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中解放軍一個師冒雨穿插,在坦克支援下突擊越軍防線

2020-12-22 沈聽雪的歷史文集

1979年2月底,對越自衛反擊戰激戰正酣。解放軍成都軍區陸軍第50軍149師奉令南下邊境,歸昆明軍區陸軍第13軍指揮,從河口邊境進入戰場,向沙巴方向的越軍步兵316A師發起突擊。

149師馬不停蹄趕到戰地,未及休整就向前開進,天還下著雨,道路泥濘,部隊頑強向前跋涉,情況非常艱苦。根據第13軍幾次調整部署的命令,149師加快向戰地運動,等待友軍打開突破口後進入戰鬥。

為切斷沙巴之敵退路,配合正面部隊突擊,149師命令步兵447團和步兵445團2營提前出發,向黃連山埡口穿插。2月27日,步兵447團和步兵445團2營進至嶽山地區,兩部分路向黃連山埡口和大平方向前進。

步兵447團在格蓋苗地區與越軍遭遇,經過戰鬥後奪取了甘荷毛西南側山埡口。步兵445團2營在前進途中也與當面越軍發生戰鬥,搶佔了大平西北無名高地組織防禦。根據昆明軍區的敵情通報和第13軍的指示,為保障與正面部隊協同發起攻擊,149師首長電令步兵447團穩紮穩打攻擊前進。因大平以南地區敵情兇險,又令步兵445團2營固守大平西北無名高地,沒有命令不要下山。

28日下午,第13軍前指電令149師:「友軍39師已攻佔奔西愛、4號橋、威龍松,公路已打通,令你師進入戰鬥。」149師首長隨即調整部署,命令擔任正面主攻的步兵446團連夜沿公路進至奔西愛、4號橋、威龍松一線,佔領進攻出發地區,準備於3月1日晨發起攻擊。同時命令沿正面進攻的步兵445團、步兵95團和坦克營、工兵營等部隊迅速向3號橋、谷珊地區開進,隨步兵446團之後跟進,視情況進入戰鬥。

越軍步兵316A師是首批組建的六大主力步兵師之一,在同法軍、美軍作戰中戰功卓著,多次受到越軍總部表彰。該師歷史久,官兵素質好,榮譽感強,擅長進行機動作戰,也能打頑強的防禦戰,戰鬥力強,出過不少高級軍官,深受上級信任。

此次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316A師作為越北第二軍區的作戰值班部隊,擔任機動任務,負責保障萊州省和黃連山省邊境安全。按照第二軍區命令,316A師留下了步兵1個團(欠1個營)在原駐地,警戒萊州方向安全。師主力步兵2個團加1個營、炮兵1個團及師直屬隊,摩託化機動至沙巴縣城,並沿10號公路繼續東進,企圖增援駐守柑塘的越軍步兵345師,並向谷柳、老街方向反攻。

我軍149師奉令沿10號公路西進,正好同越軍316A師在4號橋地區迎頭相撞。戰場位於黃連山麓的峽谷公路一線,右為高山,左為深谷,地形險峻,迴旋餘地小,雙方只能狹路相逢勇者勝,靠實力決一勝負。

接下來的這一戰極為驚心動魄,在我軍戰史中稱為「4號橋地區進攻作戰」,充分檢驗了中越兩軍的戰鬥力。我軍最終能夠獲勝,仰賴戰術正確,將士用命,不愧為「新一代最可愛的人」。

相關焦點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出動823輛坦克和裝甲車,粉碎越軍防線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出動9個野戰軍29個步兵師及大量配屬部隊,總兵力達到55萬多人。其中裝甲兵以多個團營建制參戰,成為建軍以來集中使用裝甲兵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 高平戰役解放軍2個步兵師穿插敵人縱深,一舉震撼越軍防線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沿用傳統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思路,出動50多萬大軍,以步兵和炮兵、裝甲兵組成突擊集團,對越北邊境約10萬越軍形成較大優勢,全線對敵人發起閃擊攻勢。
  • 1979年對越反擊戰,解放軍出動裝甲兵集群向敵人陣地突擊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發起時,我軍沿用解放戰爭年代的大兵團戰法,力圖集中優勢兵力,穿插迂迴,將越北前線的越軍分割合圍,打殲滅戰,一次殲敵一個師至幾個師。然而,越北邊境到處是山地叢林,地形複雜,道路稀少,氣候惡劣,敵情不明。我軍打殲滅戰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挫折,也湧現了大量英雄事跡。
  • 我軍149師對越軍316A師,中越王牌師對決,開創了我軍史上的先例
    1969年12月10日,原陸軍第52師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49師。1969年9月至11月,西藏軍區陸軍第52師和成都軍區陸軍第50軍149師進行了防務對調,番號也互換了。1962年,我師參加了中印邊境反擊戰,由於其傑出的成就,贏得了「王牌師」的美譽。自調入四川以來,一直是我軍的戰略預備師和戰備值班師,1979年1月擴大為甲種師。
  • 人多裝備差,越軍如此評論解放軍,揚言要打敗150萬中國軍隊
    對越反擊戰:人多裝備差,越軍評論解放軍,揚言打敗150萬軍隊中國同越南之間有著非常深的淵源,從古代時期,中越兩國便是友好鄰邦。到了近現代時期,中越兩國聯繫更加密切。在此背景下,中越之間爆發了戰爭,也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就在中越交戰前,越軍曾對解放軍進行分析,並且得出以下三點結論。一,人數眾多越軍得知:解放軍的總兵力高達400多萬,陸軍220萬,居於世界各國軍隊數量第一位。
  • 解放軍裝甲兵部隊衝擊越軍防線,激戰靠松山歷經艱苦磨難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解放軍廣州軍區第42軍126師、124師奉命配屬裝甲兵部隊200餘輛坦克、裝甲車,在3個炮兵團火力支援下,從布局關邊境向重鎮高平發起穿插突擊。這一仗,成為高平戰役能否取勝的關鍵。從邊境至4號公路樞紐東溪,直線距離約14公裡,實地距離約32公裡。
  • 中越戰爭:東溪穿插成為經典戰役,細想卻令人後怕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期間,我軍出動了29個陸軍師,在10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展開了全面自衛反擊。雖然,整場戰爭只持續了28天,卻大量地殺傷了越軍的有生力量,即打擊了越軍的囂張氣焰,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國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
  • 又一本對越反擊戰回憶錄,解放軍第149師大戰越軍王牌師
    149師千裡南下,擔任昆明軍區預備隊,未及休整即進入戰場,冒雨跋涉,長途奔襲,同越軍王牌步兵師316A師決戰於黃連山峽谷,浴血奮戰,力挫強敵,為自己的戰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筆。以一個加強師對決越軍一個主力師,這在整個自衛反擊戰中是唯一的戰例。 越軍316A師前身叫316師,是越軍組建的第五個主力步兵師。
  • 解放軍106輛坦克向高平穿插,衝殺70公裡殲敵135人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廣州軍區制定了以步兵、裝甲兵、炮兵組成快速梯隊,突破邊境後向敵縱深實施大穿插、大包圍的作戰方案,意圖一舉全殲高平守敵越軍步兵346師,速戰速決,速殲速回。根據軍區制定的作戰方案,第42軍坦克團在戰役第二梯隊序列中打前鋒,突破布局關後隨第一梯隊跟進,從嫩金山方向加入戰鬥,沿4號公路向高平奮勇突擊,引導並支援步兵、炮兵殲滅守敵,穿插路線全程約70公裡。第42軍坦克團前身為1952年10月組建的步兵第124師戰車團。1953年9月,改為師屬坦克自行火炮329團。1969年9月,改稱步兵第124師坦克團。
  • 中越戰爭:這位師副政委曾身經百戰,卻倒在了戰鬥打響的第一天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考慮到解放軍已經30多年未經歷戰爭,團以下指戰員都沒有實戰經驗,為了確保取得最後的勝利,參戰各部隊皆在戰時派出有實戰經驗的老將到戰鬥第一線去,這一決定確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當然副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
  • 坦克翻山,裝甲兵作戰的典範,對越自衛反擊戰之東溪穿插戰
    東溪穿插戰,是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一次裝甲兵經典戰例,後來還被很多國家當作教案去研究。這場戰鬥是高平戰役的一部分,高平是越南北方軍事重鎮,戰略意義十分重大,駐守高平的是越南346師,師長是黃扁山,346師由一些軍齡很長,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的老兵構成戰鬥骨幹。
  • 解放軍有一個猛虎師,解放戰爭打垮鋼七軍,對越反擊戰所向無敵
    當然,本文所稱的「猛虎」卻並非斑斕巨獸,而是一支戰功赫赫的英雄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4軍162師486團。 眾所周知,解放軍陸軍曾有三大王牌集團軍,即第38集團軍、第39集團軍、第54集團軍。其中第54集團軍序列中有兩個有名的步兵師,一個是第127師,有葉挺獨立團的血脈,資歷為全軍之冠,號稱「鐵軍師」;另一個是第162師,也有一個響亮的名號——猛虎師。
  • 印軍狼狽潰逃,解放軍迂迴穿插斷其退路,打出輝煌大勝
    1962年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印軍發起還擊作戰,入侵克節朗地區的印軍第7旅很快便被全殲,旅長被活捉,解放軍乘勝追擊,收復藏南重鎮達旺,共殲敵1897人。然而,再大的困難也無法阻擋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據地形及敵軍部署情況,解放軍邊防部隊決心採用大縱深迂迴戰術,以主力沿公路從正面猛攻印軍西山口防線,與此同時派出一支奇兵,翻越重重大山,繞到西山口印軍防線後方,穿插至德讓宗和邦迪拉之間,截斷敵軍的退路,首先殲滅西山口之敵,然後再向德讓宗、邦迪拉方向發起突擊,不斷擴大戰果。
  • 1979年中越戰爭,廣州軍區42軍125師373團進展不順,退回了國內
    1979年中越戰爭,廣州軍區42軍125師373團進展不順,被迫退回國內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爆發以後,中方以摧枯拉朽之勢擊垮了越軍重重防線,表現十分出色,不過也有一些失誤,比如廣州軍區42軍125師373團在執行任務中,因為種種原因進展不順
  • 1979年中越戰爭:侵犯邊境,搶我國土,解放軍被迫自衛反擊
    當時的越南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黎筍不顧之前中越兩國締結的「同志加兄弟」般的友誼,不斷地在中越邊境地區挑起事端,煽動越南人人喊出口號:「越南人的血流到哪裡,哪裡就是越南的土地。」 越南在清朝時曾屬於中國的藩屬國,直到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清政府被迫與法國籤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這才算正式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
  • 佔領同登必須先攻破「法國炮臺」,炮臺駐守的1000個越軍必須拿下
    這是一個天然的炮臺,也成為了同登越軍最重要的依仗。01 前夜1979年2月19日,中國軍隊的戰士已經做好了進攻的準備。拿下同登的關鍵就必須拿下同登的「法國炮臺」。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對這座炮臺的堅固早已有耳聞,他此時尋思著如何將這塊硬骨頭從自己的路線上炸掉。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損失的最高將領是誰?
    經過一個月的激烈交火,雙方停止戰鬥。其後,又不斷產生邊境摩擦,直到1989年中越雙方才真正偃甲息兵。 戰爭自然免不了死亡。中越戰爭期間,中國和越南各自損失的最高將領是誰呢?歷史資料給出了答案:越方是大校師長黃扁山,中國則是師副政委林鳳雲和副師長趙連玉。 1979年2月26日,解放軍123師攻殲越南河安縣那懷地區的敵人。
  • 狹路相逢勇者勝,20國軍隊被斬落馬下!解放軍繳獲多少武器?
    38軍113師在打完德川後,原有的1個多基數彈藥消耗大半,而當時後勤又不是很便利,於是在執行穿插三所裡任務前緊急打掃戰場,將繳獲的武器彈藥緊急分發給了部隊。以步兵班配置為例,我軍一個9人步兵班中,有3人使用56式衝鋒鎗、4人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2人為56式班用機槍組;而在越軍正規軍的步兵班中,有6支突擊步槍/衝鋒鎗、1具40火、1具美制M79榴彈發射器,另有1挺機槍。
  • 高平戰役突擊一座大山,英雄戰士負傷被越軍按住,毅然拉響手榴彈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解放軍廣州軍區部隊發動高平戰役,集中10萬大軍準備全殲防守高平地區的越軍。其中在南路攻擊方向,解放軍步兵126師376團作為突擊團,在坦克部隊和炮兵、工兵配合下,首先向4號公路突擊,撕開突破口。
  • 越軍怎麼也沒想到,解放軍會在1979年2月17日進攻
    我們要建設自己國家,我們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們不願意打仗。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絕不容許別人肆意侵犯我國領土。我們要的只是和平和安定的邊界。在給予越南侵略者以應有的還擊之後,中國邊防部隊將嚴守祖國的邊界。」 當天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30萬大軍在昆明軍區前指和廣州軍區前指的指揮下,在雲南省和廣西自治區中越邊境全線發起了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