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多郎《絲綢之路》——日本文化的根在中國

2021-02-19 楓影視

五彩繽紛的華美絲綢
在陽光下熠熠閃光,
沿著黃沙柔美的曲線
飄向遠方。
載滿絲綢的駱駝商隊
從絲綢之路上走來,
駝鈴叮咚,
走向一片茫茫戈壁,慢慢消失在天際……

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上,
巍峨的祁連,
荒袤的戈壁,
綿延的沙丘,
更有古道西風瘦馬,

構成了它獨有的蒼茫與壯美。

喜多郎曾說過,
創作《絲綢之路》時,
最打動他的
是中國人在悠久的歷史中
形成的那種心靈的深厚,

這對他來說深有啟發。

喜多郎對中國音樂情有獨鍾,
他始終堅持——
「中國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根」。
在創作這首《絲綢之路》之前,
喜多郎從未到過中國,
卻能用他對自然的靈性和心靈的感知,
神奇地再現了遙如夢幻的絲綢之路,
憑藉著對中國音樂的認知和對歷史的感悟,
創作出如此充滿中國韻味的樂曲,

並由此一舉成名。

日本作曲家,本名高橋正則,1953年出生於日本豐橋市的一家農戶。中學時,他愛上了靈樂及藍調,學玩電子吉他,並作為信天翁樂隊的成員在一些派對及俱樂部中演出 。1970年,從事清潔工職業的喜多郎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下了日本第一臺電子合成器。1972年,他在前往歐洲留學深造期間,得到了德國音樂組合橘紅色的夢成員Klaus Schulze的指點。1976年,學成歸國,投身於音樂創作。

溫馨提示:楓影視文化藝術共賞轉載發布內容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我們希望在資源共享的同時,與您共同維護網際網路的良好生態,謝謝.

掃 碼 關 注,更 多 精 彩 等 你 看

自 由 楓 影 視 文 化 傳 播 有 限 公 司

郵箱:2741418542@qq.com

地址:中國西安長安南路196號

    電話:029-87878072

電影紀錄片、攝影繪畫、天籟琴音

花藝、茶道、傳統文化、養生美食

       

       楓影視文化是由中國著名導演和當代藝術家創立的專業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專注於大活動主題晚會、紀錄片的拍攝製作運營、微電影、城市形象片的策劃拍攝製作、網絡及新媒體運營等業務板塊,立志成為中國最優秀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

相關焦點

  • 喜多郎 |《絲綢之路》前所未有的空靈聲色
    這首《絲綢之路》創作於1980年,是日本著名音樂人喜多郎為電視紀錄片《絲綢之路》而創作,喜多郎對中國題材音樂情有獨鍾,他始終堅持「中國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根」。在創作這首音樂之前,喜多郎從未到過中國,卻能用他對自然的靈性和心靈的感知,神奇地再現了遙如夢幻的絲綢之路。憑藉著他對中國音樂的間接認識和對歷史的特殊感悟,創作出了充滿中國韻味的絲綢之路樂曲,並由此一舉成名。
  • 喜多郎經典之作《絲綢之路》| 有一種音樂可以跨越國界,直擊人心
    每年總有那麼多遊客,不遠千裡去膜拜絲綢之路的風貌,這是一條充滿神秘魅力的道路。這首《絲綢之路》創作於1980年,是日本著名音樂人喜多郎為電視紀錄片《絲綢之路》而創作,喜多郎對中國題材音樂情有獨鍾,他始終堅持「中國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根」。
  • 【新世紀音樂】喜多郎-《響宴》
  • 久石讓和喜多郎,你更欣賞誰?
    總是有人將久石讓和喜多郎的名字放在一起,因為久石讓和喜多郎都是日本新世紀音樂界的骨灰級大師,並且也都是配樂大師 ,兩個人的音樂風格自有其相同和不同之處。但不變的是,這兩個人的音樂都能讓你不可自拔地陷落其中!
  • 《妖貓傳》日文翻譯談中日文化交流:盛唐的開放對日本影響巨大
    從630年到895年,260年間,日本的貴族時代一共派了19次使節到中國來,每次派的多達100人以上,最多是500人。那時非常危險,能活著回來的人也不多,但是日本還是派使節,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帶回很多東西,從中國引進唐朝典章律令,推動日本社會制度的革新,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的藝術水平。可以說,絲綢之路的東端延長到日本。
  • 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名曲」,居然都是日本人寫的
    其實可能原因有二:第一,中日畢竟都屬於東亞文化圈,之前的文化差異比起歐美國家,並沒有這麼大,而且日本傳統文化更是在古代時直接汲取於中國,奈良時代時,日本官方可是會年前派遣「遣唐使」前來中國學習。二胡、古箏、琵琶...為了能將整部電影的風格統一且尊重中國風格,片方甚至從中國專門邀請了演奏家前去日本,只為錄製這一首曲子。
  • 喜多郎大師《古事記與宇宙》中國巡演4月將於澳門站舉行
    日本殿堂級音樂家–音樂大師喜多郎,將於今年4月於澳門百老匯舉行《古事記與宇宙》為主題的音樂會。是次巡演首站已於2017年4月,在美國加州的聖拉斐爾(San Rafael)啟航,中國巡演於2019年展開。澳門站演出將於4月27日舉行,相信樂迷一定能欣賞到喜多郎大師多首經典作品,大家必定聽出耳油。
  • 盤點日本最著名的三位作曲家,你都認識嗎?
    喜多郎日本當代作曲家、音樂家。喜多郎這個藝名是他的朋友根據一套日本的動畫《鬼太郎》中「鬼太郎(日文讀音和喜多郎一樣)」這個角色給他取的綽號。喜多郎所創作的樂曲《絲綢之路》風靡全球整整20年,喜多郎憑藉著對中國音樂的間接認識和音樂人對歷史特殊感悟,創作出了充滿中國韻味的絲綢之路樂曲,並由此一舉成名。喜多郎多次入圍葛萊美獎,在2001年憑『思慕』(Thinking of You)獲得格萊美最佳新世紀專輯獎。
  • 從絲綢之路到茶馬古道 | 文化線路在中國
    從絲綢之路到茶馬古道 | 文化線路在中國 2020-07-21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日越學者共探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
    中新網福州12月18日電 (閆旭 鄭松波)「隱元禪師東渡來到日本,並創建了京都黃檗山萬福寺。自此以後,日本文化發生了巨大變化。」日本黃檗宗宗務總長荒木將旭18日表示,令人惋惜的是,關於隱元禪師對日本做出的巨大貢獻,現代的日本人卻知之甚少。
  • 新書 《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遺產研究》(全10冊)
    -8   ¥60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遺產研究(全10冊)   雍際春 等   三秦   2015-12   ¥1680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遺產研究1:絲綢之路歷史沿革  雍際春  三秦出版  2015-12  ¥180 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遺產研究2:長安與西域之間絲綢之路走向研究
  • 劉慶柱|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
    「第十四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嘉賓劉慶柱,國家社會科學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原主任、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本次論壇他作了題目為《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的專題演講,以下就是他的演講摘要。
  • 為什麼說日本文化的根在中國?源於歷史上的3次「日本移民潮」
    眾所周知,日本有很多文化都與中國歷史文化息息相關。日文中有部分文字採用的是中文字形;日本茶道由唐代茶文化演變而來;榻榻米也起源於漢代,唐朝時才傳入日本。此外,日本刀、和服、相撲、白粉等日本代表性文化的根,也都在中國。為何日本文化會與中國有如此大的關聯呢?
  • 古「絲綢之路」文化遙遙萬裡
    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也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它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人類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古今歷史文化價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它是目前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城市,海上絲綢之路再啟航
    唯一文化遺產項目 力撼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 8市聯盟(廣州、寧波、揚州、蓬萊、北海、福州、南京和漳州)
  • 專訪丨爾冬強:沿絲綢之路回望江南田野,尋根江南和吳文化
    對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碰撞十分敏感的他在九十年代後期開始了絲綢之路的考察與拍攝。重走絲綢之路並回望母體文化,爾冬強認為整個江浙滬地區的吳越文化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馬家浜文化,它在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西進東擴的過程中對沿途的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麵條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麵條之路」——以麵食為標誌的不同飲食文化的交融之路。在它存世1500年後,麵條才出現在絲綢之路的另一端:歐洲。歐洲人以小麥製品麵包為主食。義大利人在中世紀開始吃麵條。公元827年,一支強盛的軍隊從波斯(伊朗)過來,登陸西西里島,統治這裡長達200年。伊斯蘭麵條於是從中亞帶到歐洲。早期,西西里島的人們叫麵條為伊特利亞,這便是現在的義大利麵。但也有一種說法是「麵條文化」通過絲綢之路,由中國傳到阿拉伯,再傳到西西里地區,大約八世紀時傳遍義大利和整個歐洲。
  • 絲綢之路的文明邏輯
    博望侯與大力神後裔跨越歷史的最終握手,成就了我們所熟知的「絲綢之路」。事實上,廣義的絲綢之路並非只是一條簡單的線路,而是一張古代中國往來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網絡。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幕的這個展覽是長沙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引進的首個外展,展覽中的192件組文物都是從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中精選出來的珍品。這個展覽自2017年由黃山美術社引進中國,先後在敦煌研究院、國家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深圳博物館展出,長沙博物館是第7站。
  • 25年前家駒在日本逝世,當年黃家駒為何去日本而不是歐美和大陸
    (重點:是在日本發行的)。而再說beyond,他們也不會冒著這麼大的險去歐美,他們應該知道去了歐美可能就是不入流的,比較東西方文化有著較大的差異。二、為什麼一定是日本?說到日本自然有很多的民族情節在裡面,其實邁開民族情節,日本的確有不少地方很厲害,尤其是文化,各位不見羅永浩去日本回來都成了什麼樣子?
  • 西日本地區留學人員舉辦學術文化沙龍探討中日文化交流
    神州學人網訊 12月12日,以「絲綢之路的開拓往來與中國牽牛織女傳說的日本當代敘事」為主題的西日本留學人員線上學術文化沙龍活動舉行。活動由駐大阪總領館教育處主辦,立命館大學中國留學生學友會協辦。駐大阪總領館教育處參贊吳勁松出席,教育領事、西日本地區中國留學人員、日本大學生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