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誕生於淞滬戰場上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蔣介石嫡系部隊中的嫡系,74軍也有著老蔣「親兒子」的外號。
誠然,74軍的戰鬥力十分強悍,這支誕生於淞滬戰役中的勁旅,在抗日戰爭時期立下了無數功勞,也贏得了抗日鐵軍和虎賁軍的美譽。
有趣的是,這支「身份高貴」的軍隊只有5任軍長,其中4任軍長都落得個悲慘的結局,唯獨最後一任軍長,不僅沒有受到政治波及,反而好吃好喝,安享晚年。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支威名遠揚的軍隊以及他們的軍長。
風起戰場,淞滬戰役上誕生的74軍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無數抗日戰士奔赴前線,阻擊日軍,而74軍便誕生在這血肉模糊的戰場上。
由於歷史的原因,當時的正規部隊大都是以師為單位作戰,然而這種編制的軍隊難以抵擋日軍師團的進攻,國民政府為了統一指揮,將淞滬戰場上的十幾個師聚攏在一起,匆忙之間組建起了74軍,誰也不會料到這支草率組建起的軍隊,將來會成為蔣手下的王牌部隊。
作為74軍的主力,51師和58師可謂是重擔在身,因為他們要在上海阻擊大規模的日軍,在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之際,51師師長王耀武率領全體士兵奮勇殺敵,縱然傷亡過半,但依舊堅守陣地。
王耀武也因此受到了上級的嘉獎,由少將升為中將,剛剛建立的74軍也嶄露頭角,備受關注,就連《申報》也報導了51師的英勇事跡。
但是這支抗日先鋒軍最終卻沒有成為一心為民的好軍隊,反而成為了蔣介石個人爭奪天下的「御林軍」。
上面提及的王耀武后來因為戰功被晉升為74軍軍長,王耀武帶領的74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給解放軍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在萊蕪戰役、孟戰役、濟南戰役中,他所帶領的軍隊讓解放軍吃盡了苦頭。
王耀武后來兵敗被俘,在監獄中度過了9年時光,最後被毛主席特赦,十年特殊時期,王耀武又被批鬥至死。
昔日的抗日英雄,竟落得如此下場,不禁讓人感嘆。
老蔣愛將,張靈甫喪命於孟良崮
對比起王耀武充滿波折的一生,74軍的另一位軍長可謂是活得瀟灑死的迅速,張靈甫作為黃埔軍校第4期的優秀學員,畢業後就進入了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服役。
後來又因為淞滬戰役的緣故,張靈甫隨軍出徵,因作戰有功晉升為74軍51師153旅副旅長。此後他又多次立功,在1945年雪峰山戰役後,成為了74軍的軍長。
不久後,74軍被蔣介石調回南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央禁軍,張靈甫也成為了所謂的御林軍大統領,深受蔣介石的喜愛。
內戰爆發後,蔣介石派遣心腹愛將張靈甫帶領整改後的74軍(整改後的編制是74師)奔赴戰場,當時的74師一水的美式裝備,再加上國民黨的炮火支持,華北野戰軍吃盡了74師的苦頭。
好在國民黨內部局面混亂,華野司令員陳毅以及副司令粟裕,值此良機,在山東臨沂孟良崮地區殲滅了蔣介石的嫡系王牌74師,師長張靈甫也就此殞命。
不過關於張靈甫的死因,眾說紛紜,有的說是自殺,有的說是被解放軍擊斃,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老蔣手下的這名愛將真的死了,否則華北地區的解放形勢不容樂觀。
痛改前非,74軍最後一任軍長積極接受改造
相比於王耀武、張靈甫,74軍其他三位軍長就有些拿不出手了,俞濟時和施中誠只能算是二流貨色,至於74軍最後一任軍長邱維達更是不行。
但是架不住邱維達運氣好,孟良崮一役後,邱維達在王耀武的推薦下,成為了74軍的軍長,不過當時的74軍是新組建起來的,許多新兵連槍都沒摸過,更不要說什麼戰鬥力,完全是個紙老虎,一戳就破。
淮海戰役爆發後,孤立無援的蔣介石將自己的精銳全部壓上,重新組建的74軍也來到了前線。但是面對歷經戰火洗禮的解放軍戰士,這支昔日的王牌變成了軟腳蝦,被打的丟盔棄甲,數萬人的編制被打的七零八落。
身為軍長的邱維達本想自殺,以示清白,但是華野士兵及時趕到,阻止了邱維達的行為。有意思的是,被俘後的邱維達竟然在山東益都遇到了老上司王耀武,當時王耀武也被我軍所俘,兩任74軍軍長就這樣相遇在一起。
不同於王耀武的關押改造,邱維達因為對解放軍的迫害不深,以及鍾期光的推薦,成為了華東政治教員。在部隊裡擔任被俘國民黨軍官的思想改造工作,當然了,他的活動範圍是會被限制的,但對比起那些在戰俘營接受勞動改造的軍官要好得多。
1950年底,邱維達還被劉伯承邀請到南京軍事學院擔任教師一職,這讓邱維達十分激動,為了報答解放軍的恩情,他全身心的投入到軍事教育工作中,晚年更是該吃吃,該喝喝,1998年病逝於南京。
從74軍數任軍長身上,不難看出,一個人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一生,昔年抗日虎賁的王耀武,為了所謂的功名利祿,拋棄了正義,成為了蔣介石手下的屠夫。
反觀邱維達,痛改前非,用自己的行動來償還曾經犯下的錯誤,74軍,這支昔日傳奇的部隊也逐漸消散在歷史的洪流中。
那麼關於74軍的故事,你還知道什麼呢?不妨在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