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2020-12-14 東北行營

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究竟算不算被「全殲」?軍史學者家和愛好者們始終存在爭論,支持者認為該整編師兩級軍事主官非死即俘,也沒有出現成建制戰場突圍成功的情況,那就應該是全殲!而反對者指出,整74師有三個建制團(第153、第169、第173)和師屬榴炮營並沒有參加戰役,只能算「基本被殲」,更重要的是,該整編師傷亡被俘總數遠遠未達到定員的90%,硬性指標不夠!

關於90%這個量化標準,出自百度百科關於「全殲」的詞語解釋,即指「敵軍全部或90%以上被殲滅」的意思。孟良崮戰役華野共斃傷俘敵32676人(斃傷13000餘人),其中包括了順帶消滅的整編第83師的一個團,按該團2000人左右計算,實際消滅整74師的兵力數字應為30600餘人。以該師參戰兵力32000人核算,華野消滅敵人的比例高達96%,其實已經超過了90%的標準。

至於軍事主官情況,整74師的師和旅兩級指揮官完全被一勺燴了,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斃命,參謀長魏振鉞和副參謀長李運良被俘;整編第第51旅旅長陳傳鈞、整編第57旅旅長陳噓雲被俘,整編第58旅旅長盧醒戰場自殺,另有絕大多數副旅長和團長陣亡或者被俘,漏網的只有在臨沂訓練新兵和掌握後方部隊的副師長邱維達,也就是後面重建的整74師師長。

戰役結束後,南京方面對戰場情況和整74師的損失細情並不完全了解,第一兵團總司令湯恩伯兀自大吹牛叉,5月17日還在要求其他各整編師全力增援孟良崮以期「中心開花」。期間逃回去的少量低級軍官、士兵因級別不夠,掌握的情況也不全面,所以蔣軍方面無法採信,直到5月19日一名副團長帶傷逃到臨沂,這才把情況說明白,也就是說,這個負傷的副團長已經是整74師戰場逃出的最高職銜者。

而華野繳獲的裝備包括:山炮野炮28門、輕重迫擊炮235門、輕重機槍987挺和長短槍9828支,以及大量彈藥物資。筆者查閱了一下整74師自南京投入作戰時的裝備明細,其中輕重機槍共1169挺(損失率為85%)、長短槍總數約16000餘支(損失率為62%),考慮到之前幾次戰役(比如兩戰漣水)的戰損,以及在孟良崮戰役中打壞的槍枝,損失比例應該也會突破90%,沒有繳獲美式榴彈炮也是準確的,因為那12門炮和配屬的戰車部隊留在了臨沂。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整編第74師在戰役中人員損失超過90%、武器裝備損失接近90%,團以上軍事主官無一漏網,到底算不算被「全殲」呢?筆者個人的看法是應該算的,因為這涉及到了部隊「編制」和「建制」的細微區別,所謂編制,是指一支部隊理論上的額定編成;所謂建制,則是指一支部隊實際投入戰鬥的作戰序列,它與編制經常會出現不完全一致的情況。

以當時的整編74師來說,它的編制在1947年4月下旬恢復為「三旅九團」的狀態,所以每個整編旅又增加了一個團的番號,也就是整編第51旅的153團、整編第57旅的169團和整編第58旅的173團。但是這三個新編團都是從後方剛剛接收的新兵,並且幾乎沒有配備重武器,是不具備立即拉上戰場的條件的,所以才在後方臨沂整訓。

換句話說,這三個團還沒有正式納入整74師的作戰序列,並不屬於其戰時建制,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74師的作戰序列只有師部(含直屬隊)、三個整編旅六個步兵團、以及臨時指揮的整83師一個團。而戰役結果是,師部和三個旅部被完全摧毀,所屬七個步兵團被全殲,沒有一個哪怕建制營或者連逃出戰場,至於漏掉編制中的一個榴炮營已經無傷大雅了。

因此總體而言,就是整74師所有參戰部隊全體覆滅,並且包括該師全部的旅、團級作戰單位,人員裝備損失也超過了90%以上,是妥妥的被「全殲」。南京方面的反應也證實了這一論斷,老蔣接報哀嘆:「74師的覆滅是無可補償的損失」,若非視為全殲,咋就無可補償了?王耀武則是數日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聲稱「74師之失,有如喪父之痛」,這都等於變相承認,那個曾經跟日本人打成1比1交換比的王牌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方的表態則比較審慎,陝北致電華野:「殲滅74師,付出代價較多,但意義極大」,而粟裕將軍在戰後總結報告中指出:「這個傷亡代價是值得的,我們換取了在敵人重點進攻的高峰、在敵人密集的進攻隊形中殲滅其一個主力師的巨大勝利,砍掉了敵人一支最強的骨幹力量」。注意用的都是「殲滅」而非「全殲」字眼,但是無論這支部隊以後怎麼重建,軍魂都已經不在了。

全殲並非意味著斃傷率有多高,解放戰爭中一般斃傷敵人建制部隊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基本就已經解決戰鬥了,戰場更不是屠宰場,各部隊還等著用抓獲的俘虜補充兵源吶!

相關焦點

  • 1947年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發揚敢打必勝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孟良崮進行了一場山地運動殲滅戰,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74師,一舉扭轉了華東戰局。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下)
    許世友指揮九縱攻擊孟良崮東南的制高點雕窩,九縱與整編74師在雕窩反覆爭奪。九縱26師76團在炮火支援下向雕窩發起攻擊。5月16日拂曉,九縱76團多次攻擊,終於佔領了雕窩。被困在孟良崮山上的敵整編74師在華野5個縱隊的猛攻下,傷亡慘重,斷水斷糧,饑渴難熬,戰鬥力和士氣大大下降。
  •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老蔣八個字說出了原因,一針見血
    當時在山東的國軍共25個整編師約45萬人,其中包括了張靈甫的整編74師、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整編第5軍等王牌主力。此時華野的兵力有多少呢?共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人,比敵軍少了整整18萬人。儘管佔據了明顯的兵力優勢,但吸取了萊蕪戰役教訓的陳誠這次格外小心,嚴厲要求所部「穩紮穩打,滾筒前進」。陳誠的這種打法雖然拖慢了行進速度,但效果卻不算差。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中)
    敵整編74師的主力尚在楊家寨、水塘崮一線,當他們後撤時,華野部隊完全可以利用850高地進行側擊,那時張靈甫的整編74師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兒了。 但850高地的華野部隊,對退卻中的敵整編74師既未側擊,也未追擊,讓整編74師順利地撤回到汶河以南。
  • 整編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沒打過其一個旅,差點被其中心開花
    蔣介石很看重這支部隊,所以抗戰剛結束就讓美國人用飛機把整編74師空運到了南京,這支部隊又稱之為蔣介石的御林軍。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中將也是國民黨中一員傳奇將領,他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和黃埔四期,在抗戰時屢立戰功,從1937年一個小小的團長一路升為整編74師師長。 張靈甫此人有一定才能,但是為人太過狂妄。
  • 血戰大王莊,這支五大主力不遜色於整編74師,華野一天打光三個營
    尤其是被譽為國軍頭號王牌的整編74師,更是精銳中的精銳,但是在孟良崮戰役中,這支部隊還是被解放軍殲滅了。當時還有一支不遜色於整編74師的五大主力,這支部隊就是國民革命軍18軍。 18軍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名將最多的部隊,從這支部隊走出來的多位將領都成為了後來國軍的重要人物。解放戰爭期間,這支部隊先是被整編為11師,後來又恢復了18軍的番號。
  • 王牌大PK:東野第1縱隊與國軍整編74師,哪一個戰鬥力更強
    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的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本文就來全面詳盡介紹整編74師的裝備、兵力和火力,看看74師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 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是啥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整編師是重慶談判的產物,也是老蔣以裁軍為幌子掩蓋密謀發動內戰的手段。曾號稱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74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編為整編第74師的,擔任師長的就是後來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死的黃埔四期將領張靈甫。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在24個整編師中,第一兵團的8個整編師是重頭戲,是顧祝同兵團中最精銳的部分,由湯恩伯擔任指揮,其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張靈甫的整編74師,黃百韜的整編25師形成一個進攻梯隊。 孟良崮戰役之前,華野本來準備對桂系第7軍和48師進行下手,柿子要挑軟的捏,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
  • 歷史見識:張靈甫的74師究竟有多少人,為什麼在孟良崮戰役中僅僅堅持了兩天
    鶱欂痢靋燜珋膔付蹎搧閿現申曹軭稪邅嗖樌孰增訾簸續駚蘊蠎暎禎臥究煬弫懟庛恞閬跍鈠瀷梎剒燕諶蒵杅軳纓孶餇有時候一個營與營之間的戰鬥都可以打上好幾天,團級的戰鬥更是打的相當長,更別說是師這個編制級別的戰鬥了,那經常會打上個近一個月。
  • 孟良崮戰役,74師到底有多強悍?華野五大虎將上陣,仍傷亡慘重!
    國民黨軍司令顧祝同見解放軍東撤,即令各部「跟蹤進剿」,並特命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率領整編74師以及25師和83師,進軍沂水。於是,我軍就此拉開了孟良崮戰役的帷幕。 華野投入了5個縱隊,約十幾萬人,而且個個都是精兵強將,五大虎將齊上陣。四縱陶勇和九縱許世友負責正面攻擊,一縱葉飛、六縱王必成、九縱王建安負責迂迴側擊。
  • 傳奇性的孟良崮戰役
    華野(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一直想找機會消滅這支部隊,陳毅、粟裕決定採取「猛虎掏心」戰法,於12日晨作出了在敵重兵集團密集靠攏的態勢下,從其戰線中央割殲整編第74師的部署:以第1、第4、第6、第8、第9縱隊和特種兵縱隊擔任主攻;以第2、第3、第7、第10縱隊擔任阻援;另以地方武裝牽制各路援敵和在臨沂及臨泰公路沿線敵之後方襲擾與破壞,將整編74師團團圍住。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政治榮譽轉化為巨大的戰鬥力,整編74師上到師長下到士兵都非常悍勇,與一般國軍部隊有很大不同。 故而在進攻兩淮地區時,華中野戰軍一時間適應不了張靈甫的打法,屢屢敗退。 張靈甫認為蘇北四縣的華中野戰軍盤桓、騰挪的空間已經不大,兵力也不多,應該好收拾。
  • 死因與孟良崮戰役有關
    1947年5月,國民黨中央軍第一王牌整編74師被全殲於孟良崮。但是全殲指的是敵人主要作戰兵力被我軍消滅,而不一定是全部兵力。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一共殲敵、俘虜32000餘人,但其中包含了國民黨軍一部分支援74師的友鄰部隊,實際上74師真正被殲滅人數不足3萬人。
  • 國軍五大主力,四個在三大戰役中全軍覆沒,只有整編74師例外
    抗戰結束之後,74軍被改編為整編74師,軍長為張靈甫。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被全殲,張靈甫本人被擊斃。之後南京軍委會又以整編74師留在後方的1000餘傷殘人員為骨幹,重建了第74軍,軍長為邱維達。
  • 孟良崮戰役後,為何對整編74師俘虜一個不放,還全部提高一級待遇
    俘虜較多的戰役有:津浦路中段(徐州至濟南)反擊作戰,俘28037人;蘇中戰役(即七戰七捷)俘31200人;兩淮(淮安、淮陰)保衛戰,俘12200人;宿北戰役,俘13360人;魯南戰役,俘36030人;萊蕪戰役,俘46800人,泰蒙戰役,俘14000人;孟良崮戰役,俘19680人。
  • 第74師官兵一向驕橫,孟良崮戰役被俘後,為何能夠迅速教育轉化
    整編第74師作為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屬於嫡系中的嫡系,加上是「五大主力」中最早被殲滅的部隊,所以俘虜教育轉化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抓獲了近 2萬高素質俘虜兵 孟良崮戰役中,我軍以傷亡1萬2千人的代價全殲整編第74師3萬2千餘人,繳獲各種口徑火炮近
  • 位列國軍五大王牌之首的「御林軍」整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師。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具體回到孟良崮戰場盤點整編74師的裝備,就可以知道,它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兵員大不如前國民黨整編74師的前身是74軍,其總共下轄3個師,分別為51、57、58師。其中51師主要是軍政部第一補充旅發展而來的,57師原來是皖系部隊的餘部,58師的前身則是浙江省保安團。
  • 孟良崮全殲74師,解放軍以弱勝強,他說: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
    還記得上世紀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紅日》,這是一部真實再現解放軍經過艱苦奮戰,全殲了敵軍嫡系五大主力軍之一,74師的孟良崮戰役的經過。在此戰勝利後一年,毛主席曾經問一位將領:當年你們在孟良崮迅猛地消滅了74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老蔣,第二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