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近年來備受爭議的張靈甫,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手下被稱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這個隊伍可不簡單,早在抗戰時期就是有名的能打仗的,抗戰八年來,更是多次參加對日大規模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是這個隊伍的功勞張靈甫。
但是,為什麼74師的戰鬥力如此強大,卻在解放戰爭中第一次被殲滅呢?但同為國軍五大主力的第五軍為何屢次逃脫?依我看,這與部隊指揮人員有很大關係。
第一任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能力自然不弱,但他更適合做「將才」而非「英才」。張靈甫作戰英勇,在「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戰役中,更是身先士卒,與日軍浴血奮戰,立下了不朽功勳。張靈甫在解放戰爭中也是如此,他率領74師二戰於漣水,一敗塗地。但是經過幾次勝利的戰鬥,張靈甫的弱點也暴露了——容易驕傲自滿,沒有「英俊瀟灑」所應有的穩重與謀略。
自以為是戰無不勝的張靈甫在隨後的戰鬥中,脫離友軍,貿然深入,結果被孟良崮包圍。最終,張靈甫及其74師在解放軍優勢兵力的攻擊下,淪為國軍第一個被殲滅的主力。與之相比,邱清泉第五軍的戰鬥風格與74師大不相同,邱清泉畢業於黃埔二中,才華橫溢,戰功卓著。第五軍常與友軍並肩作戰,很少單獨行動,而且有「逢五不戰」的習俗,這使他在幾次圍殲中得以脫險,許多解放軍戰士對這支部隊恨之入骨,從這個角度看,指揮官對一支軍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難怪74師會比第五軍先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