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來,紫砂壺不僅備受歷朝文人墨客喜愛,還深得歷代收藏大家青睞。
尤其是名家大師的紫砂壺作品,往往一壺難求。
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只聽其名,未得其顏」的大師紫砂壺,有些人不僅有,還不止一把,更甚至,數量多得足以建起一座自己的博物館!
怎一個「壕」字了得!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頂級的紫砂壺收藏大家,和他們手裡珍貴的大師紫砂壺藏品。
1、龔心釗
龔心釗(1870~1949),字懷希,號仲勉,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收藏家。
龔心釗平生篤好文物,潛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頗多。如秦商鞅方升,戰國越王劍,宋代米芾、馬遠、夏圭等名家書畫。
紫砂藏品更是豐富,藏有宋汝窯盤,以及時大彬、徐友泉、陳鳴遠、陳曼生等制的紫砂壺。藏品常用硬木盒裝,內以絲絹或織錦包面,每於匣上鈐印、題識品評。正因如此,龔氏舊藏輾轉流散後,也可以尋覓辨識。
重慶三峽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均庋藏有若干龔氏遺珍。
1960年,龔心釗的後輩將珍藏的500餘件文物,捐獻給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受到市人民政府表彰。
龔心釗部分舊藏
▲清中期 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壺
2017年西泠印社春拍
成交價:RMB 14,490,000
盒內鑑藏印:龔心釗真賞印、陶冶性靈、瞻麓齋、龔釗秘玩(鑑藏印)
壺身題銘:勿輕裋褐,其中有物,傾之活活,曼生銘。泥色運用傳神,呼應銘文,讓人心生讚嘆。
▲明末清初 許龍文制青娛軒款紫泥調砂漢缾壺
2017年西泠印社秋拍
成交價:RMB 7,245,000
盒內鈐印:龔釗秘翫、瞻麓齋、龔釗、中勉心賞、竹霞庵、香雪。
此壺乃是明末制壺好手許龍文所制,流傳至日本,後為龔心釗購回。在此壺的盒內題跋中龔亦詳細記錄。
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
成交價:RMB 3,360,000
此壺為龔心釗進士及第後,第二年得之,時光緒丁酉,年二十八歲。龔心釗視此壺勝過曼生壺,可謂精鑑,乃因四美畢具於一壺:開文人風格壺藝之先、書法精、金石趣、壺藝高。
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
成交價:RMB 3,584,000
「陶冶性靈」、「合肥龔氏瞻麓齋記」、「龔心釗真賞印」鈐印
▲時大彬瓜稜壺(現藏於舊金山亞洲博物館)
2、羅桂祥
羅桂祥(1910~1995),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他是著名的實業家,創辦的營養飲品維他奶公司在六七十年代成為全球最大的豆奶公司,被稱為世界「維他奶之父」;亦是香港有名的收藏家,尤喜收集宜興紫砂壺。
早在20世紀50年代,羅桂祥就開始收集紫砂茶具文物。
▲羅桂祥(中)與顧景舟(右)、戴相明(左)合影
1979年,剛剛改革開放,羅桂祥就到宜興考察,還與顧景舟、蔣蓉等制壺能手進行了專題座談,十分關切宜興紫砂的燒造、歷史、鑑真等問題,與宜興人員共同探討了紫砂的歷史文化及其現狀。
1986年羅桂祥用英文撰寫的《宜興紫砂陶器》一書,由英國菲力威爾遜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把宜興陶瓷最早的製作時間移前了400年,受到中外專家的重視。
後來,羅桂祥把數十年珍藏的600多件由公元前1000年到1990年生產的陶瓷茶具及600多種印章文物,價值2億港元,全部捐贈給香港藝術館分館—茶具文物館收藏。此館大部分展品都由他捐贈。
羅桂祥部分舊藏
2016年中國嘉德春拍
成交價:RMB 32,200,000
2014年香港羅桂祥茶具文物館慶祝30周年館慶,還展出了羅老手捧此壺的照片,喜悅之情洋溢臉上,可見對南瓜壺情有獨鍾。
▲明 時大彬 仿供春龍帶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
高:90毫米,寬:120毫米,底款刻:大彬仿供春式。
▲明 供春 六瓣圓囊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
明·正德八年(1513年)供春款,高:99毫米,寬:118毫米,底款刻:大明正德八年供春。
▲時鵬 水仙花六瓣方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
3、許四海
許四海(1946~2020),字紫雲,號稱「江南壺怪」,既是享譽海內外的紫砂陶藝大家,又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鑑賞家和紫砂收藏家。
作為海派壺藝家,許四海自學陶藝,從部隊轉業以後拜國畫大師唐云為師,也是他唯一一個陶藝方面的學生。
1984年許四海辭去公職,赴宜興製作茶壺。35年的制壺生涯共製作了1100餘把紫砂壺,其中有不少作品為世界各大博物館和名家所收藏。
《睡翁壺》是許四海最珍愛的早期之作。當時許四海尚未完全進入制壺界,但「一生從事文化,致力茶文化的傳播」的宏願早已許下。他在回家的夜行公交車上看到乘客趴在前椅上的睡姿,頓時有了製作《睡翁壺》的靈感。一氣呵成的《睡翁壺》成為許四海的經典之作。
紫砂雕塑《橫行一世》是許四海的集大成製作。一隻螃蟹張牙舞爪,不可一世,充滿動感。
作為收藏家,許四海的壺具收藏可以追溯到1969年。由他建立的「四海茶具博物館」早在1992年就獲得了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的特批,號稱中國私人博物館第一號。
博物館內凝聚了許四海畢生的心血,館藏文物從史前文化到現代大師作品千餘件,其中包括東晉青釉雙雞首壺、宋白釉瓜輪壺、大吉壺等古代陶瓷,及明代惠孟臣、蔣伯荂、清代華鳳翔、許晉侯、王南林、楊彭年、邵大亨、申錫、黃玉麟、民國陳光明、俞國良、馮桂林、現代的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徐漢棠等歷代宜興紫砂名壺精品。
可謂精品雲集,琳琅滿目。
許四海部分藏品
顧景舟的雙線竹鼓壺,有的為單獨的茗壺,有的為成組的套具,如三頭、五頭套具,尤其是成組的套具更是珍貴。
大亨掇只壺是清代制壺大師邵大亨為宜興潘家特製的傳家之寶,被稱為「光器之祖」。壺身長近一尺,高過六寸,壺色渾厚深沉、瑩潤如玉。
「紫砂泰鬥」顧景舟推崇大亨掇只壺為經典中的經典。
▲清 陳鳴遠 金蟾束柴三友壺
壺把狀若虯屈的松枝,壺流有如橫生的梅枝,蓋紐又巧塑成一段竹節,更為絕妙的是,在樹幹小洞中,還塑有一隻小金蟾。全器渾若天成,成為絕妙名壺。壺底鐫刻「陳鳴遠」三字楷書款。
底款:致和齋 爐鈞釉始燒於雍正朝,以爐內低溫仿鈞釉而得名,是清代單色釉中饒具特色的高貴品種。爐鈞釉色,似山嵐雲氣繚繞,瑰麗異常,極具觀賞價值,自創燒起便為收藏家所珍。
此件爐鈞制器,以紫砂為胎,滿施釉水。壺作漢方式,接圓弧把,橋型鈕,壺嘴與壺身銜接自然,過渡流暢。此壺極為難得,此壺壺體碩大,遠超一般爐鈞漢方,整體顯磅礴之勢,應屬特殊訂製之物。
▲清早期·硃砂貼花荷葉大蓋罐(1670年制)
每一把紫砂壺,都代表著一段歷史,都訴說著過去燦爛的紫砂文化。損壞一把或者遺失一把,無不是莫大損失。
正是由於這些收藏大家的傾力收集、盡心珍藏和無私獻出,才保留下了大量紫砂壺珍品,讓後人得以感受到紫砂的無窮魅力。
謹以此文緬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