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縣桃園街道打造有「溫度」的品質小鎮

2021-01-08 德州新聞網

魯望農場的農場主對小麥進行測產(資料圖)

魯望農場規模經營(資料圖)

8月22日農場主大學揭牌

表彰優秀農場主

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規劃圖

正在建設中的桃園小鎮

「我們的願望是讓村民離土不離鄉,就業城鎮化,村民變居民;讓村民離地不失業,當地再就業,村民變工人;讓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產業鏈,一產變『六產』;讓環境生態更宜居,聚人又聚氣,鄉村變『公園』。 」10月9日,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孟慶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桃園街道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突破口,以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為主線,建設生態農業養殖場和桃園特色小鎮,重點打造土地、產業、人口「三集中」的桃園鄉村振興省級示範區項目,開展了「土地集約經營、產城深度融合、種養加一體化、農工商齊發展」新模式示範基地的探索實踐。

土地規模經營後,不種地農民收入卻提高了

「家門口就是產業園區,村裡有30多人常年在示範區打工。除去土地每畝1000元的租金,過秋過麥一天工資300元,澆地一天400元,每人月均增收2000元。 」吳家莊村黨支部書記趙建平說。「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覆蓋整個桃園街道,2019年被確定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範區,併入選山東省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今年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孟慶泉說,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奠定了堅實基礎。「確權後一個村平均增加了5%的土地,300多口人的村能多出將近300畝地。 」他說,桃園街道嚴守習近平總書記「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4條紅線,在確保主糧生產面積的前提下,尊重群眾意願,保證群眾不種地還能有收入,甚至收入高於自己耕種。

聚合起來的土地,交給誰去經營? 2017年9月,借著德州市推進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服務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東風,桃園街道發動22個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將2萬畝土地以入股的形式,集中流轉給魯望集團,實行規模化經營。「土地流轉費是每畝1000塊錢,企業盈利的5%還會給農戶和集體作為二次增收。 」孟慶泉說,目前,桃園街道已有42個村莊成立了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流轉土地4.6萬畝,近60%的土地實現規模化經營。當地群眾通過入社能夠享受保底和二次分紅,農民徹底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還能通過打工增加收入,每個領辦合作社村莊每年集體增收5萬餘元。

為了有效盤活資源,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桃園街道引入農業龍頭企業,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打造優質高端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高標準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集聚成鏈發展。目前,魯望集團、魯糧集團、登海種業、宜瑞安等9家農業龍頭企業已進駐,並與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7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桃園街道各村黨支部與龍頭企業籤約時,要求對方先繳納土地租用費用,並將溝渠道路等不產生效益的土地一併納入總承包土地,按照每畝700元收取租金,最大程度保障了農民利益。

打造「211家庭農場」,靠循環農業增效增收

8月22日,全省首個農場主大學在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平原縣桃園街道魯望農場揭牌成立。農場主大學由省土地發展集團、山東魯望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桃園街道魯望農場共同開辦。儀式現場,14位農場主先後登臺,領取麥季分紅42.63萬元。張麻村原村支書張洪春麥季畝產達1100斤,千畝農場一季分紅10.26萬元,拿走了全部分紅的1/4,成為麥季糧王。

像張洪春一樣,去年以來魯望集團流轉2萬畝耕地,劃分16個千畝農場,選聘14名農場主種植,統一管理,實行規模經營。以每畝地5元的標準,按管理土地的多少,每月拿工資。同時,公司打破「大鍋飯」,與農場主籤訂目標責任書,依照產量和成本計算分紅收益,激發了農場主的種田積極性。「創建農場主大學的目的是推動現代農場建設,培養專業的新型農場主,組建起更為強大健全、具有標準化生產管理規程的農業產業聯盟。 」平原縣政協委員、山東魯望農業發展集團總經理張慧鑫說,進入農場主大學後,農場主就加入了魯望農業的產業聯合體,可以通過聯合採購降低生產成本,享受全程技術服務,統一的「耕種管收」全流程標準體系確保了糧食品質和安全,並具備了與中糧、中儲糧和外企合作的基礎,能帶領更多新農民實現規模種植、增收致富。

2019年以來,魯望集團就嘗試發展「211家庭農場」模式,即兩個人、一千畝地、一萬頭豬。通過「地上種糧—糧變飼料—飼料養殖—養殖產糞—糞肥還田—土壤改良—品質原糧」的循環種養模式,串起一條資源變廢為寶、向高質量發展要效益的「黃金鍊」。「6月初第一批小豬正式『入住』,再過2個月就能出欄了,目前這個養殖場年出欄量是2萬頭。我們與新希望集團合作,運用高新技術、現代裝備不斷發展現代農業,將傳統生豬養殖業打造成『豬—沼—糧』的種養殖循環綜合體。 」張慧鑫介紹說。

為從源頭上控制糞便汙染,並推進畜禽糞汙還田利用,魯望集團在養殖場配套建設了一處無害化糞汙處理中心。生豬排放的糞汙,通過管道流進固液分離機進行乾濕分離,固體、液體再分別進行發酵。固體發酵好後做成有機飼料可以直接使用,液體發酵好之後進入中轉池,通過全自動自走式指針噴灌機噴灑在農田裡。「211家庭農場模式有益於提高農場主的工作積極性。一個農場所有的收入減去成本,剩餘的錢,農場主和公司對半分成,從而實現農場主和公司的雙增收。」張慧鑫說。農場都採用「千畝生態農場」運營模式,依託水肥一體化、物聯網、大數據共享系統等技術,通過種養結合、循環利用及產業鏈運營,讓綠色農業真正「循環」起來。

改善城鎮配套設施,農民過上品質生活

桃園街道既要「面子」更要「裡子」,他們聚集區位優勢,搶抓政策機遇,主動承接、積極作為,建設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的同時,注重補齊民生發展短板。「這個地方以後就是我的家了。每個月能來三四趟,恨不得現在就住進去。 」9月27日,在桃園社區一期項目施工現場,桃園街道辦事處後路村村民譚歡燕說,「我家兩口人在產業園區打工每個月掙7000多元,地裡收入1年10000多元。上樓後,條件會越來越好。」年底,桃園社區一期將迎來近萬名新居民入住。

小鎮建設「加速度」,託起百姓安居夢。桃園街道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前提下,啟動了桃園小鎮建設,引導人口向街道駐地集聚。引進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建設11層電梯小高層,用以安置桃園街道13個村的村民,未來5年將實現3萬多農民集中居住。孟慶泉表示,將人口向街道駐地集聚的初衷,是讓農民和城市市民一樣,能夠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勞動力一部分可以依託各類土地規模經營主體,成為新型農民;另一部分走進產業園區或進城務工,成為產業工人。「大部分村民上樓都不用花錢,有的按照拆遷政策還能倒找好幾千呢! 」桃園街道大營張村黨支部書記張立軍說,農民土地流轉有收入,去產業園上班還有工資,村莊宅基地等復墾的土地算集體收入,可補貼樓房的水電暖等費用。「現在村裡60歲以下的全在外面打工,有時候村裡的零活兒都找不著人幹。 」

配套設施「提進度」,提升群眾幸福感。桃園街道黨工委用工匠精神提升城鎮功能,圍繞「三縱三橫」路網工程,修建文化街、幸福路、桃園大街西延路段等;圍繞打造宜業宜居宜遊桃園小鎮,建設鄉村振興公園、桃園綜合服務中心、桃園廣場、商務綜合樓等配套工程。

寬闊的馬路、平整的人行道、美麗的廣場公園,入夜後,造型各異的盞盞華燈將小鎮點綴得溫馨而靚麗。桃園廣場上,幾十名婦女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中心社區黨支部書記何輝說:「以前,村民晚飯後活動比較單一,頂多就是在家裡看電視或打牌。現在,跳廣場舞已成為農村婦女的新時尚。 」

公共服務「趕工期」,增進群眾滿意度。民生無小事、民意大如天。為解決街道村民子女的就讀需求,改善教學條件,桃園街道投資3000餘萬元加快推進桃園中心小學擴建,魏莊社區幼兒園、桃園社區幼兒園等項目建設。這些項目竣工後,可滿足街道2000餘名適齡兒童入學需求,共新增42個教學班,可緩解街道適齡兒童就學壓力,提升學前、小學階段教育供給能力。

他們還規劃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1處,並為各村、居民區配備了音響、電腦、圖書、健身設施等,完善了文體場所及設施建設。各村設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配有文明實踐站隊伍,積極開展「講、評、幫、樂、慶」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每年各村舉辦活動12次以上。投資2000餘萬元,打造新型綜合養老機構,目前桃園中心養老院項目基本完工,計劃今年底投入使用,可容納床位200餘張,有效提升了社區養老服務保障能力。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著力解決未保、斷保問題,實現街道社保法定人員160人全覆蓋。

桃園街道按照因地制宜、因村而異的原則,紮實推進村莊綠化、亮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水流淨化的「五化」行動,有效整治村容村貌。目前,街道所有村莊及4個居民小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實現了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全覆蓋,生活汙水處理率大幅提高,生活環境乾淨整潔有序,呈現出「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全新面貌。

「改善民生永遠在路上,我們努力把桃園建設成一個『顏值高』『底蘊濃』『亮點新』的品質小鎮,打造有『溫度』的平原縣南部次中心。 3萬餘名桃園百姓的生活必將越來越美好。 」孟慶泉說。

□本報記者李藝本報通訊員高豔斐

相關焦點

  • 德州市平原縣桃園街道小朱莊村:推窗見綠 四季常青 美麗庭院引領新...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3日訊 近年來,德州市平原縣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以小家帶動大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不少村民利用空閒時間,種花養草,改變家居環境,提升精氣神。走進平原縣桃園街道小朱莊村美麗庭院示範戶蔡少菊的院裡,多種花卉生機盎然,各樣果樹競相勃發。
  • 50秒丨德州平原打造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 實現土地、產業、人口「三...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1日訊 德州市平原縣以村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為突破口,以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為主線,重點打造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建設生態農業養殖場和桃園特色小鎮,打造縣城南部次中心,實現土地、產業、人口「三集中」。
  • 把「桃園樣本」,打造成平原鄉村振興的「樣板」
    今年,在全省發展農業「新六產」、全面開展新舊動能轉換政策引領下,平原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以桃園街道辦事處為中心,藉助魯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該項目融合循環農業、智慧農業、農事體驗、特色小鎮、田園社區於一體,具備農業生產、文明生活、休閒旅遊、綜合服務功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益探索。探索、實踐、創新。
  • 德州市平原縣5鄉鎮25個村拆舊方案出爐!
    平原縣桃園街道西四拆舊實施方案,拆舊總規模6.6063公頃,擬復墾農用地面積6.606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6.4888公頃,復墾耕地質量等別為7等)。安置區位於桃園街道桃園社區(二期),本項目不涉及安置區用地。
  • 德州對禹城市、平原縣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
    8月3日,德州市人民政府發布《德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通告》,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經省政府批覆同意,對禹城市、平原縣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德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通告為推進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經省政府批覆同意,對禹城市、平原縣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具體情況通告如下。一、設立禹城市禹興街道,將禹城市市中街道所轄的站南社區等85個村(社區)劃歸禹興街道管轄。
  • 平原大項目巡禮之②|桃園三產融合現代農業示範項目
    對於落戶項目,平原縣不僅是「扶上馬」,還要「送一程」,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活得好,為全縣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提質增效注入新的活力。為充分展示平原縣在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中的好舉措,大眾網·平原推出「鳳棲平原——平原縣大項目巡禮」系列報導,跟隨者記者的視頻、圖片、文字記錄這些項目在平原縣落地成長過程,敬請垂注。
  • 平原縣人民陪審員培訓工作會議在桃園賓館召開
    11月6日,平原縣人民陪審員培訓工作會議在桃園賓館一樓大會議室召開,此次培訓會是由平原法院與平原司法局聯合組織召開,會議的目的是以會帶訓的方式,對人民陪審員進行專題培訓。培訓會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培訓動員;第二階段由山東法官培訓學院教學團隊主任蔣愛榮教授進行專題授課。
  • 平原縣青年企業家聯盟「桃園會」向武漢捐款39500元
    原定於正月初九的「平原縣青年企業家聯盟——桃園會」年會,臨時決定取消。青年企業家們決定,將舉辦活動籌集的費用39500元,捐獻給武漢,為應對疫情做一點貢獻。1月26日,他們將款項支付給了武漢慈善總會。平原縣青年創業聯盟·桃園會會員捐助明細1、 恆合能源 王振武20000元2、 西關水暖 孟統3500元3、 湖畔麗園 王愛清3500元
  • 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公布2020年6月不合格產品召回情況
    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寇坊村寇坊街芹菜///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寇坊村寇坊街餐飲具//2020-05-05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寇坊街綠豆餅散裝稱重/2020-03-20
  • 甌海區麗岙街道:打造多功能風情小鎮
    記者12月24日了解到,今年以來,甌海區麗岙街道全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打造「一區一街一園一村」示範點,打造集觀賞性、商業性、文化性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風情小鎮。走進麗岙,即使已是冬季,這裡依然鮮花馥鬱、生機盎然:新近完工的肯恩小鎮入口形象帶裡,具有肯恩特色的入口標識、整潔有序的沿街建築、生機盎然的街頭綠景,彰顯麗岙的活力與時尚;下章村特意突出紅牆綠樹的印象,梓上村打出「田園梓上」的品牌,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多彩村居,構建優美的美麗田園風貌。
  • 秀洲桃園數字小鎮:經濟騰飛的「新風口」
    【編者按】3月26日,位於秀洲國家高新區的桃園數字小鎮揭牌成立。它的成立標誌著秀洲區數字經濟發展平臺體系正在加快構築。秀洲區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亮點和成效,形成了怎樣的經驗和模式?
  • 嘉興桃園數字小鎮影響力不斷提升 推進美麗城鎮智慧建設
    浙江在線7月2日訊(通訊員 馬燕琴)近日,走進位於桃園數字小鎮的嘉興翼波電子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派繁忙的生產場景。「我們創新研發的這款熱真空測試專用電纜束,主要應用於衛星通訊、太空飛行器等測試上,產品對溫差、壓強等具有很高的要求。」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類產品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
  • 金螳螂用匠心鑄就品質,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由金螳螂傾誠打造
    (原標題:金螳螂用匠心鑄就品質,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由金螳螂傾誠打造)
  • 「蓮心•360 民呼我行」桃園路街道打造基層治理樣板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朱娜)2020年以來,桃園路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蓮心•360 民呼我行」專項行動為契機,以強化社區陣地建設為抓手,探索實行多元分類合作的「中心社區制」治理模式,目前,全區首家中心社區已全面建成使用,讓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服務,實現「服務群眾、減負增效」。
  • 華山街道:打造有熱度有溫度的文明實踐樣本
    近年來,歷城區華山街道經濟社會發展逐漸駛入了快車道,同步提升的還有群眾文化活動需求。華山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軸心」,重點打造文明新陣地,城市文明見微知著,轄區黨員群眾正以自己的一言 一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志願服務已經成為街道轄區最溫暖的底色。
  • 有「生活美學」的街道帶來有「溫度」的社區
    如今的成都,這些居民生活中的消費場景越來越多的在社區就能實現,其中,位於成都市錦江區的中糧·鴻雲悅街(以下簡稱:悅街)以「生活美學」為核心,打造出了不一樣的特色社區商業街得到了社區居民的認可。成都中糧·悅街丨圖片來源:錦江發布Joy life——讓生活有範兒,今天讓我們來了解成都悅街的品質生活。
  • 平原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隆重開幕
    1月14日上午9時,平原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桃園賓館隆重開幕。
  • 濟南華山街道:打造有熱度有溫度的文明實踐樣本
    近年來,歷城區華山街道經濟社會發展逐漸駛入了快車道,同步提升的還有群眾文化活動需求。華山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軸心」,重點打造文明新陣地,城市文明見微知著,轄區黨員群眾正以自己的一言 一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志願服務已經成為街道轄區最溫暖的底色。
  • 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全面起勢
    2018年,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實現了夯實基礎、破題上路、全面起勢。桃園辦事處敢拼敢博,農字企業率先探索,科學院校鼎力相助,桃園群眾積極配合,共商共謀共建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項目建設,按照「土地向適度規模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鄉鎮駐地集中」的三集中原則,打造智慧桃園、生態小鎮,建成縣城南部次中心。
  • 平湖:古村落煥發新活力,曹橋街道打造馬廄賽艇小鎮
    近年來,曹橋街道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努力將美麗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馬廄賽艇小鎮正是我街道重點打造的一個農文旅項目。 謀劃在前,不斷提升自然風貌。馬廄村地處曹橋街道南部,歷史文化悠久,有著大墳山遺址、馬廄大橋、馬廄大王廟等文化古蹟。