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縱二戰漣水,王必成此後幾乎沒睡好覺,孟良崮擊斃張靈甫才安睡

2020-12-08 bing者觀察

在解放戰爭中,華東野六縱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如雷貫耳。我們都知道各路野戰軍的第六縱隊都是我軍的王牌戰隊,之所以選六是取六六大順之意。當然,各軍的第六縱隊也是不負眾望,在戰場上屢建奇功。頂級的戰士必然會讓一位頂級的戰將來統帥,華東野六縱的司令員便是戰將王必成。

說起華東野六縱,我們的腦袋裡會迅速地冒出"能打、敢打、會打"等等字眼。確實如此,華東野六縱有"虎軍"之稱,王必成將軍外號"王老虎"。打造一支"虎師"是十分不容易的,六縱的成長是從屍山血海當中建立起的累累功績。

一、初戰漣水,告捷

一支王者之師的成長,必然有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很多時候,我們不太容易記住成功,因為成功總是帶有極大的相似性,勝利是帶來的喜悅和享受。次數多了,也就不那麼能夠刺激我們的興奮點了。但是,失敗則不同。時過境遷依然能夠想起失敗時的狼狽不堪和自己內心不斷湧出的不甘。正是基於對失敗的深刻記憶,才會激發血性,產生對勝利的極大渴望,形成強大的動力。品嘗失敗是一支優秀隊伍成長的必經之路。漣水戰役對於六縱而言,便是一塊很好的磨刀石。

1946年的冬天,大雪紛飛。王必成將軍率領的華中野戰軍第六師和張靈甫率領的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兩度交戰於漣水城。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此次戰役的大背景:解放戰爭全面爆發,蔣介石調集45萬大軍集結華東戰場,向蘇皖解放區大舉進攻。雖然我方積極備戰,但是,奈何實力懸殊,大片解放區淪陷,蘇北地區也僅僅剩下漣水、阜寧等四座縣城,我方戰線被逼收縮,艱難行進。

漣水城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屬於兵家必爭之地。漣水距離淮陰35公裡,距離淮安40多公裡,是蘇北的重要關口,更重要的是連接山東解放區和蘇中地區的紐帶,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國民黨佔據絕對的優勢,當時制定了"避實擊虛"方針,企圖一舉將我軍徹底消滅在華東戰場,分四路向僅剩的四個縣城發起進攻。於漣水交戰的就是王必成和張靈甫。

這是一次命定的交鋒。張靈甫是李延年麾下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有"御林軍"的美稱,極為驍勇善戰。王必成是華野出了名的悍將。一山不容二虎,兩虎相爭則必有一傷。

當時,李延年命令第28師、第7師猛攻第17旅和第六師。雙方殺得天昏地暗,陣地被反覆爭奪。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王必成將軍沉著應戰,決定先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同時,積極修建我軍的防禦工事,梯次展開戰鬥,把陣地修建得又深又長,慢慢地吃掉敵人的兵力。這一仗打了9天9夜,敵人未曾邁過漣水南面。

就這樣,漣水首戰告捷。這次戰役的勝利,是我軍浴血奮戰的結果。但是,這恰好中了張靈甫設下的圈套。

二、二戰漣水,六縱傷亡慘重

當我軍在南面和敵人站得難捨難分的時候,張靈甫動了!12月14日,天剛剛亮,74師主力部隊突然出現在城西,當天,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傍晚,王必成看到已然到達廢黃河大堤的敵軍先鋒陡然明白過來:中計了!趕緊讓16旅進行回援,同時親自到城西指揮作戰。因火速回援,總算是擋下了這波攻擊。但是,張靈甫豈是好相與的。未等18旅回援漣水,直接發起瘋狂攻擊,集中兵力,勢必拿下漣水城。戰鬥到第二天中午,74師從西門、南門進了城。大勢已去,我軍不得不從漣水城分批撤退。

這次交戰,我軍傷亡6000多人,損失慘重。這次失敗也給了王必成迎頭一擊,這次教訓之深刻,讓將軍一輩子都難以忘記。當部隊從漣水城撤出之後,將軍回頭望著熟悉的漣水城,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在心中暗自發誓:不報此仇,誓不為人。同時,將軍向當時華野副司令員粟裕請戰:"若打七十四師,不要忘了六縱。"語氣懇切,十分冷靜。粟裕當即回復到:"打七十四師,一定少不了六縱。"

如何面對失敗?王必成將軍給了一個很好的回答。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被失敗打敗,形成了心理上的陰影。可是,王必成將軍不同,失敗只會激發他內心的鬥志。既然是七十四師打敗了自己,那這個場子,只有把七十四師打敗了才能夠找回來。也只有和七十四師再次交鋒才能報這仇。這也是六縱這支部隊成長的必經之路,走得太過於順風順水會使人忘記痛苦的滋味。這一次的失敗,會很好的磨礪六縱每一個人心性和品格。把那些浮在表面的東西全部洗掉,只留下沉澱在靈魂裡的韌性和血性,等待下一次的出擊,直接咬掉對手的喉嚨,來為自己加冕。兵敗如山倒?不存在的,對於王必成將軍而言,只會越挫越勇!

三、擊斃張靈甫,方可安睡

自漣水戰役失敗之後,王必成將軍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時時在心中推演若是再與張靈甫和七十四師應該怎麼辦,怎樣排兵布陣,怎樣奪得勝利。機會很快就來了。1947年4月,王必成將軍邊戰邊退到山東羊流店以南。戰局的殘酷並沒有留給將軍太多的思考時間。此時,三面受敵,是進?是退?將軍必須要拿出一個決斷。

其時,我軍已經準備好了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對七十四師形成了包圍之勢。想到這裡,將軍決定直接迎著敵人而去,前往魯南,藏在敵軍五十九師、二十師、六十四師之間,等待機會,突襲七十四師,以牙還牙。這個想法不可謂不大膽,直接藏到重重兵力之間,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但是,將軍直接選擇了最危險的地方。既是出於膽大,也是出於對大部隊的信任。

5月12日,將軍終於收到了上級的命令,飛兵北上,參加孟良崮戰役。接到命令的將軍喜不自勝,直接握拳,對六縱將士吼道:"報七十四師之仇,時機已到。"14日,將軍便到達孟良崮西南、青駝寺西邊的觀上、白阜。戰士們情緒高昂,根本不需要休息,將軍便直接命令:"十八師局中搶佔垛莊,以切斷七十四師唯一之退路;十六師強佔黃涯山,控制沂蒙公路;十七師展開牛頭山、大朝山一線,以阻擊敵人應援。"可見,這一仗,將軍等待良久,所有的過程都在腦海中演練了千百遍。同時,將軍對饒守坤、張雲龍、梁金華三位師長說道:"報七十四師之仇,就在今日,你們誰完不成任務,提頭來見。"其實,大家的想法和將軍是一樣的,漣水一戰,歷歷在目,大家都想報仇雪恨。

不僅如此,將軍還埋下了一支奇兵,六縱的特務團。從孟良崮戰役開始,將軍便一直壓著特務團,不讓其參戰。直到5月16日,華野各戰隊猛攻孟良崮主陣地,但是雙方一直僵持。將軍突然得到密報:張靈甫藏身在一個山洞裡。聽到這個消息,將軍大喜過望,說:"張靈甫小命完矣!報七十四師之仇,在此一舉。"

將軍便下令讓特務團突擊。從開戰以來,特務團一直在坐冷板凳,團長多次請戰,都沒有同意。這次,接到命令,全團情緒高昂,個個猶如猛虎出山直衝孟良崮頂峰而去。說來也奇怪,當特務團的將士突擊的時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天昏地暗,飛沙走石。但是,將軍拿起望遠鏡直直地盯著孟良崮主峰,任憑風雨吹打,紋絲不動。直到下午2點,大雨初歇,太陽露出了笑臉。同時,前方也傳來了捷報:"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被特務團官兵擊斃。"

聽到這個消息,將軍慢慢地放下瞭望遠鏡,深深地吐了一口氣。自漣水一戰至今從來沒有笑過的臉也露出喜色,控制不住激動之情,大聲說道:"大仇得報,可安睡也。"接著便走進指揮所休息,不一會兒便熟睡了。

王必成將軍率領六縱於漣水一戰敗於張靈甫之手,於孟良崮戰役在百萬雄師之中取下張靈甫首級,最終反敗為勝,成為了戰爭史上津津樂道的話題。

我們常說:"人在什麼地方付出,便會在什麼地方收穫。"將軍便是這樣的一個人,因為前一次的失敗,讓將軍更加嚴苛的地磨鍊自己,錘鍊六縱,才有了後來的勝利,也才寫下了六縱後來一個又一個神話,讓六縱這支虎狼之師威名遠播。從什麼地方跌倒就從什麼地方爬起來,這句話被將軍記在了心裡,也被六縱的將士記在心裡,成為六縱的一種傳統和軍魂!

相關焦點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國軍悍將張靈甫戰死於孟良崮後,被俘的國軍老兵說,整74師敗於孟良崮,根本原因在於二打漣水,營連戰鬥骨幹死傷近三分之二,傷了元氣。 這種說法真實嗎?二打漣水又是怎麼回事?這其中的緣故,還要從蔣介石的守江固淮戰略說起。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中)
    八縱的作戰任務是在垛莊與一、六縱會師,完成對敵整編74師的包圍。華野所有縱隊中,最恨整編74師,最想打整編74師的非王必成的第六縱隊莫屬。二戰漣水城時,王必成的第六師對陣張靈甫的整編74師,六師損兵折將,丟了漣水城。
  • 張靈甫進攻使我縱隊司令員犧牲,得意忘形合影,不久後葬身孟良崮
    說起漣水保衛戰,最為貼切的一個詞就是:慘烈。1946年6月,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派公然撕毀《停戰協定》,進攻解放區,整編74師及28師等侵佔淮陰、淮安後,又猖狂進攻漣水,妄圖切斷我華中與山東解放區的聯繫,還叫囂要3個月消滅我軍。
  • 王必成
    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月,王必成調任新四軍第1支隊2團參謀長,隨部到蘇南敵後開展遊擊戰爭,參加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6月,初入蘇南,王必成率領部隊先後取得了竹子崗伏擊戰、夜襲新豐車站、突襲高資車站等戰鬥的勝利,大挫了日軍的銳氣,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日鬥志。
  • 對張靈甫的認知應該客觀:他並不是人們認為的那樣驕兵輕狂
    1947年爆發的孟良崮戰役,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國民黨軍整編74師被全殲,原因就是74師師長張靈甫的驕狂自大,孤軍冒進,將74師陷入無援之境,這才被粟裕分割包圍而被全殲,而且很多的影視作品也把張靈甫固化成了一個驕兵輕狂,不可一世的形象。但74師被全殲真的是因為張靈甫的驕橫傲慢,孤軍冒進造成的嗎?作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難道真的是一個目空一切,自信爆棚標籤化的人嗎?
  •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出手一招「錐形突擊」,華野9縱反手一擊「磁性...
    在令人浮躁的氣氛中,整編74師在師長張靈甫的指揮下,在孟良崮地區崎嶇的山路中,以51旅為先導部隊,全師呈戰鬥姿態極速的向華野野司指揮部所在地坦埠發起了大舉進攻,而擋在整編74師51旅攻擊坦埠的是華野9縱。
  • 這位中將的警衛員打衝鋒,衛生員上戰場,一戰逼張靈甫自殺斃命
    他的哥哥範敏是王必成的老部下。一次,他被日軍抓去了,嚴刑拷打,還是堅貞不屈,最後被鬼子活埋。出於對烈士親屬的關懷,王必成便把範允中調到了自己身邊,加以照顧。  其實,範允中當王必成的衛生員,也和警衛員、通信員一樣:得上戰場!  好在範允中很勇敢,王必成一有任務安排,他毫不猶豫就銜命而去。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下)
    此時的張靈甫已經堅持不下去了,他命令74師各部全力突圍,爭取殺開一條路,和增援部隊會合。5月15日下午,敵整編74師在飛機輪番轟炸掩護下,先向垛莊方向突圍,被王必成的六縱阻擊堵回來;又改向西北方向突圍,同樣被葉飛的一縱給打回來;後又轉向東突圍,一度重佔雕窩,但也被九縱打回來。
  • 揭秘名將張靈甫之死:謎霧重重的一出羅生門
    第8縱隊第23師在第6縱隊一部配合下,終於下午1時許,將蘆山攻克,第4、第9、第6、第1縱隊等部向孟良崮、600高地猛攻,於下午4時半將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全部、乾淨、徹底殲滅,擊斃其師長張靈甫。
  • 整編74師的三大旅長,一位隨張靈甫自殺,另外兩位結局如何?
    在抗戰時期,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戰功赫赫,被譽為「抗日鐵軍」。抗戰勝利之際,74軍空運南京受降,同時擔任南京守備,時人稱其為「御林軍」。解放戰爭爆發後,74軍整編為74師,下轄51旅、57旅和58旅。雖然番號變了,但實力卻是有增無減,部隊滿員高達三萬餘人,清一色的美式裝備,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距張靈甫僅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張靈甫為何兵敗身亡呢?▲孟良崮戰役解放戰爭,敵軍的全面進攻計劃被打破後,1947年決定對我軍陝北、山東進行重點打擊,這場戰役我軍以戰略撤退引誘敵軍主力,然後聚而殲之。敵軍和我軍正好相反,張靈甫率領的整編74師主要任務是拖住我軍,然後其餘部隊迅速合圍,形成包圍圈,在魯中山區全殲我軍主力,因此孟良崮戰役從雙方的戰略布局來看,要想獲勝的關鍵點都在於整編74師能堅持多久?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應該說,張靈甫當一個戰術單位的指揮官,執行上級的作戰計劃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讓其指揮一個軍,顯然是有點不夠格,率軍孤軍深入,最終陷入解放軍的包圍圈。 張靈甫在被包圍初期,竟然全然不知,還打算按照原來作戰計劃繼續冒進,結果發現被切斷與整編第25師、第83師的聯繫,圍困孟良崮時,才意識到有被全殲的風險。
  • 國軍悍將張靈甫為何打算用1 0 0 0發炮彈炸毀漣水妙通塔?
    1 9 4 6年,內戰爆發後,國民黨軍隊瘋狂進犯蘇皖解放區。繼9月攻佔兩淮後,又以全部美械裝備的整編第7 4師全部和整編第2 8師之一部共4個旅3萬餘人的兵力,向蘇北戰略要地漣水縣城猛撲,妄圖一舉佔領漣水,消滅我華中野戰軍主力。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在這場戰爭中,湧現了無數無畏的戰士們,正是他們用血肉之軀鑄成了最堅固的盾牌,我們才沒有淪為外國侵略者的殖民地。一個優秀的軍隊必然有著優秀的指揮官,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抗日將領。像著名的左權將軍,孫立人將軍等等,正是有著他們的英明指揮,我們的軍隊才能夠在與日本人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張靈甫作為國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 孟良崮戰役,74師到底有多強悍?華野五大虎將上陣,仍傷亡慘重!
    於是,我軍就此拉開了孟良崮戰役的帷幕。 華野投入了5個縱隊,約十幾萬人,而且個個都是精兵強將,五大虎將齊上陣。四縱陶勇和九縱許世友負責正面攻擊,一縱葉飛、六縱王必成、九縱王建安負責迂迴側擊。而被困在孟良崮山上的張靈甫只有3.2萬,力量對此懸殊。
  • 1947年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
    5月3日華野電報中央,準備派3個縱隊(第1、6、7縱)分兵南下。毛澤東歷來重視集中兵力。5月4日,毛澤東復電華野:「敵軍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機,處置甚妥。只要有耐心,總有殲敵機會。」不到200字的回電中,毛澤東三次強調「忍耐」「耐心」。  5月6日,毛澤東再次電告華野:「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殲敵機會。」
  • 張靈甫死後,妻子逃到美國,60年後回到孟良崮,題下4字宏願
    「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悽悽往事怯重溫。」,這是當時張靈甫第三任妻子王玉齡為張靈甫提的一首詩,這段天人共泣的感情,但是這背後的故事更是讓人感到十分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