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2020-12-14 騰訊網

張靈甫率領國民黨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之後,蔣介石聽說後十分惱火,大罵娘希匹。

要知道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王牌中的王牌,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師的番號,但是加上整編二字效果就不一樣了,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的一個整編師就是之前的一個軍,整編第74師的前身是74軍。

並且只有配備美式裝備,按照美軍編制進行改編的軍才能夠稱得上是整編師,以整編第74師來說,是抗戰時期被美國軍事觀察員認定為國軍中最能打的一支軍隊,位列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擁有3.2萬人的精銳。

然而整編74師卻是第一個被全殲的王牌,你讓老蔣怎麼能不惱火?

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採取全面進攻的作戰計劃,全面進攻計劃落空後,蔣介石退而求其次,在1947年3月開始對山東和陝北地區實施重點進攻方案,胡宗南重點進攻陝北,顧祝同重點進攻山東。

當時顧祝同調集24個整編師,編成3個機動兵團,採取由南向北碾壓推進的策略,企圖將山東境內的解放軍全部肅清。

在24個整編師中,第一兵團的8個整編師是重頭戲,是顧祝同兵團中最精銳的部分,由湯恩伯擔任指揮,其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張靈甫的整編74師,黃百韜的整編25師形成一個進攻梯隊。

孟良崮戰役之前,華野本來準備對桂系第7軍和48師進行下手,柿子要挑軟的捏,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

但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華野九縱受到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進攻,粟裕從而判斷出,整編第74師已經處於相當靠前的位置,因此決定改變作戰計劃,對過於突出的整編第74師進行圍殲。

在粟裕的指揮下,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中將師長張靈甫戰死沙場,蔣介石得到消息後,大發雷霆,當即下令"湯恩伯撤職查辦,李天霞就地槍決"。

除了對湯恩伯、李天霞的處理外,負責此戰的陳誠被停職查看,整編第25師的黃百韜被撤職留任。

跟孟良崮戰役有關的人,大多數都遭受了停職或者撤職這樣的處罰,為何到了李天霞這裡就變成了就地槍決呢?

2009年李幼斌主演的電視劇《紅日》就講述了解放軍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事跡,將孟良崮戰役失敗的原因歸咎到李天霞拒不救援,從而導致整編第74師全軍覆沒。

很多同學給出的理由是,李天霞與張靈甫不和,李天霞為了保存實力,於是對張靈甫見死不救。

在外界看來,李天霞與張靈甫的恩怨,最早可以追溯到74軍軍長一職的競爭,因為李天霞與張靈甫競爭第74軍軍長(整編之前)時落敗,所以對張靈甫心懷嫉妒。

74軍在抗戰時期的靈魂人物是王耀武,抗戰結束後王耀武高升,由誰來擔任軍長讓王耀武犯了愁,當時最有競爭力的兩個人一個是李天霞,另一個是張靈甫。

很多同學認為任命張靈甫是理所當然,李天霞並不具備競爭的能力,事實上,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李天霞都更有機會繼任74軍軍長一職。

李天霞是王耀武在黃埔三期生的同窗,而張靈甫是黃埔四期的學員,在抗戰中,李天霞始終壓張靈甫一級到半級。

1937年淞滬會戰之前,51師和58師合併為七十四軍,王耀武任51師師長,李天霞任副師長兼153旅旅長,而張靈甫只是李天霞手下305團團長。

就抗戰中立下的戰功來說,李天霞應該也比張靈甫更多,只不過由於張靈甫在抗戰快要結束的時候成功擔任第74軍軍長,所以將很多抗戰時的功勞都安到了張靈甫的身上。

王耀武在高升之時,之所以最後選擇張靈甫擔任繼承人,而沒有選擇李天霞,主要原因是抗戰結束後王耀武擔任第二綏靖區司令,掌管山東軍政,手裡沒有點硬東西真的撐不住場面,相比於李天霞來說,張靈甫更聽話。

所以按照國民黨論資排輩,李天霞板上釘釘的74軍軍長位置被張靈甫搶了去,說李天霞不討厭善於鑽研的張靈甫是睜眼說瞎話。

但是要知道,王耀武對李天霞也算夠意思,並不是把第74軍交給張靈甫就不管李天霞了,而是將李天霞調任第100軍擔任軍長。

雖然第100軍明顯不如第74軍能打,但也不是窩囊廢部隊,抗戰時期曾經參加遠徵軍到緬甸作戰,能夠參加遠徵軍的都是老蔣的嫡系,在整編的時候,第100軍也整編為第83師,半美式裝備。

應該說,李天霞和張靈甫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而且在級別上,李天霞始終比張靈甫要高那麼一丟丟。

比如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與李天霞身處一個進攻梯隊中,儘管張靈甫部比李天霞部裝備更先進,但是在戰場上卻受李天霞的節制,為了擺脫李天霞的節制,張靈甫主動跟湯恩伯發電,要求調歸黃百韜轄管。

黃百韜是典型的沒有靠山,沒有派系的將領,其率領的整編第25師也大多是雜牌軍,張靈甫要求黃百韜轄管,其實就是看中這一點,難道雜牌軍也想管王牌軍?

在脫離李天霞的轄管後,黃百韜又無法壓制張靈甫,致使張靈甫求戰心切,認為解放軍根本不堪一擊,以整編第74師的軍事實力,尋找解放軍主力然後全殲就完事了。

應該說,張靈甫當一個戰術單位的指揮官,執行上級的作戰計劃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讓其指揮一個軍,顯然是有點不夠格,率軍孤軍深入,最終陷入解放軍的包圍圈。

張靈甫在被包圍初期,竟然全然不知,還打算按照原來作戰計劃繼續冒進,結果發現被切斷與整編第25師、第83師的聯繫,圍困孟良崮時,才意識到有被全殲的風險。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靈甫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究竟處於何種境地,也就是說張靈甫既不了解自己所部的整編第74師的實力,也不了自己與友軍整編第25師、第83師的情況,更不了解包圍他的解放軍究竟是何方神聖。

在張靈甫被包圍在孟良崮時,看到側翼出現運動中的大股部隊,還以為是友軍第25師向他們靠攏。當時的張靈甫還以為憑藉整編74師的戰鬥力,根本就不是華野能啃得動的「硬骨頭」,一旦華野主力被其吸引,四周的友軍就可以完成對華野主力的反包圍,從而創造一個「中心開花」戰術。

受張靈甫的情報誤判,蔣介石也認為「74師靈甫部堅守陣地、吸引解放軍主力,再調10個師之兵力增援74師,以圖裡應外合,中心開花,夾擊解放軍,決戰一場,殲陳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舉改變華東戰局。」

有人評價蔣介石最多能帶一個師的兵力,這一點倒是和張靈甫有共同之處,顧祝同曾經諷刺蔣介石只配指揮一個營的步槍。

雖然最後蔣介石把戰敗的責任推到救援不利的李天霞身上,那麼,李天霞到底有沒有救援呢?

其實,是有一定增援的,張靈甫陷入重圍之時,湯恩伯就命令李天霞派一個加強團策應孟良崮方向,整編第83師所部第19旅57團與張靈甫距離最近,一直隨張靈甫在孟良崮作戰,也是孟良崮戰役中對張靈甫助力最大的一部,最後一塊全軍覆沒。

如果看過李天霞的履歷就會發現,李天霞從抗戰初期就在74軍任職,一直到抗戰結束才離職,應該說,整編第74師的全體官兵,大多數都曾是李天霞的部下,即使李天霞看不上張靈甫,也未必能捨得他之前的舊部下,能救的情況下不可能不救。

沒有增援到位的是距離孟良崮位置較遠的整編第83師的主力,等到張靈甫求援的時候,整編第83師想要救援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5月13日晚,也就是整編第74師被包圍的時候,華野就已經針對可能救援的整編第83師展開阻擊,由華野第8縱主力攻佔桃花山、鼻子山等要點,切斷整編第83師與整編第74師之間的聯繫。

華野一個縱隊的人數在三萬人左右,在已經構築了陣地的情況下,整編第83師要在短時間內衝破華野八縱的陣地,那是相當困難的,估計李天霞也知道,相對於攻堅來說,解放軍更擅長打援。

華野的真正意圖到底是全殲整編第74師,還是打援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83師,也是讓人難以琢磨。

綜合來看,即使李天霞的整編83師全力以赴也未必能夠突破華野的打援軍隊,最後張靈甫部被全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究其根本,張靈甫之敗還是敗在冒敵輕進,沒有參加過大兵團作戰,天真的以為打仗就是憑藉先進的武器。

事實證明,儘管蔣介石當時義正辭嚴的要槍斃李天霞,但是老蔣在1947年5月29日下令把李天霞押送到徐州進行審判,三天之後,就授予李天霞三等雲麾勳章。這個勳章也算是李天霞的免死金牌,沒過多久,李天霞就擔任第一綏靖區副司令。

李天霞的倒臺是因為在1949年9月福建平潭失守後,蔣介石以"擅自撤退有虧職守"罪名判處他有期徒刑十二年,李天霞從此一蹶不振,被迫結束軍旅生涯。

而對於張靈甫,老蔣嘴上說著表揚,實際上他的遺孀和孩子連撫恤金都沒有拿到。

可見,對於張靈甫把最精銳的整編第74師搞得全軍覆沒,老蔣那是頗有微詞,曾說「以我絕對優勢之革命武力,竟為劣勢烏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損失,能不令人哀痛!」

整編第74師被全殲,遠不止於一個王牌軍的覆滅那樣簡單,該戰役標誌著國民黨軍隊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戰略的失敗。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與張靈甫只差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孟良崮戰役,雖然戰果和規模都比不上三大戰役,卻因為殲滅了國軍最強悍的部隊整編74師而成為了代表性戰役,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也落了一個兵敗身死的結局,那麼,當時張靈甫到底有沒有活路呢?
  • 內戰急先鋒張靈甫戰死,傷心欲絕的蔣介石,還處罰了哪些將領?
    抗戰結束後,最支持蔣介石打內戰的,肯定是蔣介石一手締造的黃埔系。這個派系是以蔣介石馬首是瞻,老蔣說一,他們不會說二,同樣,他們對蔣介石忠心,蔣介石自然也很重用他們。因此,在蔣介石決定打內戰時,黃埔系將領也是最積極,最拼命,成為內戰的急先鋒。然而要是說,在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中,最賣命地,還得當屬畢業於黃埔四期的張靈甫。
  • 張靈甫戰死孟良崮,蔣介石看見他就氣,拿起手杖打得他頭破血流
    談起張靈甫,相信大家應該都是有所了解的,如果不知道呢,也不要緊,小編來想跟大家談談張靈甫。曾被譽為黃埔第一帥的張靈甫,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相貌十分出眾,但在一九三八年時,他也為此做出了一件事,就是為了這件事,他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 張靈甫命喪孟良崮,蔣介石待他的嬌妻王玉齡不薄,為何逃離臺灣?
    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在張靈甫死後,蔣介石將他的他的嬌妻王玉齡及家人送到了臺灣,對他們不薄。那麼,王玉齡到臺灣後不久,她為什麼要逃離臺灣,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孟良崮戰役,國軍為何救不下張靈甫,老蔣忽略了一個致命細節!
    可是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卻並不是如此,這一次戰役雙方都知曉對方的意圖,蔣介石想用74師當魚餌,吸引解放軍主力,然後四面合圍,伺機消滅。而解放軍方面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消滅這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整編74師。這是一場在開戰前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硬仗,雙方的指揮官都是沙場名將。
  • 傳奇性的孟良崮戰役
    在萬家嶺戰役中與日寇血戰五天五夜,配合主力部隊幾乎全殲日本一個師團。在作戰指揮上可謂身經百戰經驗豐富。 曾親率敢死隊智取古山的壯舉,腿被日寇機槍打斷,血灑疆場之悲壯;抗戰之中,捨身忘死。身中7塊彈片猶不下火線。在香港治療腿傷期間,不聽醫生勸阻瘸著腿回到戰場。抗戰勝利後,74軍奉老蔣之命衛戍南京,後來58師師長張靈甫升任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被稱為御林軍統領,成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全力救援張靈甫,卻因為一個小插曲而失敗了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孟良崮戰役爆發之後,有「御林軍」之稱的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被包圍在了孟良崮地區。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距張靈甫僅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不過這場戰役卻疑點重重,整編74師為何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黃百韜拼盡全力,最後距離三公裡為何不用火炮支援?張靈甫為何兵敗身亡呢?▲孟良崮戰役解放戰爭,敵軍的全面進攻計劃被打破後,1947年決定對我軍陝北、山東進行重點打擊,這場戰役我軍以戰略撤退引誘敵軍主力,然後聚而殲之。
  • 張靈甫戰死後,貌美的妻子為何要逃離臺灣?老蔣對她做了什麼?
    引言國民黨高級將領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去世後,蔣介石給他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追悼會,可以看得出對他有很深的感情。後來,國民黨部隊敗退,蔣介石去了臺灣都沒有忘記帶著他的妻兒,可以說是完全對得起張靈甫了。然而,蔣介石做了這些事之後,張靈甫的妻子還是選擇了逃離臺灣,這是為什麼呢?
  • 張靈甫進攻使我縱隊司令員犧牲,得意忘形合影,不久後葬身孟良崮
    再就是張靈甫本人,是一名久經沙場的悍將,非常具有軍事眼光和膽略,進攻時善用炮火,敢於死戰,不怕死人。這支部隊非常受蔣介石眷顧,在國軍序列中地位很高,被稱之為御林軍。政治榮譽轉化為巨大的戰鬥力,整編74師上到師長下到士兵都非常悍勇,與一般國軍部隊有很大不同。
  • 最後時刻張靈甫打電話給蔣介石稱自己決定殺身成仁,蔣說:祝你成功
    這天黃昏後,皮定均和十八師師長饒守坤登上垛莊南面的一座山,他們舉起望遠鏡,鏡頭裡出現了他們的死對頭、從孟良崮下來的手電光。「敵進我進,衝進去!」18師師長饒守坤說。饒守坤,三年遊擊戰爭時是閩東北的司令,久經沙場的猛將。他不失時機地抓住了戰機。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國軍悍將張靈甫戰死於孟良崮後,被俘的國軍老兵說,整74師敗於孟良崮,根本原因在於二打漣水,營連戰鬥骨幹死傷近三分之二,傷了元氣。 這種說法真實嗎?二打漣水又是怎麼回事?這其中的緣故,還要從蔣介石的守江固淮戰略說起。
  • 張靈甫身亡謎團,三個版本中,你信了哪個?
    直到今日,當年死於孟良崮戰役的國民黨高官張靈甫依舊死因成謎,各種說法眾說紛紜,最重要的是,這些說法每一種看起來都有自己的合理性。而從他戎馬一生的從軍軌跡來看,在戰死沙場之前,張靈甫也算得上是一位常勝將軍,無論是淞滬會戰還是之後的徐州會戰、上高會戰等等,他帶領的部隊都取得了不可小視的戰績,這也奠定了張靈甫在此之後的軍中地位。要知道,在淮陰之戰開始時,國民黨整編的74師更是清一色的美械裝備與受訓於美國顧問,實力強悍位列國民黨部隊五大主力之首,而張靈甫正是這支軍隊的師長之一。
  • 孟良崮戰役,戰鬥力彪悍的華野一縱,一個縱隊硬抗國軍三大主力
    74軍是當時各部隊中戰績最好的部隊,號稱是五大主力之首,蔣介石的御林軍。 最後,粟裕終於下定決心殲滅這支部隊,張靈甫不但不趕緊後撤,反而把重武器扔在了垛莊,帶著部隊上了孟良崮,想來個中心開花,以整編74師為誘餌,吸引華野主力來攻。 孟良崮戰役,華野可以說動用了全部兵力,九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共27萬大軍全部參戰。
  • 孟良崮戰役,對74師消極救援的李天霞,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孟良崮戰役中,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全軍覆滅,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也被擊斃,此戰充分暴露出國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當時74師居於戰線中央,附近有幾十萬友軍,但全力支援的卻寥寥無幾,他們為了保存實力,大部分選擇消極怠工。特別是離得最近的83師,更是在李天霞的指揮下「袖手旁觀」。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下)
    5月16日下午17時,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特務團一營,最先衝到了張靈甫藏身的山洞口,特務團一營在副團長何鳳山的率領下,突破山洞西側的阻擊陣地後,與整編74參謀長魏振鉞率領的阻擊部隊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一營繼續向山洞逼近,衝在最前面的三連指導員邵至漢中彈犧牲,官兵們越過指導員冒著血的身體,拼死向前衝鋒,在擊斃了張靈甫的衛隊長後,一營的士兵們開始向洞內掃射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張靈甫作為國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外來侵略者,他從不後退,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指揮,一次又一次地將日本人的軍隊擊退。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因為陣營的不同,張靈甫將槍口對準了曾經的友軍。但是這一次,張靈甫並沒有像在抗日戰場上那般厲害,在解放軍面前的張靈甫節節敗退。最後,在孟良崮戰役當中,張靈甫被解放軍擊斃。一代抗日名將就此殞命,但這已是迫不得已才做出的選擇。
  • 揭秘名將張靈甫之死:謎霧重重的一出羅生門
    皮定鈞將軍的傳記描述了解放軍安葬張靈甫的大致經過:「皮定鈞遵照上級指示,要政治部買一口好棺材,給張靈甫穿上新軍裝。找不到國民黨的將軍服,就穿解放軍的服裝。要把他的臉擦洗得乾乾淨淨。戰死沙場的將軍,應該得到一個軍人的榮譽。政治部照辦了。掩埋張靈甫以前,政治部副主任謝勝坤向皮定鈞請示一件事,六縱隊俘虜的一個少將旅長和八個上校要求最後看一眼他們的師長張靈甫。
  • 6縱二戰漣水,王必成此後幾乎沒睡好覺,孟良崮擊斃張靈甫才安睡
    漣水戰役對於六縱而言,便是一塊很好的磨刀石。1946年的冬天,大雪紛飛。王必成將軍率領的華中野戰軍第六師和張靈甫率領的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兩度交戰於漣水城。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此次戰役的大背景:解放戰爭全面爆發,蔣介石調集45萬大軍集結華東戰場,向蘇皖解放區大舉進攻。
  • 孟良崮戰役,74師到底有多強悍?華野五大虎將上陣,仍傷亡慘重!
    於是,我軍就此拉開了孟良崮戰役的帷幕。 華野投入了5個縱隊,約十幾萬人,而且個個都是精兵強將,五大虎將齊上陣。四縱陶勇和九縱許世友負責正面攻擊,一縱葉飛、六縱王必成、九縱王建安負責迂迴側擊。而被困在孟良崮山上的張靈甫只有3.2萬,力量對此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