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武王

2021-02-23 天下熊家人

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羋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孫,楚霄敖次子,楚厲王(楚蚡冒)之弟,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89年在位,共在位51年。

——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楚武王殺其兄楚厲王之子,自立為君。楚武王繼位後,奉行鐵腕政策,敢作敢為,給楚國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和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楚國由此強盛。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其子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

楚霄敖六年,熊通的父親楚霄敖去世,熊通的哥哥熊眴繼位,是為楚厲王(一作楚蚡冒)。

楚厲王十七年,楚厲王去世,熊通殺害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楚國國君,是為楚武王。

楚武王繼位後,與鄧國(今湖北襄樊)聯姻,娶鄧國公族女子為夫人,史稱鄧曼。楚武王繼位不足三年,便揮師渡漢,遠徵南陽盆地,攻打周朝設在漢北的重鎮,但沒有得手。於是楚武王轉而攻打江漢平原西部,滅掉權國(今湖北當陽縣)。權國國土不廣,但國力不弱。楚國從熊渠至楚霄敖都未能把它滅掉[3]  ,而楚武王實現先君夙願,滅亡權國。

——楚武王滅亡權國後,以權國故地設置權縣,任命鬥緡為權尹(權縣的長官)。後來,鬥緡佔據權縣而叛變楚國,楚武王派兵包圍權縣並殺死鬥緡,再將權縣的百姓遷到那處(在今湖北沙洋縣),改派閻敖治理那處。

楚武王三十一年(魯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蔡國和鄭國在鄧地會見,當時蔡、鄭二國雖然距離楚國較遠,但因楚國的勢力擴張,蔡、鄭二國便從此時起開始畏懼楚國。

——楚武王三十五年(魯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隨國,先派薳章去求和,把軍隊駐在瑕地以等待結果。隨國人派少師主持和談。鬥伯比對楚武王說:「我國在漢水東邊不能達到目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擴大軍隊,整頓裝備,用武力逼迫別國,他們害怕因而共同來對付我們,所以就難於離間。在漢水東邊的國家中,隨國最大。隨國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拋棄小國。小國離心,對楚國有利。少師這個人很驕傲,請君王隱藏我軍的精銳,而讓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長他的驕傲。」熊率且比說:「有季梁在,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鬥伯比說:「這是為以後打算,因為少師可以得到他們國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軍容弄得疲疲塌塌來接待少師。

少師回去後,請求追逐楚軍。隨侯將要答應,季梁勸阻隨侯,隨侯害怕,從而修明政治,楚武王沒有敢來攻打[9]  ,而是強求隨侯替楚國要挾周天子,楚武王說:「我們是蠻夷,現在中原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奪。我也有一支不像樣的隊伍,想因此參與中原的政事,請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號。」隨侯畏懼楚國的兵威,照辦不誤,派遣使者向周天子進言,請求尊封楚國國君名號,但周天子沒有同意。

楚武王三十七年,隨侯通報楚國,說周天子拒絕提高楚君的名號。楚武王聞訊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舉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讓他住在楚地,蠻夷部族都順服於楚國,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國爵位,我就只好自稱尊號。」於是當即自稱王號,稱為「楚武王」。 楚武王稱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楚國無可奈何。

楚武王三十七年春天,鬥伯比因少師受到隨侯的寵信,於是對楚武王說:「現在可以攻打隨國,隨國內部產生裂痕,不可以失掉機會。」同年夏天,楚武王在沈鹿(湖北鍾祥縣東)會合諸侯的軍隊,只有黃、隨兩國不參加會見。楚武王於是先派薳章前去責備黃國,然後親自率軍討伐隨國,軍隊駐紮在漢水、淮水之間。隨國的季梁建議隨侯向楚軍表示投降,說:「等他們不肯,然後作戰,這樣就可以激怒我軍而使敵軍懈怠。」少師對隨侯說:「必須速戰,不這樣,就會丟失戰勝楚軍的機會。」隨侯率軍抵禦楚軍。遠望楚國的軍隊,季梁說:「楚人以左為尊,國君一定在左軍之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戰,姑且攻擊他的右軍。右軍沒有好指揮官,必然失敗。他們的偏軍一敗,大眾就會離散。」少師說:「不與楚王正面作戰,這就表示我們和他不能對等。」隨侯沒有聽從季梁的話。在速杞與楚軍交戰,楚軍大敗隨軍。隨侯逃走,鬥丹俘獲隨侯的戰車和車右少師。同年秋天,隨國要同楚國講和。楚武王本來不同意。鬥伯比說:「上天已經剷除他們討厭的少師,但隨國還不可能戰勝。」於是讓隨侯在表示願意侮改之後,再和隨國訂立盟約而回國。從此,隨國再不敢得罪於楚國。

楚武王三十八年春天,巴國派遣韓服向楚國報告,請求和鄧國友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帶領巴國的使者到鄧國訪問。鄧國南部邊境的鄾地人攻擊他們,並掠奪財禮,殺死道朔和巴國的使者。楚武王派遣薳章責備鄧國,鄧國人拒不接受。同年夏天,楚國派遣鬥廉率領楚軍和巴軍包圍鄾地。鄧國的養甥、聃甥率領鄧軍救援鄾地。鄧軍三次向巴軍發起衝鋒,不能得勝。鬥廉率軍在巴軍之中列為橫陣,當與鄧軍交戰時,假裝敗逃。鄧軍追逐楚軍,巴軍就處於他們背後。楚、巴兩軍夾攻鄧軍,鄧軍大敗。鄾地人黃昏後潰散。

楚武王四十年,楚國的莫敖(官名)屈瑕打算和貳、軫兩國結盟。鄖國人的軍隊駐紮在蒲騷,準備和隨、絞、州、蓼四國一起進攻楚國軍隊。莫敖擔心此事。鬥廉說:「鄖國的軍隊駐紮在他們的郊區,一定缺乏警戒,並且天天盼望四國軍隊的來到。您駐在郊郢來抵禦這四國,我們用精銳部隊夜裡進攻鄖國。鄖國一心盼望四國軍隊,而且依仗城郭堅固,沒有人再有戰鬥意志。如果打敗鄖軍,四國一定離散。」莫敖說:「何不向君王請求增兵?」鬥廉回答說:「軍隊能夠獲勝,在於團結一致,不在於人多。商朝敵不過周朝,這是您所知道的。整頓軍隊而出兵,還要增什麼兵呢?」莫敖說:「佔卜一下?」鬥廉回答說:「佔卜是為決斷疑惑,沒有疑惑,為什麼佔卜?」於是就在蒲騷打敗鄖國軍隊,終於和貳、軫兩國訂立盟約回國。

楚武王四十一年,楚武王派兵攻打絞國,軍隊駐紮在南門。屈瑕說:「絞國地小而人輕浮,輕浮就缺少主意。請對砍柴的人不設保衛,用這引誘他們。」楚武王聽從屈瑕的意見。絞軍俘獲三十個砍柴人。第二天,絞軍爭著出城,把楚國的砍柴人趕到山裡。楚軍坐等在北門,同時在山下設伏兵,大敗絞軍,強迫絞國訂立城下之盟而回國。在進攻絞國的這次戰役中,楚軍分兵渡過彭水。羅國準備攻打楚軍,派遣伯嘉前去偵探,三次遍數楚軍的人數。[14] 

楚武王四十二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軍攻打羅國,鬥伯比為他送行。回來時,對他的御者說:「屈瑕一定失敗。走路把腳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穩定。」於是進見楚武王,說:「一定要增派軍隊!」楚武王拒絕他,回宮告訴夫人鄧曼。鄧曼說:「大夫鬥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數的多少,而是說君王要以誠信來鎮撫百姓,以德義來訓誡官員,而以刑法來使屈瑕畏懼。屈瑕已經滿足於蒲騷這一次戰功,他會自以為是,必然輕視羅國。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於不設防範嗎!鬥伯比所說的請君王訓誡百姓而好好地安撫督察他們,召集官員們而勉之以美德,見到屈瑕而告訴他上天對他的過錯是不會寬恕的。不是這樣,鬥伯比難道不知道楚國軍隊已經全部出發?」楚武王派賴國人追趕屈瑕,但沒有追上。屈瑕派人在軍中通告:「敢於進諫的人要受刑罰!」到達鄢水,楚軍由於渡河而次序大亂。全軍亂七八糟毫無秩序,而且還不設防。到達羅國,羅國和盧戎的軍隊從兩邊夾攻楚軍,把楚軍打得大敗。屈瑕吊死在荒谷,其他將領們被囚禁在冶父,等待處罰。楚武王說:「這是我的罪過。」於是把將領們全都赦免。

楚武王五十一年,周天子召見隨侯,責備他奉立楚國為王。此後隨國對楚國的態度不免有些冷漠。楚武王很生氣,認為隨侯背叛自己。同年三月,楚武王再次派兵大舉攻打隨國。楚武王運用一種名叫荊屍的軍陣,把戟頒發給士兵。楚武王臨行前準備齋戒,進宮告訴夫人鄧曼說:「我心神動蕩不安。」鄧曼嘆氣說:「君王的福祿已盡。滿了就會動蕩,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所以面臨作戰,將要發布徵伐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如果軍隊沒有什麼損失,而君王死在行軍途中,這就是國家之福。」楚武王於是出徵,死在樠樹下面。令尹鬥祁、莫敖屈重秘不發喪,開通新路,並在溠水築橋,在隨國境外建築營壘。隨國人恐懼,向楚軍求和。屈重以楚王的名義進入隨國,和隨侯結盟,而且邀請隨侯在漢水轉灣處會見,然後退兵。渡過漢水以後公布喪事。 楚武王死後,其子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

楚武王兼併權國後,將權國設置為縣——權縣(權縣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縣),以便集中統治,並任命其叔鬥緡為權尹。鬥緡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縣級政權長官。楚武王此舉一改過去分封制度為國君委派縣尹制,建立直屬楚君的縣行政機構。後來,鬥緡恃勢,認為自己是楚國原國君楚若敖的兒子,又是楚國大夫鬥伯比的哥哥,不甘心聽命楚武王的擺布,便發動權國遺民叛亂,但被楚武王派兵鎮壓並處死。楚武王平定叛亂後繼續設縣,為防止權國遺民造反遂將權縣遷於那處(今湖北沙洋縣),改派閻敖治理那處。楚武王滅權,值得後人注重的不是伐權的用兵方略,而是滅權後的設治決策。中原的縣雖在西周就有,但縣在西周還只是泛指郊外的地區,不能構成一級行政區域。以縣為一級地方行政區域,即自楚武王滅權國而置權縣始。直到當代,縣仍是中國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域。此後,楚國每滅一國,便把該國的公族遷到楚國的後方,嚴加監管,對該國的故地則通常設縣,因俗以治。

和氏璧

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中得到一塊璞玉,捧著進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玉匠(治玉的匠人)鑑定,玉匠說:「這是塊石頭。」楚厲王認為卞和欺騙自己,於是砍掉他的左腳。

等到楚厲王去世,楚武王繼位後,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進獻給楚武王。楚武王讓玉匠鑑定,玉匠又說:「這是塊石頭。」楚武王也認為卞和欺騙自己,於是砍掉他的右腳。

等到楚武王去世,其子楚文王繼位後,卞和就抱著那塊璞玉在荊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淚哭幹直到流出血來。楚文王聽說後,便派人去詢問卞和哭泣的原因,說:「天下受斷足刑的人好多,為何獨獨你哭得這麼悲傷呢?」卞和說:「我不是悲傷腳被砍掉,而是悲傷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貞的人稱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楚文王就讓玉匠加工這塊玉璞,發現真是一塊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熊氏宗親(廣東)聯誼會,於2015年3月28日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宣告成立。在廣東居住工作的共五十多名宗親歡聚在一起,參加了第一次聯誼會。聯誼會選出了理事會會長、監事會會長、秘書長各一名;副會長若干名,各分會負責人兩名  ;選出了十八位宗親擔任本屆聯誼會理事;通過了聯誼會章程。目前擁有會員140多名,理事43名。

——聯誼會以尋根問祖為紐帶,增進會員間的情感;以商務交流為平臺,達到資源共享;以濟困助學為宗旨,弘揚奉獻精神。在近一年時間裡,先後進行了廣東博羅園洲宗親聯誼;赴梅州慰問抗戰老兵熊廣冉宗親;為遭受人身意外傷害的河南淮濱熊家青、福建廈門熊俊宗親舉行了募捐等活動,在廣東乃至全國產生了積極影響。

——聯誼會充分利用在各地擁有會員分布的優勢,促進全國以及全球宗親互動交流,開展楚熊文化研究、族譜修訂,為實施全國統譜遠景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聯誼會下設「宗親聯誼部」、「商務合作部」、「財務諮詢服務中心」、「法律諮詢服務中心」等分支機構,向宗親個人及企業提供相關諮詢服務。

——任重而道遠。本聯誼會願與全國各地聯誼會相互學習與交流,為推動全國熊氏宗親聯誼事業發展,攜起手來,共同奮進。

更多資訊,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楚武王三戰周天子 | 楊帆
    楚武王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迅速擊潰來犯之敵,周王師大軍壓境,清溪河防線一旦失守,楚國將失去戰略縱深,都城丹陽將暴露在敵方口中,後果不堪設想,莫說楚國崛起問鼎中原,弄不好幾百年列祖列宗的基業也將毀於一旦。每每想到此,楚武王寢食難安,恰逢從丹陽運輸棉服的尹因貽誤時機被問罪,楚武王責怪尹未能按時完成任務,尹辯解因途中遭遇暴雨,導致棉服吸水,重量增大,路難行。
  • 楚國霸業的開創者——楚武王熊通(一)
    楚武王,以及楚武王的繼承人楚文王,可能大家都不熟,但楚文王的夫人,我們前面卻講過,沒錯,就是春秋四點美人之一的——息夫人。這下關係清楚了吧?今天,我們來講講楚武王。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姬寤生、齊僖公姜祿甫、楚武王熊通。前741年,楚厲王去世,楚武王殺其兄(楚厲王)之子,自立為君。楚武王繼位後,奉行鐵腕政策,敢作敢為,給楚國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和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楚國由此強盛。前690年,楚武王去世,其子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
  • 荊楚傳說漢東霸主楚武王
    前740年,熊通殺其兄熊眴之子自立為楚國國君,繼續了熊渠的開疆拓土歷程。前706年,鬥伯比(若敖熊儀之子,霄敖熊坎之弟,楚武王叔父)參政,參與楚武王國政決策,他為楚武王攻隨服隨出謀畫策,起了重要作用。鬥伯比識人精闢,據史籍《左傳·桓公十三年》記載,他認為「莫敖屈瑕驕傲輕敵,伐羅必敗」,結果,屈瑕在率楚軍討伐羅國時,果然大敗。可見,鬥伯比是楚武王身邊很有才幹的最高統治集團成員之一。
  • 春秋戰國19——楚國霸業開創者 楚武王熊通(二)
    楚武王四十一年(前700),楚武王派兵攻打絞國,軍隊駐紮在南門。屈瑕說:「絞國地小而人輕浮,輕浮就缺少主意,就會對砍柴的人不設保衛,我們用這個辦法引誘他們。」楚武王聽從了屈瑕的意見,於是就派楚軍裝扮成砍柴人。絞軍俘獲了三十個砍柴人押入軍中,但並不設防。第二天,絞軍爭著出城,便把楚國的砍柴人趕到山裡。
  • 聚焦新學人文學 | 朱華陽:英雄敘事中的歷史與文化 —— 評劉保昌的長篇歷史小說《楚武王》
    劉保昌的長篇歷史小說《楚武王》敘述了楚武王熊通發奮圖強、勵精圖治、整軍經武、開疆拓土,不斷發展壯大楚國,終於成就霸業的輝煌人生,濃墨重彩地塑造了一個英武偉岸、剛勇堅毅、多謀善斷又兇狠蠻強的英雄形象。小說情節驚心動魄,語言遒麗奔放,氣韻連貫,格調昂揚,讀後令人血脈僨張,盪氣迴腸。這種瀰漫著荊楚文化氤氳的浪漫精神和英雄氣概,是我們閱讀《楚武王》之初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