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寧繞百裡路,不渡七尺河;願娶糊塗妻,不要麻纏婆」。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雖然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寧繞百裡路,不渡七尺河
所謂的「河」,就是指的河流。
河流是由於降水或由地下湧出地表而匯聚於低洼處而流動的一種水。按照類別區分,可分為內流河和外流河。一般情況下,內流河水常常注入內陸湖泊或沼澤中,或因滲透、蒸發等原因而消失於荒漠裡;而外流河水則會注入海洋。
我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多達5萬條,其中長江長達6397千米,為世界第三大河;黃河長達5464千米,為世界第五大河。至於其它的河流因不是太長而沒有進行排名。
不管是排上名次的河流,還是沒有排上名字的河流,由於流經地域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其河水的深淺是無法確定的。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有小河,無淺水。意思是說:很小的河流當中也有水深的地方。
就拿洛河來講,河水的最淺處也許只有一米深,而最深處也許有五米深。由此可見任何一條河流的總體深淺都是無法確定的。
七尺河看似很窄,但一步是很難跨越過去的,一旦因不知河水的深淺而涉水而過的話,就有可能遭遇危險,而在河水中遭遇的危險將會是致命的。為了保證安全,人們寧願繞路百裡,也是不願去隨隨便便渡過七尺河流的。其實,這就是「寧繞百裡路,不渡七尺河」這句俗語的來歷。
二、願娶糊塗妻,不要麻纏婆
所謂的「糊塗」一詞,出自《宋史·呂端傳》中,在《宋史·呂端傳》中有這麼一段話:「太宗欲相端 ,或曰:『端為人糊塗。』太宗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決意相之。」
從這句古語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糊塗」是指「人的腦子不靈活,犯傻,分辨不了是非」,但不一定是貶義詞。古人就曾經告誡人們:難得糊塗。
當然,一個人過於糊塗也是會給別人的生活帶來許多困擾的。比如,一個男人娶了一個糊塗老婆就會因為糊塗老婆不通曉是非而鬧出很多矛盾,所以,許多男人是不願意娶糊塗女人為妻的。
既然許多男人都不願意娶一個糊塗女人為妻,那幹嘛還要說他們願意呢?
其實,這是相比較而言的。
所謂的「麻纏」是一句土語,「麻纏」的意思是:不講道理,胡攪蠻纏。其行為比單純的「糊塗」更甚。比如有些人根本不懂什麼是道理,總認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對的,而其他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一旦別人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胡攪蠻纏,甚至會撒潑打滾或哭哭啼啼。試想:一旦一個男人娶了這樣一個女人做老婆是不是會非常痛苦啊!因此,民間便有了一種說法:「願娶糊塗妻,不要麻纏婆」。其實,這就是這句俗語的由來。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