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五大主力之首,蔣的嫡系部隊,74軍五任軍長只有他得以善終

2020-12-17 勇哥聊歷史

序言

誕生於淞滬戰場上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蔣介石嫡系部隊中的嫡系,74軍也有著老蔣「親兒子」的外號。

誠然,74軍的戰鬥力十分強悍,這支誕生於淞滬戰役中的勁旅,在抗日戰爭時期立下了無數功勞,也贏得了抗日鐵軍和虎賁軍的美譽。

有趣的是,這支「身份高貴」的軍隊只有5任軍長,其中4任軍長都落得個悲慘的結局,唯獨最後一任軍長,不僅沒有受到政治波及,反而好吃好喝,安享晚年。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支威名遠揚的軍隊以及他們的軍長。

(淞滬戰役上士兵面對日軍坦克)

風起戰場,淞滬戰役上誕生的74軍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無數抗日戰士奔赴前線,阻擊日軍,而74軍便誕生在這血肉模糊的戰場上。

由於歷史的原因,當時的正規部隊大都是以師為單位作戰,然而這種編制的軍隊難以抵擋日軍師團的進攻,國民政府為了統一指揮,將淞滬戰場上的十幾個師聚攏在一起,匆忙之間組建起了74軍,誰也不會料到這支草率組建起的軍隊,將來會成為蔣手下的王牌部隊。

作為74軍的主力,51師和58師可謂是重擔在身,因為他們要在上海阻擊大規模的日軍,在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之際,51師師長王耀武率領全體士兵奮勇殺敵,縱然傷亡過半,但依舊堅守陣地。

王耀武也因此受到了上級的嘉獎,由少將升為中將,剛剛建立的74軍也嶄露頭角,備受關注,就連《申報》也報導了51師的英勇事跡。

(王耀武)

但是這支抗日先鋒軍最終卻沒有成為一心為民的好軍隊,反而成為了蔣介石個人爭奪天下的「御林軍」。

上面提及的王耀武后來因為戰功被晉升為74軍軍長,王耀武帶領的74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給解放軍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在萊蕪戰役、孟戰役、濟南戰役中,他所帶領的軍隊讓解放軍吃盡了苦頭。

王耀武后來兵敗被俘,在監獄中度過了9年時光,最後被毛主席特赦,十年特殊時期,王耀武又被批鬥至死。

昔日的抗日英雄,竟落得如此下場,不禁讓人感嘆。

老蔣愛將,張靈甫喪命於孟良崮

對比起王耀武充滿波折的一生,74軍的另一位軍長可謂是活得瀟灑死的迅速,張靈甫作為黃埔軍校第4期的優秀學員,畢業後就進入了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服役。

(張靈甫)

後來又因為淞滬戰役的緣故,張靈甫隨軍出徵,因作戰有功晉升為74軍51師153旅副旅長。此後他又多次立功,在1945年雪峰山戰役後,成為了74軍的軍長。

不久後,74軍被蔣介石調回南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央禁軍,張靈甫也成為了所謂的御林軍大統領,深受蔣介石的喜愛。

內戰爆發後,蔣介石派遣心腹愛將張靈甫帶領整改後的74軍(整改後的編制是74師)奔赴戰場,當時的74師一水的美式裝備,再加上國民黨的炮火支持,華北野戰軍吃盡了74師的苦頭。

好在國民黨內部局面混亂,華野司令員陳毅以及副司令粟裕,值此良機,在山東臨沂孟良崮地區殲滅了蔣介石的嫡系王牌74師,師長張靈甫也就此殞命。

(孟良崮戰役)

不過關於張靈甫的死因,眾說紛紜,有的說是自殺,有的說是被解放軍擊斃,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老蔣手下的這名愛將真的死了,否則華北地區的解放形勢不容樂觀。

痛改前非,74軍最後一任軍長積極接受改造

相比於王耀武、張靈甫,74軍其他三位軍長就有些拿不出手了,俞濟時和施中誠只能算是二流貨色,至於74軍最後一任軍長邱維達更是不行。

但是架不住邱維達運氣好,孟良崮一役後,邱維達在王耀武的推薦下,成為了74軍的軍長,不過當時的74軍是新組建起來的,許多新兵連槍都沒摸過,更不要說什麼戰鬥力,完全是個紙老虎,一戳就破。

淮海戰役爆發後,孤立無援的蔣介石將自己的精銳全部壓上,重新組建的74軍也來到了前線。但是面對歷經戰火洗禮的解放軍戰士,這支昔日的王牌變成了軟腳蝦,被打的丟盔棄甲,數萬人的編制被打的七零八落。

(影視劇中的邱維達)

身為軍長的邱維達本想自殺,以示清白,但是華野士兵及時趕到,阻止了邱維達的行為。有意思的是,被俘後的邱維達竟然在山東益都遇到了老上司王耀武,當時王耀武也被我軍所俘,兩任74軍軍長就這樣相遇在一起。

不同於王耀武的關押改造,邱維達因為對解放軍的迫害不深,以及鍾期光的推薦,成為了華東政治教員。在部隊裡擔任被俘國民黨軍官的思想改造工作,當然了,他的活動範圍是會被限制的,但對比起那些在戰俘營接受勞動改造的軍官要好得多。

1950年底,邱維達還被劉伯承邀請到南京軍事學院擔任教師一職,這讓邱維達十分激動,為了報答解放軍的恩情,他全身心的投入到軍事教育工作中,晚年更是該吃吃,該喝喝,1998年病逝於南京。

(74軍數位軍長合照圖)

從74軍數任軍長身上,不難看出,一個人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一生,昔年抗日虎賁的王耀武,為了所謂的功名利祿,拋棄了正義,成為了蔣介石手下的屠夫。

反觀邱維達,痛改前非,用自己的行動來償還曾經犯下的錯誤,74軍,這支昔日傳奇的部隊也逐漸消散在歷史的洪流中。

那麼關於74軍的故事,你還知道什麼呢?不妨在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國民黨十八軍:南徵北戰戰功赫赫,位列國軍五大主力之首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第十八軍,可能人們都不陌生。十八軍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歷史最長的部隊,是出了名的王牌主力,也是著名的「種子軍」,國民黨中央軍中有很多部隊出自18軍。由於11師的出色表現,1930年8月,國民政府以原11師為基礎,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8軍,由陳誠任軍長。不過剛開始18軍僅轄11師一個師,陳誠既是軍長又兼師長。但作為蔣介石的嫡系,老蔣自然不會虧了陳誠和他的18軍,所以對18軍非常扶持。1932年,經過擴編和吞併,第18軍發展為一個轄11師、14師、43師、52師、59師五個主力師的超級軍,成為中央軍的精銳。
  • 國軍五大主力,四個在三大戰役中全軍覆沒,只有整編74師例外
    整編74師也就是抗戰期間的74軍,建軍之初的第一任軍長為俞濟時,但真正打出來名氣,是在第二任軍長王耀武手裡。整個抗戰期間,從淞滬會戰到湘西會戰,74軍軍打滿全場,表現優異,也是當時重慶軍委會最為倚重的一個攻擊兵團。
  • 國軍五大王牌勁旅,歷任軍長人員眾多,誰才算得上是各軍靈魂人物
    說起國軍中五大王牌勁旅,相信了了解民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它們分別為第74軍,第18軍,第五軍,新一軍,還有新六軍。這五支部隊除了第18軍外,其餘四支都是在抗戰時期成立的。他們在抗戰時期成立,也是在抗戰時期揚名。
  • 解放時期的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是指哪四個軍
    就比於中原戰場上與華東戰場上,國軍當時不僅投入的人數多,而且大多都是精銳部隊。其中有四個軍,戰鬥力最強被稱之為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第一個精銳部隊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其實就是抗戰時期最能打的國軍王牌第74軍。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第74軍是國軍五大王牌之首,在抗戰時期表現十分出色,同時贏得了虎賁軍,御林軍,抗日鐵軍等美譽。
  • 國軍五大主力,每一個軍都擁有一個王牌師,你知道是哪幾個師嗎?
    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分別是第74軍,第18軍,第5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個軍戰鬥強,同時在抗戰時期與日軍作戰過程中,也是立功最多的一個軍,所以被世人稱為國軍五大主力。擔任這五個軍的軍長都是黃埔學生,蔣介石的嫡系戰將,一般地方將領根本都沒有資格。
  • 國民黨這個軍,號稱泰山軍,五任軍長不是被撤職就是被俘
    在國民黨中,有這樣一個軍,守如泰山,攻如猛虎,雖然不在五大主力之列,卻有一個更加響亮的綽號,泰山軍。它就是第十軍了。第十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一戰成名,殺得日軍膽寒。但是,第十軍的五任軍長卻很悲催,仿佛命運喜歡和他們開玩笑一樣,他們的下場並不是很好。第十軍組建於1939年,組建的目的就是為了抗日,首任軍長叫梁華盛,廣東高州人,畢業於黃埔一期。梁華盛是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那肯定是嫡系了。
  • 國軍五大王牌,成立時間先後順序,哪個軍享有軍中大哥之稱
    蔣介石軍閥集團中,有五支戰鬥力強,裝備好的軍,蔣介石也把這五支部隊,視為心頭寶貝,都是有自己的嫡系戰將擔任軍長。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國軍五大王牌。那麼,你們知道這五支王牌軍成立時間先後順序排名嗎?哪個軍享有軍中大哥之稱!
  • 國民黨第74軍,力壓土木系,位列五大王牌之首,代表人物都有誰?
    國民黨5大王牌部隊,即第74軍、第18軍、新編第1軍、新編第6軍和第5軍,他們是國民黨軍中的主力,有國民黨「五大主力」之稱。這幾支部隊,成名於抗日戰爭時期,將士們用自己的生命與熱血,鑄就了不朽的威名。同樣這些部隊都是蔣介石親手培植起來的中央軍、嫡系部隊。
  •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
    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蔣介石的心頭肉,一度作為蔣介石本人的御林軍。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確實強悍,它在抗日戰爭中立功無數,獲得了抗日鐵軍和虎賁軍的榮譽稱號。在這樣的軍隊裡,軍長自然是非凡之人。
  • 74軍為何最能打,國民黨五大主力下轄部隊的來歷
    五大主力是國民黨1946年軍事整編會議提出的,其中包括:18軍,74軍,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18軍18軍是1931年組建的,下轄:11師與14師軍長:陳誠,11師(師長:羅卓英),14師(師長:周至柔)五大主力期間,下轄:11師、18師、118師軍長:胡璉,11師(師長:楊伯濤)、18師(師長:覃道善)
  • 74軍3次重建,7任軍長,最後結局大反轉
    「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王牌中的王牌」74軍的番號在1949年8月底被撤銷了。伴隨著74軍番號的撤銷,這個番號徹底與蔣介石的嫡系74軍的那些主角們失去了關聯。 在此之前,74軍經歷了兩次重建。
  • 國軍歷史上的五大「五虎上將」是哪幾個?他娶了蔣夫人的乾女兒
    國軍歷史上的五大「五虎上將」是哪幾個?他娶了蔣夫人的乾女兒在數百萬國軍中,戰將如雲,良將千員。其中五人一般被公認為「五虎上將」,五人被認為是「五大猛將」。接下來我們就一個個介紹:1、陳誠炮兵出身、沒事翻三民主義、娶了蔣夫人乾女兒,無疑是陳誠除了統兵之外命運中的三大重要節點。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戰中,陳誠都為之立下赫赫戰功。陳誠的嫡系部隊十八軍,在淞滬會戰羅店戰役、石牌戰役都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2.顧祝同1926年6月,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 抗日戰爭時期的國軍「五大主力」,每個軍都有多少兵力?
    「五大主力」是國軍五支比較有戰鬥力的軍級單位,其實這個稱號是抗戰後才有的,但之所以能有這個稱號卻與其在抗戰中的表現有很大關係。以往的文章中,「五大主力」裝備和戰績是大家側重談的問題,那麼這幾支部隊的兵力情況如何呢?本文就來一起了解下。
  • 同樣是國軍五大主力,為何74師第一個被殲滅,第五軍卻屢次逃脫?
    談及近年來備受爭議的張靈甫,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手下被稱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這個隊伍可不簡單,早在抗戰時期就是有名的能打仗的,抗戰八年來,更是多次參加對日大規模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是這個隊伍的功勞張靈甫。
  • 國軍五大主力是哪五大,軍事主官都有誰,最終結局如何?
    在解放戰爭中,經過抗日戰場的洗禮,國軍的序列裡,有五隻戰功卓著,讓日寇聞風喪膽的王牌部隊。他們分別是,抗日第一軍74軍,取代胡宗南的第一軍成為天下第一軍新一軍,在異域揚威的新六軍,土木系基幹部隊18軍,以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五軍。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國軍中最牛的一個軍,麾下三位師長,日後都成為王牌軍的軍長
    第18軍,第74軍,第五軍,新六軍,新一軍,第七軍,第52軍,第35軍,第十軍,第25軍等部隊,皆為國軍中的王牌部隊。如果在以上這幾個幾軍中,評選出最牛的一個軍,小編個人覺得應該是第五軍,為何這樣說呢?
  • 比74師還能打的國軍部隊,淮海戰役,全軍十幾個團打光都不願投降
    1946年蔣介石為了減少軍費開支,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也為了藉機削弱地方軍閥的實力,對全國軍隊進行整編。整編之後,國民黨軍部隊一共有420萬人,另外,國民政府還根據各部隊在抗戰時的戰績,排出了五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五支部隊就是整編74師(原74軍),整編11師(原18軍),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大主力。
  • 此軍重創板垣師團,戰力不輸國軍「五大主力」,竟全建制逃到臺灣
    文/孤寂寒光說到國軍一流部隊,就會想到國軍大名鼎鼎的「五大主力」。其實不僅「五大主力」,此軍戰力也相當強悍。由於重創板垣師團,日軍稱此軍一個軍頂國軍十個軍,曾經一個團頂住我軍三野兩個軍的進攻。這支部隊就是52軍,他是怎樣跑掉的?先說說此軍的歷史。52軍成立於1937年,號稱國軍「第六大主力」。我們看看他的師長都是誰?第二師師長就是赫赫有名的鄭洞國,二十五師長是張耀明。鄭洞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長春兵團司令,曾經參加過國軍遠徵軍,出徵緬甸。而他的軍長,更是有名的悍將關麟徵。為啥說關麟徵有名呢?
  • 位列國軍五大王牌之首的「御林軍」整74師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整編74師,是位列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頭等精銳,一直都被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師。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具體回到孟良崮戰場盤點整編74師的裝備,就可以知道,它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兵員大不如前國民黨整編74師的前身是74軍,其總共下轄3個師,分別為51、57、58師。其中51師主要是軍政部第一補充旅發展而來的,57師原來是皖系部隊的餘部,58師的前身則是浙江省保安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