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1M
這幾個月來平湖樓市的量價齊升令不少購房者大呼受不了,也讓許多原本不關注房產的人甚至看空房產的人轉而看多樓市。而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越應該趨於理性,不要成為盲目的跟從者。今天的內容,我想從一個最近挺熱的事件說起。
上周末,央視財經頻道《天下財經》欄目,播報了一則新聞,吸引了地產人的關注——近期韓國政府頻發房產新政,政策高壓下,房價飛漲,引發民眾恐慌性購房潮。
報導中稱,8月20日韓國國土交通部發布數據顯示,7月韓國房產交易量達14.1萬套,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10%。今年1-7月累計交易量更是高達76.2萬套,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月度交易量和累計交易量雙雙創下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其中首爾公寓樓價格大幅上漲52%,甚至上了我們的微博熱搜。很多韓國民眾擔心房價繼續攀升,著急出手購房,掀起了一撥恐慌性購房潮。
點擊播放 GIF 3.1M
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近期首爾一處高層公寓開盤,預售房源僅僅110套,結果竟然吸引了37400多人前來預購,競爭比例高達340:1,相當於每340個預購客戶中只有1個才有資格買到房子,這個比例直接刷新了首爾樓盤預售史上最高紀錄。
點擊播放 GIF 2.9M
看到這裡,很多人應該會感慨,原來全世界都一樣,房價都似洪水猛獸,剛需購房者苦不堪言。但也有人會詫異,為什麼疫情之下,首爾房價反而扶搖直上,難道政府沒有進行幹預調控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有關於首爾房價上漲52%,其實是一些媒體斷章取義,這個漲幅並非在疫情期間,而是文在寅政府執政3年來的總漲幅。
但是,疫情期間,韓國房價短期內暴漲,也是實打實的,要知道現在首爾房價中位數(538萬元)甚至都超過了北京房價中位數(402萬元)、深圳房價中位數(352萬元),據說在奉行「自由市場」理論的保守派李明博、樸槿惠任上,都沒有出現過這麼嚴重的房價問題,而文在寅執政短短三年時間裡,房價就迎來如此漲幅,確實是非常恐怖的。也因為房價暴漲,導致文在寅政府支持率連續下降。
你要說文政府沒努力,顯然又是誤解。文政府對於房產調控力度不可謂不大,某種意義上文總統把調控房價當作了頭等大事。據統計,3年來,韓國累計頒布了20多項房產新政,單獨摘出幾條,其實都非常嚴厲的:
例如去年12.16新政,政府要求禁止銀行為15億韓元(約900萬人民幣)以上房屋購買提供按揭。用咱們熟悉的語言解釋就是限貸,貴的房產要求全款,不允許使用槓桿。
再例如今年6.17新政,首爾以住房為抵押進行的貸款額從房價的80-90%下調到40%,目的就在於打擊「以房養房」、「空手套白狼」。
7.10推出交易暴利稅,提高綜合房地產稅。比如持有稅,首都圈的關鍵區域二套以上,稅率從0.6%-3.2%,提升到1.2-6%;交易稅率,則有利差的70%(一年內買賣)和60%(1-2年買賣)。
7.29又通過租房三法,限制房租漲價額度每年不允許超過5%,支持房客與房東籤長合同,推進租房合同備案制。
甚至文在寅總統都拿自己公職人員開刀,不僅鐵腕糾察黨內房產,更要求高級公職人員以身作則,多套住宅持有者儘快採取措施出售住房。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雖然措施不斷,甚至執政黨都帶頭壯士斷腕,但是房價還在漲。筆者翻閱了一些資料,請教了一些朋友,最後得出以下幾點原因:
1
根本原因,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尤其是疫情期間,各國GDP增速都放緩甚至走下行通道。為了刺激經濟,韓國政府也搞大放水,韓國央行已經兩次降息,把基準利率從疫情前的1.25%調低到了0.5%,創歷史新低,韓國政府也發行創紀錄規模的國債。韓國國內充斥了大量高流動性低成本的熱錢,而如此寬鬆的貨幣政策,最終讓熱錢流向了執政者不願意看到,但市場最無腦選擇的領域——房地產。
2
重要原因,韓國經濟命脈掌握在幾大財閥手裡。
這一點魯提轄推薦大家讀一本非常經典的書《三井帝國在行動》,本質上這些資本主義國家,ZZ背後都是利益集團。而韓國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比如三星、現代、LG,很多都是製造業起價,同時又涉足地產領域。當疫情來臨甚至遲遲未見拐點,這些財閥公司雖手握低成本資金,但不可能去擴大製造業的生產,那最終就是狠狠發展旗下地產公司,房價肯定不給你壓下來。
3
直接原因,供不應求。
土地最大特性是不可再生性,不同於中國土地是國有的,首爾都市圈的土地從上世紀開始就高度集中於財閥手中,人家不放大供應量,你就沒轍。而政府雖然推出租房三法,但你有張良計人有過橋梯,房東不跟你籤長租,改為租金較高的月租房,以規避調控政策。這就意味著租賃市場,長租也是供不應求的(據統計首爾全租房供求比1:1.8,顯著供不應求),而主流的短租租金高高掛起,這時候租房子怎麼都不合算,那怎麼辦?你要立足首爾就只能咬牙買房,不計成本的那種!
4
間接原因,首爾一家獨大,虹吸全韓。
這個不用多做解釋,任何一個國家,當人口、資源通通都集中在了一座城市,聰明人都知道該做怎樣的選擇。而韓國不像咱們中國有長三角,珠三角,大灣區城市群都市圈,超一線城市不斷帶動周邊城市發展,韓國這麼點國土面積,就一個首爾都市圈,那韓國人擠破腦袋往首爾衝,本質上就跟我們嚮往北上廣一樣,只是他們可以做的是單選題,而單選題的悲哀就是必須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更高的成本。
5
而最遺憾的原因,首爾房價泡沫恐怕已經裹挾了文政府。
我們回頭去看前文所述的調控政策,限貸之類的我們並不陌生,付款方式門檻的拔高只不過為了篩選客戶,當供需失衡到如此地步,沒搞茶水費加錢讓你買已經不錯了;而提高綜合稅已經一次次證明了,只會轉嫁到購房者頭上;租房三法在推行過程中會遭到房東的抵抗;至於呼籲官員賣掉房產,聽聽就好。文政府一次次的調控真的是為了行之有效的給地產降溫,還是更多出於ZZ考量為了挽回節節敗退的支持率,這個就留給大家思考了。
視角拉回我們國內,你覺得,現在咱們平湖的樓市火熱,是合情合理的,還是存在泡沫的呢?期待你的見解,也期待評論區看到大家對於首爾樓市的觀點和思考。
更多樓市話題可加魯大師微信探討
撰文:魯提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