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十四五」時期我國勞動法治理效能

2020-12-23 騰訊網

提升「十四五」時期我國勞動法治理效能

發布時間:2020-12-18 08:08 星期五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李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一環,勞動法治理因其直接關乎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以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等民生福祉與社會穩定,具有顯著的前置地位和特殊意義。

當前我國勞動法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勞動法治理理念需進一步明確創新。儘管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第一條都有「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之規定,但這並未消除人們對勞動法究竟要保護誰的爭論。「單保護」與「雙保護」之爭,是一個典型例子。同時,人們對勞動法治理究竟要承載什麼功能定位尚不完全清晰。

勞動法治理的法律規範體系需適時健全。儘管我國已初步建立以勞動法為代表的法律規範體系,但對工資、集體勞動關係等專項法律的制定以及對人工智慧、新就業形態、數字勞動等新挑戰的回應,勞動法律規範體系存在明顯短板。

勞動法治理的勞動用工標準需及時革新。我國在工資、工時、社會保險等主要勞動用工標準上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一刀切」,未合理區別對待,無法真正落地,各地制定具有地方色彩的地方標準,難免各自為政,損害勞動法治理的公平正義與權威。

勞動法治理中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需良性互動。頂層設計對地方實踐的方向性、宏觀性、原則性指導不足,地方實踐的空間與尺度過度。比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儘管規定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可以協商解決問題,但沒有對雙方可以協商事項的範圍與協商限度等核心問題明確,不僅導致地方實踐中各地實務部門相關規定簡單以「案結事了人和」作為最高目標,對雙方協商的空間與限度幾乎沒有多少實質性要求,也導致相關裁訴的尺度與口徑不一,極大影響勞動法治理的公平正義。

勞動法治理的勞動法治共同體建設需儘快補齊短板。以勞動法學界與實務界為代表的勞動法治共同體,不僅尚未就勞動法治理在理念層面達成廣泛共識,也在勞動法實施層面尚未形成有效的溝通機制、協同機制與共促機制,進而導致勞動法學界提出的理論難以對制度供給和實踐提供有效指導,制度供給與實踐因為缺乏必要理論支撐而難以從根本上保障制度供給的理性並把實踐問題以勞動法原理及勞動法治的要求說清楚。

切實提升我國勞動法治理效能,需要採取如下舉措:確立合理科學的勞動法治理新理念。要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第一條規定之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併兼顧用人單位合法權益。雙方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關係,誰也離不開誰。勞動法治理在制度功能上要儘快提煉並凝聚共識。勞動法不僅僅是法律,還具有明顯的社會政策屬性,勞動法治理不僅要實現法律層面的目標,還要追求政策層面的目標,特別是要挖掘並發現蘊含在勞動法治理中的保障、促進、發展和治理等功能。

健全勞動法律規範體系並優化勞動用工標準。既要聚焦回應以工資、集體勞動關係等為代表的傳統短板,又要因應人工智慧、新就業形態、數字勞動等提出的新課題,處理好規範與促進、安全與靈活等核心關係,做好「十四五」時期立法規劃與計劃。加強勞動用工標準適用的大調研、大討論與大協商,在工資、工時、社會保險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普適性而非打補丁式改革工作,從疫情中總結經驗並吸取教訓,樹立底線思維,著眼於全球經濟困局與變革、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以「一帶一路」背景為代表的勞動法國際合作等三個重要維度,全面審視我國勞動用工標準的改革完善。

加強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良性互動。頂層設計要把握好方向與原則,地方實踐要把握好靈活與底線。具體工作有:頂層設計要通過立法與修法、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等途徑,對新時期我國勞動法治理應當堅持的理念、目標等要有清晰的規定和要求。頂層設計還要對地方實踐保持必要的尊讓與包容。地方實踐要在頂層設計總要求基礎上,結合具體問題,因地制宜且靈活有度地創新勞動法治理的制度空間與方式方法,在確保勞動法治理的整體理念、目標和要求等前提下,創新開展工作,高質量解決問題,為頂層設計積累必要經驗。

彌補勞動法治共同體短板。全面依法治國,根本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我國勞動法治共同體建設的主要方略是:強化勞動法治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理論界與實務界溝通、合作與互促的制度機制,進一步做好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等在彌補法律漏洞、明確裁判要旨等方面的「抓手性」工作,進一步加強理論界與實務界在用人上的互動與課題上的合作,深化高等院校法學教育改革。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喬小倩

8385465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環境
    原標題: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環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要乘勢而上、奮力前行,科學研判國際國內大勢,釐清發展思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何立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們要全面把握「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探討「十四五」時期我國產業競爭力提升方向與路徑
    原標題:《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20)No.9》在京發布 探討「十四五」時期我國產業競爭力提升方向與路徑11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產業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發布了《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
  • 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基本要素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國家治理實踐中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具有強大的治理效能,保障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優越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我國制度建設發表重要論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第三個專題專門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三篇重要講話內容,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制度,明確了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重大制度安排。
  • 「十四五」時期民生保障工作的總體思路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生保障工作取得了輝煌成就,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制度建設經驗。「十四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對此,我們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發展思路,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十三五」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堅持補短板、保公平、促發展,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提高治理效能。
  • 「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明確
    原標題:「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明確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關鍵詞:「十四五」 工業發展 戰略環境 政策取向【中圖分類號】F42 【文獻標識碼】A「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已成時代主題,推動工業持續穩定增長的不是投資強刺激,而是知識創新及其派生的技術進步。
  • 法制網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要充分發揮這一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優勢、將其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需要推進全面依法治國。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實現美好法治願景提供了根本遵循,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堅定決心。
  • 經濟大家談 |「十四五」時期民生保障工作的總體思路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生保障工作取得了輝煌成就,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制度建設經驗。「十四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對此,我們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發展思路,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十三五」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堅持補短板、保公平、促發展,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提高治理效能。
  • 「十四五」時期,宜賓這樣幹!
    四川在線記者 王吉南12月21日,中共宜賓市第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宜賓市委關於制定宜賓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時期,宜賓如何謀劃開局,發展目標和方向是什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2020-11-12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會】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歷史性成就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面對正在加速演變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十四五」時期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開好局、起好步,就必須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正確認識國際形勢、牢牢把握世界大局演變走勢,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抓住機遇,趨利避害,為完成「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努力奮鬥。
  •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展望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提出了新形勢下經濟什麼樣的發展、如何發展這個重大問題。
  •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培育現代化都市圈
    本文總結了我國城鎮化空間格局的特徵和趨勢,分析了培育現代都市圈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十四五」時期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形態、提升城市群發展質量、以培育現代化都市圈為抓手推動新型城鎮化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 「十四五」時期我國財政要統籌發展與安全
    十四五時期,財政改革與發展要順應以下主要趨勢性變化: 經濟增速進入中高速平臺期。如果以2010年10.6%的經濟增速起算,到2019年我國經濟累計降幅已超過40%,從日韓的經驗上看,很可能意味著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有望穩定在中速平臺之上。宏觀部課題組預測,「十四五」時期我國年均增速將在5.0%-5.5%左右,這對財政收支基礎的前景將產生重大而直接的影響。
  • 【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五個堅持:「十四五」時期我國...
    五個堅持:「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曲青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們黨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作出戰略決策的一次重要會議。
  • 俞建拖:「十四五」時期ESG主流化的前景與挑戰
    ● 「十四五」時期,在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ESG都有嵌入和發揮的巨大空間。● 評價ESG主流化的關鍵指標是納入政府中長期發展規劃,並需要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研究機構協調的行動以及合作性和建設性的努力。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俞建拖 (曹海鵬 攝)一、ESG主流化,到底是主流化什麼?
  • 「學習明理」問計於民:把人民情懷融匯於提升治理效能實踐
    一、集眾智匯眾力,助力實現百年目標「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系統把握當前及「十四五」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
    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們正處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另一方面「十四五」期間將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