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對74師消極救援的李天霞,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2021-01-07 大麗歷史說

孟良崮戰役中,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全軍覆滅,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也被擊斃,此戰充分暴露出國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當時74師居於戰線中央,附近有幾十萬友軍,但全力支援的卻寥寥無幾,他們為了保存實力,大部分選擇消極怠工。特別是離得最近的83師,更是在李天霞的指揮下「袖手旁觀」。他只派了一個連攜帶電臺接近74師冒充是執行掩護的19旅,並命令最靠近74師的57團可以隨時撤退,這無疑是把張靈甫推向火坑。

因此張靈甫和74師的失敗,很多人把原因歸結到國軍的救援不力,尤其是李天霞。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大發雷霆,決心徹查此事,李天霞首當其衝被處罰,差點就地槍決。那麼在此之後,李天霞哪裡去了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眾所周知,因為李天霞在孟良崮戰役糟糕的表現,老蔣本來直接給他定了個死罪。但此時國軍內部腐敗黑暗,李天霞找點關係,用錢財打點一下,愣是被保釋了,繼續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沒多久,國軍前線戰事吃緊,李天霞又被重新起用了,擔任過第37軍軍長,第73軍軍長。在平潭戰場上,面對強大的解放軍,李天霞率73軍沒抵抗多久,就偷偷坐上軍艦逃往臺灣。

看到「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李天霞,老蔣氣不打一處來,把他和李延年關了入死牢,準備殺一儆百。這個消息一傳出來,「二李」的那些軍中摯友開始頻繁求情,還去說服宋美齡。但所謂「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李天霞和李延年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值得一提的是,李天霞還請求「調服兵役,戴罪立功,」,來到了金門前線。此時的李天霞,早已失去一切實權,昔日的威風蕩然無存。

1955年,李天霞又棄軍從商,但他沒那個頭腦,很快連老本都賠光了。可李天霞出手闊綽,為了維持他舒適的生活,甚至編造謊言到處騙取錢財。最終李天霞鋃鐺入獄,曾經的妻子嶽景華也與他離婚。晚年的李天霞生活艱難,要自己買菜做飯。1967年2月10日,李天霞與世長辭,終年60歲。

相關焦點

  • 王耀武和張靈甫先後擔任74軍長,他們之間與李天霞是什麼關係?
    近代史上,烽火連天的歲月裡,戰爭一直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一場場經典的戰役被記錄在史冊,尤其在解放戰爭時期,孟良崮戰役尤其經典,那麼戰役中身為整編74師師長的張靈甫,所帶領軍隊的起源又來自何處?又為何與其之前的上司李天霞扯上關係了呢?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張靈甫率領國民黨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之後,蔣介石聽說後十分惱火,大罵娘希匹。 要知道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王牌中的王牌,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師的番號,但是加上整編二字效果就不一樣了,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的一個整編師就是之前的一個軍,整編第74師的前身是74軍。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下)
    (接上篇)距離孟良崮不遠的整編83師增援整編74師的勢頭,遠遠不如整編25師。究其原因: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跟張靈甫一直不對付,兩人同為黃埔畢業生,又同是第74軍軍長王耀武的得力幹將。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整編時,兩人暗地裡競爭整編74師師長的位置,按照慣例,第74軍的師長,一般由51師師長接任,結果時任74軍58師師長張靈甫因深受原第74軍兩任軍長俞濟時和王耀武的支持而把時任74軍51師師長的李天霞擠了下去,李天霞對此一直懷恨在心。
  • 雜牌將軍施中誠,接替王耀武成為74軍軍長,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按理說,最適合當軍長的人選是副軍長李天霞。 不過李天霞卻極不善於團結同僚,而且為人放蕩不羈,如果擔任軍長會惹來很多非議,因此李天霞被排除出軍長人選。而當時七十四軍的三個師長資歷相當,提拔誰當軍長都不合適。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中)
    許世友九縱的任務是牽制敵整編74師進攻步伐,既不能讓整編74師進攻速度過快,給穿插的各縱隊爭取時間,也不能把整編74師打回去或者打得萎縮不前。九縱在堅守陣地的同時,適當反擊一下,然後放棄陣地,向後撤退一點,使張靈甫認為當面的共產黨軍隊無力阻擋整編74師的雷霆一擊。
  • 福州解放他逃到臺灣,被強制退役後默默無聞,全家靠開雜貨鋪為生
    74軍作為國民黨的第一王牌軍,曾前後三次在解放戰爭時期差點全軍覆沒。最早一次是在孟良崮戰役中,華野將張靈甫率領的74師圍殲。後來邱維達將74師重組並恢復番號後,我軍又在永城戰役中將他們圍殲。誰想到,74軍在不久之後竟然又在金蘭重建了,重建完成後,廣西北海人士的勞冠英擔任了74軍的軍長。其實抗戰時期,勞冠英就是74軍的一員,到了解放戰爭初期,他本來是有機會統領74軍的,但無奈那時候蔣介石更看好張靈甫,所以勞冠英一賭氣去長春做鐵路局長去了。幹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又回到了南京,做起了國民政府交警二總局的副局長。1949年,蔣介石發現國軍裡面可堪重用的人寥寥無幾,這才想起了勞冠英。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全力救援張靈甫,卻因為一個小插曲而失敗了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孟良崮戰役爆發之後,有「御林軍」之稱的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被包圍在了孟良崮地區。
  • 1947年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
    粟裕決定採用「猛虎掏心」的戰法,出其不意,用中間突破對中間突破打掉第74師,即以陶勇和許世友的第4、第9兩個縱隊正面攻擊;以葉飛的第1縱隊插入第74師左翼,切斷74師與25師的聯繫,阻擊第65師,從左側後攻擊第74師;以王建安的第8縱隊插入第74師右翼,切斷其與第83師的聯繫,從右側後進行攻擊;隱蔽在魯南的王必成第6縱隊,晝夜飛兵急馳130公裡山路,北上襲佔垛莊,堵敵南逃,完成合圍。
  •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老蔣八個字說出了原因,一針見血
    全面進攻失敗後,老蔣又調集重兵對山東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當時在山東的國軍共25個整編師約45萬人,其中包括了張靈甫的整編74師、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整編第5軍等王牌主力。此時華野的兵力有多少呢?共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人,比敵軍少了整整18萬人。
  • 張靈甫戰死後,李天霞被撤職,湯恩伯與黃百韜也跟著吃瓜落
    張靈甫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師長,這個師是由抗戰時期74軍改編而成的。可能大家對74軍都不跟陌生,抗戰時期的王牌勁旅,在第二任軍長王耀武的帶領下轉戰全國,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戰役,因取得上高會戰的勝利,從而贏得抗日虎賁軍的稱號,也是國家五大王牌之首,號稱蔣介石的御林軍。
  • 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是啥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整編師是重慶談判的產物,也是老蔣以裁軍為幌子掩蓋密謀發動內戰的手段。曾號稱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74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編為整編第74師的,擔任師長的就是後來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死的黃埔四期將領張靈甫。
  • 孟良崮戰役後,為何對整編74師俘虜一個不放,還全部提高一級待遇
    俘虜較多的戰役有:津浦路中段(徐州至濟南)反擊作戰,俘28037人;蘇中戰役(即七戰七捷)俘31200人;兩淮(淮安、淮陰)保衛戰,俘12200人;宿北戰役,俘13360人;魯南戰役,俘36030人;萊蕪戰役,俘46800人,泰蒙戰役,俘14000人;孟良崮戰役,俘19680人。
  • 孟良崮戰役,74師到底有多強悍?華野五大虎將上陣,仍傷亡慘重!
    國民黨軍司令顧祝同見解放軍東撤,即令各部「跟蹤進剿」,並特命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率領整編74師以及25師和83師,進軍沂水。於是,我軍就此拉開了孟良崮戰役的帷幕。 華野投入了5個縱隊,約十幾萬人,而且個個都是精兵強將,五大虎將齊上陣。四縱陶勇和九縱許世友負責正面攻擊,一縱葉飛、六縱王必成、九縱王建安負責迂迴側擊。
  • 復盤孟良崮:"技術流"是如何逆襲"裝備流"的
    窮人家過日子,自然要精打細算、錙銖必較。林彪打仗以「精於算計」聞名天下,而粟裕也是箇中翹楚,在細節的計算和把握上要更加成熟精密。而高手對決,也正是這些關鍵細節決定了戰役的走向,也決定了粟張兩位將軍的命運。孟良崮戰役的另一位主角,張靈甫將軍,是標準的高富帥,人格魅力極強,在其下官兵中享有威望。
  • 整編74師的三大旅長,一位隨張靈甫自殺,另外兩位結局如何?
    說起整編74師,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可謂是一支頗具傳奇色彩的部隊。整編74師前身是有名的74軍,它組建於淞滬會戰,首任軍長是俞濟時。在抗戰時期,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戰功赫赫,被譽為「抗日鐵軍」。
  • 孟良崮戰役,黃百韜與張靈甫只差3公裡,為何不用炮火支援?
    孟良崮戰役,雖然戰果和規模都比不上三大戰役,卻因為殲滅了國軍最強悍的部隊整編74師而成為了代表性戰役,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也落了一個兵敗身死的結局,那麼,當時張靈甫到底有沒有活路呢?
  • 47年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本想攻擊哪個戰略要地?為何又決定上山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期的一場大捷,華野在我軍實力、地盤、心氣都還沒實現對國軍反超的情況下,硬生生吃下了國軍頭號王牌整編74師,成績之大自不必說。但是孟良崮是座山,一旦被圍就面臨絕境,張靈甫作戰經驗豐富又熟諳兵法,怎麼會非要把自己的部隊帶上山呢?他麼原來是想攻擊哪裡?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很多朋友提到整74師必談孟良崮。
  • 第74師官兵一向驕橫,孟良崮戰役被俘後,為何能夠迅速教育轉化
    整編第74師作為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屬於嫡系中的嫡系,加上是「五大主力」中最早被殲滅的部隊,所以俘虜教育轉化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抓獲了近 2萬高素質俘虜兵 孟良崮戰役中,我軍以傷亡1萬2千人的代價全殲整編第74師3萬2千餘人,繳獲各種口徑火炮近
  • 傳奇性的孟良崮戰役
    74師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前74軍,在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中,王耀武的51師和俞濟時的58師合編組成了74軍,俞濟時兼任軍軍長,之後57師又編入74軍戰鬥序列。 在萬家嶺戰役中與日寇血戰五天五夜,配合主力部隊幾乎全殲日本一個師團。在作戰指揮上可謂身經百戰經驗豐富。 曾親率敢死隊智取古山的壯舉,腿被日寇機槍打斷,血灑疆場之悲壯;抗戰之中,捨身忘死。身中7塊彈片猶不下火線。在香港治療腿傷期間,不聽醫生勸阻瘸著腿回到戰場。抗戰勝利後,74軍奉老蔣之命衛戍南京,後來58師師長張靈甫升任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被稱為御林軍統領,成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