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隨著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開始厭倦並渴望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那麼,如何提高職場溝通能力呢?
而當你真的跳槽到自己想挑戰的領域,是否剛入職半年,又想辭職?因為覺得工作沒意思,自己完全沒有動力。
除了薪水外,工作還能帶給我們許多無形的價值,而這些無形價值恰恰是我們當前的工作觀所忽視的。
如果一份職業就只能是賺錢的渠道,那我們的人生中將會有很大一部分時間在迷茫和焦慮中度過。
怎樣才能讓工作富有成效,讓員工具有成就感呢?
德魯克曾說過:管理者要做的是激發和釋放人本身固有的潛能,創造價值,為他人謀福祉。這就是管理的本質。
這句管理箴言被許多管理者熟知,但如何落到實處,踐行這一管理理念,往往無從下手。或許本文會給你一些很好的提議。
如何提高職場溝通能力——工作是由人做的
工作中的人性將會影響到工作的有效性。當我們站在人、組織、社會不同層面分析,先從人的生理維度提出思考:作為人,在工作中,何時有效?何時無效?如果將人與機器對比,機器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簡單、重複的工作,而人最大的特點是重複單一工作會產生疲憊。當人可以自己掌握節奏和速度時,不僅注意力延長,效率也有所提升。
再從人的心理維度提出思考:什麼情況會使人痛苦?什麼時候給人帶來快樂?人在談到工作給他帶來的自豪感時,快樂而充滿激情;反之,一個人失業,依靠失業保障生活,但卻不幸福,為什麼不幸福?儘管有收入,卻得不到認同,沒有被需要的感覺,漸漸地在痛苦中喪失激情。人是在被需要、被欣賞、被認同的過程中體現自我價值,釋放出內在的激情和快樂。
從社會維度而言,工作帶來社會身份、地位,從而獲得身份認同也是一個因素。我們經常問:「您是在哪裡工作?」對方回答中,自豪的說出工作單位、工作職責,儘管收入不高,卻非常有自豪感、成就感。
從社群維度探討,人需要歸屬感,在工作中獲得友誼,與同事一起探討、交流、學習,一起工作的過程本身成為一種享受,很多人喜歡工作,其實是喜歡工作的過程。當然,工作中產生權力,決定將工作重點放在哪裡,決定放棄什麼,開發什麼,通過權力而獲得某種滿足感。
還有經濟維度,工作帶來收入,這份收入,對於企業而言是支出,然而對於夥伴而言卻是尊嚴、面子、生活保障。
通過人與工作的系統思考,企業家應注意,若想激勵員工,要從工作給員工帶來的價值系統的思考,才知道真正的激勵因素何在。激勵是重要的工作,具有挑戰的工作,沒有學習和掌握有效的方法,可能費力不討好,甚至會出現反作用。
如何提高職場溝通能力——幫助員工排除工作障礙
提供支持與輔導
管理現實中,員工經常被幹擾,使得注意力、工作重心無法集中在關鍵活動上,特別是知識工作者。企業家作為上司,要想方設法幫助員工排除障礙,讓他們集中精力在關鍵活動上是我們的責任,並及時反饋信息,讓員工看見成果,而非自己邀功。
很多管理者過去學習激勵時不理解,以為「員工有效是他的事情,反正我不管,我只要結果,幹得不好是他的事情。」後來才發現幹擾員工工作無效的很可能就是上司。我們經常讓員工忙;讓他到處救火;引導員工「簡單、聽話、照著做」;激勵他們「我是企業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專門設計一個崗位服從上級臨時性安排的工作,反而對員工績效標準沒有認真界定。以上這些現象是讓員工無效的常見現象。
幫助員工分析工作重點,集中精力完成關鍵活動,產生工作成果是企業家非常重要的任務。我經常分享一個觀念:最打擊士氣的莫過於上司忙得像無頭蒼蠅,卻讓員工閒得沒事幹。認真地與下屬討論工作:我們的任務是什麼?我們的關鍵活動是什麼?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我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哪裡?學會詢問下屬:「在您的工作中,有哪些障礙是妨礙你完成任務的?在您的工作中,希望我怎樣協助您?」這是對下屬最好的激勵。
如何提高職場溝通能力——讓員工了解情況
工作中員工何時最沒有感覺?狀態最不好?蒙著眼睛幹活,不知道為什麼做,做出什麼成果,將會導致員工沒有成就感。因此,激勵員工時及時反饋信息,讓員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對公司、對團隊的成功具有哪些意義,幫助員工看見成果,他們將受到鼓舞和激勵。
然而有些人可能問:「實戰中,到底應該讓員工了解哪些信息?難道所有的信息都要公開嗎?」不是所有信息都要公開,信息與任務匹配,凡是涉及戰略、方向、績效、部門變化及投入產出比、政策調整等影響工作有效性的信息他們需要了解。尤其是有關績效方面的信息,要開誠布公地讓員工了解情況,工作到底做得好還是不好,做到客觀分析。
如何提高職場溝通能力——提供參與機會
培養員工擁有企業家視野
讓員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會有創造性,才會釋放其想像力運用到工作中,而不是簡單、聽話、照著做。如何去做?
培養員工的企業家精神:讓他們看得到企業的現狀,理解為什麼做,企業如何創造客戶,他們的工作意義何在,從而拔高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能夠站在企業家角度看企業,看自己的任務,認為自己的績效將影響企業的興衰存亡,他們才會承擔起達到最高績效的責任。只有幫助他們站在企業家的角度理解工作的意義,才能釋放他們的能量和創造力。
真正的成績感、自豪感來源於積極、負責任地參與了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沒有參與感,就沒有成就感。檢驗標準,可以自我檢測:「我們的目標是共同制定還是下達?我們的計劃是共同協商還是下達命令?我們的戰略員工是否參與?」反思工作中,是直接下達命令居多還是耐心傾聽對方的想法並與對方的想法為主居多?
曾有人問:「讓員工參與聽起來似乎很簡單,然而工作中為什麼那麼難做到?」猜測有幾種情況:上司是個急性子,做事容易著急,缺乏耐心,很難真正的與對方有效溝通,鼓勵對方說出自己的想法;上司信不過員工,認為他們不懂,站得高度不夠,談不出真知灼見。種種原因,長此以往,員工產生挫敗感,不願動腦思考,喪失工作的激情。
針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鼓勵員工承擔他應該承擔的責任。工作中可以提出問題:「我想了解下你對下階段工作的計劃?」鼓勵對方說出計劃,並與他一起協商工作計劃,根據公司的總體目標提出建議,而非強硬的下達命令。
如何提高職場溝通能力——讓知識員工有成就感的方法
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知識員工這個群體越來越多,知識員工的成就感來源與傳統體力員工各不相同。特別提醒企業家注意,現實中企業內部傳統員工和知識員工並存,兩種員工需求不同,如果沒有有效區別,激勵的效果和方法恐怕無效。
知識員工看重什麼?
信任和欣賞:知識員工通常看重欣賞、信任,知識員工因信任和欣賞而釋放創造力。知識員工和傳統員工最大的差別——優勢不明顯。他們渴望伯樂、渴望被發現、渴望知音,面對知識員工,一定學會發揮其優勢,成為他的伯樂。
鼓勵自我發展:知識員工很有自主性,不喜歡被掌控、被規劃,因此,鼓勵知識員工自我發展。世界上最荒謬的事情莫過於由企業一肩扛下發展員工的責任,真正要承擔這個責任的是個人。
機會與挑戰:知識員工看重成長,對未來有主動的思考,有自己的觀念和規劃,更加注重機會和挑戰,因為他們知道在機會和挑戰中成長才更快。
適材適所:用人所長,因崗設人,在他擅長的領域要求他精益求精。
分權與責任:明確職責,分權管理,要求承擔責任。
如果你的員工工作沒有積極性,不能體現出工作的價值,不妨照著上面的提點做些改變。或許你就能解決「怎樣才能讓工作富有成效,讓員工具有成就感?」的問題。【學習溝通表達,去豆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