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為人,必經歷自身之黑暗、苦難。那些放棄的,必將消逝不再;而那些勇抱希望,堅毅前行的,必將重拾輝煌。
而人之所嚮往的方向,便是人生之自由,這是永遠不會出錯的方向。眾所周知,史蒂芬·金是現代驚悚小說大師,他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撥動著我們緊繃的心弦,帶我們走入顫慄的深淵。他的恐怖小說攻無不勝、戰無不克,本本暢銷,他32歲時,就成為了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
但恰如文首所說,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史蒂芬·金也不例外。
他從小單親,童年跌宕。但對讀書寫作卻始終如一。他的第一本「暢銷書」是在他十四歲時候寫的,一個八年級孩子,改寫了一部彩色恐怖片《陷阱與鐘擺》,自認為精彩無比,自編自印,在學校一上午就賣出了三十六本,賺了一兜子沉甸甸的零錢,有9美元之多。就在這個窮苦人家孩子為自己的「一夜暴富」而欣喜若狂時,校長把他叫到了辦公室,讓他把錢退還給同學,訓他說:「你為什麼要寫這種垃圾東西?你有天分,為什麼要浪費自己的天分呢?」
我想當校長看到《肖申克的救贖》,再也不會說史蒂芬·金的作品是「垃圾」,再也不會說他浪費天分了。這部中篇小說展現了史蒂芬·金擅長的驚悚題材之外的過人功力,堪稱他的生涯代表作。
一切的訓誡、阻撓,都不能阻擋他於本身苦難之外去尋找方向。恰如我們從《肖申克的救贖》之中讀到的那種在真正煉獄中的人對自由的嚮往,閃耀著人性的溫情,湧動著樸實的感動,像黑夜裡的一束光,給我們希望,讓我們的心靈在希望的引領下堅強成長,完成一次心靈上的救贖。
1.尊嚴乃自由之首要條件,對自由的嚮往是對尊嚴的渴望
人活著,都有尊嚴,也需要自由,但如何掌握尊嚴,展示尊嚴,或者說,如何在沒尊嚴的環境中追尋尊嚴,是頗費力氣的。
這時候,我們需要自由。
但,當自由也沒有了呢?你該明白,尊嚴乃自由之首要條件,對自由的嚮往就是是對尊嚴的渴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銀行信託部副總裁安迪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無期徒刑,意味著他的餘生都要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
肖申克就是一個人間地獄,安迪剛進監獄,就遭到了「姊妹」的輪暴,被他們三人圍攻,打到被迫跪下,並用刀威脅的那一刻,安迪也沒有放棄尊嚴,帶著臉上慣有的微笑,仿佛不是被迫跪在洗衣房骯髒的地板上,而是在高大上的銀行討論股票和債券。
在肖申克這樣的高牆之內,和一群人渣生活在一起,被剝奪了自由,哪裡來的尊嚴?
就算獄警也不把他們當成有起碼尊嚴的人,安迪在提出能為獄警哈力所得的意外之財解決問題時,他僅僅要求給同他一起修繕監獄車牌工廠屋頂的同事送三罐啤酒,聽到「同事」一詞,獄警捧腹大笑,他認為「同事」從一名罪犯口中說出是多麼的可笑,也看出在這監獄裡,人根本沒有尊嚴。高牆困住了身體的自由,而尊嚴的剝奪是對靈魂自由的剝奪。
然而,在獄中,安迪即使被其他囚犯打得慘不忍睹,嘴巴腫得像香腸,雙手也乾淨如常,指甲修剪得整整齊齊。他在最惡劣的環境、最卑微的境遇中,仍然對自由渴望,對尊嚴追尋。
2.堅毅,是追尋尊嚴和自由路上的基礎動力
追尋尊嚴,嚮往自由,並非喊兩嗓子那麼簡單。
當雷德收到安迪的石頭禮物時,那對石頭精緻美好。在肖申克這樣極端缺乏美好東西的地方,這對石頭禮物美得讓雷得不敢去碰,不知道安迪在熄燈以後下了多少苦工,花了多少時間和心血。
這樣的描寫不僅讓監獄這種殘酷冷血的地方有了溫情,也證明了安迪是一個有驚人毅力的人,也為安迪能花17年時間去挖隧道進行了鋪墊。
安迪喜歡仔細琢磨石頭,把石頭經過雕刻加工,變成完美的藝術品,這是包括肖申克在內任何人不曾有的特質。那裡的人已經把美好的事物遺忘,甚至適應了高牆之內的生活,而安迪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把對自由的渴望轉化成了堅定不移的信念,用頑強的毅力去逃離被囚禁的深淵。
奧維德說:「忍耐和堅持雖然是痛苦的事情,但卻能漸漸地為你帶來好處。」安迪忍耐、堅持17年之久,白天平靜如常,晚上僅僅利用一把敲石頭的鶴嘴錘挖通了一條通向自由的隧道,從而完成了他的夙願——在一個沒有記憶的溫暖的地方度過餘生。
他如此堅毅,正是對自由和尊嚴之渴望所驅使。即便世界沒有溫暖,但是他嚮往,他追尋。這種強烈的渴望、嚮往,驅動出他堅韌的生命力。
那人性的堅韌呵,就是永不放棄!
安迪是1948年入獄的,雖然「鐵證如山」,但他心裡知道這是一個冤案,所以他一直期待案情有昭雪的一天,帶著希望,他內心寧靜,面對人渣獄友的不斷欺凌,他奮起反抗,寡不敵眾時,利用獄警收拾姊妹的頭領。他還通過自己的努力擴大監獄圖書館的規模,幫助獄友們學習,挖地道也只是受欺凌之後離開監獄的備選方案。被釋放的希望是他黑暗世界裡的一束光,使他嘴角常常掛著微笑,在肖申克平靜的生活。
到1963年,終於有了自己不是殺害妻子兇手的證人,他激動不已,去找典獄長說出實情、尋求幫助,卻被典獄長無情的關了禁閉。被釋放的希望破滅,而這位了解地質學的銀行家並沒有心如死灰,而是繼續為他的逃生進行著地道計劃,後面的四年他變得沉默、內省,還經常若有所思,表面上眼神黯淡無光,內心卻從未放棄對自由的希望。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安迪就是這隻鳥,自帶光芒。
3.嚮往自由,那就切實追尋自由
嚮往的心,並不是行動。只有執行,自由和尊嚴才可能出現在眼前。
安迪在肖申克的第一次才華的顯露是用心為大家爭取到了三罐啤酒。獄警哈力不滿足得到了一筆可觀的遺產,不停地抱怨還要自掏腰包去補稅,安迪聽到後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要知道在肖申克,插嘴獄警的談話是冒著肋骨被打斷的危險的,因為安迪的勇氣、知識加上口才,嚴苛的獄警真的給了囚犯們啤酒。那一刻陽光暖烘烘地灑在他們的肩膀上,感覺重拾了自由。
從此安迪就成了肖申克的理財高手,為獄警設立信託基金,教他們如何炒股票,傳授典獄長理財訣竅,而安迪也得到了監獄最有價值的東西——所有人的善意對待。他被調到圖書館工作,也讓自己能長時間的擁有同一間宿舍,並且基本都是單獨住,為他的地道計劃的實現打下了基礎。
安迪雖然畢業於商學院,但修過兩三門地質學的課,初進監獄,他就利用地質學的知識研究監獄的牆,雖然他也覺得自己置身煉獄中,也曾瀕臨瘋狂,但豐富的知識讓他比正常人冷靜沉著,並且製作了完美的計劃。
他利用牆上掛著的海報作掩護,研究清楚監獄混凝土的結構,然後看了監獄的地下結構圖,知道只有第五區的汙水管沒有接到廢水處理廠,每天晚上挖地道,挖的混凝土碎片白天運到操場倒掉。
無論環境多苛刻,對待多不公正,安迪都在按部就班的執行著自己內心的那種驅動。
心有多大,希望就有多大,執行有多強力堅韌,未來就有多閃耀。
而這種執行,就是那種對心的救贖,真正的救贖,必是飽含艱辛的。就像監獄裡的每一個人都聲稱自己無辜,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面對《聖經》宣誓,也能口是心非,他們的罪惡存在於靈魂深處。
肖申克救贖的只是他們的身體,而靈魂的救贖需要對心靈的洗滌。安迪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正是對自我的認知與反思,他自由的實現其實也是自我救贖的實現,是肖申克真正的救贖。
(全文完)
作者簡介:檸嚀說事,讓我們把酒話桑麻,以夢為馬,隨處可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