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黨委書記趙峰(左四)帶領各村黨支部書記考察中草藥種植項目(資料圖)
峰瑞高廩農業發展集團訂單洋蔥喜獲豐收(資料圖)
鍋培口村麥季分紅大會
為貧困戶開展代耕種服務(資料圖)
西鹹村合作社380畝毛豆喜獲豐收
修建水利灌溉項目
8月27日,在平原縣腰站鎮鍋培口村民俗文化廣場上,村民們齊聚一堂,臉上掛著笑容,一派喜氣洋洋,這裡正在召開上半年的麥季分紅大會。「如今只要加入合作社,把土地交給他們耕種,不受累,不操心,不擔風險,還能領分紅。」鍋培口村貧困戶趙明菊說,她於去年加入了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幾個村的合作社再聯合加入鎮上成立的峰瑞高廩(山東)農業發展集團,統一運營土地,為貧困戶提供代耕代種服務,此次,趙明菊領取了3640元分紅。
近幾年,腰站鎮圍繞政府、黨支部搞服務,集體增收為中心的「兩服務一中心」,走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路子,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規模化、專業化耕種土地,成立峰瑞高廩(山東)農業發展集團,合作社自主加入集團進行運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集團公司+黨支部+農戶」的發展模式,不僅讓村民和村集體找到了增收致富新路徑,還大大增加了貧困戶收入,解決了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種田難題,鞏固了脫貧成果。目前,腰站鎮16個省級貧困村全部摘帽, 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
成立農業集團,發展訂單種植,村民集體雙雙富起來
8月初,西鹹村合作社種植的380畝毛豆熟了,裝袋、過秤、計數……村民們將一袋袋綠油油的毛豆打包裝車,一派豐收忙碌的景象。「這些毛豆是4月底種上的,生長周期是90天,我們和外面的公司籤訂了訂單種植合同,按照每斤1.35元賣出,一畝地能產2500斤左右,畝均收入3300多元,比種小麥玉米收入高多了,而且毛豆豐收後,我們還可以再種一季西蘭花。」村黨支部書記許興達介紹。
以前,腰站鎮的農民種糧食,收入普遍較低。作為一個農業大鎮,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向土地要效益,成為擺在腰站鎮黨委政府面前的課題。「我們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依託,再通過『返租到戶』為方式,流轉土地,發展訂單種植,規避市場風險,從而開啟農民致富增收的『金鑰匙』。」鎮黨委書記趙峰說。
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後,如何讓這些地由「有人種」向「種得好」進行轉變?腰站鎮黨委政府以西鹹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試點,探索出一條蔬菜種植返租到戶的經營模式,即將合作社建設成一個大型園區,再將園區土地以3畝為一個單位進行劃分,打破村莊種植界限,吸引周邊村莊有經驗的農戶入駐,推行「家有三畝園」方式,通過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確保了質量,降低了種植風險。村民每畝地可以拿到「三畝園」政府補貼300元,年底分紅1000至1500元,土地入股保底分紅1000元,增加了收入。「蔬菜訂單出售的時候,每銷售1斤,合作社提取商家1分錢作為服務費,也等於咱們村集體收入,這一年下來一畝地種三季蔬菜,大約是9000多斤,一年村集體經濟整體可以增收3.4萬元。」許興達說。
除了推廣大田作物種植,腰站鎮黨委政府在鍋培口村推廣了「農業集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生產+政府服務」的模式,成立了峰瑞高廩農業發展集團,該企業以集團為關鍵點、黨支部為紐帶、農戶為主人公,政府為服務站,多方並舉齊發力,推動農業發展、農戶增收。今年上半年,農業集團與青島一家企業對接合作,試點種植訂單洋蔥,豐收後,畝產1萬斤以上,各村集體增收均超3萬元;今年下半年,集團公司與河北省安國市聚弘中藥材公司籤定了中草藥牛膝種植合同,全鎮推廣種植牛膝千餘畝,打造魯北中草藥小鎮……截至5月底,加入農業集團的土地每畝已實現保底1000餘元分紅,全鎮47個行政村集體收入全部突破3萬元。「我們通過西鹹村、鍋培口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依託,目前已經發展兩個蔬菜園區。鎮政府成立了專門農業發展服務隊,對外積極對接企業,發展訂單蔬菜,解決賣菜難問題;對內實行扎口式服務,統一種植模式,促進集約化增收,實現小農戶大集中,解決小農戶如何應對大市場的問題,通過以點帶面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讓群眾戶戶富、人人富,實現強村富民的目標。」趙峰說,「截至目前,全鎮成立合作社29個,通過建立蔬菜園區、打造農業集團,讓以前零散經營的合作社在市場上有了和大公司平等對接的底氣,在經營管理方面,就能發揮出專業優勢,統種統管統收,打出集團化發展的組合拳,帶動整個鄉鎮的集體、村民增收,謀求更大的發展。」
此外,為配合合作社和農業集團發展,政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服務。腰站鎮將全鎮的88個小型泵站、 1100眼機井全部納入各村黨支部管理,降低澆地成本,同時,爭取到水利部無償資金1200萬元,在馬頰河闞莊處建設大型泵站一處,建成後, 5天可將全鎮5萬畝耕地統一灌溉一遍,徹底解決腰站鎮農田澆水難的問題。
企業代種田,政策幫養老,沒勞動能力也衣食無憂
各村成立合作社、黨委政府牽頭成立農業發展集團之後,村民人人受益,這其中也包括全鎮的94戶省定貧困戶, 100多戶五保戶、低保戶、殘疾戶,這些群眾大多因殘因病致貧,勞動能力較弱或者沒有勞動能力。腰站鎮將這部分群體總計437.58畝土地納入合作社,由集團公司託管運營。「他們的土地,我們是代耕代種,不收取任何費用,土地產出的收益不參與其他經濟主體再分配,全部歸貧困戶所有,保障了貧困戶收益最大化。」鍋培口村黨支部書記、峰瑞高廩農業發展集團負責人王篤春介紹。「多虧了現在的好政策,公司幫我們種田,年底就有七八千的收入,日子越過越好了。以前,因為我們老兩口都沒能力種地,一到麥種麥收季節,我就非常著急。」鍋培口村貧困戶趙明菊說。趙明菊家兩口人,有2.8畝地, 5年前,老伴兒王義貴突發腦血栓,喪失了勞動和說話能力,她年紀也大了,種地很吃力,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腰站鎮依靠峰瑞高廩農業發展集團,將趙明菊的土地納入合作社,幫她免費代耕代種,提供「保姆」式服務。「每年每畝地保底分紅800元,小麥補貼125元,年終再給收益分紅,根據今年小麥的收成,僅這一季每畝地收益在1300元以上。」趙明菊說。「地是貧困戶的,收成也是貧困戶的,公司只是提供耕、種、收、儲、銷全程託管服務。我們發揮公司優勢,組織合作社工作人員耕種經營,不收貧困戶一分錢。他們也不再承擔任何技術、市場等風險,收入趨於穩定。」王篤春說。「創立峰瑞高廩農業發展集團,是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其中沒有脫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初衷,又打出了發展組合拳,還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後盾,全鎮的貧困戶、低保戶、殘疾人家庭都不用再為土地耕種發愁,還能獲得穩定高額的收入,這是我鎮脫貧攻堅趟出的新路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晶說。
此外,腰站鎮推出貧困戶孝心養老基金政策,由趙明菊的兩個兒子每年交贍養費1000元到經管站,鎮財政補貼200元,一同打到趙明菊帳戶上。同時政府還為他們辦理了醫療特惠保險,老伴兒住院在醫療保險報銷完後還能再報銷一部分,個人自負費用在住院總費用的10%以內,大大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如今,我們有分紅、養老金,地還有人幫著種,我和老伴兒每年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日子越過越好。」趙明菊高興地說。
加大資金投入,建房又改廁,讓貧困戶日子過得再好一些
「經濟上脫貧不算完,我們還要為貧困戶將來的生活謀長遠,從根本上改善貧困戶的生活居住環境,提升他們的精氣神。」趙峰說,為此,腰站鎮在力促貧困戶加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基礎上,又投入40萬元為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升居住環境。
腰站鎮藉助戶戶通工程,把每個貧困戶家中從胡同到院門,再從院門到房屋門,都鋪上了磚;將貧困戶家中危房進行拆除,舊房進行排危加固,並進行了亮化、美化;將窗戶維修或更換鋁合金框,粉刷外牆,壘砌院牆;將屋內地面鋪磚,屋頂吊頂;同時組織機關幹部為貧困戶家中添置桌椅板凳,換新窗簾、新床單;為貧困戶改造旱廁。「多虧了黨委政府幫助我們脫貧,還幫我們改善居住環境,家裡到處都乾淨了,住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房子裡,心裡也敞亮多了。」宋範村貧困戶範金江高興地說。如今,走進範金江家裡,可以看見粉刷一新的室內牆面,嶄新的桌椅板凳,乾淨整潔的窗臺,還有花花綠綠的新窗簾,走到庭院中,新鋪的地面磚從屋門口延伸到大門口,道路兩旁是新種下的各種瓜果蔬菜……這與他半年前滿地垃圾、到處漆黑的居住環境有著很大差別。像範金江一樣,全鎮94戶貧困戶藉助鎮政府為貧困戶提升居住環境的政策,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
在耿樓村,黨支部書記劉德修帶領著原本給村內辦公室維修的施工隊趕往貧困戶劉泉慶家,「咱們鎮上集中給貧困戶提升人居環境是大好事,泉慶家一時聯繫不到施工隊,我就先把這支施工隊調過來給他壘院牆。」劉德修說。「扶貧更要扶志,讓貧困戶主動加入居住環境提升工作中來,包村幹部和村幹部要做好思想動員,由盯著幹到最後幫著幹,必須將提升工作逐項落實到位。」趙峰強調,他們要求扶貧包村幹部每天到貧困戶查看環境提升工作的進度,每周走訪一次,督促解決各種問題,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不斷鞏固成果,確保貧困戶高質量脫貧。
□本報記者袁芳本報通訊員吳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