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七十二軍軍長郭汝瑰和平起義,副軍長的結局怎麼樣?

2020-12-18 悟空談歷史

解放戰爭期間,郭汝瑰官至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廳長,負責起草國民黨的作戰計劃。其實,郭汝瑰的真實身份是我黨的臥底,解放戰爭末期,郭汝瑰源源不斷把自己掌握的情報輸送給解放軍,他的情報也在解放戰爭中起了很大作用。

郭汝瑰不僅是黃埔軍校的學生,而且還是陳誠的「十三太保」之一。因為陳誠的緣故,蔣介石一直對郭汝瑰深信不疑。1949年春天,蔣介石重建了七十二軍,任命郭汝瑰為七十二軍軍長。

郭汝瑰到任後,暗地裡準備起義投誠,很快就剪除了蔣介石安插在七十二軍中的眼線。1949年下半年,郭汝瑰在四川宜賓和平起義,正式加入解放軍。那麼,作為七十二軍的軍長,郭汝瑰率領七十二軍和平起義後,他手下的副軍長是如何選擇的呢?

七十二軍的副軍長名叫卿雲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卿雲燦的結局。卿雲燦出生於1908年,他是四川威遠人。七十二軍一直是川軍「劉湘系」的部隊,軍中大小軍官一般都由四川人擔任,卿雲燦能成為七十二軍副軍長也是順理成章。

同時,卿雲燦也是黃埔軍校五期畢業生,陸軍中央大軍六期畢業生。他不僅是一位高材生,更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抗日戰爭期間,卿雲燦跟隨七十二區參加了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等一系列大型戰役,由一名普通的下級軍官晉升為團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不久解放戰爭爆發,為了發動內戰,蔣介石把第二「綏靖」區由武漢移到山東濟南,卿雲燦也在1947年被晉升為第二「綏靖」區第二處少將處長,之後他一直駐守在濟南,擔任濟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

卿雲燦運氣也好,濟南戰役前,他被調任整編45師參謀長,恰好離開濟南,同時也避免了濟南戰役後被俘虜或者戰死沙場的結局。1949年春天,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不過蔣介石並不想放棄,他甚至幻想把西南當作內戰的根據地繼續頑固抵抗。此時的蔣介石開始重點經營西南,並重新組建了七十二軍,任命郭汝瑰為七十二軍軍長,任命卿雲燦為七十二軍副軍長。

不過,蔣介石不知道的是,七十二軍軍長郭汝瑰是我黨的臥底,他在擔任七十二軍軍長後找機會移除了蔣介石安插在七十二軍中的特務與眼線,隨時為和平起義做好準備。不久後,郭汝瑰和平起義,作為副軍長的卿雲燦也在1949年12月16日追隨郭汝瑰起義,正式加入解放軍。

加入解放軍後,卿雲燦的部隊被改編,卿雲燦陸續擔任了解放軍18軍研究組組長、西藏昌都地區農牧處處長等職務。不久後,卿雲燦回到四川成都,晚年的卿雲燦一直定居在四川成都,先後擔任四川人民政府參事以及四川政協委員等職務。

退休後的卿雲燦在成都過著淡泊寧靜的日子,但他也不忘為和平作貢獻,經常利用自己黃埔學生的身份呼籲兩岸和平。1994年,卿雲燦在成都因病去世,終年86歲。

參考資料: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起義投誠被俘陣亡高級將領錄》

相關焦點

  • 「十五兵團司令」羅廣文,1949年和平起義,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2月,鄧錫侯、劉文輝等人先後通電起義,徹底打破了蔣介石的幻想。在這之後,陸續又有川軍將領通電起義,比如「十五兵團司令」羅廣文就是和平起義中的一員,那麼和平起義後的羅廣文的結局怎麼樣呢?羅廣文出生於1905年,他是重慶人,黃埔四期畢業生。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羅廣文留學日本,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
  • 國軍中將劉萬春:49年綏遠起義後任36軍軍長,後因何被關押26年?
    北平和平解放的,傅作義將軍的老部下,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將軍立即表示了和平起義的意願;隨著中共華北局和傅作義的協助,至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將軍率領所部6萬餘官兵宣布脫離國民黨集團,和平起義,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綏遠和平解放。
  • 平津戰役中,傅作義為何選擇和平起義?一起起義的四軍長結局如何
    平津戰役中,傅作義帶領下轄部隊進行和平起義,使得古都北平倖免於難。傅作義和平起義後,自然而然成為國家的英雄,此後,傅作義便一直服務於新中國。很多人都很好奇,當時跟隨傅作義和平起義的4個軍長,他們結局怎麼樣?那麼,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四個軍長分別是誰,以及他們大義的選擇!
  • 「西北四馬」馬鴻賓,1949年和平起義,晚年的結局怎麼樣?
    只有實力最弱的馬鴻賓主動留在大陸,選擇和平起義。那麼,選擇和平起義的馬鴻賓的晚年結局如何呢? 1949年,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西北四馬」也迎來了不同的結局,尤其是1949年8月蘭州解放後解放軍移師寧夏,「西北四馬」膽戰心驚。
  • 遠徵軍失敗後,此軍長被當成「替罪羊」,1949年起義,結局如何?
    抗日戰爭期間,應英國與美國等同盟國要求,1941年12月,國民政府組建中國遠徵軍,中國遠徵軍正式入緬作戰。狹義上,中國遠徵軍一共進行了兩次遠徵,首次遠徵是從1941年12月23日開始,至1942年6月結束,第一次遠徵軍作戰失敗。
  • 1949年,國軍第16兵團宣布起義,兵團司令和3位軍長是誰?
    1949年12月16日,國民黨第16兵團在什邡城中宣布起義,六萬餘名官兵投入到解放軍麾下,加速了大西南的解放進程。那麼,16兵團司令長官和下屬3位軍長是誰?他們在建國後又怎樣的結局?
  • 1949年,國軍第19兵團起義,三位重要將領都是誰?各自有什麼態度?
    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第19兵團司令張軫率領所部25000人起義,起義成功後,張部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1軍,由張軫擔任首任軍長。事實上,第19兵團在起義之前,主要有3位主要將領,他們分別是兵團司令張軫、兵團副司令兼127軍軍長趙子立以及128軍代軍長辛少亭,那麼,這3位將領都有著怎樣的人生?他們對於起義有著怎樣的態度?起義後有著怎樣的結局?
  • 1949年-1985年,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當時他們的的年齡是多大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兵團更是東徵西討,立下赫赫戰功,1949年軍隊改編的時候,陳賡擔任二野第四兵團司令員,當時第四兵團一共下轄三個軍,分別是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軍,每一個軍都是精銳之師,比如第15軍後來在朝鮮打了一個上甘嶺,第十三軍軍長是瘦子周希漢等等,今天我們來說說第十四軍。
  • 西北三馬之一的馬鴻賓,1949年9月發動起義,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而甘肅的馬鴻賓則選擇於1949年9月率領部隊發動起義,為甘肅的和平解放作出了一定貢獻。那麼,作為西北三馬之一的馬鴻賓在發動起義之後,他後來的結局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馬鴻賓是甘肅臨夏人,出生於1884年,他和寧夏的馬鴻逵是堂兄弟。
  • 第八兵團的四個軍,副軍長都是誰,最厲害的當了大軍區司令員
    和三野的其他兵團一樣,第八兵團也是下轄四個軍,那麼,這四個軍的副軍長都是誰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先說番號最大的一個軍吧,即第三十四軍,軍長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何基灃,副軍長有兩位,一位叫饒子健,湖南瀏陽人,另一位叫過家芳,安徽蒙城人。饒子健是一位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老紅軍,他在紅五軍團當過營長。
  • 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負責前線指揮,那麼軍長政委哪裡去了?
    在慘烈的金門戰役中,負責前線指揮的是28軍副軍長蕭鋒。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有些納悶,28軍軍長和政委是誰?這麼重要的一場大戰,他們哪裡去了?我們接著往下看。
  • 1949年,董其武率領10萬軍政人員和平起義,他的晚年結局如何?
    1936年,綏遠抗戰爆發。綏遠抗戰是綏遠地方部隊與日偽軍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抗戰中,有一位將軍星夜奇襲日偽軍,出其不意繞到日偽軍後方,一舉取得綏遠抗戰的勝利。 這位為綏遠抗戰勝利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是誰呢?他就是開國上將董其武。董其武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在解放戰爭中,董其武更是率領10萬軍政人員起義投誠,促使綏遠和平解放,創造了「綏遠模式」。
  • 國民黨軍葉芳率第200師起義:溫州和平解放
    1949年5月7日,國民黨軍第200師師長葉芳少將在溫州率部起義。葉芳將軍這一愛國舉動,使溫州人民生命財產免受重大損失。浙南中心城市溫州的解放,切斷了國民黨殘部妄圖從甌江口外逃的通道,加速了浙南地區國民黨殘部的土崩瓦解和解放的進程。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接替梁興初擔任第47軍軍長的,是原38軍的副軍長:曹裡懷。
  • 國民革命軍首任軍長結局:第四十一軍軍長孫震
    四十一軍前身為二十九軍,一九三五年川軍整編,因該軍與宋哲元的二十九軍番號重疊,遂改稱第四十一軍。原二十九軍軍長孫震改任第四十一軍軍長。
  • 1947年這一戰,國民黨軍長獨自躲了起來,建國後成甘肅副省長!
    ——餘秋雨 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利用集中兵力形成局部優勢的戰法,圍殲過大量國民黨部隊,但是有一戰卻很特別,那就是1947年2月的萊蕪戰役。這場戰役的關鍵時刻,國軍主力尚在,一位主力軍長竟然獨自離開戰場,躲進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商鋪,直到戰役結束,國軍部隊遭到全殲後才悄悄回了南京,這是怎麼回事呢?
  • 南昌起義的三個軍,軍長都是誰,有一位很可惜
    很多開國將帥都參加了這次偉大的起義。參加南昌起義的部隊共有三個軍,那麼,這三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後來成就如何呢?先說第二十軍,這是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軍長就是賀老總。賀老總同時也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第二十軍本來是國民革命軍的番號,但是在賀老總的率領下,這支部隊卻成為黨領導和掌握的部隊。賀老總後來成為元帥,而且是排名第五的元帥。
  • 走進雲南起義紀念館 見證雲南和平起義全過程
    國慶中秋雙節齊至,8天長假,昆明文化旅遊目的地推薦雲南起義紀念館。雲南起義紀念館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翠湖南路4號,是利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昆明盧氏公館建成的紀念館,該館見證了雲南和平起義的全過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 這個軍的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都是中將,為何軍長只是少將?
    1948年11月,在遼瀋戰役勝利結束之後,東北野戰軍立即開始進行了休整和改編。這次改編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撤銷原先的縱隊建制,改編為軍一級建制,當時東北野戰軍原有的12個縱隊陸續改編為了12個軍,番號從第38軍到第49軍。
  • 74軍3次重建,7任軍長,最後結局大反轉
    「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王牌中的王牌」74軍的番號在1949年8月底被撤銷了。伴隨著74軍番號的撤銷,這個番號徹底與蔣介石的嫡系74軍的那些主角們失去了關聯。 在此之前,74軍經歷了兩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