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網球之家上「從0到3.5」,觸發了我寫些文字的衝動。和作者「雲捲雲舒」球齡相近,我是2013年開始學球,至今也近7年,水平應該也到3.5了,不少球友評價有3.5,但還沒經過正式的分級比賽檢驗,自我感覺應該有了,後面詳述。看得出,「雲捲雲舒」也是一位網球發燒友,並且有相當的文學功底,才能寫出不少篇感情真摯的網球文章,有許多看法和觀點我都非常認同。網球學習、提高確實很難,很有挑戰性;發現了自己一點點的進步,也很有成就感!
在此,我也想分享點自己的學習體會和認識,希望與各位網球愛好者互相交流,共同進步,能夠經常體驗到擊球成功、酣暢淋漓的美妙和快樂!
一開始的三、四年,受困於網球肘,半打半停,痛並快樂著,曾在「一個網球愛好者的泣血心路」文中回憶過此中的酸甜苦辣。前天看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寫到克朗年輕時初觸吉他,體會美妙,「快樂之感無法用語言描述」,我的內心像被什麼擊中了:這不正是我打網球的體驗嗎!
不知別人怎樣,我內心是非常想提高網球水平,也很在意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漂亮,對比賽(哪怕是練習時的比賽)勝負也是在意的(贏球的滿足感肯定大大超過失利的挫敗感啊)。我會比較計較自己對技術、理論的認識是否正確,經常就自己對技術動作、理論的理解從書本、網絡上尋找答案,向教練請教,與朋友探討,屬於那種喜歡先搞清楚理論,再去行動的人。當然,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看比賽、看視頻、看文章、潛水網球群,是增加認知、開闊眼界必不可少的途徑。但是,知易行難,況且,由於現代社會信息量過大,我們獲得的很多知識都是碎片化的,可能充斥著謬誤和一知半解,這時,若有一位淵博通達的教練來指點迷津、去偽存真,對於業餘愛好者真是善莫大焉。我以前就是因為痴迷於一些「先進理論」而走了不少彎路,吃了不少苦頭。因為它們根本不適合初級水平的業餘愛好者,會憑空增加我們的妄念。
個人的體會,網球水平的提高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通過有規律、有目的的練習,輔以適當的比賽檢驗,才能有效果。3.0左右的練習與比賽最多5:5開,應該是6:4或7:3。水平越高,比賽越多,反之,就應該以專項訓練和培養球感為主。我們可以看到,身邊不少球齡不短的球友,水平始終徘徊在3.0左右,原因可能就是缺乏針對性的練習和持續性的鞏固,有的1、2個月不碰球拍,縱使10年球齡,水平也不會好於每天泡在球場上球齡1、2年的「新手」。
經過4、5年的打球實踐,以及不斷在技術動作上糾偏,我逐步認識到,網球水平是靠在球場上花時間「磨」出來的。所謂的速成及捷徑都是欲速則不達,就像社會上培訓英語、MBA等的速成班,多為營銷宣傳手段,噱頭多於效果。據我所知,短時間水平進步很快的人,花在球場上練球的總時間基本上與幾年達到同一水平的人相同,因為他們在1、2年內練習的時間就等於普通人8年甚至10年練習的時間之和!當然,我不否定有運動基礎,或是天賦高的人會進度快些,但畢竟是少數。
曾經以為3.5是很高的臺階,我可能永遠都到不了,因為開始幾年根本打不過,而且自己又老是受傷。近2年,我一邊治療傷病,一邊堅持每周2、3次的規律練球,同時不斷糾正動作,不知不覺之間,水平就有了提高,明顯感覺到自己「漲球了」:動作得到了教練的認可,毛病少了,自己看得過去了;與水平接近的朋友比賽時贏球也多了。練習時,不再像以前那樣,糾結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要想把動作改成和專業的那麼漂亮,我得再練50年,從此不再做此妄念,而把有限的練習時間集中到關鍵動作上:如發球的掛拍、正手的上肩和抬肘等。在動作矯正上,每人的情況可能都不一樣。適合自己的動作就是最好的。
水平提高的關鍵是找到合適的球友,和你練球朋友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你水平的高低。如果你一直在4.0水平的俱樂部練習,水平再怎麼也不會低於3.5,否則沒法生存下去啊。我喜歡拉多拍,就找喜歡打多拍的朋友練習。我發現,比我多拍強的人,一般都是比我水平高的,說明他控制的更好,最明顯的是教練;而打不了幾拍就失誤的,通常不善於相持,一般比賽也打不過我。
我是通過自己用手機拍練球視頻(這招也是從球友那學來的),觀看琢磨,再向朋友及教練請教,進而改正動作的。我發現這個方法挺管用,相當於給自己當教練,自我覺悟會有更大的改正動力。
都說網球是「綠色鴉片」,愛上網球就會上癮,沉浸其中便難以自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中,度過至少1個月無法打球的日子。這期間,像我這種發燒級的,除了空揮拍,也就是做幾個簡單的健身動作了。其它大把時間,除了做家務和玩手遊,閱讀和聽音樂也是令人愉悅的。復工後,一位愛好麻將的朋友反省近期的宅家生活,開玩笑說自己在考慮要培養一種新的愛好,以防退休後沒事做。
與網球轟轟烈烈的熱戀終要回歸柴米油鹽的平淡,我們不是生活在縹緲幸福的烏託邦,也不是生活在暗無天日的肖申克監獄,我們生活在被網友嘲諷為「不值得」的人間。網球場上有不少球痴、球瘋子,他們義無反顧、孤注一擲的執著確實讓我心生敬意,但是卻很難去效仿。大多數普通人家裡沒礦,還是要先生存,才能有愛好。所以,平衡的愛好和生活才是可以接受和持續的,它可以使你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就把追求網球技藝的提升當做一門手藝吧,它可以是與工作技能齊頭並進的,不必厚此薄彼,應該同樣享受進步獲得的尊重和成就感。
如果打網球能帶來唯一且終極的快樂和幸福,那麼網球運動員和網球教練就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就像納達爾說過的,網球並不是全部。對我們人到中年的業餘愛好者,還有更重要的,比如工作,家庭,其它的愛好如閱讀、健身等。所以,不必把自己囚禁在網球是唯一的牢籠中,要能發現網球之外更加精彩的世界。
打網球的人總是在追求技術的提升,自我的完善和超越,但是,請不要陷入技術的陷阱和永遠提高的誤區,因為每人總有天花板,我們最終是要享受打網球的樂趣,而不是其它別的什麼虛無。我們終將走出「成癮」的牢籠,完成技術提升和平衡生活的自我救贖,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生活。(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樂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