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戰鬥力彪悍的華野一縱,一個縱隊硬抗國軍三大主力

2020-12-27 騰訊網

1946年,國民軍事委員會對全國的國民黨軍進行整編,同時根據各部隊在抗戰時的表現,評選出了五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他們分別是74軍,18軍,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支部隊是抗戰時期的勁旅。74軍是當時各部隊中戰績最好的部隊,號稱是五大主力之首,蔣介石的御林軍。

解放戰爭期間,74軍改編後的整編74師,一路攻堅拔寨,給華野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兩淮,蘇中,蘇北地區先後被國民黨軍佔領。1947年5月,國民黨軍集中45萬大軍對我山東戰場發動重點進攻,整編74師又是衝鋒在前,如入無人之境,華野很多將領都吃過這支部隊的虧,都想殲滅這支部隊,一雪前恥。最後,粟裕終於下定決心殲滅這支部隊,張靈甫不但不趕緊後撤,反而把重武器扔在了垛莊,帶著部隊上了孟良崮,想來個中心開花,以整編74師為誘餌,吸引華野主力來攻。

孟良崮戰役,華野可以說動用了全部兵力,九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共27萬大軍全部參戰。用來攻打整編74師的有五個縱隊,分別是葉飛一縱,陶勇四縱,王必成六縱,許世友九縱,王建安八縱,其中一,四,六,九縱是華野攻堅能力最強悍的四個縱隊,二縱,三縱,七縱,十縱擔任阻擊任務,特種兵縱隊配合主攻部隊對整編74師進行炮擊,提供炮火支援。

這場戰鬥看似是我軍佔據優勢,五個縱隊打張靈甫一個整編師(兵力相當於華野一個縱隊),但是在戰場上的總體態勢下,華野並不佔據優勢。當時國民黨軍45萬大軍近的距離孟良崮只有不到10公裡的路程,遠的也不過只有一兩天的路程,如果不能快速解決整編74師,張靈甫的中心開花計劃說不準真有可能實現。好在是,國民黨軍內部派系鬥爭激烈,再加上張靈甫平時做人比較猖狂,所以除了個別將領外,沒有多少人願意救他,更沒有人想看他立下如此大功。

孟良崮戰役中,華野各個部隊表現的都非常出色,但是打的最為艱難的就是華野一縱。葉飛率領的一縱雖然殲敵不是最多的,但做出的貢獻卻是的最大的。在切斷整編74師後路垛莊的時候,一縱就派部隊支援六縱,殲滅了整編74師在垛莊的一個團。

葉飛率領的一縱承擔的任務非常多,戰鬥開始後,一縱就把第三師派出去攻佔曹莊以及北面高地,逼近蒙陰,構成對外正面阻擊整編第65師的態勢,整編第65師也是國軍的主力部隊。除此之外,一縱還不得不派一個師攻佔黃鬥頂山,堯山,天馬山,界牌等戰略要地,隔斷整編74師和整編25師聯繫,阻擊整編25師的增援。另外,一縱還得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攻打張靈甫的整編74師。

戰鬥開始後,一縱各部隊打的異常艱難,尤其是阻擊整編25師的部隊,傷亡很大。黃百韜的整編25師是支雜牌部隊,而且是全日械部隊,但是這支部隊戰鬥力十分強悍,師長黃百韜又是死忠於蔣介石的將領,此人是國軍中少數不貪腐,不納妾,不剋扣軍餉的將領,所以部隊官兵很信任他。一縱由於兵力問題,所以只派四個團去阻擊整編25師,其中兩個團還是新兵團,這四個團後來差點被打光,黃百韜一度攻到天馬山的半山腰,如果不是四縱的一支部隊恰巧從山後路過準備攻打孟良崮,黃百韜很可能會把張靈甫給救出來。

一縱就是在如此艱難的情況,既完成了阻擊任務,又完成了攻堅任務,為此次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其實一縱不僅僅是在這場戰役中立下大功,在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等戰役中,這支部隊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淮海戰役剛開始,在縱隊司令員葉飛生病住院的情況下,副司令兼參謀長張翼翔率領一縱在三天內一對一殲滅國民黨軍63軍,又表現出了極其強悍的戰鬥力。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中)
    孟良崮戰役示意圖1947年5月13日,敵整編74師先頭部隊51旅以炮擊為先導,向當面華東野戰軍許世友的第九縱隊阻擊陣地實施了一天的猛烈進攻,佔領了大箭、馬山等地,距離坦埠不到10公裡了在垛莊的兩翼,有黃百韜整編25師、李天霞整編83師,垛莊前面又有張靈甫的整編74師主力,張靈甫在垛莊只留了一個輜重連守備。王必成六縱隊的2萬餘精兵,突然從後背襲來,整編74師的一個連的輜重兵立刻被衝得不見蹤影了。
  • 傳奇性的孟良崮戰役
    在萬家嶺戰役中與日寇血戰五天五夜,配合主力部隊幾乎全殲日本一個師團。在作戰指揮上可謂身經百戰經驗豐富。 曾親率敢死隊智取古山的壯舉,腿被日寇機槍打斷,血灑疆場之悲壯;抗戰之中,捨身忘死。身中7塊彈片猶不下火線。在香港治療腿傷期間,不聽醫生勸阻瘸著腿回到戰場。抗戰勝利後,74軍奉老蔣之命衛戍南京,後來58師師長張靈甫升任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被稱為御林軍統領,成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
  • 華野戰鬥力最強的「四大天王」,是指哪4個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是我軍綜合實力及戰績最為突出的兩支戰區級部隊,東野的1縱、2縱、3縱和6縱都是其王牌縱隊;而華野雖然野戰軍總兵力不及東野,但主力部隊中同樣有「四大天王」之說,包含了4支戰鬥力最強的縱隊,分別是哪些隊伍呢?縱隊司令員都是誰?我們來了解一下。
  • 王牌大PK:東野第1縱隊與國軍整編74師,哪一個戰鬥力更強
    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的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本文就來全面詳盡介紹整編74師的裝備、兵力和火力,看看74師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 濟南戰役,華東野戰軍陣亡的最高將領是誰?死因與孟良崮戰役有關
    1947年5月,國民黨中央軍第一王牌整編74師被全殲於孟良崮。但是全殲指的是敵人主要作戰兵力被我軍消滅,而不一定是全部兵力。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一共殲敵、俘虜32000餘人,但其中包含了國民黨軍一部分支援74師的友鄰部隊,實際上74師真正被殲滅人數不足3萬人。
  • 華野的葉飛縱隊和東野的李天佑縱隊,都是第1縱隊,哪個更厲害?
    華野的葉飛縱隊和東野的李天佑縱隊,都是第1縱隊,哪個更厲害?李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戰功遠在葉之上。但解放戰爭葉飛打得更精彩。但兩縱隊實力,我認為李天佑部強,該部是超級編制,最盛時6萬之眾,裝備解放軍王牌之王牌。鐵甲、汽械應有盡有。
  • 中野集結六個縱隊,打重新組建的74師一個旅,傷亡萬人後被迫撤退
    在近代歷史舞臺上,這支部隊雖然只存在了十年的時間,但是卻成為國民黨軍中戰功最顯赫的一支部隊,一度被譽為國軍頭號主力,五大主力之首。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中,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27萬的兵力全部參戰,其中五個縱隊攻打整編74師。在經過三天驚心動魄的戰役之後,粟裕終於將這支國軍頭號主力全部殲滅。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國軍悍將張靈甫戰死於孟良崮後,被俘的國軍老兵說,整74師敗於孟良崮,根本原因在於二打漣水,營連戰鬥骨幹死傷近三分之二,傷了元氣。 這種說法真實嗎?二打漣水又是怎麼回事?這其中的緣故,還要從蔣介石的守江固淮戰略說起。
  • 孟良崮戰役粟裕和縱隊司令通話出現故障,陳毅接過話筒,立馬恢復
    導讀:孟良崮戰鬥最激烈時,粟裕和一位縱隊司令通電話,談到調整指揮關係問題,通話突然發生「故障」!陳毅接過話筒說:「粟司令的意見就是我們的意見, 你們照辦。」通話恢復了正常。1947年5月12日,粟裕在作戰會議上作了戰役部署:以第一、四、六、 八、九等 5 個縱隊擔任圍殲任務,以第二、三、七、十共 4 個縱隊擔任阻援任務。陳毅完全支持粟裕的部署,並且強:「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分散孤立之敵,是毛主席一貫的軍事思想。
  • 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戰役,幸好贏了
    華東野戰軍共有9個主力縱隊,外加一個特種兵縱隊,人數是27萬人。從雙方的兵力對比來看,華東野戰軍處於弱勢,這也是為什麼在合圍孟良崮時粟裕命令地方武裝要幫助主力縱隊牽制一部分敵人,因為兵力實在差距太大。粟裕想要在運動中尋找到有利戰機,盤活華東戰局,這也是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前頻繁調動的原因所在。粟裕共制定了5次大型調動國民黨軍隊計劃,由於華東野戰軍時而東,時而西,讓國軍疲於奔命,讓國軍將領逐漸放鬆警惕,據統計,在華東野戰軍的調動下,國民黨軍隊的行軍距離超過1000公裡。
  • 47年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本想攻擊哪個戰略要地?為何又決定上山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期的一場大捷,華野在我軍實力、地盤、心氣都還沒實現對國軍反超的情況下,硬生生吃下了國軍頭號王牌整編74師,成績之大自不必說。但是孟良崮是座山,一旦被圍就面臨絕境,張靈甫作戰經驗豐富又熟諳兵法,怎麼會非要把自己的部隊帶上山呢?他麼原來是想攻擊哪裡?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很多朋友提到整74師必談孟良崮。
  • 孟良崮戰役,國軍為何救不下張靈甫,老蔣忽略了一個致命細節!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連吃敗仗,很多是因為制定的戰略戰術上出現錯誤,才導致失敗。可是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卻並不是如此,這一次戰役雙方都知曉對方的意圖,蔣介石想用74師當魚餌,吸引解放軍主力,然後四面合圍,伺機消滅。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 鏈水之戰重創解放軍王牌部隊6縱王必成部。雖然最早被解放軍殲滅,可解放軍上了五個第一流的主力縱隊(1縱、2縱、4縱、8縱、9縱)圍攻,而且牙齒也蹦鬆了,雙方損失接近1:1。比起另外 「五大主力」的另外四個被殲滅時的表現強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與張靈甫只差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孟良崮戰役,雖然戰果和規模都比不上三大戰役,卻因為殲滅了國軍最強悍的部隊整編74師而成為了代表性戰役,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也落了一個兵敗身死的結局,那麼,當時張靈甫到底有沒有活路呢?
  • 解放戰爭,胡璉第18軍的三個主力團,各自單挑過解放軍幾個縱隊
    解放戰爭中,位居國軍五大主力行列的胡璉第18軍,是解放軍在戰場上最為頭疼的交戰對手,在有「狡兔」之稱的胡璉打造下,第18軍打起仗來極為兇猛,衝鋒作戰時彪悍到令對手窒息,而防禦之時又猶如龜殼一般的堅硬,整體作戰的協同力度極高,造就了第18軍一批彪兵悍將,而其軍主力的第11師是跟隨胡璉一路成長起來的部隊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五大主力當中,哪個最難打?
    1946年,國民黨在南京召開「軍事整編會議」,第一次提出了五大主力的稱呼。這五大主力分別指的是新1軍、新6軍、整編第5師、整編第11師和整編第74師。作為國軍中的頭等主力,這五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如何?哪個又最難打呢?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下)
    在孟良崮戰役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不但沒有再向孟良崮靠近一步,而且主力開始全部向東收縮,最終與整編74師拉開了一段無法彌合的距離。我們再把視野轉到慘烈的孟良崮戰場上:5月15日,華野各攻擊縱隊進攻孟良崮的戰鬥達到空前激烈的程度。
  • 1947年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發揚敢打必勝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孟良崮進行了一場山地運動殲滅戰,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74師,一舉扭轉了華東戰局。
  •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老蔣八個字說出了原因,一針見血
    當時在山東的國軍共25個整編師約45萬人,其中包括了張靈甫的整編74師、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整編第5軍等王牌主力。此時華野的兵力有多少呢?共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人,比敵軍少了整整18萬人。儘管佔據了明顯的兵力優勢,但吸取了萊蕪戰役教訓的陳誠這次格外小心,嚴厲要求所部「穩紮穩打,滾筒前進」。陳誠的這種打法雖然拖慢了行進速度,但效果卻不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