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企業家要有全球視野
年齡:42
籍貫:廣東東莞
個人事跡:1992年建築學專業本科畢業後,進入名冠集團,從施工員做起。1993年底,參與寮步金凱悅酒店的籌備工作,1996年酒店開張運營。此後,莫冠良率名冠集團走多元化發展的路子,形成涉及酒店、地產、港口物流等四大板塊十幾家企業的集團公司。
1985年,改革的春風吹到東莞,莫冠良的父親莫志明辭去校長職務,下海創業,成立建築公司。時間到了2004年,莫冠良全面接管集團,創新集團管理經營模式,使名冠集團旗下產業涉及建築業、酒店業、鋼鐵製造業、房地產業、港口物流業等多個領域,年產值達數十億元。
從小就有創業夢想
在父親莫志明創業成立建築公司後,莫冠良過了一段苦日子。
莫冠良回憶說,每年寒暑假,正在讀高中的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地上度過,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一起幹活,做的是搬搬抬抬的苦活累活。也就是此時,莫冠良萌發了學建築的夢想,「看到水泥沙石鋼筋混在一起,就能建起一棟高樓,覺得很神奇,特別佩服工程師、建築師等專業人士。」
1988年高考,莫冠良被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學專業錄取。1992年大學畢業後,莫冠良進入父親創辦的華宇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從施工員做起,每天都要下工地。
經過近10年發展,華宇建築公司壯大了。因為經常要接待客人和外商,而當時的東莞,環境舒適的酒店並不多,一些好的技術人員也不願意來東莞。莫冠良和父親商量,決定建一家酒店,讓集團產業走向多元化,分攤經營風險。
莫冠良說,剛開始他只是想建一家環境舒適的普通小酒店,但第一次籌辦,完全沒有經驗,只能請教自己認識的外商,併到香港甚至外國的酒店參觀學習。之後他決定擴大酒店規模,提升酒店檔次。這才有了中國第一家鄉鎮四星級酒店。當年底,寮步金凱悅酒店正式開張。
成立大集團公司
隨後的五六年裡,名冠集團越走越遠,產業越來越多元化,先後增添多個成員:鳳崗金凱悅酒店、廣東華冠鋼鐵有限公司、石龍金凱悅酒店、名冠港口物流公司……目前,名冠集團旗下已有金凱悅酒店業、地產建築業、港口物流業、鋼鐵製造四大板塊十多家企業集團。
2004年,莫冠良全盤接掌名冠集團。不過,他發現自己要「充電」了。莫冠良說:「那幾年,也是集團走向多元化、發展壯大最快的時期,我發現自己的經營管理水平有點跟不上集團的發展。」
2006年、2007年,他半脫產進入長江商學院CEO總裁班,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回來後,他做了三件事:一是著手建立集團的ERP信息化管理系統;二是重建集團人事架構,從總裁到公司基層小組長,職權重新界定;三是界定集團總公司和各子公司的關係,收回子公司的人事權、採購權、財務權,讓企業專注生產銷售。
經過這次改革,公司的經營管理更高效、精細、規範和科學。目前,他正在努力推動集團旗下的華冠鋼鐵有限公司上市。
莫冠良說,他的偶像是霍英東,對國家民族,對社會弱勢群體都有慈愛之心,是真正的愛國者,慈善企業家。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他捐了150萬元給企石做教育扶貧基金,「從爸爸創立集團公司到現在,我們一共捐了2600多萬元做慈善。集團每年都會準備一筆錢做慈善,而每年的捐款都會超出這個預算。」
■對話
南方日報:現在都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你作為一名「繼承者」,怎麼看?
莫冠良: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業務增加迅速,而人才培養和管理卻沒跟上,導致公司在流程管理、成本控制上產生很大漏洞,出現了「企業發展越快,風險越大」的狀況。針對這種情況,公司開始逐步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引進先進的管理體系,不斷優化企業的管理流程,讓企業逐步走上現代化企業管理軌道。
南方日報:很多企業都在提倡轉型,你怎麼看?
莫冠良:很多傳統行業都可以藉助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推倒重來時間成本、建設成本太高,沒必要。對於企業來講,我認為目前需要做的是企業營運模式、管理思想的創新升級,如藉助多元化渠道、電子商務等,構建全新的運營模式和服務模式。
南方日報:從你的企業發展經驗來看,目前東莞企業家最需要提升的是什麼?
莫冠良:莞商目前亟需學習創新,學習新科技,不能躺在功勞簿上,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不斷應用新科技,以應對社會的發展。同時要學習全球化市場知識,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格局。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