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這個軍,號稱泰山軍,五任軍長不是被撤職就是被俘

2020-12-17 文史茶館2018

在國民黨中,有這樣一個軍,守如泰山,攻如猛虎,雖然不在五大主力之列,卻有一個更加響亮的綽號,泰山軍。它就是第十軍了。第十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一戰成名,殺得日軍膽寒。

但是,第十軍的五任軍長卻很悲催,仿佛命運喜歡和他們開玩笑一樣,他們的下場並不是很好。第十軍組建於1939年,組建的目的就是為了抗日,首任軍長叫梁華盛,廣東高州人,畢業於黃埔一期。

梁華盛是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那肯定是嫡系了。可是這個嫡系很不爭氣,剛剛組建第十軍不久,就被日軍打得大敗,梁華盛跳入水中,泅水逃跑,僅以身免啊。

(李玉堂)

如此軍長,當然要被撤職查辦了。不過,梁華盛畢竟是嫡系,很快又復出,在解放戰爭之初,還當過吉林省代主席,號稱是第一個當上省主席的黃埔生。國民黨垮臺,梁華盛去了臺灣,轉而經商。

梁華盛之後,第二任軍長就是揚名長沙會戰中的李玉堂了,山東三李之一,畢業於黃埔一期。李玉堂是名將,雖然有人說他不如王耀武。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李玉堂一個軍,遭遇了日軍差不多三個師團的圍攻,頑強抵抗,卻因援軍不到,致使陣地丟失。

事後,李玉堂也被撤職查辦,搞得第十軍全體軍官不服,為他們的軍長叫屈。叫屈也沒用。李玉堂只好頂住壓力,戴罪立功,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死守長沙,打了一個大勝仗,泰山軍的招牌就是這個時候掛上的。

名將卻背負著巨大的包袱,李玉堂的人生結局也很悲劇。解放戰爭後期,他一度想起義,卻最終沒有成功,反而被蔣介石的人發現了。1951年,李玉堂被槍殺在臺北。後來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方先覺)

李玉堂之後的軍長是他的愛將方先覺,江蘇蕭縣人,現在的蕭縣隸屬於安徽了。方先覺畢業於黃埔三期,在抗日戰爭中,方先覺先是升任師長,然後再升任軍長。為什麼?打得好。

可是,方先覺比李玉堂還要倒黴。抗日戰爭後期的豫湘桂戰役中,方先覺率領第十軍堅守衡陽,為了保衛衡陽,方先覺設計了一種超級戰壕,美其名曰叫「方先覺壕」。

日軍對衡陽勢在必得。最開始動用了兩個師團,沒有拿下衡陽,後來日軍居然動用了五個師團。中國軍隊的一個軍,能擋住日軍的一個師團就是奇蹟了,而方先覺卻面對的是日軍的五個師團。

神仙也救不活,援軍總是到不了。方先覺最終放下了武器,投降了。名將之殤啊。這成為方先覺一生的汙點,好在大家理解他已經盡力了,方先覺後來成功逃脫日軍魔爪,並沒有受到太多懲罰,他最終死在臺灣。

第十軍被打垮了,畢竟方先覺以投降的方式,保全了一些力量。第十軍得以重建,李玉堂仍然擔任軍長。李玉堂之後,軍長是趙錫田,熟悉這個名字吧?定陶戰役中,被王近山騙進了劉鄧大軍的口袋,最後被全殲的正是趙錫田的部隊。

只是,當時第十軍已經改編成了第三師。趙錫田這個師長被俘了。趙錫田的背景很強大,他是顧祝同的外甥。被我軍釋放後,趙錫田徹底悔過自新,拒絕跟著蔣介石走,他選擇定居古巴,晚年還回國探親。

第三師全軍覆沒,國民黨又恢復了第十軍的番號,軍長叫覃道善。這個名字也很熟悉啊。沒錯,覃道善參加了淮海戰役,是黃維兵團的一個軍。倒黴的覃道善跟著黃維,也難逃被俘的命運。

第十軍就是這樣悲催,屢次被打爛又屢次重建。其五任軍長,梁華盛,李玉堂,方先覺,趙錫田,覃道善,不是被撤職而搞得聲名狼藉,就是被俘,甚至於向日軍投降。哎,這個可憐的王牌軍啊。

相關焦點

  • 他是抗日王牌「泰山軍」的軍長,抗戰中立下大功,到臺灣死於非命
    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有許多能打仗的部隊,其中有一個軍被稱為「泰山軍」,這個軍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但在抗戰中不亞於號稱虎賁的第74軍。這個軍的軍長,抗戰中曾立下大功,到臺灣後卻死於非命。
  • 國軍五大主力之首,蔣的嫡系部隊,74軍五任軍長只有他得以善終
    作為74軍的主力,51師和58師可謂是重擔在身,因為他們要在上海阻擊大規模的日軍,在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之際,51師師長王耀武率領全體士兵奮勇殺敵,縱然傷亡過半,但依舊堅守陣地。王耀武也因此受到了上級的嘉獎,由少將升為中將,剛剛建立的74軍也嶄露頭角,備受關注,就連《申報》也報導了51師的英勇事跡。
  • 一哥「俗人讀史」之——國民黨87軍軍長真的是「餘則成」
    在電視劇《特赦1959》介紹虛構人物陳瑞章的職務為國民黨87軍軍長,讓人感覺或有其人,當然陳瑞章做為一個戰犯綜合體的原型,反映出了那個時代國民黨軍人身上的一些共性及對於改造的態度,也是很不錯的,有一定的代表意義。而就此職務而論,其軍長段沄的經歷卻與陳瑞章相左太多。
  •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
    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蔣介石的心頭肉,一度作為蔣介石本人的御林軍。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確實強悍,它在抗日戰爭中立功無數,獲得了抗日鐵軍和虎賁軍的榮譽稱號。在這樣的軍隊裡,軍長自然是非凡之人。
  • 他是天下第一軍軍長,驍勇善戰,在遼瀋戰役中被俘,之後加入我軍
    1945年時,東北稱為兩黨爭奪的焦點,國民黨為了挺進中原,解放軍為了解放全國,因此,在這塊土地上發生了激烈慘痛的戰役,戰役持續僅近兩個月,而且也是第一次解放軍人數超過國民黨軍。1948年時,東北野戰軍已經大面積控制東北,當時的國民黨軍四分五裂,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地區,人員不集中的情況下完全沒有能力將我軍擊垮,而且當時人員相差很多,加之指揮得當,遼瀋戰役取得了完全性的勝利。當時的國民黨軍有位司令叫鄭洞國,是一位抗日名將。
  • 他是41軍首任軍長,人稱司令員專業戶,為何缺席了韓戰?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塔山名將,解放軍第41軍的首任軍長吳克華。作為東野名將,吳克華參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次戰役,可是到了抗美援朝時,東野的洪學智、韓先楚都去了朝鮮,吳克華為什麼卻缺席了呢?抗戰時期,吳克華擔任過旅長、師長、司令員,在日本投降後,他去了東北,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四縱在吳克華的帶領下,打了不少的大仗,最有名就是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
  • 泰山軍-第十軍
    日軍用29天就佔領整個印尼,而在衡陽卻僅僅佔領幾個街道......衡陽保衛戰是抗戰期間最悲壯守城戰;孤軍死守衡陽47天便是「泰山軍」第10軍。 泰山軍首任軍長梁華盛 該軍前身為第190忠勇師,1938年武漢會戰曾在高隴,德安擊退日軍海軍陸戰隊四次登陸;同年8月在東、西孤嶺阻擊日軍第101師團20餘天,"忠勇師
  • 74軍3次重建,7任軍長,最後結局大反轉
    邱維達在淮海戰役中被俘,重建的74軍再次被全殲; 第二次重建,1949年2月,勞冠英接任74軍第六任軍長,在福州戰役中,74軍殘部被徹底消滅,勞冠英逃往臺灣。1949年8月底,74軍被撤銷番號。 然而,74軍番號並沒有壽終正寢,在1949年的10月,這個番號又一次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
  • 解放戰爭時期,哪7個國民黨軍高級將領,戰敗後選擇了自盡?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將軍們失利後,不是陣亡就是被俘還有逃跑這三種情況。而陣亡又分為兩種情況:被我軍擊斃和主動自盡。通常主動自盡的將領都非常頑固,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哪些國軍將領在戰敗後選擇了自盡。戴之奇,第六十九師師長,國民黨中將戴之奇,1904年生,貴州興義人。黃埔軍校畢業,之後隨東路軍參加北伐,先後參加過鬆口、鎮江、龍潭、徐州等戰役。1946年,擔任國民黨第六十九師少將(死後被追加為中將)。同年,率領部隊,從江蘇宿遷向沭陽地區進攻,年底,宿北戰役被我軍殲滅。他是一位學術型將軍,十分相信友軍會救援他們部隊,最終導致全軍慘敗,在被俘前在指揮所自盡。
  • 四野原有12個縱隊,卻編成了18軍,多出的6個軍軍長是誰
    這6個軍的情況還不完全一樣。先說第50軍吧,怎麼來的?那是曾澤生長春起義部隊改編而成的,原來是國民黨的第60軍,改編過來後是第50軍。軍長曾澤生。曾澤生是雲南人,滇軍將領,他在關鍵時刻起義,促成了長春的順利解放。建國後,曾澤生率領第50軍參加第一批入朝作戰,一次不落打了前四次戰役,打得真是相當頑強,讓彭老總都為他點讚。
  • 7000名志願軍戰士被俘,為何軍長回國後不追責,還被授中將軍銜
    7000名志願軍戰士被俘,為何軍長回國後不追責,還被授中將軍銜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中,我軍曾經吃過一次慘烈的敗仗,這次失利直接導致我軍60軍180師被敵人圍困,而在敵人的裝備優勢以及人數壓制下,這支隊伍最終僅有2000人突出重圍,被俘的人數達到了7000人。
  • 1949年,七十二軍軍長郭汝瑰和平起義,副軍長的結局怎麼樣?
    解放戰爭期間,郭汝瑰官至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廳長,負責起草國民黨的作戰計劃。其實,郭汝瑰的真實身份是我黨的臥底,解放戰爭末期,郭汝瑰源源不斷把自己掌握的情報輸送給解放軍,他的情報也在解放戰爭中起了很大作用。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西路軍全軍覆沒後,紅九軍軍長孫玉清是怎樣被馬家軍抓住被處置的?
    在歷次反圍剿作戰中屢立戰功,從戰士一直升到軍長。 1936年10月,歷經艱苦長徵的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省會寧縣勝利會師後,為執行寧夏戰役計劃,紅一、紅四方面軍主力同北上追剿的國民黨軍節節血戰,奮力強渡黃河,在我過去紅五軍、紅九軍、紅30軍三個軍21800人後,被國民黨部隊及時趕來封鎖了黃河渡口。
  • 國軍王牌軍「泰山軍」,是一支抗日勁旅,三個師長的命運都很悲慘
    在國民黨軍隊中,有一支勁旅被稱為「泰山軍」,這支抗日勁旅的軍長叫李玉堂,是山東人,黃埔一期畢業生。這個軍就是國軍第十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大放異彩,但這個軍三個師長的命運都很悲慘。駐守長沙的就是國軍第十軍,薛嶽將軍運用天爐戰法,誘敵深入,將第3師團合圍,使日軍損失慘重,只有少數逃出。當時,第十軍共有三個師:第3師、第190師和預10師。第3師師長是周慶祥,第190師師長是餘錦源,預10師師長是名將方先覺。戰後,李玉堂軍長升任27集團軍副司令,方先覺升任第十軍軍長。
  • 國民黨五大精銳中實力最雄厚的18軍 氣勢洶洶地直撲山東解放區
    在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第18軍成立時間最早、軍史最長、實力最為雄厚,在國民黨部隊中有許多師、旅建制都是從18軍中走出來,因此也被稱為「種子軍」。第18軍作為陳誠的發家之本,派生出了54軍、79軍,還延伸到了新1軍、新6軍建制內,因此形成了國民黨軍內屬於陳誠的「土木系」,其中的「木」便是指的18軍,「土」則是第18軍骨幹的第11師。
  • 南昌起義的三個軍,軍長都是誰,有一位很可惜
    南昌起義打響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很多開國將帥都參加了這次偉大的起義。參加南昌起義的部隊共有三個軍,那麼,這三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後來成就如何呢?先說第二十軍,這是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軍長就是賀老總。賀老總同時也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
  • 紅17軍遭伏擊,軍長政委當叛徒參謀長殉難,一連長突圍成開國少將
    這個不大的村莊,在1934年1月,發生了一場震驚鄂東南的慘烈戰——王文戰役。後渡過富河到達富水(今屬龍港鎮),準備去黃沙(今屬通山縣)時,在王文驛(今王文村)遭到鄂東南「剿總」總指揮郭汝棟率領的國民黨軍伏擊
  • 國民黨的新五軍軍長,投誠後主動留在大陸,卻在「鎮反」中被處決
    選擇起義投誠的國民黨將領大部分的結局都不錯,比如董其武、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但是也有的起義投誠將領受到不公平對待,尤其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這些將領甚至有的失去了生命,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國民黨新五軍軍長徐經濟。
  • 紅軍中最大的叛徒,因為他導致29軍全軍覆沒,27歲的軍長壯烈犧牲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個大叛徒的故事,正是因為他,29軍全軍覆沒。他就是臭名遠揚的張正萬,此人原本是土匪,在四川渠縣被通緝後逃到了西鄉,在這裡靠著溜須拍馬成為劣紳熊振川的義子,帶領神團欺壓人民。當時軍長紅二十九軍軍長是陳淺倫,他是西鄉縣私渡鎮廷水人,1906年7月12日出生,他有學問,閱讀了許多進步書籍,1927年加入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