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我軍歷史上首次進行正式授銜,授予朱德等10名我軍高級將領為元帥軍銜,授予粟裕等10名我軍高級將領為大將軍銜。據此,「十大元帥」、「十大將軍」,成了我軍歷史上永恆的豐碑,由於歷史的原因,軍人後來之人肯定將難以超越。
單論我軍高級將領的指揮才能、軍事方面的造詣,粟裕大將,堪稱中國近代的軍神,其在軍中取得的戰績,較之十大元帥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於資歷的原因,粟裕在紅軍時期擔任紅十軍團參謀長、新四軍時期擔任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在戰場上的表現也中規中矩,擔任的職務顯然遜色於軍中的十大元帥。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在軍中大放異彩,先後擔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被任命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兼政委,在其推辭後任代司令兼代政委。
粟裕蘇中七戰七捷,取得了在內線殲滅全副美械裝備國軍的初步經驗,雖然解放區最終丟失,但卻打勝仗消耗了蔣軍,為解放戰爭初期,我軍的作戰指導,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華中野戰軍,戰後繳獲頗豐,主力作戰單位就成了標準的美械部隊,而國軍卻不得不分兵把守重要據點,與華北部隊在同期的集寧、大同被傅作義打得慘敗,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
粟裕率華野發起的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震懾了採取重點進攻的國軍,特別是粟裕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大無畏氣概的孟良崮戰役,以中央突破反中央突破,大膽地指揮華野部隊出其不意,猛虎掏心般地全殲了國軍重點進攻山東的王牌中的王牌整編第74師。
此役極大地震動了國軍高層內部,給予了精神上的沉重打擊,不僅挫敗了其戰略企圖,且迅速改變了戰場態勢,人民解放軍據此由戰略防禦進入了戰略進攻,老蔣真的沒想到,老毛說他也沒想到。
濟南戰役,被軍委任命華東野戰軍總指揮的粟裕牛刀小試,僅用9天時間,全殲濟南守軍將近10.5萬人,生俘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中將以下將領23名。
粟裕並未服從軍委讓華野所部下江南的命令,而是向軍委發電報建言並提出設想,將敵主力全殲在江北,軍委採納並同意了粟裕的設想,據此,粟裕率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在劉鄧中原野戰軍的配合下,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作戰,殲滅國民黨軍44萬餘人,戰後主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此後,粟裕擔任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指揮部隊進行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解放了南京、杭州等大城市。
由於粟裕在軍事上傑出的才能,主席明確發電規定,在軍事作戰上,由粟裕全權指揮負責,由野戰軍副職負責軍事指揮,在我軍歷史上可謂第一次,善於大兵團作戰的粟裕,在解放戰爭時期,其指揮的華野(第三野戰軍)殲滅了國軍五大王牌軍中的兩個半,是非常了不起的戰績。
粟裕兩辭司令,一辭元帥的高風亮節,令軍內外許多人敬佩;粟裕在軍事上的才華,非常靚麗和亮眼,打了許多神來之筆的仗,以至於同為軍神的林帥,就對其特別佩服,說粟裕盡打神仙仗,林帥,此人是個心氣高傲之人,能對粟裕如此評價,說明粟裕確實堪當「戰神」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