨委政府提供的『一站式』服務。」海螺集團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湧說,海螺高端系統門窗項目主要生產鋁合金、塑鋼等系列高端門窗,這次「安家」德州慶雲,前後共考察了6次。
4月16日,慶雲縣委書記王曉東帶隊前往安徽蕪湖海螺集團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初步確定協議條款。海螺集團開門見山談了對於公司生產經營場所的要求:起碼要上萬平方米的大空間,單個廠房長度100米以上,而且要經濟實用,周邊還要有閒置土地指標,為項目二期留出空間。
在聽取企業需求後,慶雲縣迅速梳理閒置土地清單,將招商引資統計表和閒置土地地圖「連連看」,根據海螺集團對廠房和土地的要求,提供了三套選址方案。萬湧坦言,要在短時間內找到符合這種面積和要求的辦公空間,並不容易。「這個項目是我們與德州合作的第一步,考慮到辦公場所要疊加參觀展示功能,有一定的示範作用,集團二期還會陸續投資其它板塊,所以選址非常重要。」
頂著烈日,一行人選址到下午兩點多,在三點左右又回到了慶雲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開會。最終敲定,盤活原同創科技2萬平方米廠房和70畝土地,讓海螺集團拎包入住。
「的確沒想到,僅用幾天時間,就找到了廠房,稍加改造就可以生產了。」萬湧感嘆。6月2日,雙方帶著滿滿的誠意,舉行了籤約儀式。
海螺集團能夠「拎包入住」並不是偶然,這得益於德州市深入開展的要素配置改革攻堅。針對「地根」日趨緊縮與企業用地需求不斷提升的矛盾,德州市堅持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以「畝均稅收」為主要衡量標尺,建立優勝劣汰要素配置機制,做好「騰籠換鳥」「築巢引鳳」兩篇文章,有效盤活低效閒置土地,讓資源要素跟著項目走,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截至8月31日,全市批而未供土地總任務已處置9686畝,處置比例為75.44%;閒置土地已處置936畝,超出省定標準220畝,任務完成比例達130.65%。
「掛圖作戰」,設計施工同步進行
廠址選好,海螺集團與慶雲縣談了個工作計劃進度表,希望在6月底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妥,具備設備進廠安裝調試的條件。
為加快建設進度,確保項目順利投產,慶雲縣與海螺集團協商決定,由集團旗下海螺型材與山東慶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德州海螺建材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項目的建設管理。
這是德州市重點引進的世界500強制造業項目,容不得半點馬虎和閃失。慶雲縣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親自掛帥的海螺高端系統門窗項目服務作戰專班,兩路人馬分頭行動:一頭由縣委縣政府分管同志牽頭,負責車間改造、園區綠化和水、電、氣等配套工程的安裝;一頭由慶雲經濟開發區主要負責人牽頭,負責周邊環境打造以及解決員工住宿、就餐等生活問題,協調行政審批局等相關部門辦理各項手續。同時,以每半天為一個時間單位,制訂時間表和路線圖,邊設計邊施工,開始加班加點「掛圖作戰」。
「剛開工問題就來了。」慶雲縣委常委楊全華說,「廠房之前閒置,一直沒有通電,但正常情況下,提交供電申請、設計方案、審批、施工、驗收,一套流程下來,最快也要一個多月。」
絕不能因為用電問題拖慢企業投產進度!楊全華暗下決心。他迅速聯繫專業的電路設計公司,對整個園區的變壓系統進行設計,在經過反覆核對,確定設計方案完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邊走審批流程邊施工。從提交供電申請到成功送電,僅用了17天。
電的問題剛解決,海螺集團又提了新要求。「為了方便貨物進出,項目方要求新開一個西門,涉及的綠化、管網、水電等都要配套修改。」慶雲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徐天武得知企業需求後,立刻奔赴現場,同時召集城管、自來水、電力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全部到場,緊急制定可行方案。第二天一早,施工隊便進場施工,僅用一天時間,廠區的新門就開好了。
6月25日,廠房修繕完成,開始安裝設備。「比我們當時要求的整整提前了5天。」 德州海螺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東坡說,「7月8日,企業開工試產,慶雲縣幫我們與賽石花彩康養小鎮、渤海雅苑等項目籤訂了1400多萬元的供貨協議,還沒正式投產就找好了銷路,方方面面比我們考慮的還要細緻。」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企業效率,德州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12個重點領域改革攻堅之一、全市「一號改革工程」,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幹,主動協調、密切配合,全力保障重點項目落實落地。紮實開展「重點攻堅看擔當」等評議活動,辦得快不快、讓企業曬一曬,辦得好不好、讓市場主體來評判。同時,把機關作風效能建設與單位考核、績效工資、文明單位創建結合起來,凡是破壞營商環境的都要付出代價。上半年全市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610個,較去年同期增加201個;完成投資佔全部新開工項目的62.2%。
全程代辦,企業開辦半天拿證
「硬體」齊了,「軟體」還必須跟上。慶雲縣成立海螺高端系統門窗項目落地服務專班,主動對接海螺集團項目負責人,量身定製了《海螺集團項目落地手續一次性告知單》,從材料準備、網上信息填報、手續申請,管委會都為企業提供了「一對一」的輔導。
6月17日上午11點多,德州海螺建材總經理朱東坡來到慶雲縣政務服務中心,為新公司辦理營業執照。「當時快下班了,但是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午飯都沒吃,才用了兩個小時就把全部審批手續辦完了。」朱東坡說,「工作人員還細心地幫我們把公章刻制、涉稅事項辦理、銀行開戶預約一併辦完了。」令朱東坡更為意外的是,整個過程他只通過網絡上傳了身份證和集團的營業執照,沒提交任何紙質文件,而且當天下午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拿著嶄新的營業執照,朱東坡笑容燦爛:「這麼快就完成註冊,有點意想不到!」
在後續的立項過程中,專班人員主動提供信息填報代辦服務,1個小時內完成項目立項工作;在辦理環評過程中,提前告知申報材料,提前對項目工藝流程及選址進行預審,確保符合環評相關政策;在收到環評報告後,審批人員加班加點進行報告審核,受理當日即進行公示;公示完成後,當日完成環評批覆。
如此高的審批效率,源於德州市系統推進的流程再造改革攻堅。為了讓項目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德州市以改革的思維優化營商環境,對照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把該放的權徹底放出去,該減的事項堅決減下來,該清的障礙加快清除掉,努力讓「跑一次」成為上限,「不用跑」成為常態。為解決企業不清楚、不會辦等情況,從企業需求入手,全面推行諮詢導辦、熱情幫辦、全程代辦、24小時貼心服務,有呼必應,無事不擾,做到「企業不懂我指導、企業不跑我來跑」,全力打造「在德州、德辦好」服務品牌。
同時,積極推行容缺審批,發布17個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4個告知承諾試點和59個政務服務容缺受理事項清單。全面取消在水電氣報裝中設立的附加審批要件和手續,實行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繳稅並行辦理。進一步落實增值稅退稅政策,全部納稅繳費事項網上辦理。
德州市還加快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完善企業投訴「接訴即辦」機制,紮實開展「百名科長萬人評」活動,促進作風轉變、效率提升、服務優化,群眾對政務服務滿意率始終保持在99.95%以上。
「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哪個地方的環境好,我們就飛到哪裡。」朱東坡說,「德州的高效服務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的信心!下一步我們將在型材、新能源、商貿、節能環保等領域開展合作,打造海螺集團北方重要戰略基地,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年產值30億元。」
項目落地了,「店小二」們在忙什麼?「後續還有很多事:工作人員招聘、展廳裝修、技術人才子女就學問題等,這些事情都需要我們協調解決。『讓不可能成為可能、讓可能成為現實』是我們的服務宗旨,我們多跑跑,公司人員就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到項目中去。」慶雲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向陽說。
閃電新聞記者 王佳亮 通訊員 張建 李祿超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