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和張靈甫先後擔任74軍長,他們之間與李天霞是什麼關係?

2020-12-15 百夫長史

近代史上,烽火連天的歲月裡,戰爭一直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一場場經典的戰役被記錄在史冊,尤其在解放戰爭時期,孟良崮戰役尤其經典,那麼戰役中身為整編74師師長的張靈甫,所帶領軍隊的起源又來自何處?又為何與其之前的上司李天霞扯上關係了呢?

說起整編74師就繞不開其中的靈魂人物王耀武。王耀武,出生於山東省泰安,192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抗日戰爭時期創立第74軍,即解放戰爭時期整編74師的前身。74軍在抗日戰爭裡奮勇殺敵,一直活躍在抗日一線。然而這樣一個抗日將領如何與張靈甫產生聯繫呢?

張靈甫出生於陝西長安,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是名副其實的王耀武的學弟。初期,軍校畢業後,張靈甫受到學長胡宗南的賞識,在其麾下任職,幾年的時間裡就升任上校團長。然而好日子沒多久,西安這座古城就發生一聲槍聲,原來是張靈甫槍擊他的妻子在家中,為何殺妻,時至如今,歷史也不清楚這裡面的緣由。只是知道此次事件之後,張靈甫被撤職查辦,關入監獄。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了,蔣介石視察監獄時,才發現自己的學生張靈甫還在監獄,為了給抗日戰爭增加人才。張靈甫被釋放出來,可惜因為他自己有過殺妻的經歷,沒有人敢用,一直碰壁。後來他的學長王耀武認為張靈甫是個人才,讓他在他的軍隊裡擔任團長,而之後,張靈甫確實沒有辜負學長的期盼,在抗日戰場,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在日本軍隊中留下赫赫威名。因戰功,張靈甫的官位一路攀升,扶搖直上。在第74軍擔任副軍長一職。那麼他與李天霞的矛盾來自哪裡呢?

李天霞曾經是張靈甫的上司,在張靈甫是團長的時候,李天霞就是其所在51師的副師長。兩人在戰場中情同手足,奮勇殺敵。就是這樣一對黃埔兄弟,為何反目成仇。後來至抗戰勝利後,李天霞已經位居第100軍軍長,而李天霞自己也出身於第74軍,而且第74軍即將裝備全部美械裝備,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所以,李天霞也想競爭成為第74軍軍長。

李天霞還是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生,也是功勳卓著。他還得到第74軍首任軍長俞濟時的支持。然而這件事快落下帷幕的時候,卻因王耀武力薦,張靈甫得以上位,一躍成為第74軍軍長,即整編第74師師長。領中將銜。後來在山東戰場李天霞雖然領導過張靈甫的第74師,因矛盾連生,最終張靈甫所在的整編第74師,被劃分給黃伯韜所領導。

或許時也,命也。孟良崮戰役開始後,張靈甫所在整編第74師孤軍深入鑽進山東根據地腹地,李天霞的第83師在張靈甫的右側迂迴。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包圍,期待著中心開花,一舉反殲我山東解放軍時,卻因李天霞救援不利,導致張靈甫兵敗孟良崮,自殺而絕於人世。李天霞隨後被撤職查辦。

從抗日戰爭情同手足的兄弟,到解放戰爭中的反目成仇,把自身葬送。歷史就這樣客觀地記錄著。孰是孰非,盡皆成為一抔黃土,在歲月的時間裡流逝,一去不復返。命運糾纏不清的雙方,或許從命運安排的那一刻,結局就早已註定。

相關焦點

  • 雜牌將軍施中誠,接替王耀武成為74軍軍長,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1943年,在抗日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七十四軍第二任軍長王耀武升任24集團軍司令,此時七十四軍軍長位置空了下來,讓誰當下一任軍長是王耀武頗為頭疼的事。按理說,最適合當軍長的人選是副軍長李天霞。
  • 74軍王牌軍長王耀武是什麼來歷,補充第一旅又是什麼樣的部隊?
    1933年,國民黨為了加強長城沿線的抗戰力量, 第88師(師長: 孫元良)與第89師(師長: 湯恩伯)合編為第13軍,軍長由錢大鈞出任,同時在河北保定設立新兵補訓處, 錢大鈞兼任新兵補訓處處長, 河北保定新兵補訓處共招募新兵6個團,其中3個團成立了陸軍補充第一旅(另3個團成立了第二師補充旅),後來補充1旅擴編成51師,這也就是74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74軍在抗戰時期的靈魂人物是王耀武,抗戰結束後王耀武高升,由誰來擔任軍長讓王耀武犯了愁,當時最有競爭力的兩個人一個是李天霞,另一個是張靈甫。 很多同學認為任命張靈甫是理所當然,李天霞並不具備競爭的能力,事實上,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李天霞都更有機會繼任74軍軍長一職。 李天霞是王耀武在黃埔三期生的同窗,而張靈甫是黃埔四期的學員,在抗戰中,李天霞始終壓張靈甫一級到半級。
  • 衡陽保衛戰都大敗了,為什麼張靈甫還能從師長升任副軍長?
    第10軍軍長方先覺指揮,開始了衡陽保衛戰。 時任第74軍58師師長的張靈甫起初沒有直接參加衡陽解圍之戰。7月上中旬,他一直在湘鄉至邵陽一線與日軍第40師團鏖戰。據第九戰區關於長衡會戰戰報記載,7月7日,經58師全力猛攻,一度克復永豐,隨後日軍增援反撲,兩軍在冷水塘、永豐南端高地激戰。
  • 張靈甫戰死後,李天霞被撤職,湯恩伯與黃百韜也跟著吃瓜落
    張靈甫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師長,這個師是由抗戰時期74軍改編而成的。可能大家對74軍都不跟陌生,抗戰時期的王牌勁旅,在第二任軍長王耀武的帶領下轉戰全國,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戰役,因取得上高會戰的勝利,從而贏得抗日虎賁軍的稱號,也是國家五大王牌之首,號稱蔣介石的御林軍。
  • |王耀武|74師_網易訂閱
    譚家橋戰鬥結束後, 王耀武就在蔣介石那裡掛上號,以後有什麼事,蔣介石都會想起王耀武。  1936年補充第一旅改編成51師,王耀武做少將師長。後來51師和俞濟時的58師合併成74軍,俞濟時做了幾年軍長升官走了,王耀武便是軍長。  升官也沒耽誤王耀武打仗。
  • 孟良崮戰役,對74師消極救援的李天霞,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孟良崮戰役中,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全軍覆滅,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也被擊斃,此戰充分暴露出國軍內部的勾心鬥角。當時74師居於戰線中央,附近有幾十萬友軍,但全力支援的卻寥寥無幾,他們為了保存實力,大部分選擇消極怠工。特別是離得最近的83師,更是在李天霞的指揮下「袖手旁觀」。
  • 《亮劍》被楚雲飛罵為五萬頭豬的74軍,與整編第74師是什麼關係?
    連李雲龍都是虛構的,楚雲飛的事跡和他說過的話自然也都是假的,但74軍確實存在,74軍在中國歷史上擁有眾多輝煌戰史,這一點得到了陳毅的認可,74軍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等等,是抗日軍隊中最能打的部隊之一
  • 國軍五大主力之首,蔣的嫡系部隊,74軍五任軍長只有他得以善終
    作為74軍的主力,51師和58師可謂是重擔在身,因為他們要在上海阻擊大規模的日軍,在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之際,51師師長王耀武率領全體士兵奮勇殺敵,縱然傷亡過半,但依舊堅守陣地。王耀武也因此受到了上級的嘉獎,由少將升為中將,剛剛建立的74軍也嶄露頭角,備受關注,就連《申報》也報導了51師的英勇事跡。
  •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
    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蔣介石的心頭肉,一度作為蔣介石本人的御林軍。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確實強悍,它在抗日戰爭中立功無數,獲得了抗日鐵軍和虎賁軍的榮譽稱號。在這樣的軍隊裡,軍長自然是非凡之人。
  • 在國軍將領中,王耀武堪稱第一等人物,所有人都交口稱讚
    眾所周知,黃埔軍校是蔣介石起家的基礎,老蔣對黃埔學生也是非常器重,什麼好事都優先考慮他們,因此,能力出眾的王耀武也很快就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王耀武第一次嶄露頭角,是在第二次北伐時期。1928年,國民政府開始第二次北伐,5月,王耀武和李延年等人帶兵進入濟南。
  • 內戰急先鋒張靈甫戰死,傷心欲絕的蔣介石,還處罰了哪些將領?
    這個派系是以蔣介石馬首是瞻,老蔣說一,他們不會說二,同樣,他們對蔣介石忠心,蔣介石自然也很重用他們。因此,在蔣介石決定打內戰時,黃埔系將領也是最積極,最拼命,成為內戰的急先鋒。然而要是說,在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中,最賣命地,還得當屬畢業於黃埔四期的張靈甫。 在八年抗戰時期,他歷任74軍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務,在抗戰時期也是一位戰功赫赫的抗日名將。
  • 國軍中最牛的一個軍,麾下三位師長,日後都成為王牌軍的軍長
    因為在第五軍成立時,麾下三位師長分別是戴安瀾(200師),鄭洞國(榮譽一師),邱清泉與廖耀湘都擔任過新編22師的師長,除了在抗戰中犧牲的戴安瀾之外,其餘三位,日後都成為國軍五大王牌軍的軍長。第52軍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第74軍,第18軍,第五軍這三個軍出的名將是最多的,如74軍擁有的名將有王耀武,張靈甫,李天霞,廖齡奇,餘程萬等將領。
  • 王耀武的手下廖齡奇,在戰場上幹什麼荒唐事,最後被軍法處置
    第2次長沙會戰,王耀武第七十四軍第58師師長廖齡奇,在開戰之初,也算盡心盡力,奮力阻擊日軍,但是在戰鬥的中期,卻做出一件非常荒唐之事,以至於被蔣介石軍法處置。他到底做了什麼,為何要這樣做呢?我們先說一說廖齡奇的前世今生。
  • 王耀武鏖戰上高,王牌74軍痛殲兩萬日寇,巖永少將切腹自殺
    他將駐高安的74軍置於中路,將李覺的70軍和劉多荃的49軍置於74軍的左、右兩翼,突出在前,以便在退卻中誘敵,運動中殲敵。羅卓英的設想是:待敵被誘至萬載、上高、分宜以東,贛江以西時,集各部之力合殲之。戰役之初是按照中國人的設想而展開的,但隨著池田旅團佔領曲江之後,駐守上高、高安的74軍遂直接處在日軍的攻擊之下,王耀武吃驚不小,即令李天霞率部予以堅決堵擊。
  • 國軍五大王牌勁旅,歷任軍長人員眾多,誰才算得上是各軍靈魂人物
    說起國軍中五大王牌勁旅,相信了了解民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它們分別為第74軍,第18軍,第五軍,新一軍,還有新六軍。這五支部隊除了第18軍外,其餘四支都是在抗戰時期成立的。他們在抗戰時期成立,也是在抗戰時期揚名。
  • 國民黨第74軍,力壓土木系,位列五大王牌之首,代表人物都有誰?
    國民黨5大王牌部隊,即第74軍、第18軍、新編第1軍、新編第6軍和第5軍,他們是國民黨軍中的主力,有國民黨「五大主力」之稱。這幾支部隊,成名於抗日戰爭時期,將士們用自己的生命與熱血,鑄就了不朽的威名。同樣這些部隊都是蔣介石親手培植起來的中央軍、嫡系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