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是一個位於10號公路上的小縣城,位於老街西南約40公裡處。這座城市以西9公裡是越南的最高峰——番西邦山,海拔3143米。沙巴地區四周是黃連山,山大多是東北向西南,海拔約1500至2300米,從4號橋到沙巴逐漸增加,比高約500至1000米,坡度約40度,有的超過60度。山上有許多天然洞穴和懸崖,表面大多是土壤,所以很容易建造防禦工事,有利於防禦。山谷的寬度一般在幾十米到幾百米之間,兩山相對,直線距離很近,但要通過卻很費時費力。山腳的坡度平緩,山頂附近有比較多的陡峭懸崖。沙巴地區樹木茂密,山腳下和山谷裡有茂密的竹林,山坡上和道路兩側有灌木,纏繞著刺藤,還有1米高的茅草,這使得觀察起來很不方便,很難通過,山頂和公路附近的植被則稀疏而裸露。雖然沙巴很小,但它地處10號公路的咽喉,10號公路是經由平盧通往越南第二軍區所在地安沛的門戶。
1969年12月10日,原陸軍第52師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49師。1969年9月至11月,西藏軍區陸軍第52師和成都軍區陸軍第50軍149師進行了防務對調,番號也互換了。1962年,我師參加了中印邊境反擊戰,由於其傑出的成就,贏得了「王牌師」的美譽。自調入四川以來,一直是我軍的戰略預備師和戰備值班師,1979年1月擴大為甲種師。參加過抗法戰爭、抗美戰爭和解放南方戰爭的越軍第316A師從未被打敗過,還獲得過「決戰決勝」的旗幟。這個師擅長在山區和叢林地區作戰,同時具有在平原和河流網絡地區的運動戰、攻堅戰、阻擊戰和長途奔襲作戰的經驗,也被稱為「白頰鳥師」,全部配有蘇制裝備,是越南陸軍的六個主力師之一。越南陸軍316A師在東援老街受到阻擊之後,主力部隊在地形有利的沙巴地區修築野戰工事和防禦線,試圖阻止中國軍隊深入推進。第13軍佔領柑塘後,316A師仍在沙巴地區轉悠。最初,西線作戰的主要目標是首先消滅越南軍隊的第345師,然後利用時機消滅第316A師。現在,第345師遭到重創,丟盔棄甲向南逃離,中央軍委已經指示,只打到外波河。如果316A師掉頭逃跑,那麼13軍絕不會深入追擊。
可是,316A師還在沙巴地區作秀,硬是裝出要打一仗的樣子,這就把有利戰機雙手送了上來。根據昆明軍區的作戰指示,第13軍決定在316A師主力尚未撤退時,利用預備隊第50軍149師參戰,並在沙巴地區將其殲滅。從谷柳到沙巴只有一條主要公路——10號公路,越南316A師也在公路兩側的主要點修建了防禦工事。從這個角度來看,316A師的防線有30多公裡,仿佛一條長蛇一樣從3號橋延伸到沙巴縣城。根據316A師的防禦特點,第149師決定以其主力部隊和武器向10號公路方向發展,便於進攻,從正面對沙巴守敵施加巨大壓力。同時,要充分發揚人民解放軍善於迂迴穿插作戰的光榮傳統,用一部分兵力對沙巴進行二次穿插進攻,進行多次突襲,全面動搖越南軍隊的防線。第149師計劃投資4個步兵團、2個炮兵團和2個坦克連進行多通道集中攻擊。其中,三個步兵團(少一個營)、兩個炮兵團和兩個坦克連沿10號高速公路前方前進,在公路的南北兩側分成四個突擊梯隊,重點是用主要部隊和武器撤除公路和兩側的越南防禦點;與此同時,一個步兵團穿插到北面的新寨方向,奪取黃連山隘口,切斷敵人在沙巴地區的退路。一個步兵營從大平、達聘苗和馬匝發展並襲擊沙巴。這樣,他們形成了先四後六三個方向的突擊隊伍,斬首(4號橋),腰斬(達聘苗、馬匝),尾巴削減(新寨、黃連山隘口),將316A師的沙巴防線分成幾個部分,使他們不能互相照顧,不能互相支援,最終消滅了敵人。
第149師的戰鬥力比較強,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連續七天的戰鬥給越南軍隊的精銳部隊以沉重的打擊。沙巴之戰和柑塘之戰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對手是不同的。第345師是一個駐軍部隊,剛從生產轉變為戰鬥沒多長時間,而第316A師是越南陸軍的一個野戰師,承擔戰役機動任務。第二,第37、38、39師根據作戰方向和任務進行了比較充分的適應訓練,經歷過渡河、谷壩的一線作戰,積累了很多經驗。而149師則連續幾天進行鐵路運輸和機動化行軍,在大雨和黑夜的情況下,匆忙向敵軍縱深發展;第三,在戰前,我們對敵人在壩灑、谷柳和柑塘前線的情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但是我們對越南軍隊向沙巴前線的深入部署還沒有完全了解。我軍向316A師以東方向進行戰役機動,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攻佔谷柳和老街被明確定義為「快速機動作戰」。在老街和谷柳外圍作戰時,我們在谷沙公路附近的節點發起了進攻,並在10號公路上進行了「控制偵察」,這也是出於對越南戰役機動的考慮。但是,在地形極其複雜、沒有嚮導、沒有居民的情況下,深入偵察是非常困難的,而且還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這是我軍史上唯一一次以一個師對敵一個師的進攻戰,對於我軍來說也是一個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