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2020-12-27 騰訊網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此役標誌著我軍由弱轉強,使得全國的軍事、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重要轉折點,為劉鄧大軍挺進中原開闢敵後根據地奠定了戰略基礎,意味著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中敗局據此拉開了帷幕。

整編第74 師,由原第74軍整編而成,曾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項戰役,多次挫敗侵華日軍,曾有「抗日鐵軍」的稱號。

解放戰爭時期,整編第74 師充當了國民黨軍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急先鋒,時任中將師長張令甫狂妄自大,仰仗是甲種師全副美械裝備,官兵強大的作戰能力,根本就不將我華野放在眼中,採取了孤軍深入的戰術,自行佔據了光禿禿缺水都是石頭,基本上無戰壕可挖,坦克、105mm榴彈炮等重武器無法開拉上去的孟良崮。

張令甫此舉,就是企圖採取「 中心開花」的戰術,以所部整編第74師為棋子,吸引我華野主力部隊,國民黨軍其他野戰部隊再反包圍我華野主力,以達成全殲我陳粟領銜的華野主力的戰役目的。

實話實說,張令甫此舉,是招險棋,對敵我雙方來說,都是險招,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戰機難得,稍縱即逝,但卻被作戰指揮經驗豐富的粟裕毫不猶豫地抓住了戰機。

根據戰局發展,粟裕決定以中央反突破對付國軍的中央突破,採取正面反擊、兩翼楔入、斷其退路和阻擊各路援軍的戰法,將整編第74師從國軍重兵集團中割裂出來予以圍殲。

作為我軍高級指揮員,粟裕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採取的具體作戰部署為主力第1、第4、第6、第8、第9縱隊擔任割裂圍殲主攻整第74師的重任,讓第2、第3、第7、第10縱隊以及魯南、濱海等軍區部隊擔任阻援任務,阻擋國民黨軍包括整編第25、第83師等10個整編師以及第5軍在內的3個兵團的反包圍。

戰役自1947年5月13日打響,雙方的戰鬥非常激烈,呈現出白熱化的狀態,且國民黨軍許多整編師已距孟良崮僅一至兩天路程,其中整編第25、第83師只有十幾公裡,情況非常緊急,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殲滅整編第74師,國民黨軍「中心開花」戰術圖謀得逞,後果將不堪設想,整個華野部隊27萬人都將陷入國民黨軍10個整編師40萬大軍的圍攻之中,有全軍覆沒之虞。

經過14日、15日兩天的生死激戰,解放軍雖攻下了孟良崮主峰一旁的一些山頭,但張靈甫的主力尚在主峰頑固堅守,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此時的孟良崮上已躺下了雙方數以萬計血肉模糊的屍體。

我擔任主攻任務的各縱隊傷亡相當大,並且彈藥補充都出現了困難,加上周邊國民黨軍隊向孟良崮瘋狂進攻的態勢,特別是李天霞所部整編第83師、黃伯韜所部整編第25師都是有相當作戰能力的部隊,都在拼盡全力支援整編第74師也令我軍軍心非常緊張。

不僅內攻整編第74師的縱隊壓力大,擔任外圍阻擊任務的各縱隊壓力同樣也非常大,許多縱隊司令員紛紛向華野司令部提出久攻不下,又是如此境況,還是忍痛從孟良崮撤退,以保大軍不落入包圍圈,請陳粟首長考慮並定奪之,饒是久經沙場的各縱隊司令都精神高度焦慮和緊張,一線官兵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此時,親臨前線指揮所進行指揮的粟裕,心中門清得很,獲勝與戰敗都已接近了臨界線,惟一能讓戰局偏向勝利或失敗的因素,就是對戰雙方的軍心了,而其中最重要就是各縱隊最高指揮官們的決戰信心與指揮效率。

於是,在關鍵時刻,粟裕果斷下令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陳毅也宣布了追究失職者責任的「撤職、查辦、殺頭」的三大戰場紀律。嚴令各縱隊務必不顧一切犧牲,限在24小時內攻上孟良崮,殲滅74師,各縱隊傷亡多少人,戰役結束後,保證給予補足建制。

戰鬥到6月16日下午,張令甫在易攻難守的光禿禿的孟良崮上堅守了三天,按其常理推斷,只要他堅守一兩天,周邊國民黨軍無論如何都能開進來的,他也的確死守了近三天,除了整編第83師師長李天霞的第57團象徵性地「來援救」外,整個孟良崮就再沒有其他國民黨軍隊的影子了。

此役,華東野戰軍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及附屬第83師一個團,共計32680人,其中俘虜19680人,中將師長張令甫陣亡。

小貼士:

國民黨軍第74軍首任軍長俞濟時、二任軍長王耀武、三任軍長施中誠、四任軍長(整編師師長)張令甫、五任軍長(又改成第74軍)邱維達等。

相關焦點

  • 1947年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發揚敢打必勝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孟良崮進行了一場山地運動殲滅戰,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74師,一舉扭轉了華東戰局。
  • 傳奇性的孟良崮戰役
    為了拉攏愛將,老蔣將74軍改編為整編第74師,老美援助的武器裝備優先供應,全部美械裝備,經過美軍訓練,號稱「五大主力」之一,所以戰鬥實力非常強大。在內戰中,整74師是老蔣打內戰的急先鋒,作戰非常兇悍。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先後攻佔了兩淮和漣水等地,連華野悍將王必成都敗在了他手下,所以張靈甫一下就狂妄了起來,認為我軍根本就沒有實力和他的74師硬碰硬,估計見了他都得繞著走。
  •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老蔣八個字說出了原因,一針見血
    當時在山東的國軍共25個整編師約45萬人,其中包括了張靈甫的整編74師、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整編第5軍等王牌主力。此時華野的兵力有多少呢?共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人,比敵軍少了整整18萬人。儘管佔據了明顯的兵力優勢,但吸取了萊蕪戰役教訓的陳誠這次格外小心,嚴厲要求所部「穩紮穩打,滾筒前進」。陳誠的這種打法雖然拖慢了行進速度,但效果卻不算差。
  • 王牌大PK:東野第1縱隊與國軍整編74師,哪一個戰鬥力更強
    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的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本文就來全面詳盡介紹整編74師的裝備、兵力和火力,看看74師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 粟裕:1955年授銜的大將,堪稱我軍的「戰神」
    粟裕率華野發起的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震懾了採取重點進攻的國軍,特別是粟裕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大無畏氣概的孟良崮戰役,以中央突破反中央突破,大膽地指揮華野部隊出其不意,猛虎掏心般地全殲了國軍重點進攻山東的王牌中的王牌整編第74師。
  • 粟裕指揮的慘烈戰役,十萬人圍毆74師三萬,後百姓三年無法上山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清末的時候遭受列強侵略,之後日軍入侵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好不容易結束了抗戰又來了解放戰爭,其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孟良崮戰役了。下面就來說一下粟裕指揮的慘烈戰役,十萬人圍毆74師三萬,後百姓三年無法上山。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下)
    (接上篇)距離孟良崮不遠的整編83師增援整編74師的勢頭,遠遠不如整編25師。究其原因: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跟張靈甫一直不對付,兩人同為黃埔畢業生,又同是第74軍軍長王耀武的得力幹將。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整編時,兩人暗地裡競爭整編74師師長的位置,按照慣例,第74軍的師長,一般由51師師長接任,結果時任74軍58師師長張靈甫因深受原第74軍兩任軍長俞濟時和王耀武的支持而把時任74軍51師師長的李天霞擠了下去,李天霞對此一直懷恨在心。
  • 蔣介石的御林軍七十四師被全殲,是因孤軍冒進?陳毅是這麼說的
    在解放戰爭初期,有一些國民黨軍將領,由於驕傲輕敵,孤軍冒進,所率部隊被解放軍殲滅。例如,在定陶戰役中的整編第三師師長趙錫田、在宿北戰役中的整編第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嶽,都犯了這個錯誤,前者被俘,後者自殺。那麼國民黨的主力、蔣介石最看重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是否會重蹈他們的覆轍呢?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國軍悍將張靈甫戰死於孟良崮後,被俘的國軍老兵說,整74師敗於孟良崮,根本原因在於二打漣水,營連戰鬥骨幹死傷近三分之二,傷了元氣。 這種說法真實嗎?二打漣水又是怎麼回事?這其中的緣故,還要從蔣介石的守江固淮戰略說起。
  • 47年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本想攻擊哪個戰略要地?為何又決定上山
    歡迎閱讀史源史詩第897期。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期的一場大捷,華野在我軍實力、地盤、心氣都還沒實現對國軍反超的情況下,硬生生吃下了國軍頭號王牌整編74師,成績之大自不必說。但是孟良崮是座山,一旦被圍就面臨絕境,張靈甫作戰經驗豐富又熟諳兵法,怎麼會非要把自己的部隊帶上山呢?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中)
    敵整編74師的正面遭到華野四縱、九縱的猛烈進攻,側後又有華野一縱、六縱、八縱的穿插包圍。張靈甫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一帶被華野五個縱隊圍住了。第1兵團湯恩伯認為整編74師戰鬥力強,又佔據孟良崮制高點,完全可以固守。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張靈甫率領國民黨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之後,蔣介石聽說後十分惱火,大罵娘希匹。 要知道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王牌中的王牌,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師的番號,但是加上整編二字效果就不一樣了,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的一個整編師就是之前的一個軍,整編第74師的前身是74軍。
  • 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究竟算不算被「全殲」?軍史學者家和愛好者們始終存在爭論,支持者認為該整編師兩級軍事主官非死即俘,也沒有出現成建制戰場突圍成功的情況,那就應該是全殲!而反對者指出,整74師有三個建制團(第153、第169、第173)和師屬榴炮營並沒有參加戰役,只能算「基本被殲」,更重要的是,該整編師傷亡被俘總數遠遠未達到定員的90%,硬性指標不夠!關於90%這個量化標準,出自百度百科關於「全殲」的詞語解釋,即指「敵軍全部或90%以上被殲滅」的意思。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天下第一軍」國軍的「天下第一軍」也是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的五大王牌軍之一,最初是由第38師師長是孫立人以及第22師師長廖耀湘,1941年,第38師和22師改編為新一軍,軍長是鄭洞國,之後進駐印度,也就是中國遠徵軍。
  • 《亮劍》被楚雲飛罵為五萬頭豬的74軍,與整編第74師是什麼關係?
    上高會戰發生在南昌周邊地區,在我軍屢戰屢敗的大背景下,74軍仍能在江南地區堅持高昂士氣,屢次重創日軍的主力師團,因此兵力得到加強,也迎來了該軍第二任軍長王耀武,除了李天霞帶領的51師、廖齡奇帶領的58師之外,74軍又增加了施中誠指揮的57師,兵力超過3.1萬人。
  • 國軍五大主力,四個在三大戰役中全軍覆沒,只有整編74師例外
    抗戰結束之後,74軍被改編為整編74師,軍長為張靈甫。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被全殲,張靈甫本人被擊斃。之後南京軍委會又以整編74師留在後方的1000餘傷殘人員為骨幹,重建了第74軍,軍長為邱維達。
  • 孟良崮戰役後,為何對整編74師俘虜一個不放,還全部提高一級待遇
    俘虜較多的戰役有:津浦路中段(徐州至濟南)反擊作戰,俘28037人;蘇中戰役(即七戰七捷)俘31200人;兩淮(淮安、淮陰)保衛戰,俘12200人;宿北戰役,俘13360人;魯南戰役,俘36030人;萊蕪戰役,俘46800人,泰蒙戰役,俘14000人;孟良崮戰役,俘19680人。
  • 張靈甫第74師是塊「硬骨頭」,解放軍為什麼偏偏就打它?
    在粟裕大將的軍旅生涯中,「啃硬核」這樣的戰例並不少見,比如黃橋戰役、魯南戰役,以及後來名揚天下的孟良崮戰役,這些都是在敵重兵集團中「啃硬核」的經典戰例。先說一下魯南戰役。此戰,我軍盯上了國民黨整編第26師和一個快速縱隊。
  • 孟良崮戰役,戰鬥力彪悍的華野一縱,一個縱隊硬抗國軍三大主力
    1947年5月,國民黨軍集中45萬大軍對我山東戰場發動重點進攻,整編74師又是衝鋒在前,如入無人之境,華野很多將領都吃過這支部隊的虧,都想殲滅這支部隊,一雪前恥。最後,粟裕終於下定決心殲滅這支部隊,張靈甫不但不趕緊後撤,反而把重武器扔在了垛莊,帶著部隊上了孟良崮,想來個中心開花,以整編74師為誘餌,吸引華野主力來攻。
  • 濟南戰役,華東野戰軍陣亡的最高將領是誰?死因與孟良崮戰役有關
    1947年5月,國民黨中央軍第一王牌整編74師被全殲於孟良崮。但是全殲指的是敵人主要作戰兵力被我軍消滅,而不一定是全部兵力。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一共殲敵、俘虜32000餘人,但其中包含了國民黨軍一部分支援74師的友鄰部隊,實際上74師真正被殲滅人數不足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